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諸葛南征有舊跡

2018-10-21 03:39楊榮昌
當代人(下半月) 2018年11期
關鍵詞:夕照楚雄諸葛亮

位于楚雄市府鹿城西南方二十里許的紫溪山,群峰綿延,怪石嵯峨,松柏競翠,廟宇隱于幽林,梵音響徹云霄,素為秀拔滇中之形勝。山巒中部有一開闊地界,地勢稍平緩,位于紫溪主峰脊梁處,有提領四方之便利,今人塑有本土神話包頭王雕像于草坪之上。此地名老營盤,相傳為諸葛武侯南征屯兵之所,遺跡斑駁,于漫漶處依稀可辨。營盤舊址附近,有泉水涌出,四季清澈,捧食之味甘清冽,古人取名亮水塘,據傳乃當時駐兵鑿石而出。塘下溪邊有樹“臥龍”,既象征樹形如巨龍虬枝,亦與武侯傳說相比附。

讓我們把目光回溯到1800多年前,確切地說,是公元225年,蜀漢國號建興三年。其時的蜀國,剛經過與吳國的夷陵之戰,國力消耗甚巨,諸多名將陣亡,南中大姓、夷帥多欲脫離蜀國控制,尤以益州郡雍闿及其部屬“夷帥”孟獲叛亂勢力最大,國勢飄搖,岌岌可危。諸葛亮受漢昭烈帝劉備臨終托孤,執掌蜀漢軍政大權,一方面與東邊吳國重修于好,一方面加強休養生息,增強國力。這天,諸葛亮上表后主劉禪,陳情國勢,認為叛亂不可不伐,且魏主曹丕興兵討伐東吳,暫無后顧之憂,實乃南征之最佳時機。劉禪自然準奏,并詔賜其鐵鉞、羽葆等儀仗,以壯行色。

翌日,百官送丞相于郊外,參軍馬謖別情依依,一連送出數十里。諸葛亮向其討要南征良策,馬謖答道:“南中恃其險遠,不服久矣,今日破之,明日復反。今公方圖傾國北伐,以事強賊,彼窺吾勢內虛,其叛亦速,若殄盡遺類,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且又不可倉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敝T葛亮深以為然,于是以馬謖之策作《南征教》,頒賜三軍,作為南征的作戰方針。

大軍浩蕩南行,無論是首攻雍闿,再戰高定元,還是七擒孟獲,諸葛亮都將“心戰”作為首選的攻略方案,以此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這次南征雖然沒有出現像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那樣在中國戰爭史上留下重彩的著名戰役,但仍然不乏精彩與險象,比如“七擒孟獲”的故事,“蠻頭”變“饅頭”的傳說,早已是家喻戶曉,成為諸葛亮智謀與仁厚的象征。

戰后,雖然叛軍中的頑固分子已被悉數平定,但是長久以來造成的各民族之間的矛盾卻終非一日可以消弭,尤其東漢王朝施行的對少數民族的掠奪與剝削,使南中地區少數民族首領對蜀漢政權仍心存疑慮。諸葛亮敏銳地意識到,在如此紛繁復雜的利益交錯與情感糾葛中,如果繼續單純地派遣漢人官員到南中赴任,不僅治理效果不容樂觀,而且很可能再度造成彼此間的不信任,禍患根源未除,則此前軍事斗爭的成果亦有葬送的危險。百般思謀之后,他制定了“皆即其渠率而用之”等策略。先是調整行政區域,擴大郡的數量,讓更多的人擔任郡守,滿足了一些大姓的政治欲望和經濟利益,改善他們同蜀漢朝廷的關系。重用那些忠于蜀漢政權而在當地又有很高威望的大姓首領,通過他們的作用和影響加強統治,增強南中地區對蜀漢政府的向心力。對基層部落,強調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通過封王、賜姓、會盟等方式授予少數民族基層首領以權力,消除敵對情緒。同時,建立盟誓碑限制反抗行為和官吏的欺壓行為,作《圖譜》來宣揚正統思想,消除反叛之心。

