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從何來?
——生態批評視角下的《福樂智慧》

2018-10-24 02:03吳方敏楊曉麗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8年12期
關鍵詞:智慧人類生態

吳方敏 楊曉麗

1.石河子大學 2.新疆農業大學

《福樂智慧》誕生于公元11至12世紀喀喇汗王朝的文化繁榮時期,如今早已成為一部公認的文學經典,其意義與價值也得到國內外諸多學者的研究與闡釋。作為一首85個章節,共計13290的史詩,其內容包羅萬象,自然、政治、文化、宗教等不一而足。作者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約1010-1092)在詩行中對書名做出如下闡釋:“我給此書起名叫《福樂智慧》,愿讀它的人幸福,得到幫助”(尤素甫,2016:3)如何獲得幸福?就要靠“幸福的知識”,作者在詩中多次強調知識的重要性,而知識獲得的最終目的是反過來造福于個人以及整個社會,是人類獲得終極幸福的基石,這些知識或作者的觀點所體現出來的健康積極的生態思想值得深思與關注。

本文以生態批評的基本理論框架為依據,闡釋《福樂智慧》里體現的自然生態、社會文化生態以及精神生態思想。閱讀距今已近千年的經典作品《福樂智慧》,以古觀今,也是人類對如何發展自身以及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其他萬物關系的一種積極有益的反思。

一、何為生態批評

生態批評(ecocriticism)是文學批評的一個派別,其產生的根源是全球化的生態危機,與其他諸多的文學批評理論不同,中國生態批評理論的發生和發展幾乎與西方同步,中國文藝理論界對于生態理論與生態文學批評的關注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距今已有近30個年頭。在對西方生態批評理論不斷的譯介與借鑒中,結合中國獨特的生態狀況以及中國古人豐富樸素的生態觀,中國的生態文學批評在不斷地完善。這一理論在中西方幾乎同步產生的現象表明,生態問題不僅僅是某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問題,而是一個全球性的、人類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和考驗。

“生態批評”提倡“將文學和生態學結合起來”(Cheryll Glotfelty&Harlod Fromm,1996:114),早期的生態批評理論多關注作品中人與自然的關系,略顯單一和單薄,隨著時間的發展,生態批評的內涵和外延都在不斷地擴大,逐漸發展成為一門跨學科的理論。中國許多學者對中西方生態批評理論的發生與發展做出了梳理,較有代表性的有王諾的《生態批評:發展與淵源》(2002)。接下來,王諾在2009年發表文章《生態批評:界定與任務》(2009),進一步對生態批評進行闡釋與說明。在這篇文章中,王諾對生態批評的定義和意義有了更為清晰的界定,生態批評的外延也在擴大:“生態批評的對象不僅僅是生態文學,也不僅僅是描寫自然景觀的作品”(王諾,2009:130);生態批評的作用與意義為:“從生態主義和生態審美的角度重審和重評古往今來所有文學,特別是對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的經典作品”(王諾,2009:130);其意義何在呢?“豐富文學的生態含義、揭示文學的生態局限,從而推動人們建立生態的文學觀念和生態的審美觀念,促使人們形成并強化生態意識,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王諾,2009:130)??梢哉f,王諾在此對生態批評的內涵與意義有了一個很清晰的界定,也為文學批評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依據。另外,較有代表性的生態批評的論文有朱新福的《美國生態文學批評述略》(2003),其在蘇州大學的博士論文《美國生態文學研究》(2005)對美國的生態批評做了較為詳盡的梳理;還有馬治軍的博士論文《道在途中——中國生態批評的理論生成》(2012),該文對中國生態文學批評的起源、發展、意義都有更為深入的描述??傊?,生態文學批評在國內外受到的極大的關注,其內涵與外延的界定過程映照著人類社會的變遷,同時,這一理論展現的也是對人類生存困境深切關懷。

本文對生態批評的起源與發展,以及中西方生態批評在不同時空中的內涵和外延的差異不做追溯,而集中關注其批評的理論內核??偟膩碚f,無論對于中方還是西方,生態批評的終極目的是對人的生存狀態的關懷,對自然、社會,對人類精神的關注,對真善美的關注。

二、詩意的棲居——《福樂智慧》里的自然生態

新疆遠離海洋,其獨特的大陸性干旱半干旱氣候使生活在這里的人們與大自然的關系顯得尤為嚴峻,同時也尤為親密。在這塊大地上生活的民族對大自然既有敬畏、崇拜,又有恐慌,恐慌人類渺小的力量抵抗不了大自然帶來的災害,因此,大自然對于維吾爾先民來說需要崇敬,不能破壞。在《福樂智慧》第五章,作者說“他創造了蒼穹,瞧,它運轉不停,生命也跟隨它,運轉悠悠”,“他”即是指“自然”,而整個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有機體,萬事萬物在大自然的懷抱里有有條不紊、秩序井然的存在。任何一個環節遭到破壞,它都不會悠悠運轉。

