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中的整合運用

2018-10-21 10:49陳興
科技信息·中旬刊 2018年9期
關鍵詞:對折板書課件

陳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闭\然,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以其直觀性、靈活性、實時性、立體性等優勢特點,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優勢、特點來更好的開展數學課堂教學?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困惑著我們。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對于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運用,存在著各種形式的操作運用誤區。其一:一些教師機械形式地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以為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就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就是高效課堂。如課堂上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實踐,自己完全可以得出的概念、規律、結論等,教師卻不置可否,仍然堅持機械的讓學生統一到自己所制作的課件上來,這樣的操作運用,無疑是浪費課堂時間,更無疑是制約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其二:“電灌課堂“。過分夸大了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作用,,教師過度使用多媒體電教手段,從頭到尾用課件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完全失去了自主學習的主體地位,電教也代替了老師的主導及組織調控作用,甚至出現了現代化教學手段代替現代教育思想的怪事,課堂藝術就更加談不上。其三:老師過分依賴現成課件,以致內容雷同,方法雷同、風格雷同,少了原創與新穎的課堂。

那么,應該如何解決目前課堂教學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所存在的問題呢?

首先,我認為,先要解決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要突出“三性”。

1、輔助性。

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是現代課堂教學設計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途徑,形象的說,就相當于給傳統教學手段補充了新的血液,它有著不可代替性。但是,它畢竟還是優化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換言之,它只是課堂教學眾多策略中所需要的技術手段策略而已,并不能占課堂教學的主導統治地位,否則,課堂教學就不是“人”的課堂,而是“電器”的課堂??傊?,一句話,認識清楚“輔助性”,就是擺正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所處的地位問題。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老師先引導學生操作,把一張長方形紙分別折疊成、、,在操作中學生初步感知到等于等于,在這個時候,老師再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每次折疊所得的陰影部分面積的大小,以及引導學生觀賞電腦所演示的 演變為、 演變為,以及、分別演變為 的電腦圖象,得出大小不變的結論。==(板書)。這樣學生就會更全面更深刻的感知,從而更透徹的理解分數基本性質的特點,為學生自己探究發現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起著非常好的“幫輔”作用。這個教學過程就很好地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探究、老師的組織引導以及多媒體輔助作用的三位一體性,教學效果當然就好。

2、合理性。

尊重認知規律、尊重教學規律、尊重課堂藝術,該用才用,不該用就不用;還要把握使用過程中的“度”的問題。如有的教師用多媒體的“板書”功能替代傳統的板書,這就不合理,多媒體的“板書”由于畫面經常變動,板書具有短暫性與局部性,它無法取代傳統的板書功能。又如有的教師課堂上用課件上所設定的提問代替了教師的嘴巴,動畫的演示代替了學生的動手操作,精美的圖像代替了教師的板書,實驗的器材成了動畫課件的驗證品,這也是不合理的。

3、實效性。

就是用得有針對、有實效,能突出多媒體的特點,找到多媒體與教學內容的最佳切入點、整合點,從而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體現其不可替代性。如六年級教學“圓”的直徑與半徑關系時,設計這樣的課件:一個圓對折產生直徑,再對折產生半徑,在驗證它們的2倍關系時,可利用閃動的半徑一分為二,然后使兩半徑各自以圓心為支點,各自做圓周運動,使兩條半徑與直徑相重合,從而使學生直觀地發現它們之間的2倍關系,這樣,就自然輕松地提高了學生的記憶及學習效率。

二、運用“學教并重”的課堂教學設計來進行課程與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整合。

“以教為主”的課堂教學設計以及“以學為主”的課堂教學設計,兩者都有各自的優勢與不足,最理想的辦法就是把兩者結合起來,相互取長補短,形成“學教并重”的課堂教學設計。這樣的教學設計,既能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又能發揮教師的課堂主導作用。要強調的是,對于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技術,不管是多媒體還是計算機網絡,都不能把它們僅僅看作是輔助教師“教”的演示工具,而應當更強調把它們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并且要把這一個理念自始至終地貫穿到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之中。如教學分數基本性質,采用以下“學教并重”的教學設計,收到很好的教學效益。