縱觀歷史,諸葛亮在南中實行的“以夷制夷”統治措施,無疑是具有前瞻性和進步意義的,為后來歷代中央王朝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有效治理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

自諸葛亮南征后,云南地區歷代不管民間,還是官方;無論是少數民族,還是漢族都不斷進行諸葛亮形象的附會,各種武侯的遺跡和傳說層出不窮,隨著歷史的層層堆積,逐漸形成一種諸葛亮崇拜現象。作為一位漢族統治者的代表,卻能受到少數民族人民如此推崇,究其原因是他對少數民族實行靈活的民族懷柔政策,在尊重少數民族傳統和風俗習慣的基礎上,促進了云南地區生產、社會的進步。同時,這種傳說和崇拜現象的形成,也說明了邊地民族在封建化進程中,不斷融入主流,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是多民族國家在形成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特定的歷史文化現象。

滇中楚雄地扼樞要,是連接昆明和大理兩大歷史政治重心的要塞,素有“省垣門戶、迤西咽喉”之譽。武侯南征,是對大西南版圖具有深遠影響的歷史要事,而楚雄又是主要路線,境內各地如今仍有無數關于南征的遺址和傳說。

以姚安為例。此地為滇中文化重鎮,是云南境內歷史上有著較高建制的地方,史稱“六詔之中分,三川之門戶,南中之鎖鑰”。據《民國姚安縣志》記載,是年五月,諸葛亮親率西路軍從苴卻(今永仁)渡過金沙江跟蹤追擊反叛的夷帥孟獲,即史述之“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到姚安后,屯兵壩子東部的煙蘿山麓,與據守壩子中部龍崗衛的孟獲寨遙向對峙,演繹了“一擒一縱”故事。唐朝時,時任姚州刺史的張虔陀在駐地遺址之上始建諸葛寺,即武侯祠,供世人朝拜,以期感化安民。邑人趙鶴清有詩《孔明壘》云:“孟獲寨巳虛,武候有遺址。南人明天威,擒縱自茲始”。2010年,諸葛武侯祠開始重修,大殿內兩側設有諸葛亮南征場景、與孟獲會師以及發展農耕文化的主題雕刻。站在前方觀景臺,背后是巍峨大氣的大殿,四周佳木繁蔭,百鳥啁啾,正前方于煙霧迷蒙中依稀能見張虔陀城舊址,臨風抒懷,遙襟甫暢,逸興遄飛,江山勝跡奔來眼底,說不盡的歷史風云往事。

據傳,諸葛亮當年南征過江時,是滇境最熱的時節,尤其金沙江沿岸更是熱浪滾滾,將士們不適應江邊酷熱的天氣,過江后大都中暑生病。諸葛亮派人向前搜索,尋找可以休整的地方。搜索小隊來到永仁方山,只見山上古樹森林,濃蔭蔽日,清泉甘甜,氣候涼爽,而且山勢雄偉,居高臨下,四周一覽無遺,是難得的戰略要地。諸葛亮聞報后大喜,急令部隊在方山安營扎寨。諸葛亮命部隊掘土筑壁,在山上挖了很多火坑,打了很多石碓窩。一天,兩萬多敵軍追殺而來。敵軍勢大,寡不敵眾,諸葛亮下令士兵燒起灶火,架鍋煮飯,一時方山各處炊煙裊裊。追兵大驚,不知山中有多少人馬,又見方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遲遲不敢進攻。后來以少量精兵深入偵察,見到處都是舂米的石碓窩,四面灶火興旺,士兵們井然有序,無半點驚慌之狀,認為蜀軍勢大,各處皆有埋兵,便無功而退了。諸葛亮率部在方山休整兩個多月,拔營而去。今天在方山上還能看到諸葛營的古城墻、孔明洞等遺址。

在牟定縣境內,據傳其主要扎營地有三處,即磨盤山、羊牟尼山、光法寺村,三地呈鼎足之勢。邑人為紀念諸葛亮在牟定扎營,在光法寺內建有諸葛祠一座,祠內兩廂依次排列著18個木刻人像,傳說為諸葛亮平定南中地區時為他立下汗馬功勞的 18位酋長。另有打鼓山一座,位于牟定縣城北部約30公里處,原名文龍山。相傳諸葛亮在此與負隅頑抗的土著交戰,親督三軍,擊鼓助戰,故曰打鼓山。東南麓有一個大石缸,是用來盛水飲馬的器物。還有位于羊牟尼山的諸葛營望子洞,等等。

