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行跨國并購的分析

2018-10-23 19:26陳雨
中國經貿 2018年15期
關鍵詞:跨國并購財務風險商業銀行

陳雨

【摘 要】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發展,金融行業逐步成為了全球并購的熱點行業。就目前全世界范圍內來看,商業銀行跨國并購的市場行為,以及深度影響到了國際銀行業務格局及其變動。也恰恰基于這種國際浪潮,我國國內不少商業銀行也紛紛加入其中。從國家戰略層面來看,標志著我國綜合國力的顯著提升,以及人民幣國際化擴張的持續推進。深度挖掘可以再次看出,與“走出去”戰略協同并進。但是,銀行跨國并購也并非屬于絕對性的選擇策略,其中也存在著諸多風險,尤其是財務風險??梢哉f,由于財務風險貫穿于并購全程,相當程度上決定著并購的成敗。故此,本文立足財務風險視角,有針對性的簡要分析國內商業銀行跨國并購的市場行為。

【關鍵詞】 商業銀行;跨國并購;財務風險

一、 銀行跨國并購概念及其市場表現

1.并購的概念

所謂“并購”,即兼并和收購的意思。通俗點來理解,就是指一家企業通過購買的方式,將另一家同行企業或者非同行企業的部分/全部股權收購過來。對于購買所采用的方案,有現金收購,或者是證券形式收購??傊?,就是以掌握被并購企業的控制權為準。

具體來看,收購是指對資產的收購或者是對股份的收購。比如甲公司收購乙公司,主要是通過購買乙公司的資產或者股票來實現。兼并不一定是兩家企業,也可能是兩家以上的企業。兼并也分兩種形式,即吸收合并形式和新設合并形式。前者操作之后,被合并公司不復存在;后者操作之后,合并之前的多家公司均不復存在,而被新設企業所取代。

2.銀行跨國并購

雖然企業間的并購比較常見,但與之相比,銀行并購同行企業或非同行企業的市場行為,相對特殊一些。準確地說,可以看作是企業并購的一種延伸。具體來理解,即一家金融機構通過現金或者其他形式,購買另一家金融機構或者非金融機構的控制權以及資產持有。比如近幾年我國國內的實際案例,中國銀行并購新加坡飛機租賃公司,工商銀行并購南非標準銀行,民生銀行并購美國聯合銀行等。

總體來評價,商業銀行、金融機構作為企業的一種,其產權讓渡與控制,在本質上與企業并購是保持一致的。但是,也具有自身的特殊表現。首先,銀行并購需要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之下來完成;其次,需要兩個或多個企業機構相結合;最后,交易方式更加多樣,除了購買,還有協議、互換等。關鍵的是,有控股并購和非控股并購的區分,依照是否并購對方股權51%以上為準。

對于銀行跨國并購的市場行為,即海外市場。比如上述提到的三個典型案例。此外,銀行跨國并購的方式相對更豐富一些,因為其需要滿足不同地區間的金融政策、經濟環境等。有橫向并購、縱向并購和混合并購。

二、銀行跨國并購的現狀分析——以中國工行銀行為例

從20世紀初期開始,工行銀行大刀闊斧改革,率先開展海外經營戰略。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其規模及市場業務、影響力也不斷增強。下表統計呈現的是中國工行銀行跨國/跨地區并購情況。

結合上述情況,進一步來了解一下中國工商銀行跨國并購的背景與環境。實際上國內很多商業銀行也均是如此,可能是因自身發展差異性,對于戰略層面的影響有出入。具體來看,近些年工行股改上市之后,加速了體制改革,這是推進國際化擴張與跨國并購的大前提。再加上目前中國已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范圍內貿易程度顯著增強,故此,作為國內金融機構的領軍者,享有著較高的國際信譽和抗風險能力。而積極參與到海外并購的目的及動機,也非常顯現,不僅可以降低投資風險,在某種程度上還可以使人民幣匯率保持在一個對我國經濟發展有利的狀態,即相對美元貶值。

以上屬于宏觀視角。從微觀角度來看,工行所并購的目標,特點比較鮮明,旨在補充和擴大自身的海外發展。包括業務、規模、資源、信息等。首先,可以較好的實現業務多元化發展。無論是近些年國內,還是國外,無論是金融行業領域還是其他行業領域,世界經濟的發展早已證明,選擇申設境外分支機構,對于集團企業境外擴張的速度,顯然是非常慢的。故此,跨國跨境并購越來越多成為了主選。同理,在世界金融與銀行領域,也是如此。更主要的是,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和流程。比如,規避政策管制,再者就是與境外客戶企業間的合作關系。其次,起到一種協同發展效應。通俗點來理解,就是規模經濟效應。在此基礎上,向內外延伸。譬如,財務協同效應、管理協同效應等。核心還是在于分散風險。比如前文中提到的財務風險。

三、國內商業銀行跨國并購的機遇與挑戰

上述簡單介紹了工商銀行的跨國并購情況,再比如像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以及其他銀行機構,也均是如此。以近10年的情況來看,中國銀行2006年12月近10億美元收購了新加坡飛機租賃公司71% 的股權;建設銀行在2009年年底,收購了美國國際信貸公司全部股權;民生銀行在2008年3月收購了美國聯合銀行20%的股權;招商銀行和中信銀行在2008年到2009年,也分別收購了我國香港地區的金融機構超過半數的股權。

