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劉亮程散文中的故鄉意象

2018-10-24 02:03焦健宗昊張天嬌曹澤雙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8年12期
關鍵詞:劉亮程劉亮黃沙

焦健 宗昊 張天嬌 曹澤雙

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20世紀中國最后一位散文家”劉亮程,他的鄉土散文明朗清澈,像農民的生活一樣樸實無華,充滿勞動人民的智慧。但他同樣飽含著作家的深情,以鄉村意象這一載體,用別致的視角、獨特的思維和別具一格的表述方式,展示了對故鄉的深沉情感和皈依靈魂家園的生態回歸觀念。

本文將在生態美學的視角下,對劉亮程散文詩意的語言、典型的意象和蘊含的生態哲理進行探析,并著重理解其散文鄉村意象所賦予的生態意義。

一、詩意語言構建邊緣村莊

劉亮程的散文表述是詩性的表述,既有形象性、情感性、趣味性、想象性,還有哲理性。他用一種自然寫作的方式,向讀者描述了一個人畜共居、人花共笑、人蟲共眠、世間萬物同體同悲、共存共榮的和諧村莊。①深厚的土壤、干燥的空氣和帶著堿味的水,黃沙梁的獨特肌理在劉亮程詩意敘述下,呈現出真實且獨具西部文化特色。在這個“不務正業”的農夫眼中,荒野并非一個人的獨享物,花草也胡亂地生長;天空像被枯樹撕扯后的褶皺舊布,曠野則是勤勞的織娘,將它縫起;太陽擁有圓鼓鼓的肚子,螞蟻會揮手、跳蹦子……萬物有靈且美,這種不自覺的物我合一的特殊思維,表現出對生命的敬畏、尊重、關懷和憐憫。在劉亮程眼中,土地上生活的人和萬物彼此平等和諧,渾然一體,達到統一。

劉亮程擅長與敘事對象一體化,用內視角的方式,達到“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猶是”的藝術效果。在《野地上的麥子》中,他把自己和村里人比擬為柴火,“在遠處看見這一村莊人的火焰,我像一根逃出火堆的干柴,幸運而孤單地站在遠處?!痹谶@里,劉亮程借“出逃的柴火”暗示自己離開家鄉后的困惑與孤獨,顯示出對故土的強烈不舍和依戀。

白描式的語言,摻雜著些許俚語;真誠質樸的語調,似作者在癡癡囈語。劉亮程的文字,因為極富生活和泥土氣息,所以消除了讀者與作者固有的距離感。在他的散文中,你經常會看到“直戳戳”、“蹦跶”、“瞎騷情”、“玩球蛋”等西北方言和俚語。這樣的語言,并不覺得粗鄙,反而更像是與一個熟識很久的老者攀談,嬉笑怒罵向你講述家鄉發生的故事。正是心靈消除了距離感,他的情緒變化也如行云流水般向每一位讀者涌來?!恶T四》中,劉亮程道:“一個人投生到黃沙梁,生活幾十年,最后死掉。這是多么簡單純粹的一生。難道還會有比這更適合的活法?!逼降奈淖址e蓄著對故鄉的眷戀?!吨挥泄释痢芬晃闹?,他炙熱而深沉,直抒胸臆:“我沒有別的去處,只有回到你這里——黃沙梁啊?!彪y以見到華麗的辭藻,只有瑣碎的意象和平常的生活細節,卻字字包含著對家鄉的不舍與牽掛。

二、典型意象展示鄉土情懷

袁行霈先生注解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出來的主體情意?!睉阎鴮S沙梁廣袤土地的無限熱愛,劉亮程在《一個人的村莊》中創造了許多與故鄉緊密相關的典型意象,如風、炊煙、院門、狗、牛等。通過分析歸納,在這里將劉亮程散文中的意象大致劃分為三類——“生活意象”、“環境意象”和“生命意象”。其中,“生活意象”是指炊煙、鐵锨、鐮刀、柴禾等農村生活的用具及生產品;“環境意象”是指風、雪、雨、樹、草、花等與自然環境相關的事物;“生命意象”是指人類、驢、牛、狗、馬等有生命的動物。

