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幫

  • 有個壩子,名喚沙溪
    ,馱著鹽和茶葉的馬幫從橋上路過,水面上投射著一個個的身影。驚蟄一過,吹過壩子的風就暖了,各類鳥、蟲漸漸蘇醒了。風吹著吹著,擾著擾著,草就綠了,樹上的嫩葉也抽出來了。馬馱著各類貨物,長長的一隊,穿街走巷,鈴鐺聲回響著,傳得很遠很遠。滇西北的地貌藏著一種不尋常的執拗,它是東西走向的,有著大地上褶皺起伏的樣子。我曾經以為百川東到海,可處在三江并流的滇西北,除了金沙江在石鼓來了個拐彎向東,怒江、瀾滄江皆是一路向南。經過沙溪壩子,也灌溉著兩岸田野的黑惠江,沿著向南的

    知識窗 2023年8期2023-09-07

  • 納西族“皮匠”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民居客棧家具交融共生
    結合納西族皮匠與馬幫印記的文化交融,從納西族皮匠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與民居客棧家具共生的角度,展示納西族皮革匠藝精神和馬幫精神,尋找符號的文化認同,傳播馬幫文化精神及豐富的皮匠人文內涵。二、納西族“皮匠非遺”的“馬幫印記”皮匠和馬幫就有著割舍不斷的聯系,在茶馬古道上,馬幫的“人、馬、貨物”整套行頭裝備都是清一色皮具。麗江馬幫皮質盛行與束河古鎮發達的皮匠手工藝分不開,因為束河古鎮皮匠制作出的皮具適合滇川藏高原上馬幫使用,束河皮匠先后推動了麗江若干規模較大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5期2023-06-02

  • 束河古鎮上的馬幫之歌
    ,更是對外開放和馬幫活動形成的集鎮建設典范。束河古鎮的形成首先要歸功于滇藏貿易。相傳,文成公主進藏時帶去大批中原物資和工匠及技藝,其中大葉茶倍受藏民歡迎。藏民主食是糌粑和牛羊肉,缺少蔬茶,正需要富含維生素、微量元素及單寧酸、茶堿等成份的茶葉,以彌補膳食結構缺陷,達到清熱解毒潤燥之功效。藏民有言:“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熱,非茶不解?!辈枞~乃藏民生活必需品,而藏區高寒、缺氧、干燥,只產青稞不產茶。大葉茶正是云南特產,經特殊工藝加工后的茶餅易運易存正合藏區

    美文 2023年3期2023-02-13

  • 山間鈴響“馬幫”來
    機械行駛不便,“馬幫”應運而生。說是“馬幫”,實則是“騾幫”?!?span class="hl">馬幫”是按民間約定俗成的方式組織起來的一群趕馬人及其騾馬隊的稱呼?!?span class="hl">馬幫”穿行在濟南近郊的崇山峻嶺之中,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這段近40 度的陡坡是“馬幫”的必經之路清晨四點多。泉城濟南,晨風習習。人們大多還沒從夢中醒來?!岸b彯斷?,叮鈴當啷……”南郊的蚰蜒山上,清脆的鈴聲和著晨霧飄蕩在山間。這是來自廣西百色的庹麥梅和她的“馬幫”正在為濟南大千佛山風景區綠道聯通工程運送物料。廣西百色,地處滇、黔

    山東畫報 2023年1期2023-01-28

  • 以讀為徑,感受別樣風度
    了西南地區的一群馬幫漢子乘著溜索跨越怒江大峽谷的經歷。小說中的人物沒有姓名,通過第一人稱“我”的觀察視角和主觀感受來寫,刻畫了馬幫漢子這一群體,是阿城 “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文章被選入統編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略有刪改。該單元旨在指導學生學會梳理小說情節,關注其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說主題,感受作品的社會意義。同時,教師還可幫助學生品味、欣賞小說的語言,把握小說多樣化的風格?!段男牡颀垺酚醒裕悍蚓Y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div>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學研究 2022年6期2022-07-18

  • 以讀為徑,感受別樣風度 ——統編語文教材九(下)《溜索》教學設計
    了西南地區的一群馬幫漢子乘著溜索跨越怒江大峽谷的經歷。小說中的人物沒有姓名,通過第一人稱“我”的觀察視角和主觀感受來寫,刻畫了馬幫漢子這一群體,是阿城“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文章被選入統編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略有刪改。該單元旨在指導學生學會梳理小說情節,關注其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說主題,感受作品的社會意義。同時,教師還可幫助學生品味、欣賞小說的語言,把握小說多樣化的風格?!段男牡颀垺酚醒裕悍蚓Y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芭?/div>

    初中生世界 2022年24期2022-07-06

  • 關于《涼山策》
    分因素是受到涼山馬幫的啟示。2012年冬天,我多次遇到從大涼山來固原馱活的馬幫,在拍攝過程中,看到了彝族人的生活方式,聽他們講大涼山的地貌和氣候,很想抽空去看一看。時過多年,在2019年的秋天,我又在海原縣呱呱山遇到了來自大涼山的馬幫,便又跟蹤拍攝起來。這隊馬幫干完活兒返回了大涼山,不久我也到了大涼山。我不僅走訪了后期遇到的馬幫朋友,隨他們上山、下地、趕場,還找到了早期遇到的馬幫朋友。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機械代替了人力,馬幫的活兒越來越少了,他們中的一部分

