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范生TPACK能力培養策略研究

2018-10-09 10:49宋文思
現代交際 2018年15期
關鍵詞:教學設計

宋文思

摘要: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在此背景下,我國師資隊伍建設遇到了新的發展難題,作為我國未來重要的師資力量,師范生的教學技術能力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TPACK框架下,師范生的思維模式、教學設計、對學科內容的理解、與學生間的關系等方面均有顯著變化,通過增設計算機選修課程、開展微格教學、加強實踐教學、完善評估體系等方式,將有效提升師范生教學方式、內容、技術整合的能力,從而滿足當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關鍵詞:TPACK框架 師范生培養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5-0134-02

TPACK為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其前身為PCK,源于上世紀80年代,由舒爾曼教授在《教育研究者》中提出,P是指教師教學經驗的不斷積累與總結,C指教師的學科專業知識,K是指教師掌握的各類知識的集合,PCK可被認為是整合學科和教學法的特殊知識,TPACK在此基礎上增添了一項新的元素,即技術因子T。TPACK更側重于教師的教學創新、主動參與與監督指導,在學科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TPACK框架下,加強師范生信息技術能力的發掘與培養,能夠實現教學方式、內容、技術三方面的整合,強化教師的教學指導地位,減少學生自主學習時的隨意性,為信息化教學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TPACK框架對師范生能力培養的內容

(1)培養師范生的TPACK思維模式。TPACK框架下,師范生的培養主要側重于對各項信息技術的優缺點的了解,而非對具體技術的詳盡掌握,重點在于幫助師范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能夠在今后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明確所采用的教學手段與技術的效能。比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利用博客等工具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提供協助;在數學教學中,講授斜率的相關問題時,可以從生活出發,發掘生活中涉及斜率的各種案例,展示多樣化的圖片以加深學生的理解;除此之外,師范生還可在PTACK框架的思維引導下采取多種方式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與個人發展。

(2)自行設計學習技術。在解決相關教學問題時,學生可自行進行教學技術的研究與設計,在教學活動設置的情境中,學生可對技術進行靈活而深刻的理解,這種形式的活動通常一個人難以完成,以小組形式開展。以往通常只是在單純地進行既成技術的學習,設計學習技術則使師范生將教學內容與教學技術有效地整合,學生在接受時會更加容易。在此方式下,課程的技術知識、TPACK的其他知識聯系更加緊密,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比如,線上課程的設計,需要將教學內容與相關知識進行科學的組織與整理,并融入相應的教學技術與方法,實現學科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技術的聯合。

(3)深化師范生學科內容的理解。根據不同學科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可在技術支持下,設計與各類教學活動相匹配的方法,這樣師范生便可在今后的教學中,根據自身教學目標靈活地選擇與開展各種不同的學習活動,從而使TPACK中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教學技術的三大要素實現相互的融合。當前人們已經研究與開發了滿足各種課程教學需求的活動類型,比如在信息共享與分析上,已經形成數據庫的創建、虛擬游覽、信息分享、聯合分析等多項遠程協作的活動類型,對師范生學科理解的深化帶來了顯著的效果。[1]

(4)促進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結合。TPACK框架與混合式學習模式主張的新型教育觀念相符,即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結合。眾多國內外學者均對混合式教學進行了研究與論述,總結如下,一是師范生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對具體教學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從而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與媒體運用的組合,以優化教學成果;二是在保證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合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我國教育學家趙建華對混合式學習的階段進行了詳細的劃分,將其分為確定教學目標、預期績效、選擇渠道、教學設計、制定支持策略、實施計劃、學習評估、修訂修訂等八個階段,而修訂學習之后又促進了新的教學目標的確定,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

二、TPACK框架下師范生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路徑

(1)拓展課程開展范圍。首先,當前高校開設的必修課大多為《大學計算機基礎》,只有少數院校開展了相關的選修課程,選修課程是師范生除必修課外提升其信息技術能力的拓展途徑,因此,師范類院??梢栽鲈O人工智能、多媒體應用、網頁制作等多項選修課程供有興趣的師范生學習,從而有效提升師范生信息技術能力。其次,當前大多數師范生并未深入了解師范生的學科教學知識,因此,需要對這一現象引起重視,師范類院??筛鶕煌膶W科要求開展相應的教學法課程,通過列舉各項真實案例與教學實踐充分結合,深化對學科教學法的認知。[2]

(2)開展微格教學。師范生信息技術能力、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需要引起師范類院校的高度重視,開展微格教學是一項有效的手段,通過在教學內容、模式、環境、指導等方面全面地發展微格教學,師范生的技術整合能力將得到極大的提升。當前部分院校微格教學中的教學設備單一,師范生在實際教學中的信息技術應用難以充分展現,因此,可以增添新型的多媒體設備,比如交互式電子白板與平板電腦等,并接入互聯網,實現信息化教學,促進微格教學的順利開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指導教師可先為師范生普及微格教學的相關知識,確定教學開展的目標,指導教師進行現場示范,并以相關的影音資料加以輔助,使師范生初步掌握教學技能。在此基礎上,指導教師可組織師范生進行課堂交流并鼓勵自主編寫教案,制作5分鐘左右的教學設計,由指導教師觀看,并針對性地提出指導意見,從而使師范生的教學能力不斷完善與提升。

(3)加大教學實踐的開展力度。師范生只有通過參與教學實踐,其包括信息技術能力在內的各項能力才能夠得到質的提升,教育實習是師范生必經的學習階段。首先,師范生掌握的理論教學法需要經過充分的教學實踐才能真正磨煉成熟,因此,可以適當延長師范生的實習時間,保障實習期間的專業對口,高校與實習單位對師范生的實習工作要加大監管力度,提高實習要求。其次,可以增加師范生參與實習與見習的次數,比如在大二階段,就可以組織學生的教學實踐,這一階段以見習為主,對各個中小學的課程建設、學校設施等情況有一個客觀的了解,在見習中明確教學現狀。[3]最后,為保障教學實踐效果,需要完善的實習評價體系,針對師范生的教學設計、教學管理、教學調整等方面設計相應的量表,從而能夠對師范生的實習效果進行精準的把握。

(4)建設完善的教學評估體系。通過建立科學的考核體系,能夠使師范生的TPACK能力得到客觀的反映,考試是有效衡量教育教學成果的手段,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不僅能夠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同時也對師范教學發展方向發揮著一定的引領作用。師范生TPACK能力的提升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同時也非單一的學科教學就能實現,因此,需要通過多個學科的聯合,建設多樣化的評估體系。TPACK能力的考核可從理論考試與實踐能力檢測兩方面進行,理論考試可考查師范生的教學設計、信息技術與教學課程的整合等方面內容;實踐能力考核主要考查信息的獲取與整合、信息的處理與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內容,側重于師范生的日常學習表現,關注其競賽榮譽、實驗報告等方面的成績,從而切實推動師范生TPACK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周揚.TPACK視角下師范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7.

[2]王凱.TPACK視角下師范生教育技術能力結構構建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7.

[3]鄭晨,隋廣宇,王單怡,東彥明.基于“互聯網+”視角的數學師范生信息技術能力培養實踐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11).

責任編輯:張蕊

猜你喜歡
教學設計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課程標準中關于“數的運算”的教學設計
基于電子白板的《電流和電源》教學設計
以實驗為基礎的高中化學教學設計
探究如何著眼未來優化初中數學教學設計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案例教學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