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河流“河長制”長效管理模式探討

2018-10-21 12:27朱毅吳丹
科技信息·中旬刊 2018年9期
關鍵詞:河長制管理模式

朱毅 吳丹

摘要:我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發展時期,而水環境質量的保障又是社會是否能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河長制的推行體現了地方政府職能的轉變,同時也打破了各個部分間的壁壘,構建出了一套全新的共同治理河流的體系。本文在分析河長制內涵及起源的基礎之上,又提出了河長制長效管理模式的構造以及如何在各個方面對河長制進行完善,用以進一步的推動對于中小河流的治理,借此來提升水環境質量,為可持續發展創造基礎條件。

關鍵詞:河長制;中小河流;管理模式

新時期的發展背景下,由于經濟、科技、工業的快速發展,中小河流作為水資源的載體、行洪的通道以及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水質呈現不斷惡化的趨勢,為了加強對中小河流的管理和保護,找到一個中小河流長效的管理機制已經成為了當代社會重要的課題。然而,由于各種其他因素的影響,我國目前中小河流的管理中普遍存在著許多的問題,管理無法落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小河流“河長制”管理制度應運而生。

一、“河長制”的起源及概述

“河長制”是在2007年無錫市治理太湖藍藻時所推行出的一項制度。2007年,太湖藍藻泛濫引起來供水不足的問題,當地政府為了解決供水問題從而對水資源管理方式進行了探究,而“河長制”就這樣誕生了。這項制度的主要做法時:由政府的主要負責人分別擔任“河長”,并把河流水質達標的責任落實到個人。該項制度推出后,太湖水質得到了提升,效果十分顯著,因此之后全國各地紛紛對此制度進行效仿,借此來治理中小河流的水質。

由此可以看出,河長制的特點主要有兩點:第一是責任落實到個人,管轄范圍內的河流明確由政府的各級領導人負責,這樣一來既解決了傳統“九龍治水”“群龍無首”的問題,又提高了治理的效率。第二是因地制宜,由于我國國土面積較大,各地區地理環境也不盡相同,“河長制”則符合了我國的國情,可以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河段的具體情況去實施相應的治理方案

二、“河長制”長效管理模式的構建及實施路徑

(一)加強水資源保護

首先要嚴格遵守水資源的管理制度,控制各個區域的用水量,地方政府作為管理部門,應該建立起一套當地水資源控制及管理體系,加強對于水資源管理的監督以及水資源質量的考核。堅決抵制不合理取水行為,落實好取水許可制度以及有償使用制度。同時要加強技術改造,使得水資源利用率得以提高。除此之外,還可以將雨水等水資源統一收集之后進行加工處理再利用,沿海地區還可以對于海水進行處理利用。

(二)加強對于水污染的防治

近些年來,我國的水污染現象較為嚴重,中小河流水資源污染情況也不容小覷,因此,加強水污染防治工作刻不容緩。要嚴格排查水資源污染情況,確定污染源頭,對于一些污染較為嚴重的產業要依法整治或者淘汰,特別是一些工業化企業的重金屬污染。在加強水污染防治設施的同時,還要整治好農村的水環境,控制好牲畜、禽類養殖的污染,可以通過優化種植與養殖的布局來控制,應從內外各種因素進行防治、改造,借此全面提高對于中小河流的水污染防治能力。

(三)增強協調機制、完善資源配套措施

為了更好的貫徹執行國家水資源保護法中的要求,在實行“河長制”時,第一,應注意增強協調機制。首先要明確水資源管理各個部門的職責所在,確保各項活動各項工作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之內進行,其次要確?!昂娱L”的職責與權力所在,不得濫用權力。第二,要完善資源配套措施。我國對于中小河流治理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還欠缺著很多的政策與配套的制度,盡管“河長制”的推出已經通過推出一些相關政策來緩解了這個問題,但這不是長久之計,相關的配套措施和制度都還需要很大的完善,只有將這些完善好,才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體系去治理、保護好中小河流的水資源,只有擁有一套健全的管理方法,才能形成一套較為綜合性、權威性、法律性的綜合性管理模式。

(四)加強公開公示工作

首先,管理部門應注意中小河流各項指標的公開公示,通過這些指標來反映出水資源的質量,同時也可以鼓勵個人、企業、工廠自行檢測所在河段的水質,這樣有助于個人、組織、企業等積極的對河流進行治理與監督,使得每個人都能夠加入水資源的保護中,行使了他們身為公民的權力,同時也能夠提高社會群眾對于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性的意識。其次還應公開各個河流河道的名稱、長度、水源、起始位置、治理目標以及主要負責單位、聯系方式等等信息,一方面群眾可以了解到該河流的基本情況和信息,另一方面發現河道有什么情況的時候可以及時的與相關部門進行聯系,做好防范工作。最后要保證所有的工作都在法律允許范圍之內進行,做到有法可依。

三、培養專業性“河長”

目前看來,在中小河流治理過程中,“河長制”這個制度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是大部分的河長都沒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同時又由于專業知識的缺乏,不知道如何去管理及治理;另一方面,河流水系受到多個方面的影響,河長不了解河流與其他因素的關系,這也造成了很難保護好河道的現象,使得河長制很難發揮最大作用。因此,為了使得河長制發揮出它的最大作用,相關管理部門應定期邀請專業人士來進行講解,各位“河長”也應及時了解相關領域知識、信息,為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支持,幫助管理部門治理好各個中小河流。

四、結語

“河長制”是我國一種創新型水資源管理制度,具有責任明確性、因地制宜性等特點,它的實質是通過法律制度來對中小河流進行管理,將傳統的“人治”模式轉變為“法治”,這是一種新型的且帶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模式?!昂娱L制”的推行,對于中小河流的治理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管理過程中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總而言之需要進一步的去完善管理機制,促進水資源的管理、保護,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參考文獻:

[1]湯顯強,趙偉華,唐文堅,喻志強,李歡.流域管理與河長制協同推進模式研究[J].中國水利,2018(10):4-6.

[2]伍光義.中小河流“河長制”長效管理模式探討[J].農技服務,2017,34(12):178.

[3]于桓飛,宋立松,程海洋.基于河長制的河道保護管理系統設計與實施[J].排灌機械工程學報,2016,34(07):608-614.

[4]艾小榆,梁海濤.中小河流“河長制”長效管理模式探討[J].廣東水利水電,2016(05):20-23.

猜你喜歡
河長制管理模式
常州市河長制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以“河長制”促“河長治”
我國“河長制”的起源
高校網站安全管理研究與探討
殘疾人高等教育外聘教師管理模式初探
淺談高校圖書館隨書光盤的編目與管理作用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統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工程應用型本科機械專業學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