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低碳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探討

2018-10-21 09:36周瑜周洋
科技信息·下旬刊 2018年9期
關鍵詞: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探討

周瑜 周洋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我國國內環境和資源緊張問題也開始變得嚴重了起來,為了緩解這一問題在對城市進行規劃的過程中,必須要不斷加大對生態和低碳理念的重視度,不斷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的節能環保性能。本文就低碳生態城市規劃設計進行研究,希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環境的質量。

關鍵詞:低碳與生態;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探討

隨著城市化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設計師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健康、環境、經濟等因素,不斷加大對綠色建筑設計的重視度,這樣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才能得到提升。在進行城市規劃建設的過程中,低碳經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方向,設計人員必須要不斷加大對生態化、低碳化的重視度,這樣城市的發展速度才能得到提升。

一、低碳與生態的概念

低碳與生態,即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是基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提出來的發展策略,也是為了節約能源而提出的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模式。

二、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和布局是“低碳與生態”的基礎

(一)合理的用地布局決定城市交通需求

城市空間結構的規劃設計,對城市交通造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對城市進行規劃設計的過程中,也會受到城市交通性質、服務范圍以及基礎設施位置的限制。如果城市空間布局不合理的話,那么城市的交通需求就會出現過遠或者過多的現象,這種現象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的碳排放量,同時也會增加城市碳排放的壓力,比如:在進行城市規劃的過程中過分強調,城市的功能分區,這樣不僅會造成城市用力結構出現松散的現象,還會導致城市規模和類型與之出現不匹配的現象。比如:城市在進行遠郊規劃設計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居住區遠離工業區和公共服務中心的現象,這一規劃設計導致了居民工作地和居住地之間經常會出現交通堵塞的情況。很多城市在進行工商業中心和倉儲物流設施布局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缺乏協調的現象,這種現象不僅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貨運車輛的運輸距離,同時也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城市在進行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不斷加大對地上地下一體化的研究,考慮到平面緊湊性的因素,這樣緊湊城市的規劃理念才能得到更好的實現。在進行城市空間一體化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體現出低碳生活的設計理念,這樣城市發展的速度才能得到提升。在對城市進行規劃設計的時候,如果從能源消耗和建設成本上來進行考慮的話,就必須要不斷加大對城市地下空間的利用效率,這樣城市的綜合效益才能得到提升。在對城市的用地進行規劃和布局的時候,必須要不斷加大對城市地下空間一體化布局的重視度,這樣城市才能真正的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協調的用地結構改善城市局部氣候環境

有研究資料顯示,在城市內,區域平均溫度的分布由高到低為:舊型工業區―新型工業區―老城區―新城區―郊區。由此可以看出,城市中心區由于人口密集,社會經濟活動各類行為在空間分布的密度大,工廠、車輛、居民生活用能的排放等會產生明顯的城市熱島效應,同時加重了對人工環境的依賴,加大了能耗負擔和碳排放。因此在城市規劃中應盡量形成組團式用地結構,保護和利用現有的山體、水體,使它和非建設用地形成綠色生態廊道,不但增加城市內部有效碳匯面積和能力,也能形成城市風道,改善城市內部通風條件,提高空氣質量。同時應注意在各類城市活動集中的區域,綠地的規模應適當增加,以使其能對改善局部區域的氣候微循環產生作用。

三、科學的城市交通體系是“低碳與生態”的重要環節

(一)努力構建公交優先的交通結構體系

在對城市的交通進行規劃和設計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城市的交通政策和城市交通系統的硬件設施,這樣城市的交通結構體系才能得到優化。在城市交通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不斷加大對硬件設施的重視度,相關政府部門必須要不斷加大對城市交通硬件設施的投入力度,這樣城市低碳生態交通的規劃才能得到優化。

在對城市進行規劃的過程中,必須要不斷提高城市交通車專用的、軌道交通等基礎交通設施的節能性能,這樣城市的空間規劃才能變得更加科學、合理。在對城市的公共交通體系進行規劃和安排的時候,必須要不斷加大對交通政策規劃的重視度,鼓勵自行車、步行交通,這樣低碳生態城市的交通運輸體系才能得到優化。

(二)以智能交通提升城市交通的運行效能

智能交通是一個基于現代電子信息技術面向交通運輸的服務系統。它為交通參與者提供多樣性的服務,具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著眼于交通信息的廣泛應用與服務,二是著眼于提高既有交通設施的運行效率。

四、綠色住區規劃是城市“低碳與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合理的建筑布局及朝向、間距有利于改善區域小環境

住區規劃中,區域內建筑物及其他各類設施的整體規劃布局,對內部小環境與氣候會有直接的影響,合理的居住區規劃可以大大提高自然采光、自然通風的利用,減少對能源的消耗。住宅建筑之間的間距越大,采光和自然通風效果越好,適當加大樓房之間的間距,不但可以使后排房屋得到充分日照,增加自然通風能力,還有利于樓間綠地的布置和小環境營造。因此,在住區的總平面規劃中,要特別注意處理好建筑朝向、間距、形體、建筑群體組合等因素對節能的影響,改善區域熱環境。

(二)完善的綠化系統對整個小區域內的生態調節至關重要

根據調查資料顯示,濃密的闊葉樹木能遮擋50%-90%的太陽輻射熱,在夏季能有效降低環境溫度,同時增加空氣濕度,降低對人工環境的依賴;在冬季,高大的常綠喬木和灌木,可以降低周邊區域的風向和風速,提高建筑物的保溫能力。住區內應盡量提高植物覆蓋率,盡量減少地面直接暴露在陽光下,降低地表溫度。同時,住區內的植物應合理配置草坪、灌木和高大喬木,住宅南側宜植高大落葉喬木,夏季遮陰,冬季有較多陽光;而北側宜以耐陰常綠喬木為主,以減弱冬季寒風侵襲。

五、結語

通過上述文章,我們可以知道低碳生態城市規劃設計,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國能源的消耗,同時還能進一步推進我國建筑的發展,在對城市進行規劃的時候,必須要從能源、環境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對其進行分析,這樣低碳城市建設水平才能得到提升。在進行低碳城市規劃設計的時候,必須要不斷加大對低碳能源開發的重視度,大力發展城市中的低碳產業,對低碳建設進行推廣,這樣城市才能得到和諧、可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浩.關于低碳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探討[J].四川水泥,2016(5):102-102.

[2]葉芬.分析城市規劃中低碳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意義[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11).

[3]石棟.關于低碳生態城市中綠色建筑規劃方法的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6(39).

[4]吳文森.基于低碳生態導向的城市規劃變革探析[J].智能城市,2016(10).

猜你喜歡
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探討
電信管線資源管理系統在規劃設計中的應用
數字化電網技術在電網規劃設計中的應用
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理論研究
城市規劃設計存在的問題與解決
生態城市規劃建設與中國城市發展
海綿城市理念在園林工程中的應用
芻議小學足球教學的訓練教學方法
體育旅游產業的特征及發展策略探討
稅收籌劃的效應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