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鹽上光陰

2018-09-29 11:26彭立昭
北廣人物 2018年33期
關鍵詞:馬幫馬兒屋檐下

彭立昭

有一年我在陜西歷史博物館里看到一幅秦代青銅浮雕壁畫——天子歌舞宴群臣圖,正中間是起舞的女子,大臣們坐在兩邊飲酒,正前方一排編鐘,有個女子站在鐘后面擊樂。畫的右下角,有下臣用大鼎在燒水,周邊的車馬、銅鼎、人物、火堆一一生動呈現。遠望去,仿佛有車馬、人語之聲傳來。畫面的右上角,屋檐下的半面墻壁上,安靜地掛著三條魚——咸魚。這讓我忽然聯想起一幅生活圖畫來:在“有鹽的地方”的某個村中,一家一戶的大灶上整日爐火熊熊,灶上的大鼎里一鍋又一鍋熬煮著從鹽井里打上來的鹵水。有一家村婦正默默地數著屋檐下的魚干,她一個月掛上去一條,當數到第九條的時候,跟著馬幫出門的丈夫就該回家了。而在那歸人思鄉日久的舌尖上,家里煮出來的魚干和臘肉,有著他鄉所沒有的香暖滋味,慰藉了遠道歸來的家人的疲憊和鄉思。未曾想到,這些用鹽腌制過的魚干、臘肉、火腿,成了如今另一個浸染著鄉愁的文化標簽。

“有鹽的地方”離我的祖輩生活的地方并不遙遠,為了生存,當年有無數身強力壯的“走四川云貴”跑馬幫的人,離鄉背井。一年中有9個月的時間在外,他們依靠馬和騾馬的運力,馱回雪白的鹽。道路兇險,還會時常遇到野獸和土匪,說白了,就是提著腦袋干。他們的身影,常見于沈從文先生的文章里。

地處北緯28度的邵陽縣,油茶栽培已有2100多年歷史,當年那些離鄉背井跑馬幫的人們,正是因為有茶油做本金,才敢去遙遠的“有鹽的地方”,把鹽巴馱運回來??梢娪筒栉幕c鹽文化的歷史是多么源遠流長,“油茶大仙與鹽美人”的故事扣人心弦。

在通往山頂的路上,滿眼可見搖錢樹—一“油茶樹”?!白岏R兒、讓馬兒了……”一眼瞥見專給孩子們講革命教育課的鄧順香老人,大家趕緊讓路。大熱天,老人經常會牽著一匹帶咸風的馬緩緩上山崗,讓人再次感到了時間的存在。鄧老的爺爺和父親當年都跑過馬幫,他17歲入的馬幫?!凹t紅的太陽掛在靜靜的山岡,照著我們走啊走馬幫,彎彎的月亮掛在古道山上,照著山寨盼阿哥回家鄉……”一首《馬幫謠》喚起了他塵封的往事。當年他爺爺帶著馬幫在馱鹽路上遭日軍飛機轟炸損失慘重,從那以后他們主動承擔抗日軍需物資馱運任務。他們最遠一次是1月份到達拉薩,運貨到云南麗江,2月份再次返回,這一趟最為艱辛,需要破雪前行。

斗轉星移,當年的馬幫早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鄧老現在在油茶林里做些簡單的剪枝、除草、培土等工作,僅去年就增收了一萬多塊錢。知足常樂。老人說,以前在動蕩的人生中,從來沒有心情駐足欣賞過風景之美,如今,他每年都會跟著家人去四川或云南旅游,尋找“有鹽的地方”。鹽上時光,如此寧靜和幸福,對他來說,那就是天堂。

猜你喜歡
馬幫馬兒屋檐下
踏尋馬幫的足跡——云南香格里拉空心樹古道考察記
同在一個屋檐下的困擾
馬幫“馱起”脫貧路
光合之家——一個屋檐下
同一屋檐下的你
風景
路遙知馬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