    寧夏畫報 2022年8期2022-05-30

  • 《溜索》插圖問題及教學對策
    述的是主人公跟隨馬幫漢子們借用溜索這一原始工具渡過怒江的故事,文中形象描寫了一處奇險的環境,具體記述了馬幫漢子們用溜索過江、趕牛上溜索過江和主人公自己用溜索渡江的過程,凸顯了馬幫漢子們的沉著冷靜,表達了作者對馬幫漢子們的贊賞欽佩?!读锼鳌放溆幸环鍒D,其由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展現的是人借用繩索渡過湍急怒江的場景,另一部分是溜索。畫面兩側是“萬丈絕壁飛快垂下去”,絕壁底部是“怒江自西北天際亮亮而來,深遠似涓涓細流”;那“隱隱喧聲騰上來,著一派森氣”。該圖的場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10期2021-12-08

  • 走馬“觀花”
    洋貨只能在此交由馬幫轉運,經茶馬古道,過曲靖, 最后到達普洱。云南來的茶葉,貴州的桐油、蔗糖也要經此道才能遠銷到沿海。爺爺砍了幾棵楠竹,搭了木筏,順著北盤江向白層漂流。湍急的江水沖散了他的木筏,整個人被滔滔的江水吞沒??擅辉摻^,偏偏被掉進江里的樹干掛住。他直呼救命, 過路的一隊馬幫聞聲救下了他,從此與馬幫結下了不解之緣。馬幫規模不大,十多人,二十來匹馬。領頭的是個姓林的干瘦老頭,溝壑縱橫的臉滿是風吹雨打的痕跡,但精神矍鑠,動作干脆有勁,健步如飛。漢人叫馬

    香格里拉 2021年1期2021-11-12

  • 走馬“觀花”(短篇)
    洋貨只能在此交由馬幫轉運,經茶馬古道,過曲靖,最后到達普洱。云南來的茶葉,貴州的桐油、蔗糖也要經此道才能遠銷到沿海。爺爺砍了幾棵楠竹,搭了木筏,順著北盤江向白層漂流。湍急的江水沖散了木筏,他整個人被滔滔的江水吞沒??伤辉摻^,被掉進江里的樹干掛住。他直呼救命,過路的一隊馬幫聞聲救下了他,從此他便與馬幫結下了不解之緣。馬幫規模不大,十多人,二十來匹馬。領頭的是個姓林的干瘦老頭兒,溝壑縱橫的臉滿是風吹雨打的痕跡,但他精神矍鑠,動作干脆有勁,健步如飛。漢人叫馬

    鴨綠江 2021年7期2021-09-05

  • 老馬威尼
    物全靠畜力,故而馬幫盛行。其實,稱為馬幫,還不如稱為騾幫更確切些,因為即使是一支有幾十匹腳力的馬幫,也只有一兩匹馬,其余的都是騾子。騾子是馬和驢的雜交后代,體格普遍比馬大,雖不及馬奔馳如風,但耐力強,善于在陡峭的山路負重馱運,而且騾子不像馬那么挑嘴,半筐青草一塊豆餅即可喂飽,成本比養馬低廉得多。因此,工于算計的馬幫頭,都愿意要騾子。但一支馬幫,無論大小,不能清一色都是騾子,起碼要有一兩匹馬。騾子在其他方面雖然都比馬強,但膽量奇小。在荒山野嶺里行走,免不了會

    小天使·六年級語數英綜合 2020年4期2020-12-15

  • 立足民族文化 塑造鮮活形象 ——論舞蹈《馬幫少年》的創作構思
    重要組成部分,而馬幫,是始終活動在這條千年古道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從本質上說,馬幫是一種商業組織和經濟行為,但卻天然帶著獨特而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時代基因。試想,莽莽山野,遠離塵囂,只有游絲般的小路在云端飄繞,趕馬人離鄉背井,于漫漫長途日出而行,日落而歇,風餐露宿……他們用腳步在石板路上刻下的每一個故事,都是值得我們文藝工作者關注和挖掘的文化寶藏。作為新時代的舞蹈工作者,在當前我們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道路上,這一題材的發現、

    當代舞蹈藝術研究 2020年4期2020-12-03

  • 昔日的“高山之舟”
    “高山之舟”——馬幫。在行路難的古代,馬幫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趕馬人年復一年地行走在南絲之路上,把華夏文明帶到了亞洲大陸的中心。他們前赴后繼,既是生意人也是探險家,他們憑借自己的剛毅、勇敢和智慧,用心血和汗水澆灌了一條通往外部世界的生存之路、探險之路、命運之路。如今,馬幫的故事是一部只屬于過去的傳奇,各種交通網絡早已取代昔日蜿蜒于大山河谷及連接起一座座村寨的古道,那些帶著帳篷、鑼鍋、槍支,響著銅鈴,唱著趕馬調浪跡天涯的馬幫,已不復存在,只剩下日益剝蝕褪色的記

