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享經濟視角下制造業產能共享模式研究

2018-10-09 09:56徐婷婷蘇鴻飛
現代商貿工業 2018年30期
關鍵詞:工業互聯網共享經濟

徐婷婷 蘇鴻飛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的迅速發展,共享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模式,極大程度的提高了資源的使用效率,為解決供求不平衡的問題開辟了新的路徑。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的制造業產能共享模式,推動了制造業的去產能和去庫存,促進了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發展質量的提高,為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

關鍵詞:共享經濟;產能共享;工業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0.006

1 共享經濟和制造業產能共享的發展現狀

1.1 共享經濟的迅速發展

共享經濟這一詞最早源于美國社會學教授馬科斯·費爾遜和瓊·斯潘思1978年發表的論文《社區結構與協作消費:一種常規活動方法》。兩位學者通過對汽車共享的研究發現,共享經濟模式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需要一個互聯網中介平臺為產品和服務的共享提供可能。近些年來,我們常提的共享經濟指的是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以個人和企業的產品、服務、知識等為資源,以消費者不完全占有為前提,進而實現使用權在不同消費者之間的共享,增強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

雖然共享經濟還處于早期的實踐探索階段,但國內已經有不少學者從行為目的、運營模式、制約因素等方面探討我國共享經濟的發展,針對我國共享經濟的發展提出了對策和建議。凌超等(2014)對共享經濟發展的運營模式進行分析后認為共享經濟并不是點對面的運營模式,而是一種點對點的運營模式,共享經濟模式與傳統的租賃模式最大的區別在于它依靠的是互聯網平臺。畢夫(2016)也贊同凌超等(2014)對共享經濟所具有的“租賃”特性的定義,他認為共享經濟存在的前提就是所有權和閑置物的存在,個體之間閑置物品的轉讓使用是需要支付一定費用的,并賦有返還義務。馬化騰(2016)結合共享經濟的發展實踐,指出我國共享經濟發展的阻力主要來自于基礎設施投入不到位、征信體制不完善以及政府部門的管制存在不足等方面。

根據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8),2017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達49205億元,同比上升472%,共享經濟步入了高速增長階段,共享經濟在破解供求不平衡的難題、化解過剩產能、增加就業人口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幾年來,網約車、共享單車、在線短租模式等共享經濟新模式不斷涌現,并逐步滲透到人們衣食住行等多個領域。隨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制造業產能共享模式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1.2 制造業產能共享的悄然崛起

制造業產能共享是制造業產能共享指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以機械設備、技術服務、生產能力等為共享資源,進而實現使用權在不同制造商之間的共享,完善制造業資源配置,提高制造業生產效率,促進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制造業產能共享尚處于初期實踐探索階段,學術界專門針對制造業產能共享的研究還極少。根據《中國制造業產能共享發展年度報告(2018)》的內容,2017年我國制造業產能共享市場交易額達到4120億元,同比上升25%。超過20萬家企業通過互聯網平臺提供或獲得產能共享服務。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下,制造業產能共享模式為制造業去產能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辟了新的路徑。

許多傳統制造業企業積極的嘗試通過搭建交流和服務平臺的方式,推動技術、資源等在行業內的共享與流動,比如Isesol平臺(沈陽機床廠推出)、“海創匯”、“hope”及“cosmo”平臺(海爾推出)。不少互聯網企業開始涉足共享平臺的搭建,通過第三方的共享平臺,為實現制造業的資源流動,提高制造業發展效率提供更加系統和優質的服務,比如“淘工廠”。

2 制造業產能共享發展的重大意義

2.1 培育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促進經濟發展質量的變革、效率的變革和動力的變革,動力的變革就是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新時代的背景下,新發展動能的培育不能僅僅依靠于需求側的刺激,而是需要供給端不斷創新,刺激“新”的消費模式的涌現,提高整個社會的全要素生產率。2018年2月首個以制造業產能共享為研究對象的報告——《中國制造業產能共享發展年度報告(2018)》發布,這也意味著共享經濟模式逐漸的向制造業領域拓展與深化,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和實體經濟的融合,成為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新的動能。

2.2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制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石,也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領域。近些年來,我國制造業發展也涌現出一些問題,從整體上來看,這些問題主要反映在供給側,中低端制造業產能嚴重過剩,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的現象日益突出,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十分缺乏。制造業產能共享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精準的了解市場的有效需求,就能夠極大程度上的化解因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產能過剩的問題。同時,各家企業還可以通過互聯網信息平臺進行技術上交流和溝通、資源上的共享與利用,提高整個制造業的供給質量和效率,促進供需雙方動態均衡。

2.3 激發創新創業的內在活力

共享經濟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經濟運營模式,它往往具有便捷的服務方式和優質的共享資源,這就有效的刺激了人們的購買欲望和消費需求,人們的個性化消費需求又進一步激發了制造業供給上的創新。創新是引領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依托互聯網平臺,直接與客戶實現零距離的對接,這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提高了創新的效率,減少了企業創新創業的風險。企業還可以結合發展需要確定租用的廠房和設備的時間和數量,更加精準的實現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降低了創新創業的門檻。