1.現存困境

對于銀行跨國并購的市場行為,尤其是推行的必要性,也恰恰是其固有優勢的體現。這一點前文中也已經詳細闡明過了。但整體發展來看,仍有許多問題和難點需要持續強化改進。以上述提到的工行、建行、招行、中信和中國銀行為例,境外/海外并購行為,是時代發展所趨。具體來看,在經歷了股份制改造之后,我國銀行業的發展是非常迅猛的。尤其是在2006年新的外資銀行管理條例頒布實施之后,國際業務進入到了一個持續暴增期??墒?,世界各主要經濟國家地區相互之間均有不同程度的政策和經濟制約。特別是在2009年以后,伴隨著金融危機的全局影響,也使得整個世界資本市場形勢進一步惡化。故此,對于國內銀行而言,努力尋求出路是必然選擇??v觀近十多年國內銀行海外并購的市場案例,有成功也有不少失敗??傮w來看,當下發展困局必須要正視:

首先,雖然發展迅速,但并購規模普遍較少,多多少少也反映出了自身的實力限制。截止到2016年以前,國內銀行機構并購交易規模最大的是工行收購南非標準銀行。但依然與歐美等一些國家地區無法相比。并且在之后的10年間,國內也有被海外并購的案例,國內銀行相互間的競爭程度也加劇。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國內幾大商業銀行主動邁出國門,走向境外市場,也透漏著一絲無奈。

其次,參與海外并購的銀行機構,基本以國有企業為主角,其他股份制銀行企業比較少??傮w來看,主要是以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為首的幾大國有銀行。仔細分析也不難理解,無論是市場影響力、運營水平、經濟規模等,其他非國企股份制企業,的確很難與幾大銀行相抗衡。特別是一些地區銀行、城市銀行等。就目前來看,股份制銀行收購交易規模較大的一次,是在2008年招商銀行收購我國香港地區某銀行53%的股權。但是,卻直接付出了近50億美元的對價。

最后,因并購引發的財務風險問題。具體來看,應當屬于戰略性財務風險。由于沒有對所制定的并購戰略充分考慮,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銀行發展的戰略要求。再加上對自身財務狀況認識不夠充分,所以造成與實際的并購目標存留較大偏差,最終導致出現并購前后財務遭受損失的不確定性。正因如此,民生銀行的失敗案例,值得國內其他各大銀行重新審視海外并購戰略??傊?,海外并購的市場行為,目標之一就是分散風險、規避政策限制。但民生銀行的失敗案例告訴我們,戰略不合理、準備不充分,并購前財務狀況不統籌規劃,并購后整合不當,往往面臨的降低失敗打擊。

2.發展建議

結合幾大國有企業的成功模式,以及民生銀行等部分失敗教訓,筆者簡單提出幾點針對性建議:

(1)在實施推進并購戰略之前,對自身以及對并購目標都要有一個充足的認識。在并購前要做足準備,制定切實可行的并購戰略。筆者以為,最大前提就是要對目標企業給予一個綜合評估,這樣可更加準確的確認目標企業的價值。比如,治理結構、經營水平、管理層的經營理念、財務狀況、內部風險防控水平等。因為選擇直接跨境并購的方式,而不是設分支機構的模式,恰恰是處于上述各方考慮。但無法上述不利局面仍存在,那么整個并購戰略的意義也就如同虛設。

(2)適當汲取和借鑒美國德國一些模式經驗,在并購過程中盡量豐富融資渠道和支付方式,以此來增強對風險規避的動態持續性。繼續以上述民生銀行的情況來看,民生銀行當時采取的就是現金支付模式。正如前文所言,民生銀行與工行、建行等國有銀行相比,資產方面肯定差距很大。正因如此,在中后期民生銀行產生了一連串的財務危機。對于國內股份制銀行而言,實際上可以豐富選擇渠道,比如發行證券、股票、股權證、向其他銀行借款等。

(3)重視對資源的整合,以此來實現正向的協同效應。正如前文所言,即財務協同、經營協同、規模協同。再次結合民生銀行的情況來看,戰略目標與實際規劃出現偏差,目標企業財務狀況了解不夠充分,經營理念差距大,收購規模與企業自身不協同,如此等等,不但沒能發揮出收購前后業務上的優勢互補,反而反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萬解秋, 陳莉. 中外銀行跨國并購比較分析[J]. 現代經濟探討, 2000(11):52-54.

[2] 韓莉. 商業銀行并購貸款管控[J]. 中國金融, 2017(14):49-50.

[3] 王碩. 商業銀行并購金融業務的創新趨勢[J]. 經濟研究參考, 2016(30):24-24.

猜你喜歡
跨國并購財務風險商業銀行
2020中國商業銀行競爭里評價獲獎名單
基于因子分析法國內上市商業銀行績效評
基于因子分析法國內上市商業銀行績效評
2018中國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結果
企業跨國并購過程中的財務風險與防范
跨國并購對我國商業銀行效率的影響
基于灰色關聯分析的制造企業跨國并購財務決策
財務風險預警研究綜述
保險公司財務風險管理及控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