    環球人文地理 2020年10期2020-12-03

  • 古道·趕馬人
    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漫步在茶馬古道上,一路聆聽,一路找尋,一路感受,這段不為人知的歷史徐徐展開,最吸引我的還是趕馬人。腳下的這條古道,承載了多少時代變遷和不為人知的悲歡離合。這條彎彎曲曲的古道,是多少趕馬人用浸泡著汗水的草鞋走出來的,也是無數馬匹騾子馱著歷史走出來的。在這條古道上又留下了多少凄美動人的故事。出于想了解這段歷史,我采訪了幾位還健在的趕馬人。趕馬人李梁海今年七十一歲,他在獨田街

    金沙江文藝 2020年7期2020-11-06

  • 馬幫“馱起”脫貧路
    林遠遠甩在身后。馬幫馱運是我國西南、西北地區特有的一種古老的交通運輸方式,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這一運輸方式已逐漸被車輛運輸所取代。然而,近幾年,隨著扶貧工作的深入,在江西南部集中貧困地區,馬幫卻又成了打通脫貧攻堅“最后一公里”的關鍵。在江西省興國縣東鄉村,余玉林和他的馬幫近期承擔著西氣東輸垮塌土方修復工程沙石基礎材料的運輸任務。今年47歲的余玉林皮膚黝黑,是興國縣一支馬幫的帶頭人。他的馬幫如今共有10人,騾馬22匹,是當地的第一個馬幫。近年來,盡管村村都通

    農民文摘 2019年10期2019-10-12

  • 西南古道上的生命律動 ——《馬幫城》歌謠論
    普洱學院關于《馬幫城》的創作,作家海男曾經有過這樣的表述:“事實上,在我的童年到少女時代,我似乎一直與這座馬幫之城有關系,我似乎一直生活在馬幫之城,因為我出生以后還看見馬幫、馬馱以及趕馬人?!盵1]海男在《馬幫城》這部作品中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她編織著夢與靈魂、命運的奧秘,這些奧秘等待著讀者一一去揭開,而在編織這些奧秘的過程中,海男再一次使用了自己拿手的東西——詩歌。對海男有深入研究的云南學者黃玲認為:“海男是以詩的方式進入小說,或者說把詩歌精神代入小說”

    傳播力研究 2019年32期2019-03-20

  • 風中鈴響馬幫
    里出來的一隊藏族馬幫。不久,馬幫的主人騎著肩寬體壯、粗毛蓬松的矮種馬來了。他們是兩個藏族紳士,穿著華麗的紅色絲綢襯衫和厚實的上衣,腰間系著彩帶,頭戴繡金寬邊帽?!薄@是上世紀40年代初,俄國探險家顧彼德在《被遺忘的王國》中描寫的中國馬幫:精干、勇敢、華麗、有范兒。但在茶馬古道的漫漫征途中,更多的馬幫可不是這個樣子。他們為了生活艱難跋涉的樣子,并不是那么瀟灑??梢哉f,茶碼古道和以往古道的一個區別特征,就是穿越橫斷山脈向茶葉生產地遠征。橫斷山脈高山河流縱績,

    環球人文地理 2019年12期2019-03-02

  • 高仕興:云南普洱市馬幫傳統民族文化繼承者
    馬幫精神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更是一個民族根。繼承與弘揚馬幫文化,是我的責任,更是我這一代人的義務。所以,我不能讓馬幫文化遺失在我手中?!蹦强吕?span class="hl">馬幫位于普洱市寧洱縣東部那柯里小鎮,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中轉驛站。那柯里茶馬驛站自清朝光緒年間就有著濃厚的茶馬文化與馬幫精神?,F高仕興組建那柯里馬幫,重拾遺失的鄉間文化,是茶馬精神文化的一種傳承,更是順應國家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建設中國特色小鎮而盡了一份綿薄之力。自2016年組建那柯里馬幫至今,已接待往來游客5萬余人次,

    青年與社會 2018年25期2018-12-21

  • 鹽上光陰
    九條的時候,跟著馬幫出門的丈夫就該回家了。而在那歸人思鄉日久的舌尖上,家里煮出來的魚干和臘肉,有著他鄉所沒有的香暖滋味,慰藉了遠道歸來的家人的疲憊和鄉思。未曾想到,這些用鹽腌制過的魚干、臘肉、火腿,成了如今另一個浸染著鄉愁的文化標簽?!坝宣}的地方”離我的祖輩生活的地方并不遙遠,為了生存,當年有無數身強力壯的“走四川云貴”跑馬幫的人,離鄉背井。一年中有9個月的時間在外,他們依靠馬和騾馬的運力,馱回雪白的鹽。道路兇險,還會時常遇到野獸和土匪,說白了,就是提著腦

    北廣人物 2018年33期2018-09-29

  • 云南馬幫驛運興起初探
    戚瑩【摘 要】 馬幫是近代云南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馬幫這一經濟因素在云南近代經濟中普遍的發展,其影響和作用深深滲入每一個經濟組織、每一個地域以至每個民族經濟體中。不僅省內各地的物資交流,而且澳省與川、黔、桂、藏等省區乃至與緬甸、越南、泰國、印度等國釣經濟.聯系,都是以馬幫運輸為主要紐帶而維系的。因此,無論以云南近代經濟史的研究還是從現實經濟問題的探索來說,對這一問題的考察是有著重要意義的?!娟P鍵詞】 云南 馬幫 驛運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云南遠離封建中央