炊煙、鐵锨、墓地、柴禾這些意象組成劉亮程在黃沙梁的生活場景,而這些生活場景的排列組合,是一個人在一個地方生活的結果,是無法割舍的故鄉回憶?!按稛煛币庀蟊憩F著對故土的向往、“墓地”意象暗含對生死的思考、“鐵锨”意象則里凝聚著一種古老農業文明積淀下來的生活智慧?!氨M管這房子低矮陳舊,清貧如洗,但堆滿房子角角落落的那些黃金般珍貴的生活情節,只有你和你的家人共擁共享,別人是無法看到的?!保ā蹲《嗑貌潘闶羌摇罚﹦⒘脸贪燕l村作為意會生活的出發點,靈魂最后的歸屬地,他的寫作是他對中國人關于“家園”這一概念的深刻解讀,尤其在現代化的背景下他筆下的鄉村風物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①即使遠離村莊,劉亮程所塑造出的種種生活意象為現代人勾勒出記憶里的鄉村模樣,引發人物回歸自然的思考。

劉亮程的多篇散文以環境意象和生命意象命名。如《那時候的陽光和風》《野地上的麥子》《逃跑的馬》《最后一只貓》等,這些意象被劉亮程賦予人的姿態,擁有人的情感,甚至掌握超越人的智慧,如《通驢性的人》一文,“驢不承認世界,它只相信驢圈。誰都不敢獨自直面世界。但驢敢,驢的鳴叫是對世界的強烈警告?!弊髡咴隗H面前自慚形穢,“驢無丑可遮,它的每個部位都是最優秀的?!眲⒘脸贪洋H看作與他同等地位的生命體,而并非牲畜或者動物。他基于普遍人性的一種人文關懷,觀察著周圍的生命,用文字記錄著與生活本真有關的種種意象,且不斷反觀人類本身,看到其短板,從而達到人與自然情感共鳴的效果。

三、一個村莊暗含生態意義

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科技帶來的便捷的確妙不可言。但是,在享受著現代文明的同時,抱怨聲不絕如縷,我們的心靈也日益匱乏。我們開始期盼過去小橋流水的鄉村風光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靜生活。而劉亮程正是用“一個人的村莊”這個典型的意象群,將荒蕪寂寥的黃沙梁與人類內心對故鄉的向往連接,使生命返璞歸真,回到人類最原始的精神狀態。

劉亮程并沒有站在鄉村的反面——城市的角度進行建構,而是以“鄉下人”姿態,用自己的生命體驗,習以為常的故鄉意象敦促我們對現實的生存意義進行思考與反思。他筆下的村莊沒有沾染世俗味道,只是純粹的土地、陽光、草、牛、狗這些具象的生命體。簡單而純粹,單純且美好。黃沙梁的一景一物以詩性的存在消解了生命中的困苦也昭示人們尋找心靈的安寧與平靜。而劉亮程在散文中揮發出的審美想象是邊地鄉土世界特有風物即各種動植物意象和生活意象孕育的思想結晶。②

一個人的肉體或許一生漂泊不定,但靈魂卻扎根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劉亮程在《住多久才算是家》一文中坦言:“我一直慶幸自己沒有離開這個村莊,沒有把時間和精力白白耗費在另一片土地上……我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是沒讓自己從這片天空下消失?!眲⒘脸淘x開過黃沙梁這片土地,但他在城市一番探索后毅然決然選擇回到了熟悉的故鄉。只有在黃沙梁這個棲息靈魂的精神家園里,內心才能寧靜而和諧,讓他享受到生命的本相。

在《剩下的事情》中劉亮程定義自己為“收尾的人”,當村里的人前仆后繼離開村莊,奔向城市尋求快節奏生活的時候,村莊的意義便成了回憶。人類的生態本性決定了人具有親近自然的本性。人來自于自然,最終也將歸于自然。一種炙熱的真誠與信仰注入所生活的土壤和故鄉。正是憑借這樣的抒情力量,叩開讀者心扉,凈化人類心靈,引發人們對故土的向往與眷戀。

劉亮程將自己的生命凝固到了那個叫黃沙梁的寂寥村莊,留守在陳舊的村莊里守望故土,便是一種停下來享受生活的生活智慧。

注釋

①李雅娟.論劉亮程散文中的鄉村意象[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2(48).

② 杜真真.劉亮程散文意象的詩性建構[D].廣西師范學院,2015.

猜你喜歡
劉亮程劉亮黃沙
劉亮程 作品
Collective modes of type-II Weyl fermions with repulsive S-wave interaction
潛在的共鳴與對話——論雍措與劉亮程的鄉土書寫
“戰黃沙” 郭成旺一家四代與4.5萬畝沙漠綠洲
冬天,與劉亮程有約
腰痛用花椒黃沙熱敷
是誰給劉亮的被窩里鋪上了無窮的溫暖
黃沙當中尋陽關
劉亮·油畫《洞庭十月》
劉亮程:闡釋“最后”的作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