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分餐到共餐

2018-09-30 02:44李開周
意林 2018年18期
關鍵詞:共餐分餐制分餐

李開周

孟嘗君養士,說他不端架子,平常跟門客們聚餐,他吃什么就讓大家跟著吃什么。

某天晚上,一個武士去投奔他,孟嘗君照例設宴款待并親自作陪,在旁邊布菜的服務員擋住了燈光,剛好把孟嘗君擋在黑影里。那個武士誤會了,以為服務員偷偷地給孟嘗君端上好菜,心說:“把好菜留給自己,不讓我吃,明顯是瞧不起我!”于是拔腿要走。孟嘗君多聰明啊,趕緊把自己的飯菜端到武士跟前。武士知道自己想左了,羞愧得無地自容,當場拔出劍來抹了脖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三點:一是孟嘗君確實尊重門客,二是戰國的武士太血性,第三則能說明戰國時期流行分餐制。

分餐制在中國源遠流長,從史前時代持續到隋唐時代,不過它跟衛生基本上沒關系,主要是為了在等級上顯示出差別:就餐者的地位越高,面前食案上擺放的飯菜數量越多。假如共餐的話,就體現不出高低貴賤了。

從隋唐開始,為了節約,共餐制逐漸取代分餐制。到了北宋,絕大多數飯局跟現代中餐宴席一樣,一群吃貨圍著同一張餐桌向那七碟子八碗展開進攻。但是分餐制在宋朝還有一點遺留,一是寺院里的和尚仍然堅持分餐(現在依然如此),二是皇帝在大宴群臣的時候,群臣雖然共餐,皇帝本人還是獨自占據著一張餐桌。

群臣共餐,皇帝分餐,這種規矩給御廚房帶來了“創收”的機會。每到舉行大宴的時候,御廚只需要精心備辦皇帝的飯菜就行了,底下文武百官的宴席可以肆無忌憚地虛報預算和偷工減料。百官既吃不好,又吃不飽,還不敢向皇帝打小報告。第一,皇帝請客,再難吃也是恩典,不能不識相。第二,皇帝是分餐,他吃的跟你吃的不一樣,你說這頓飯菜難吃,他會翻臉——明明很好吃嘛!

猜你喜歡
共餐分餐制分餐
遠離幽門螺旋桿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分餐不分愛,安全萬家行——給爸爸的一封信
著名學者呼吁恢復中華“分餐制”
《餐飲分餐制服務指南》國家標準正式獲批
西方人類學共餐研究脈絡與反思
合歡花(外一首)
也算分餐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