3 實施制造業產能共享的對策建議

3.1 發揮制造業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的制造業迅速發展起來,但是“量高質不高”卻一直是制約我國制造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世界工廠”式的中低端生產模式帶來一定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產生一系列現實問題。產能過剩日益加劇,寶鋼和武鋼兩大鋼鐵公司的合并就累計淘汰了落后產能1600萬噸;資源浪費十分嚴重,據統計,我國礦產、石油、一次性能源等重要資源的消耗強度甚至高處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0%;結構性錯配的問題越發突出,比如,一方面我國糧食產量穩居世界第一,從數量上來說能夠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每年卻仍需要進口幾千萬噸糧食產品。

制造業產能共享模式正是能夠有效的解決這一難題,通過互聯網平臺,制造業的龍頭企業可以結合自己長期的資源優勢、生產優勢等進行有效的整合,帶動眾多中小企業軟硬件設施的改造和生產能力的提升,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同時讓更多的中小企業參與到眾包眾創等制造業產能共享活動中來,能夠為制造業營造出創新創業的發展態勢,有利于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和制造業強國的建設。

3.2 拓展制造業產能共享模式

隨著制造業產能共享的逐步推進,以產能共享為核心任務的互聯網共享平臺模式也需要進一步的拓展。這種平臺大體可以有以下兩種:一是中介型的平臺,這種平臺通常是為供求雙方提供中介服務的第三方互聯網平臺,其本身并不直接從事制造業生產,而是通過中介平臺供求雙方可以實現制造業資源、技術服務和廠房設備等的共享。二是眾創型的平臺,這種平臺往往由某一行業的龍頭企業發起,整合行業內研發、生產、銷售、人才、金融等一系列的資源,為行業內的創業創新提供優質的服務,營造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行業氛圍,及時有效的促進制造業創新創業成果的轉化。

還有兩種共享平臺是協同型和服務型的,目前在國內應用的還比較少。服務型指的是由實力雄厚的工業企業搭建一個平臺,以整個工廠的生產性資源為基礎實現業內共享,協助使用現代智能化管理,為行業內的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生產性服務。比如三一重工,原先只是普通的制造業企業,近些年來開始逐步的對生產、制造和服務過程中的資源和技術進行整合,推出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服務平臺——樹根互聯。通過這一互聯網平臺,實現資源、技術和生產能力的儲存和共享,為更多的企業提供優質的生產信息服務。最后,協同型平臺指的是通過多家企業之間通過訂單共享和共同生產的方式時限制造資源在行業內的共享。

3.3 完善制造業產能共享的基礎設施

制造業產能共享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完善,這種基礎性的投入不僅僅包括研發投入、機械設備、產品技術、物流運輸等,還突出的表現在工業互聯網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發展。2017年11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其中就指出到2025年要基本建成覆蓋地區廣、涉及產業多、國際競爭力強的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到21世紀中葉,工業互聯網能夠在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實現深度的融資與應用,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水平步入世界前列水平。

近期工信部發布《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文件指出要進一步加快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要建立覆蓋全國的工業互聯網系統的標識解析體系(標識總量達20億元),包括5個國家頂級節點的標識解析,30萬個工業APP開發使用,30萬家工業企業進入云平臺。兩個重量級的文件都強調了要進一步的完善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實現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融合與發展打下基礎,為制造業產能共享提供更多的可能。這將大大的降低制造業企業獲取信息的成本,簡化制造業企業的業務流程,促進優質資源的整合和資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3.4 加大對制造業產能共享的政策支持

一個國家的強大有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高端制造業和科技研發能力。近些年來,繼前三次工業革命后,第四次工業革命悄然拉開序幕。既德國推出工業4.0高科技戰略計劃,美國推出工業互聯網計劃,我們中國也開始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計劃,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增強科技研發能力,培育國際競爭和發展的新優勢,為在新的一輪國際競爭中搶占制高點打下堅實的基礎。

十九大報告、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國務院常務會議都多次提及了共享經濟,可見國家對共享經濟發展的充分重視。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取得階段性成效的當下,如何重點在“破”、“立”和“降”上下功夫成為當前的重點任務。制造業產能共享正是破除無效和低端產能,培育新的產業和動能的有效途徑。目前,制造業產能共享仍然處于起步階段,這就需要政府出臺相應的政策鼓勵和引導,通過制定指導意見、發展規劃和典型試點等政策來支持和規范制造業產能共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Z].2018.

[2]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中國制造業產能共享發展年度報告[Z].2018.

[3]董秋云.分享經濟下制造業的發展對策[J].改革與戰略,2018,34(04):9398.

[4]張新紅,于鳳霞,高太山,郝凱,李紅升,胡擁軍,蔡丹旦.中國分享經濟發展現狀、問題及趨勢[J].電子政務,2017,(03):215.

[5]工信部.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Z].2018.

[6]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Z].2018.

[7]凌超,張贊.“分享經濟”在中國的發展路徑研究——以在線短租為例[J].現代管理科學,2014,(10).

[8]唐亞匯,李凌.分享經濟:理論辨析、模式比較與規制思路[J].經濟學家,2017,(12):4249.

猜你喜歡
工業互聯網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的稅務問題研究
探析網絡預約車類共享經濟平臺的法律保護
工業互聯網推動工廠網絡與互聯網融合發展
對智能制造內涵與十大關鍵技術的系統思考
“共享經濟”在中國變味兒了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