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互聯網金融的模式及發展

2018-10-23 02:08姚羽騏青島市第五十八中學
消費導刊 2018年19期
關鍵詞:金融發展

姚羽騏 青島市第五十八中學

在金融市場與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與金融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而互聯網金融就是金融行業與互聯網技術的相互結合的新興領域。但是目前我國現有的各類互聯網金融模式發展良莠不齊,究其原因,是不同模式的特征不同,其運作過程中出現的成本與風險也不盡相同。因此,本文將從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發展方向進行一定的解析并提供相關建議,以期為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提供指導。

一、互聯網金融發展概述

(一)互聯網金融概念

互聯網金融指傳統金融行業通過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在開放的互聯網平臺上構建一個功能化金融業態及相關服務體系[1]。如今,互聯網技術的更新周期不斷被縮短,金融行業中層現疊出的高新技術不斷促進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同時也拓寬金融市場的交易渠道與客戶群體,提供更便捷的交易方式及更多樣化的服務,包括資金融通、投資、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服務。

(二)互聯網金融優勢

一般來說,互聯網金融是一種依托互聯網平臺實現資金融通的模式,在互聯網技術支持下,互聯網金融為更多的客戶提供成本明顯低于傳統金融的服務,主要有以下三種優勢:①服務對象長尾化,相較于傳統金融模式服務資源有限的情況,互聯網金融能對更多的客人提供金融服務,如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能在短時間內滿足傳統金融相對忽略的中小型企業的融資需求,提供更多更靈活的金融產品與服務,實現普惠金融長尾化、平民化[2]。②服務低成本化,傳統金融為最大化實現金融服務,在提高網點覆蓋率時需要較高的人力物力投入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程度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而在互聯網金融方面,一般將資金投入在建設及維護網站這樣的固定成本上,減輕企業負擔,使自身的業務不受時間、空間、人力等因素限制,提高自身業務量。并且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逐漸進步,也能使企業自身的業務處理成本降低。③資源配置時效化,在傳統金融中,中小企業因其借貸風險大,金融企業服務資源受限,使企業一直難以通過重重審核獲得借貸。但互聯網金融能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通過網絡平臺的大數據、云算法等技術對借貸者的信息進行甄別、匹配、定價等,最快僅需幾分鐘即完成借貸工作,資源配置效率全面提升。

二、互聯網金融模式現狀分析

(一)互聯網金融模式

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新信息的傳播與處理手段不斷變化,這也說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模式并非一成不變[3]?;ヂ摼W金融是金融創新的主要方向,給金融企業提供了多元化發展方向,突破了傳統金融的模式限制?;ヂ摼W金融模式的分類主要有網貸、互聯網支付、互聯網信托、互聯網保險等,而本文將重點對其中的五種熱點互聯網金融模式進行對比分析,包括互聯網銀行模式、P2P網貸銀行、大數據金融模式、眾籌融資模式和第三方支付平臺模式,詳情如下:

①互聯網銀行指的是依靠網絡平臺為客戶提供線上的存款、支付、結算等全方位互聯網金融服務機構?;ヂ摼W銀行通過大數據與云算法技術,能對客戶征信進行深度挖掘,降低貸款風險的同時,還能實現客戶長尾化目標。

②P2P網貸平臺是一個溝通資金需求者與資金供給方的金融服務機構,通過提供審核服務,收取服務費與利息來實現盈利。相較于傳統金融機構,P2P網貸平臺參與者門檻較低,無需抵押或擔保,極大滿足中小型用戶,實現長尾化服務目標,并且交易時間地點不受時間地點限制,提高了金融服務效率。

③大數據金融指通過互聯網技術對數據進行挖掘分析,幫助傳統金融服務開展相關金融工作的金融模式。其中,互聯網電商平臺是一個較為典型的例子,該平臺在挖掘、分析數據的同時,也通過互聯網技術打破金融行業的壟斷體系。

④眾籌融資指發起人基于互聯網金融平臺籌集資金的新型籌資方式。該模式在打破傳統模式的禁錮同時,也在短時間內獲得了社會的普遍支持。目前我國眾籌的主流模式主要有四種:互聯網非公開股權眾籌、債券眾籌、產品眾籌及公益眾籌。

⑤第三方支付平臺指產品與國家以及國內各大銀行簽約的第三方獨立機構提供的交易平臺。相較于傳統支付模式,依托電子商務發展起來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具備一定的創新性、信用中介性及雙重風險性。

(二)互聯網金融模式分析

互聯網金融模式的飛速發展,為社會經濟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也增加了相關機構的監管成本和司法成本?;诮灰踪M用消費理論,對不同互聯網金融模式成本的解析,是比較互聯網金融模式優劣的重要因素。除成本因素外,交易雙方的信息不對稱,也會導致風險的發生。本文認為模式的不同特征會在成本和風險上得到一定的體現,每種模式的優劣各有不同,因此本文在交易費用利用和信息不對稱理論下,對幾個互聯網金融模式進行了對比,認為互聯網金融未來發展的支柱型業務是大數據金融和第三方支付,在下文中會針對這兩個模式提出具體的建議。詳情見表1。

表1 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特征及其成本、風險比較

三、促進互聯網金融模式發展的建議

(一)提高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技術

第三方支付為目前發展較好的金融模式,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在全民理財意識不斷提高的大背景下,第三方支付平臺理財無門檻、風險低、有收益等特點優勢盡顯,使其快速發展。第三方支付若想在未來持續領先,則需更強的創造力和競爭力。因此,平臺技術創新和安全規范顯得尤為重要。第三方支付的中介機構身份,提高安全的交易是客戶信任基礎,因此其信息安全規范一直備受關注。所以,為達到技術安全的把控與規范,平臺應在實現持續的技術創新,吸納、培養更多的高端技術人才;并且,平臺可以發展人工智能技術,使支付手段智能化,為大數據提供數據基礎,促進其技術發展,從而向大數據金融模式轉變。

(二)完善大數據金融平臺的建設

大數據金融作為金融模式的未來發展方向,安全落實還需要較長的時間,技術的高要求、數據庫的高投入成了當今大數據金融模式的桎梏。無論是目前我國的技術現狀還是經濟現狀,搭建完善的數據庫還是有一定困難的。但是大數據平臺的搭建又是非常必要的,一旦完善,其后期運作產生的高效益,能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促進金融業的進一步發展。

(三)增強大數據征信體系的建設

征信體系主要是為信貸市場服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所有金融活動都需要在征信的基礎上進行,而大數據為征信體系的實現提供了技術可能[4]??梢詮囊韵聨c進行大數據征信體系的建設:第一,培育多元化市場征信機構?,F行的征信系統以央行系統為主,市場征信機構為輔,進一步完善市場征信機構是非常必要的,對社會征信機構的多元化培育能使我國的征信體系更加完善;第二,重點關注大數據的科技研發與基礎建設,加強人才儲備,努力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當前大數據征信的理論、技術不成熟等問題;第三,加強監管機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確保大數據征信往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對大數據收集中涉及的個人和商業的信息安全進行一定的規范,加強對失信的懲戒力度,發展良好的大數據征信體系。

猜你喜歡
金融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君唯康的金融夢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P2P金融解讀
支持“小金融”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金融扶貧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