    大經貿 2018年8期2018-09-27

  • 滇藏茶馬古道:走出歷史 又見花開
    鈴聲陣陣,無數的馬幫靠著堅忍不拔踏出了一條漫長的小道。山巒重疊,江河奔瀉,這條在古時極為險峻的交通要道,就是世人所稱的“滇藏茶馬古道”。茶馬互市,興盛千年茶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地區的茶馬互市,興于唐宋,盛于明清,抗日戰爭中后期也發揮過重要作用?!安桉R古道的興旺與茶葉有著密切的關系?!痹颇舷愀窭锢┪镳^館長和強介紹,康藏高寒地區海拔通常在三四千米以上,當地藏民有喝酥油茶的習慣,但在藏區,茶葉極度稀缺;而在內地,民間生活和戰爭需要大量的騾馬,同樣供不應求。因此,

    時代風采 2018年8期2018-08-31

  • 在漾濞,和茶馬古道相遇
    勝者為王??墒?,馬幫不喊山。馬幫以鑼鳴道,路上遇見其他馬幫了,哐哐,鳴鑼打招呼;遇見險要地方了,哐哐,鳴鑼提醒;要歇息了,也哐哐地鳴鑼。至于敲幾下鑼,不同內容,次數不一,各有講究。這鑼聲,在漾濞的山水間,從沒有少過的。而今,時光遠去,史書也已經泛黃,那一頁風云早已散盡,成為歷史的傳奇。在雨里,在煙花三月里,我獨自默默地行走在漾濞,漫步在古道上,也漫步在一條具象的歷史驛路上。漾濞方新,一片煙雨迷蒙,梨花白桃花紅,浮蕩在雨霧里。歷史已老,卻風韻不再。只有一段古

    新青年 2018年7期2018-08-06

  • 馬幫的歷史變遷
    文丨 鄭 雕馬幫生涯的艱辛險惡,事故發生的不可預測,造就一代代具有頑強精神的馬幫。馬幫信守諾言、堅忍不拔、團結協作。遠途運輸,促進各地間經濟社會、文化風俗的認識交流,沿途的衣食住行與人員交往、生意交流,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馬幫文化。游走的馬群,變遷的馬幫。牛不遠行,馬走千里。騾馬作為人類很早就使用的運輸工具,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以騾馬為役,運輸物資,在以前是很平常的事。趕騾馬的人也特別多,由此形成專門的行業。馬幫,遠途運輸,團隊出行,從而形成具

    遵義 2018年10期2018-05-25

  • 普洱茶馬古道旅游景區免費開放馬幫祈福迎新年
    天景區舉行盛大的馬幫祈福儀式,重現神秘古老的馬幫啟程祭祀儀式。普洱茶馬古道旅游景區位于普洱中心城市北部區旅游環線東側,以茶馬古道遺址為基點,歷時3年建成六大游客體驗區:水映茶馬區、纜車觀光區、古道溯源區、馬幫尋跡區、古樹問茶區和野美濕地區。茶馬古道歷史景觀在這里得到了整體的復原和“活化”。景區由云南湄公河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按照國家5A級旅游景區標準打造,一期開發和控制面積約5000畝。依托現有自然資源,沿承普洱歷史文化,圍繞普洱茶文化、馬幫文化,以及古

    中國周刊 2018年2期2018-05-15

  • 南方絲綢之路上的矮種馬
    西南馬群為主體的馬幫,成為對外溝通的重要力量,并形成了獨特的馬幫文化。西南馬體型矮小,性格溫馴,負載能力強,這些生理特點成了它適應山地交通環境的先天優勢。正如畜牧史家謝成俠先生所言,西南馬“凡役用馬都很馴順。負重能力,依體重比例,實勝過北方馬,那是山地最好的馱獸,其馱載最常超過體重三分之一以上,如近程馱運貨物,竟有負重一百公斤以上的,長途馱運亦達六七十公斤,時速平均四公里半,山地日行三十至四十公里……有些車馬載乘六七個人,還要跑起輕巧的快步,這是世界各地小

    金融博覽 2018年1期2018-01-19

  • 踏歌茶馬古道(組詩)
    的經幡東岸 等著馬幫西岸 等著挑夫幾聲吼噢遠遠地傳 于是江水打個補丁江灘打個補丁又回來 回來的茶馬驛站又風生水起猶自講訴溜索和古渡的傳奇泥沙厚厚淤積又被淘去石化石淺淺亮出水面又被淹沒溜索不知道日子有多老了直到騾馬驛道換了顏色馬幫換了顏色有一天同樣換了顏色的子孫把他的索 他的套 他的生平放進家傳的厚厚的牛皮袋里束之高閣冬去春來的日子長大了的子孫手牽手連通了兩岸過橋的馬幫揮手遠去還有古渡的主人曾經幸福的擁有而終于失落的文明從此 東岸空留一方石墩西岸 空留一片幻

