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需要這樣一股“癡”勁

2018-09-29 19:47彭佳景
湖南教育·上 2018年9期
關鍵詞:王繼才教育工作者差距

彭佳景

在今年教師節來臨之際,本刊本期以《此生只為教育癡》為題,以宏大敘事的方式,生動地呈現了石門縣雁池鄉蘇市完小校長王懷軍35年堅守鄉村教育的感人事跡。王懷軍長年扎根農村,潛心從教,矢志不渝,堅如磐石,可見她對農村教育確實是真愛、真癡。這股“癡”勁,彰顯的是對教育崇高價值的追求。教育尤其是農村教育需要的就是這樣一股“癡”勁。

王懷軍的“癡”體現了樂于奉獻的高尚品質。教育事業對教師有特殊的倫理要求。奉獻精神是教師與生俱來的基因,是浸潤到血脈深處的本能,是教育工作者的生命底色。面對金錢、物欲、名利的誘惑,能否靜得下心,穩得住神,是衡量一名教育工作者是否具有崇高價值追求的試金石。廣大農村的教育基礎相對薄弱,辦學條件相對落后,福利待遇也相對較差,這尤其考驗老師的師德品質。王懷軍從工作一開始,就堅守在偏遠農村,多次婉拒進城工作,一心為了農村學校和農村孩子,付出自己的全部。正因為堅守和奉獻,王懷軍成就了自己的不平凡,墊出了自己超越常人的人生高度。當前,國家正在推進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在這一進程中,培育并弘揚王懷軍這種奉獻精神的師德課不應缺席。因為,無論什么時候,堅守奉獻精神的人,總是能得到社會最多的尊重;無論什么時候,提倡奉獻精神,也是我們社會不變的價值追求。

王懷軍的“癡”彰顯了積極進取的實干精神。35年來,王懷軍始終不懈地提升農村教育的品質,用自己的最大努力,讓山區孩子都能“有學上”“好上學”“上好學”。她苦心經營,開源節流,甚至自告奮勇當起了“豬販子”,改善落后的辦學條件,終于讓蘇市完小改頭換面,讓山里娃也能享受現代化的教育。我省已經基本實現了“有學上”,但與“上好學”還有差距,與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新期盼、新愿景相比還有差距,與國之振興的需要還有差距。農村地區的教育差距尤為嚴重。推進教育公平,難點在農村教育,重點也在農村教育。因而農村教育需要一大批像王懷軍這樣的實干家、“癡”干家,提升農村學校辦學質量,努力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

王懷軍的“癡”映照出教書育人的師表風范。王懷軍特別重視學生人格的培養,在她的“育人寶典”里,教育“更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老師要讓學生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惡。教會學生要怎樣做人,做一個什么樣的人,這遠比成績單上的分數更重要”。為了讓留守兒童擁有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心靈,她殫精竭慮,從做“賬房先生”到創辦“留守兒童之家”,再到建立“愛心媽媽聯盟”,充分展現了一個老師的責任與擔當。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教育也面臨著留守兒童群體、流動學生群體、“網絡原住民”群體帶來的挑戰。教育,特別是農村教育比往常更為迫切地需要王懷軍這樣的“媽媽老師”,關愛每一個孩子,擦亮每一個孩子的心靈,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為守島衛國32年的開山島民兵哨所原所長王繼才“點贊”,表揚他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如果說王繼才是獻身祖國海防事業的一名士兵,那么王懷軍則是行走在鄉村教育戰線上的一名“老兵”,就是教育系統的“王繼才”,或者說是“王繼才式的人民教師”??梢哉f,王懷軍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樹立起人生的標桿和價值的刻度。

本刊隆重宣傳推介王懷軍,希望看到更多如她這樣的教育“癡人”不斷涌現。誠如是,則為農村教育之幸,中國教育之福。

猜你喜歡
王繼才教育工作者差距
王繼才 瞭哨拋家赤膽琦
王繼才夫婦:守島衛國年
德國早期兒童教育工作者嚴重短缺
多回望“王繼才們”
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幾點思考
淺論初中化學教學中的STS教育
課桌和電腦的差距好大
兩個人的五星紅旗
幻想和現實差距太大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