⑴復習與準備。課前每個學生準備兩張大小一樣的長方形紙。

上課時復習商不變的性質,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⑵ 操作。①引導學生把一張長方形紙對折后再對折,引導找出表示“ ”的部分,涂上陰影(如圖1)。②引導在原來對折的基礎上面橫對折一次,引導得出表示陰影的“”部分(如圖2)。③引導學生把另一張長方形紙上下三等份對折后,再左右三等份對折,引導得出“ ”的陰影部分。

⑶ 觀察比較。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每次折疊所得的陰影部分面積的大小,以及引導學生觀賞電腦所演示的 演變為、 演變為,以及、分別演變為 的電腦圖象,得出大小不變的結論。==(板書)。

⑷ 分析、想象、概括。引導結合圖形和板書進行雙向分析得出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2,分數的大小不變”的結論。啟發學生根據幾次折疊的結果想象得到:====…=( )(無數個)

⑸ 通過電腦顯示以下練習,引導概括歸納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C.總起來怎么說?這叫做什么?你認為哪些詞語比較重要?

⑹ 應用。(略)

顯然,以上整合了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學教并重”的課堂教學設計是體現出新課程標準的情境、探究、參與、合作、操作、創造等元素要求的,充分體現出“以學定教,以學論教”的先進教學思想,展現教學過程的開放性以及學生思維的“內化”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過程的探究者發現者。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要突出幾個注意。

發揮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優勢來整合優化課堂教學,還要注意突出以下幾個要點。

1、注意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的課堂,一開始就能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教師在導入新課時,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恰當、巧妙的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把聲、形、情境溶為一體,使學生一進入課堂就產生濃厚的學習欲望。如一位榮獲深圳市數學教學大賽一等獎的教師,在教學“體積與容積”時,課前用多媒體播放一段flash動畫:大象與螞蟻賽跑,當哨子吹響時,大象就飛奔起來,而螞蟻在后面慢慢的爬,一轉眼螞蟻就看不清了大象的蹤影。這是老師暫停動畫,問“誰會贏?”,同學們異口同聲:“大象贏”。動畫繼續播放,出現了意想不到的一幕。比賽線路上出現了一個十分小的洞口,大象到了洞口,過不去,急得直跺腳冒汗,而螞蟻到了洞口,一下子就過去了。同學們也傻了眼。師問:“為什么螞蟻贏?”,同學們如夢初醒:“螞蟻占的空間小、體積小”。就這樣,學生的學習欲望興趣一下子就調動了起來。

2、注意突破重難點關鍵點。傳統的教學手段在突破一些教學內容重難點時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效果亦不理想。而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由于具有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的優勢特點,恰當運用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生動、化繁為簡,從而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教學“園的面積”時,為使學生深刻理解掌握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這一重難點,教師用電腦演示把一個圓平均分成若干等分(平分4等分、8等分、16等分、32等分…),通過動畫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平分的份數越多,就越接近長方形,使學生感受到這個近似的長方形與原來的圓面積是完全相等的,從而順利的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

3、注意優化課堂練習。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部分,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根據多媒體技術的靈活性、生動性、交互性、快速性等特點,可以設計各種趣味性很強的練習、可以設計多樣性、層次性的練習,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更多的練習實踐機會;同時還可以為練習提供大量必要的啟發和思維反饋信息,讓學生在適時的啟發和指導下進行思考、并在及時的反饋下糾正思路、改正思維方法,提高思維能力。

4、注意加強情感交流。無論多媒體信息技術多么先進,還是課件做得多么精妙,它到底是冰冷的機器,無法替代有感情的教師及課堂情感的交流活動。課堂上多媒體的運用,應把握好課件出示的時機,并且要注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切忌將充滿人情味的師生關系變成了冷冰冰的“人機”關系。由于多媒體教學時大量使用事先輸入好的內容,容易造成教師一味地按鼠標,處處讓計算機代言,這樣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時間,因此,在課堂上要注意與多媒體技術整合,營造出一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變交流的和諧環境,這樣,學生的智慧才能得到更好地開啟及優化。

猜你喜歡
對折板書課件
好玩的紙
語文教師,今天您板書了嗎?
指尖陀螺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教學課件
初中數學教學中課件設計的重要性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板書設計的時效性
PEP小學英語第六冊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學設計
平移、對折和旋轉,一網打盡
思想政治課簡約板書
實驗幫我發現規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