    西藏文學 2017年6期2018-01-09

  • 和古道一起老去
    時,大量使用從前馬幫的行話,他的敘述于是不斷被我的提問中斷。比如,他將幾匹騾子說成幾“首”騾子,裝貨說成“勒”貨?!伴_哨”(吃飯),“號家”(貨主)。把下關(大理)的西洱河叫“河江”。他很自然地使用著這些“專業術語”,這是他們當年的“日?!庇谜Z,只有使用這樣的語詞他才能流暢地進入到從前的世界。他的父親是趕馬人。他說自己趕馬是有“遺傳性”的。我注意到他使用了一個與馬幫無關的科學術語。他說他12歲那年父親就死了,此后他就吆著父親留下的騾馬在古道上與人“拼幫”(

    長江文藝 2017年7期2017-07-18

  • 世界貿易體系下的云南馬幫與近代邊疆民族地區社會變遷
    貿易體系下的云南馬幫與近代邊疆民族地區社會變遷許 敏1,楊永平2(1.紅河學院,云南蒙自 661199;2.廣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廣西桂林 541001)古代中國的西南絲綢之路及茶馬古道,既是中國聯系世界市場的一部分,也是云南馬幫進行中外貿易往來的主要通道。近代世界貿易在列強的主導下,中國和周邊國家都成為了世界資本市場的一部分。承載貨貿往來的馬幫也通過國內外的貿易,凸顯了在云南經濟社會中的作用,尤其是抗戰時期的重要貢獻。云南邊疆民族地區經濟及社會

    紅河學院學報 2017年1期2017-03-10

  • 茶馬古道對民族音樂傳播的促進研究
    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馬幫音樂文化。馬幫音樂文化和茶馬古道沿線各民族的音樂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又有著顯著的區別,茶馬古道的馬幫音樂文化所具備的精神內涵更加深刻,所呈現出的精神意義更加豐富,成為現代學者在研究茶馬古道時必須針對性研究的重要課題??傮w來看,茶馬古道在歷史上乃至現代都具有特殊的、歷史性的意義,它在構建了一個龐大的涵蓋多個地區的商業往來網絡的同時,也有力地推動了民族音樂的傳播和發展,馬幫音樂文化的出現,就是一個重要的標志和體現。1 茶馬古道的馬幫文化和馬

    福建茶葉 2017年10期2017-02-04

  • 茶馬古道民歌音樂特征與文化闡釋 ——以《趕馬調》作品為例
    位,可以說,沒有馬幫就是沒有茶馬古道,沒有茶馬古道我國今日的茶文化就會少些許光彩,因此,茶文化、馬幫文化是“茶馬古道”的文化主體。在農耕文明時代,信息不暢、交通不便,勤勞的人們通過雙腳踏出了一條通商之道,建立了原始的貿易聯系,推動經濟貿易的發展,也促進了各民族的生活習慣、文化的相互滲透,形成了一種相對趨同的價值取向,對各地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精神等方面產生了相互影響,使得云南各民族的音樂借助茶馬古道這一溝通載體,更加地凝練與融合[2]。因此,茶馬古道不

    福建茶葉 2017年10期2017-02-04

  • 尾隨馬幫
    | 劉 瑞尾隨馬幫行文 | 劉 瑞一1947年秋后,國民黨大肆抓兵,使河州百姓成了熱鍋上的螞蟻,慌成了一團。風雨飄搖的歲月里,父親難以為業,只身走蘭州,想在那里開個小裁縫鋪,雖然人生地不熟,但相信憑著自己的手藝和真誠,總會換來顧客的信任。為了我的安危,父親帶口信要我到南關某客貨店去找一個他剛剛認識的腳戶,跟著馬幫,徒步來蘭。走蘭州的那一天,天陰沉沉的,母親陪我來到客貨店見了姓王的老腳戶,他有40多歲,一臉絡腮胡子,一雙不大的眼睛瞇縫著盯著我上上下下打量著

    讀者·原創版 2017年1期2017-01-17

  • 遠去的馬幫
    然后,我看見一隊馬幫從街那邊緩緩走來。馬幫!它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在凝視的瞬間,我的心被那一雙雙幾乎雷同的——厭倦黯淡的馬的眼神所震撼。每一匹馬系著牢牢的韁繩,套著厚厚的鐵嚼子,披著黝黑陳舊的鞍韉,馱著稀稀疏疏的包袱,在城市的背景中更顯晦暗,在擁擠的人流中踟躕前行。很小的時候,我對馬就有一種濃濃的敬仰之情。在童話中,在老人們活靈活現的講述里,它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能上天、能下海,步伐矯健,神通廣大。及至看過電視劇《白馬》,更被劇中那白馬至情至性的故事所

    當代黨員 2016年24期2017-01-16

  • 馬蹄的回音 ——品讀詩人何永飛長詩著作《茶馬古道記》
    道——茶馬古道。馬幫的身影漸次浮現眼前,馬蹄的回音依然澎湃、連綿不絕,回蕩在茶馬古道每一塊石頭上,每一棵搖曳的草尖上……馬幫的精神,始終貫穿著整部長詩,馬幫的靈魂依然盤旋在鷹擊長空的云端,俯瞰大地人間……每一個字都是錚錚鐵骨,告訴我們:“誰能趕走烏云,誰能調遣,滿天的星星唯有一匹翻越雪山的馬,能做到?!薄兑黄ヱR的呼喚》“所能想到的壯麗都在這里,不能想到的危情,也都在這里,橫著是一種姿態斷著是一種風骨,跨過去就是英雄”——《馬蹄下的橫斷山脈》這樣一種干凈

