?

高校人才有序流動的路徑問題

2018-09-20 10:49尹玉
文教資料 2018年14期
關鍵詞:失序

尹玉

摘 要: 隨著“雙一流”建設的推進,高校之間的“搶人”大戰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動有利于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增加辦學活力、提高辦學實力,而無序的、急功近利地搶挖人才,不僅擾亂了正常的科研秩序,損害高校健康發展,還浪費了國家財政資源。本文對當下高校人才流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人才有序流動的路徑,以期為高校人才隊伍建設提供思路。

關鍵詞: 高校人才流動 失序 柔性引智 引育并舉

人才是高校謀求發展、爭創“雙一流”的重要資源,是高等教育質量提升的核心工程。2018年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將教師作為“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抓住了當前高?!半p一流”建設的關鍵。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正因如此,近年來大學開始各盡所能地搶挖人才,高校人才流動成為政府、高校及社會公眾關注的問題。以下對當下高校人才流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剖析根源,探討人才有序流動的路徑,以期為高校人才隊伍建設提供思路。

一、人才流動中的急功近利現象

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從世界范圍內看,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各國都重視高端人才的引進,并通過引進人才大力推動科研創新,從而保持領先地位。在我國創建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背景下,人才作為高校發展的第一要素,受到爭搶也在情理之中。有序合理的人才流動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有利于提高學校辦學活力和辦學實力。但是,目前高?!皳屓恕贝髴鹩杏萦业内厔?。2017年,地處上海的某所大學以800萬房補、100萬年薪招聘高層次人才;地處京津冀的某名牌高校,以60萬—300萬不等的安家費和65萬—120萬不等的年薪誠聘英才①;地處陜西的某科技大學在2018年對國家青年千人計劃人才的引進優惠政策是:“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提供單列研究生招生指標;在國家提供200萬—300萬科研經費的基礎上,學校按1:1配套科研經費;國家及陜西省補助獎金(共計100萬元)除外,聘期內享受相應崗位工資、津貼及相關福利等待遇,年終個人業績津貼另計,聘期內每年再享受學校30萬元人才津貼(年收入75萬+);提供不少于170平方米住房1套,在校工作十年后產權歸本人所有,享受安家費40萬元;妥善安排配偶工作和子女入學”②;資金實力雄厚的廣東高校更是搶人不惜血本。

有些高校不僅待遇好,還提供人才“帽子”,在人才搶奪戰中不僅東部高校挖中西部高校的人才,就是同處一地的高校對人才的爭搶也很激烈。正如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教授方精云所說:“引進人才的非正常跳槽,不僅沒有發揮在科學研究方面應有的作用,而且嚴重擾亂了正常的科研和教學秩序,對學生和年輕學者產生了惡劣影響,更造成了科研經費和國家資源的嚴重浪費?!雹蹖τ谕谌舜髴?,教育部2017年1月發布了《關于堅持正確導向促進高校高層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動的通知》,明確提出“不鼓勵東部高校從中西部、東北地區高校引進人才”“高校之間不得片面依賴高薪酬高待遇競價搶挖人才,不得簡單以‘學術頭銜‘人才頭銜確定薪酬待遇、配置學術資源”④。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17年兩會期間通過媒體大聲疾呼:“東部各高校,請對中西部高校手下留情?!薄巴谧哌@些人才,就是在掘人家的‘命根”⑤。

二、高校人才無序流動引發的問題和根源分析

合理的人才流動是社會活力的體現,但是把挖人當成“雙一流”建設的“速成法”,不計成本,勢必會對高等教育健康有序發展造成沖擊,也不會提高國家整體的科研實力。

首先,不合理的人才流動沒有帶來新的人才增量。從國家層面講,人才總量沒有增加,人才的流動性卻日益頻繁,新挖來的高薪人才因為待遇顯著高于其他人,會打擊本校教師的積極性,難以形成合作團隊,只能依靠自己的研究生進行科研工作;從學校的科研隊伍建設上看,科研人員缺乏協同,各自為營,很難形成科研高地,更難形成對青年科研人員的系統培育。

其次,不合理的人才流動造成學科的“削峰填谷”??蒲腥藛T從事研究,需要相應的學術環境和發展平臺。部分青年長江學者在原單位工作十余年,正是在科研上帶領團隊開花結果的時期,被挖走后,原單位的學科發展受到抑制,新單位里又很難馬上找到志趣相投和默契的團隊,學術上反而不容易有新的作為。

再次,不合理的人才流動造成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困境。目前水漲船高的人才價碼,造成高校之間的惡性競爭,破壞大學原有的工資結構,少數名師收入暴漲,大多數教師和行政人員的待遇并沒有改善;有些高校引進人才的科研貢獻水平和原有的優秀教師的貢獻水平相當,待遇兩歧,引起新的不公平;經費支出彼長而此消,導致學校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引進人才的經費預算過高,學科、教學、修繕、薪酬福利等經費自然要消減,學校的發展本應是全面統籌重點突出的,過高的人頭費并沒有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反而壓縮年輕教師和管理人員的發展資源;有的高層次人才追逐個人利益跳槽頻繁,在合同期內也會因為高薪違約,哪怕國撥經費已到位,科研人員心態浮躁,對國家科研和高等教育的長遠發展不利。