如此種種,還有石羊、元謀、白馬口……有史可證的遺址甚多。

從正史的角度看,民間傳說充滿了時空錯置與幻想的成份,但作為一種歷史記憶的表現形式,它們透露著云南世居民族對諸葛亮非凡智慧的一種敬重,也是對他治理南中之策的一種肯定。諸葛亮崇拜,使得云南少數民族的民族文化深深打上了三國文化和漢族文化的烙印,是漢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相互吸收不斷發展的結果,是維系民族融合的一種精神紐帶。它反映了一種歷史規律,體現出邊地民族融入主流歷史文化的渴望,對智慧的崇拜,對仁者的呼喚,逐漸形成了一種穩固的集體無意識。

楚雄府治所往紫溪山方向,是一片較為開闊的山間壩子,交通方便,糧食富足,丘陵縱橫綿延,山呈梯田形狀,如遇戰事,可退可守。史載,西城外三里鳴鳳山后有一道斷脈,系當年武侯南征于此,見山勢雄奇,盜匪出沒,南征大軍久攻不下,武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熟諳風水之術,算出盜匪猖獗乃此山風水太旺之故,于是下令士兵掘斷山脈以息妖氛。盜匪失去恃怙,頃刻間如鳥獸散,重新找回一方平安。

出城沿壩子往西十里許,到達紫溪山腳下,有一長崗名曰臥龍崗,相傳為當年諸葛武侯南征駐軍之地。經過無數民眾的膜拜與神化,此地已逐漸形成一景,位于“楚雄八景”之列。其他七景為“峨碌晴嵐”“南山雁塔”“平出暮雨”北浦朝煙“廣嚴晨鐘”“蓮池夜月”“莎澗清泉”。作為“八景”之一,“龍崗夕照”不單純是自然景觀,有著豐富的歷史意味,自然成為歷代文人吟詠的必選。清朝王袞曾作“八景詩”之《龍岡夕照》云:“千載一撮土,猶存報國心。秋風變草色,落日散云陰。時見牛羊下,不聞梁甫吟?!痹娙搜矍暗凝垖φ?,橫岡突兀,環抱龍川,斜照入江,煙霞變幻,一片迷離神幻的景象。遙想當年南征大軍浩蕩穿行,旌旗獵獵,武侯羽扇綸巾間盡顯雄才大略,如今臥龍崗上只見牛羊悠閑地吃草,卻再也見不到作“梁甫吟”的諸葛亮了?!读焊σ鳌纺酥T葛亮明志之作,被后人凝練為“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是儒家思想追求積極入世同時的一種品德修煉與人格實踐。王袞借他人之酒杯,澆心中之塊壘,感嘆歲月蹉跎,時光不再,自己已不能像諸葛亮一樣建功立業,匡扶天下,徒留無盡的感慨。

明代楚雄文人俞汝諧《臥龍岡吊諸葛武候賦》有句云:“登故壘而緬懷兮,嗟水碧而山蒼。憶抱膝于隆中兮,永嘨傲于羲皇。匪隆禮于三顧兮,肯幡然而就湯?旋相投于魚水兮,萃精神于一堂。乃立家于荊楚兮,仍開基于蜀邦。既南繳之鼠竄兮,期北向而龍驤?!捣?!公不可作矣,然績著于萬里之外而不泯,名垂于千載之下而彌香。尚使人睹河洛而興思,想遺愛于甘棠?!边@篇賦高度評價了諸葛亮在輔佐蜀漢的政治、軍事斗爭中的豐功偉績,對其文韜武略、德學品行表現了由衷的向往和仰慕。全賦幾乎不用散句, 句尾多帶“兮” 字,一韻到底, 文藻華麗又不浮艷,讀來頗顯《離騷》之風。據史載,俞氏一門在明朝的楚雄地區文聲顯著,尤其俞汝諧天姿雋拔, 學博詞宏。除了這首憑吊諸葛武侯的賦以外,他還有《吊威楚知事莊憨董公賦 》《吊袁都督賦 》《遷學致祥賦 》等,格調高古,視野宏闊,文氣沛然,當屬楚雄歷代賦家之冠。