    邊疆文學(文藝評論) 2016年3期2016-11-25

  • 馬幫在云南近代對外貿易中的作用及影響
    671003)?馬幫在云南近代對外貿易中的作用及影響黃春飛(大理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 大理 671003)馬幫是我國西南地區特有的一種交通方式,它也是云南商品貿易的主要運輸工具。近代,云南工商業的興起促進了云南對外貿易空前發展,馬幫隨之盛極一時。作為云南對外貿易的一支勁旅,馬幫通過拓寬、繁榮、充實云南與東南亞及南亞的商貿通道帶動了云南外貿經濟增長;二是促進了中國與東南亞及南亞國家的文化交流;三是發展和鞏固了云南與東南亞及南亞國家的傳統外貿關系。馬幫;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2016年9期2016-03-06

  • 18年的專注 18年的守望 ——記山東省蘭陵縣洋豐肥料經銷商馬幫
    縣洋豐肥料經銷商馬幫國□ 湖北新洋豐肥業股份有限公司 成華彪山東省蘭陵縣洋豐經銷商馬幫國在當地可稱得上是一位傳奇人物:從供銷系統的老農資到自立門戶銷售肥料,18年來,他只賣洋豐肥料,心無旁鶩,年銷量從二三百噸穩步做到接近4000噸。在中國肥料行業,一個經銷商能與一個廠家合作三年五載就能算得上難能可貴,更何況18年。因為肥料廠家太多了,肥料價差的誘惑又太大了。一個有如此銷量的經銷商,一年前來找他代理銷售的廠家,沒有十個八個那才是怪事!馬幫國堅持這這么久憑的是

    中國農資 2016年32期2016-02-16

  • 地考實錄“活著的古商道”
    指的是云川地區以馬幫運輸茶、鹽、糧食的古道,它穿越橫斷山脈,沿金沙江、瀾滄江、怒江而上到達西藏,又從西藏延伸至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抵西亞、西非紅海岸,順江而下則可到達東南亞及南太平洋等地。這條古道是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為了生存和生活供需必須跨越的自然屏障和商業通道。馬幫文化既是流動的商業文化,又是傳統的民俗文化,更是相對的時尚文化。如今,還仍有馬幫在它的支線余脈上艱辛跋涉,使之成為中國大陸上一條“活著的古商道”?;ナ?;茶馬古道;背夫文化;沈家馬幫

    貴州商學院學報 2016年1期2016-02-06

  • 茶馬古道一段失落千年的茶馬往事
    怡圣潔的雪山下,馬幫整裝待發。綿延于中國西南地區崇山峻嶺間的茶馬古道,是一條連接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神秘道路。它用崎嶇與滄桑,祭奠那一段流逝在歷史長河中的艱辛與輝煌。如今,沉寂的古道不改昔日的容顏,而曾經叮當作響的馬鈴卻早已消散在古道西風之中。茶馬古道,一段失落千年的茶馬往事。在西藏,自古流傳著“寧可三日無鹽,不可一日無茶”的諺語,嗜茶的藏族人更是將茶比作血肉和生命。茶馬古道旁的古茶樹,被當地人奉為神樹。在綿延千里的橫斷山脈高山峽谷里,在云南、四川與西藏三

    中國西部 2015年6期2015-12-23

  • 麗江 江與路的相逢
    突出的運輸工具,馬幫是這一帶主要運輸方式。麗江古城的形成就直接與她的集市地位,與馬幫的活動有關。清代的《乾隆麗江府志略》就對麗江的街市和馬幫活動有清楚記載:麗江府大研市“在府城西關外大研里,湫隘囂塵,環市列肆。日中為市,名曰坐街,午聚酉散,無日不集,四方男婦偕來,商賈小販、中甸者必業于此,以便雇腳轉運”。金沙江臂彎里的麗江城是座讓人無比留戀的古城。它西有獅子山,北有金虹山,背西北而向東南,避開了西北方向來的寒氣,接迎著東南暖風,占盡了地利之便。麗江納西族把

    云南畫報 2015年5期2015-08-31

  • 滇川古道——從永寧到麗江
    封建領主各自組織馬幫商隊,由土司武裝護送,一頭連起四川,一頭經永勝過金沙江至麗江大研,匯入滇藏茶馬古道主干線。麗江的大研,也即現在的麗江古城,是滇藏茶馬古道上的重要節點。這塊納西族人居住著的土地,在古道上正處于藏族與白族、漢族貿易往來的交接地帶,于是也就多了幾分特別之處。那時,生活在高原上的藏族人,特別依賴于內地生產的茶葉、手工器皿等,而藏區的山貨、藥材、織毯等到了內地同樣暢銷,最初的貿易往來因此很自然就形成了。但滇藏之間的大山決定了貨物的運輸只能靠馬幫