之所以出現人才引進方面的亂象,究其根源,主要是因為高層次人才已經成為大學排名和衡量學科實力最重要的指標和籌碼?!扒擞媱潯?、“萬人計劃”、“青年長江”等人選的數量,在高校排名、學科評估、項目申報、經費劃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迅速提高學科質量、改善師資隊伍結構。高校之所以能夠重金引才,背后是各地政府大手筆的資金支持。據中國青年報統計,“在已出臺雙一流建設方案的23個省市中,經費保障粗略計算在400億元左右”。其中,北京預計投入100億元,推進高校高精尖創新中心建設;廣東3年計劃投入超百億元,支持大學建設;河南出臺《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工程實施方案》,砸31億元打造“一流學科”;山東將在“十三五”籌集50億元支持“雙一流”建設。廣東宣布在2015—2017年安排50億元專項資金用于高水平大學建設”⑥。這種資金支持,最安全的花法是引進人才,使得砸錢引才的現象出現。

三、高校人才合理有序流動路徑探析

人才流動是正常的。從世界高等教育發展歷史看,人才都會匯聚到經濟發達、教育發達、文化發達的城市。單靠行政命令,是不能夠叫停人才流動的亂象,要改變這種現狀,政府、高校需要進行有效聯動,才能推進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動。

(一)在政府層面,要加強宏觀政策引導。

第一,引導“校樹立高層次人才流動服從服務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服從服務于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⑦的理念。充分發揮國家級人才項目的導向作用,對中西部地區高校和東北地區高校增加人才計劃指標和配套經費支持,加大中西部高校和東北高校吸引人才力度。

第二,人才計劃定崗不定人,和所在學校的崗位掛鉤,避免人才帶著“帽子”走;不實行人才計劃終身制,要對高層次人才進行階段性考評,建立人才薪酬待遇與其履職年限、長期貢獻相匹配的機制,合格才能繼續作為計劃支持人選。

第三,建立合理的薪酬指導標準,探索同一地區同類型人才薪酬最高限額制度;指導建立類似俱樂部運動員轉會機制,實行人才流動補償,引進高層次人才的高校要根據市場規律,結合流出高校對該人才的培養年限,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

(二)在高校層面,要引育并重、多措并舉。

第一,建立“柔性引智”的機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過短期兼職、顧問指導、聯合科研等多種形式引入人才。在這方面做得較好的是云南大學。云南大學雖然地處邊陲,但通過柔性引智,“自2015年以來,已從國外和東部發達地區引進了十余名高層次人才,其中不乏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等高級別人才”⑧。同時,引進人才看能力、看人才和學校發展的匹配度、和學?,F有優秀人才的合作度上,不要只看身份、看人才“帽子”。

第二,重視內部人才培育,為科研人員事業發展和未來提升空間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合理的科研人員崗位分級分類、考核評價和職稱評定制度,對教學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和社會實踐工作量有合理的設定;尊重科學研究規律,由一年一考核改為三年一考核,為科研人員提供相對寬松的研究環境,實行同行評價制度,科研考核重貢獻,重實效;搭建科研創新團隊平臺,通過項目設計,讓研究旨趣相同的人員協同攻關,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

第三,創造良好的服務環境。比如在科研經費報銷方面,由于規定細致要求繁多,許多科研人員都要花費較多的時間精力學習制度,整理票據,如果設立專門的報賬員提供報銷制度解讀、流程告知和票據整理,就將大大增強科研人員的工作歸屬感和幸福感。再比如,改善辦公條件,設咖啡間、設乒乓球案營造輕松溫暖的工作氛圍,和中小學、幼兒園共建幫助解決教職工子女入學問題從而解除科研人員的后顧之憂,這些軟環境軟實力建設,會提高人才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營造專心育人、潛心科研、安心工作的良好氛圍。

第四,加強契約約束,約定適當的違約金額;可試行成果約定署名條款,即考慮到人才培養的時間成本和資源成本,對流出人才在流出后一兩年內發表的科研成果,約定由原單位署名。

總的來說,人才流動是雙刃劍,光靠砸錢挖人是建不成“雙一流”大學的,只能帶來高校之間互損及國家財政經費的不必要浪費。實現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動,必須外依靠國家宏觀人才政策引導,內從培育和管理機制入手,創造良好的育才留才軟環境,引才與育才并舉,只有這樣,才能為“雙一流”建設提供穩定的、高水平的人才隊伍保障。

注釋:

①大學“砸錢挖人”之痛,戳中了誰?[EB/OL].http://www.sohu.com/a/233035520_273069,2018.5.28.

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網站.誠邀海內外英才申報2018年國家青年千人計劃[EB/OL].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25155-1115515.html,2011.1.15.

③⑥柴如瑾,晉浩天.挖人才創一流的隱憂[N].光明日報,2017-3-20.

④⑦《關于堅持正確導向促進高校高層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動的通知[Z].教人廳﹝2017﹞1號,2017.

⑤陳寶生.東部高校,請對中西部高校人才“手下留情”![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2/24/c_ 129495478.htm,2017.2.24.

⑧白靖利.云南何以引得“孔雀西南飛”.新華每日電訊,2017-03-31.

參考文獻:

[1]王建華.我國高校高層次人才非正常流動的反思[J].江蘇高教,2018(2).

[2]辛斐斐,范躍進.“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人才流動失序的反思及矯治[J].高教探索,2017(10).

[3]生云龍,劉婉華.高校人才流動過程中的非理性問題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6(2).

猜你喜歡
失序
越控制,越失序
越控制,越失序
越控制,越失序
在失序中選擇
在失序中選擇
李清雁:倫理失序影響德育的功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