據楚雄地方文化學者張海平先生考證,明清時期楚雄文人以諸葛南征為題材的詩文甚多,大致分本土文人所作和宦游楚雄者所作兩類。前者除俞汝諧的賦外,還有劉聯聲詩《臥龍岡》、倪垣詩《龍崗夕照》、陳天授詩《龍崗夕照》。后者除王袞的詩外,還有按察徐拭《諸葛忠武侯祠記》、姚安知府任道立詩《定遠諸葛營》、楚雄府通判周蔚詩《武侯望子洞》、楚雄知府張嘉穎詩《龍岡夕照》、王悅詩《謁武侯祠》、楚雄知府邵繁詩《龍岡夕照》、楚雄府訓導羅彝詩《龍岡夕照》、楚雄知府盧詢詩《龍岡夕照》、楚姚鎮駱儼詩《龍岡夕照》、定遠知縣孫爾振詩《龍岡夕照》、姚安知府吳嘉祥文《武侯祠碑記》、參政顧汝學詩《武侯祠》、姚安知府楊日贊詩《武侯祠》、彭綱詩《武侯祠》等。這些都只是僅以“武侯”“龍岡”或“諸葛”為題者,有武侯事跡而以其他為題者,還有若干,由此可見諸葛亮在楚雄地區的巨大影響。

翻諸史乘,紫溪山開發應從1150年大理國相高量成讓位于其侄高壽貞,而歸隱于斯興梵剎,建石桑弄算起,其后有《護法明公德運碑贊》等摩崖石刻為歷史發展之見證。而此前更為悠遠的人文淵藪,或因遺跡不存,或因史料難覓,文運不彰,殊為憾事。唯諸葛武侯之傳說,遍布滇中,不僅紫溪山為其安營扎寨之地古人已言之鑿鑿,楚雄市府周邊,以臥龍崗為代表的大量遺址尚存,歷史與傳說相互交融,后人難辨虛實。而歷代文人每臨遺址憑吊必吟哦詩文,發一通思古之幽情,所謂山因文顯,文借山傳,正好玉成美事,催生出大量錦繡文章,也算滇中文苑一幸事。

今天的紫溪山,山奇水秀,萬茶爭艷,營盤累累,似乎還在訴說著風云變幻的歷史往事。站立于營盤附近的萬松林之巔,遙望威楚大地,回想當年諸葛武侯如果真于此駐扎,那么眼前這片宏闊景象將會啟示他多少的治國安邦之策,抑或生發出他多少古樸拙雅的短詩長賦呢!我們還可再大膽設想,假若歷史可以時空倒置,讓諸葛亮與其后925年隱于紫溪山的一代名相高量成相遇,兩人于靜心崖對唔,那將是中國歷史上一場最為輝煌耀眼的精神大碰撞。

當然,歷史已然發生便不能再假設,一切的天崩地坼最終必將歸于沉寂。作為這片土地上行吟而歌的書生,我輩能做的只有在殘磚斷瓦中尋找歷史的余溫,于黃卷片簡中覓得心靈的啟悟。承續著悠遠深厚的文明歷史,更當以筆為旗,傳揚武侯精神,讓諸葛南征中的德化綏遠之功、興教安民之策成為一種歷史鐵律,為后世所永久銘記。

作者簡介:楊榮昌,現供職于楚雄師范學院黨委辦公室,任課于楚雄師范學院人文學院,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猜你喜歡
夕照楚雄諸葛亮
新型抗凝藥利伐沙班 這些事項要關注
名家與楚雄
歸途
諸葛亮喂雞求學
夕照高郵湖
獨酌
寫在受降日
諸葛亮沒看過的書
WATING FOR THE SUNSET
諸葛亮隆中決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