    普洱 2015年3期2015-08-29

  • 馬幫”的詞典釋義應予修正
    威的漢語辭書對“馬幫”一常用詞都注釋為“馱運貨物的馬隊”。這一骨牌效應,使其他各種漢語詞典的編纂者都采用該釋義來標注“馬幫”。然而多年來,在現代漢語的語言生活中,“馬幫”一詞的實際含義卻與辭書的上述釋義是相矛盾、相沖突的。也就是言語表層結構的顯現形式同其深層結構所傳達的文化內涵互相抵觸,名不副實。 兒童文學作家沈石溪在《斑羚飛渡·老馬威尼》(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3年3月第28次印刷)一書第138頁紀實得非常詳細:“云南多山,交通不便,邊遠地區運送貨物,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 2015年8期2015-08-19

  • 最后的女馬鍋頭
    想起了獨龍江邊的馬幫路,想起了女馬鍋頭嘎達娜。嘎達娜是藏族人,出生在云南省貢山縣獨龍江鄉迪麻洛村委會白漢洛村,她已趕馬近30年,是全國唯一的“女馬鍋頭”。在嘎達娜的家鄉,一個僅有約五千人的少數民族——獨龍族,生活在大山深處,道路不通,物資貧乏。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國家為了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多時運力達到500多匹騾馬,“性質”為國營的“國家馬幫”,每年運送600噸左右的糧食和其他生產、生活物資進入獨龍江流域。58歲的嘎達娜“養女莫

    今日民族 2015年7期2015-07-26

  • 馬幫”的詞典釋義應予修正
    威的漢語辭書對“馬幫”一常用詞都注釋為“馱運貨物的馬隊”。這一骨牌效應,使其他各種漢語詞典的編纂者都采用該釋義來標注“馬幫”。然而多年來,在現代漢語的語言生活中,“馬幫”一詞的實際含義卻與辭書的上述釋義是相矛盾、相沖突的。也就是言語表層結構的顯現形式同其深層結構所傳達的文化內涵互相抵觸,名不副實。兒童文學作家沈石溪在《斑羚飛渡·老馬威尼》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3年3月第28次印刷)一書第138頁紀實得非常詳細:“云南多山,交通不便,邊遠地區運送貨物,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15年22期2015-05-05

  • 云南馬幫文化背景下的企業家精神形成路徑研究
    試從云南茶馬古道馬幫文化內涵的視角挖潛馬幫精神的形成路徑,進一步總結、提煉、優化、張揚富有區域化色彩的企業家精神,期望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一、茶馬古道和馬幫精神有論者指出,茶馬古道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的西漢時期,唐代日趨繁華,經宋、元、明、清及民國不同歷史時期對驛道的開拓,茶馬古道基本定型。廣義的茶馬古道概念是指自古以來就存在于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和云貴高原及其周邊地區的原始古道,狹義的概念是指從唐朝以來的古道。[1]茶馬古道的稱

    楚雄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12期2015-03-19

  • 東蓮花村回族馬幫文化旅游
    71000)回族馬幫就是在云貴高原上,以回族人組織發起的以騾馬為主要運輸工具的貨物運輸形式,這是與奇特的山高谷深的地理環境相適應的。筆者通過對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東蓮花村回族聚居地,就歷史上的回族馬幫情況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田野調查,采訪了健在的回族馬鍋頭和趕馬人及其后人,獲取了一批第一手資料。擬對歷史上東蓮花村回族馬幫的組織形式、馱運貨物、主要路線及馬幫精神等,作簡要的概述。從現代旅游經濟角度思考,提高東蓮花村的旅游質量,促進其旅游業的發展。一、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5年10期2015-02-13

  • 馬幫文化中倫理思想對現代青少年的教育意義
    帥俊陽一、馬幫文化概述馬幫,就是按民間約定俗成的方式組織起來的一群趕馬人及其騾馬隊的稱呼。馬幫是大西南地區特有的一種交通運輸方式,它也是茶馬古道主要的運載手段,更是世界交通運輸史上的一枝奇葩。馬幫文化是以馬幫為載體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馬幫作為大西南一種獨特的經濟物資流通形式、一種獨特的商業行為、一種獨特的文明傳播載體、一種獨特的社會階層及一種獨特的社會組織形式,在歷史上乃至今天,都有著博大的文化意義。馬幫文化中蘊涵著很多的倫理思想,這些倫理思想涉及

    學校教育研究 2014年23期2014-10-21

  • 內奸
    數得過來。難道天馬幫的幾大堂主里有吃里扒外的內奸?天馬幫幫主馬三河氣得肺都要炸了,十幾位生龍活虎的好兄弟,轉眼就喪了命,這叫馬三河如何不心痛?馬三河怒道:“查,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一旦查出內奸,非挑斷他的腳筋不可,叫他生不如死!”天馬幫與七煞幫結仇已久,近來兩派更是你看不得我,我看不得你;你想吃了我,我想吞了你。年初時,七煞幫老幫主不慎墜馬而亡,該幫新幫主天煞星即位。這天煞星的胃口比老幫主大多了,他在短期內滅了方圓數百里的不少小幫小派,還揚言在年內踏平天馬

    微型小說選刊 2014年12期2014-05-17

  • 內奸
    數得過來。難道天馬幫的幾大堂主里有吃里扒外的內奸?天馬幫幫主馬三河氣得肺都要炸了,十幾位生龍活虎的好兄弟,轉眼就喪了命,這叫馬三河如何不心痛?馬三河怒道:“查,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一旦查出內奸,非挑斷他的腳筋不可,叫他生不如死!”天馬幫與七煞幫結仇已久,近來兩派更是你看不得我,我看不得你;你想吃了我,我想吞了你。年初時,七煞幫老幫主不慎墜馬而亡,該幫新幫主天煞星即位。這天煞星的胃口比老幫主大多了,他在短期內滅了方圓數百里的不少小幫小派,還揚言在年內踏平天馬

    小小說月刊 2013年7期2013-05-14

  • 安順馬幫傳奇
    文 Ⅰ潘玉陶安順馬幫傳奇文 Ⅰ潘玉陶成隊的馱馬稱為馬幫。著名作家蹇先艾先生曾經在其作品《貴州道上》提及過馬幫:“一條兩三尺寬帶小路,恰好容得過一乘轎子通過。有的山路過于繁復了,遠遠便聽得見大隊馱馬的過山鈴在山峪中響動,始終不知道他們究竟在何處?!庇啄陼r候我就曾在安順的大街上見過大隊的馬幫。那是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期,他們過路時,街上的人家皆開門伸頸而望。馬哥頭上大多披著一口鐘的羊毛氈,身著靛蘭染的衣服,衣襟上一大排布鈕扣。背心呢,極像時下年輕人中流行的牛仔

    當代貴州 2012年21期2012-11-02

  • 馬幫對云南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價值
    50031)引言馬幫,是對按約定俗成的方式組織起來的一群趕馬人及他們管理的騾馬運輸隊伍的稱呼。它是依據云南的自然與社會環境而產生的自適性經濟組織。一方面,它是適應云南自然地理環境的產物。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使得歷史上云南貨物運輸主要依賴人力和畜力。另一方面,馬幫是適應云南社會環境的產物。與內地嚴格奉行“重農抑商”政策不同,云南各民族自古以來就有重商傳統。這不僅體現在社會發展程度較低民族頻繁的原始物物交換活動,而且體現在社會發展程度較高民族發達的商品交換活動。

    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年1期2011-12-10

  • 沿著馬蹄印的方向(組詩)
    到紅河碼頭蔓耗的馬幫古道,一路尋找文化,傳播文化。帶著馬幫,徒步3天,行程60余公里,從新安所村委會出發時隊伍41人,全程徒步到蔓耗碼頭者26人。收獲頗多,試圖以詩,與古道作些對話。關于古道,我又能說些什么呢其實古道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在一個世紀以前的大地上馳騁天下的本是結伴而行的馬幫和古道馬幫是一批追尋利欲的詩人詩有多纏綿,古道就有多遙遠馱不完的貨,賺不盡的錢,睡不著的情茶馬古道的影子遮蔽著許多開花的石頭南方以南,欲望化身的古道絲絲扣扣包裹著沉默的山巒

    詩歌月刊 2009年10期2009-11-13

  • 老馬威尼
    ,全靠畜力,故而馬幫盛行。其實,稱為馬幫,還不如稱為騾幫更確切些,因為即使是一支有幾十匹腳力的馬幫,也只有一兩匹馬,其余的都是騾子。然而,馬在關鍵時刻是騾子的主心骨。老馬威尼就是一匹杰出的頭馬,在我們曼廣弄寨子的馬幫里已服役十多年。據馬幫頭召光甩說,威尼曾兩次救了馬幫。第一次是馬幫在打洛江邊歇息打尖,剛卸下馱鞍,一公一母兩只大狗熊從江邊的一片蘆葦叢里躍出來,騾子都嚇得趴在地上起不來了,等著狗熊來宰割。威尼嘶叫著,舉起前蹄朝狗熊猛踢,獨自和兩只大狗熊周旋了十

    語文教學與研究(讀寫天地) 2009年5期2009-06-10

  • 老馬威尼
    物全靠畜力,故而馬幫盛行。其實,稱為馬幫還不如稱為騾幫更確切些,因為馬幫只有一兩匹馬,其余的都是騾子。老馬威尼就是一匹杰出的頭馬,在我們曼廣弄寨子的馬幫里已服役了十多年。我被調進曼廣弄寨馬幫隊時,威尼已牙口十八,人十八一朵花,馬十八豆腐渣。它不僅模樣憔悴衰老,腿力也不行了,但馬幫頭召光甩仍舍不得它退役。春天是馬幫運輸的繁忙季節,我們啟程將一批景德鎮瓷器送往緬甸的勐棒。中途翻越嘎農山,這是一座喀斯特地貌的石山,地勢十分險峻,人稱“鬼見愁”。召光甩牽著威尼走進

    意林·少年版 2009年2期2009-01-22

  • 噶達娜運茶記
    物,因為她是貢山馬幫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女趕馬人。一、為募善款 2005年,嘎達娜接到了一生中路程最遠的一個活兒——趕著馬把茶葉從怒江峽谷步行運到首都北京義賣,為希望工程募款。這支由120匹馬,43個人組成的馬幫2005年5月1日從云南普洱縣城出發,他們要經過大約5個月的步行,跨越云南、四川、陜西、山西、河北,到達北京。全程4100多公里,此前有歷史記載的,云南馬幫最后一次馱茶進京是在1839年,所以嘎達娜和她的同伴們將是此后166年中唯一從云南運茶

    走近科學 2008年8期2008-08-1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