在“對春天和偉大的布格拉汗的贊頌”一章里,作者對大自然做出了以下飽含欣喜和幸福的描述:“春天的和風趕走了寒冬,明媚的春天又調好了幸福之弦”(尤素甫,2016:12);接下來,作者細致入微地為讀者展現了一幅萬物和諧、生機勃勃的圖景:換上新裝的枯樹,開滿鮮花的山谷、平原,自由翱翔天空的大雁、克勒鳥,呼喚伴侶的山雞,高聲歡笑的鷓鴣,柔聲啼叫的杜鵑……在如斯美景中,還穿行著契丹的商隊和從西方送來的美麗的侍女等。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為偉大的布格拉汗服務的,世界也因可汗而更美好,因為“世界安定法制公正,他執法非常嚴明”,在如斯世界,“誰來尋求正義和幸福,都將滿意而歸”(尤素甫,2016:17)。作者把對大自然的贊美與對君王的贊美糅合在一起,以萬物為本,“正義和幸?!钡墨@得離不開英明的君主,更離不開萬物和諧的大自然。

另外,詩中著名的“四素說”是維吾爾先民對自然界認知智慧的結晶,在后來諸多的評論中被多次提及?!八乃亍敝浮八?,氣,土,火”四種大自然的基本元素,四素構成世界,“它們原來互相敵對,猶如水火不容”,但又能“共同生存”,這種辯證的對立統一是自然生態存在與發展的哲學基礎。在后面的章節中,作者還深刻意識到自然萬物的重要性,如作者把森林比作水庫,強調森林的重要性,這樸素的生態觀直到今天依然意義非凡。

“物種、生態系統等同樣具有道德地位,人類對它們負有直接的義務”(朱新福,2003:137)。在大自然被過度開發、眾多物種滅絕的今天,人類也經受了大自然的懲罰,環境污染,疾病叢生,在此情況下審視《福樂智慧》里樸素的自然生態觀,不也是維吾爾先民從千年前給予我們的警示嗎?

三、和諧的訴求——《福樂智慧》里的社會文化生態

文化生態涵蓋范圍較廣,無論是社會倫理還是宗教信仰等,社會的各方面都屬于文化生態的范疇。北京大學王岳川教授在《生態文學與生態批評的當代價值》一文中指出,“生態批評亦可從生態文化角度重新闡釋閱讀傳統文學經典,從中解讀出被遮蔽的生態文化意義和生態美學意義,并重新建立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大地的詩意審美關系”(王岳川,2009:138)。作為經典的《福樂智慧》,其受到的關注與影響力都遠遠超出了維吾爾這一個民族的界限,作品里樸素真切的話語歷久彌新,照耀千古,體現出的生態文化和生態美學意義值得探究和關注。詩中大臣月圓,月圓之子賢明,賢明親屬覺醒均對日出王獻言獻策,闡釋怎樣打造一個和諧有序,有益于社會發展、人民幸福的文化生態鏈。

社會的和諧離不開個人、家庭的良好發展,其中,作者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闡述令讀者感受頗深:

父親的心血澆灌了兒子,

兒子一定品行端正。

1220 若是兒子得不到嚴教,

莫指望他成材,會成廢品。

1223 誰人的兒女若嬌生慣養,

他就會淚水不干,憂患無窮。1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的和諧健康發展是社會文化和諧發展的基礎,父母傳授給兒女的是品德和技藝,而不僅僅是財富。同時,作者還不忘告誡世人莫貪杯,“因杯酒耽延了多少好事,杯酒招致了多少劣行”(1495行)。

11世紀的喀喇汗王朝雖取得很大的進步,但也面臨著分裂和政治、思想等方面混亂的社會現實。美國生態批評家斯科特·斯洛維克曾說:“作家看來是人類這個物種之中最敏感、對外界變化最先知曉的那部分人。這無疑給了作家很高的評價,但另一方面也對作家提出要求,表明了作家肩負的艱巨責任和義務,因為一旦作家麻木不仁了,整個人類機體必然要受到傷害”(斯科特·斯洛維克,2010:252-253)。作為學者與詩人的優素甫,時刻感受到時代的危機以及自己的使命,結合自己的知識、智慧、經歷,于晚年寫下這首傳世長詩,獻給布格拉汗。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福樂智慧》也是一部獻給國君、幫助國君鞏固其統治,穩定其地位,平衡及調和各方面社會關系的計策。

詩歌開放大氣,兼容并蓄,體現出積極向上的社會文化生態觀,與中國傳統文化“尊重生命”、“天人合一”觀念和諧統一。生態危機的起因是多方面的,比起生態系統自身,文化系統以及“人類中心主義”的思想更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生態批評批判人類對資源的無限索取,以及現代人消費主義至上、人人唯利是圖的世風。在《福樂智慧》這首長詩中,多次提到對道德和良善的追求,對重利輕義的批判。日出王與大臣月圓論述公正時提到誠實公正是王位的根基,公正也能給人帶來幸福。月圓在臨終之時告誡自己的兒子賢明不要為今世的財富而心傷,而“優良的品行是最寶貴的財富,有優良品行福樂無窮”(尤素甫,2016:93)。

長詩對如何做一個偉大的君王,如何使一個國家井井有條,人民幸福,國家長治久安提出了精辟的見解,反復強調貪得無厭、一意孤行、法度不明是導致暴君倒臺的重要原因。整個社會就是一個相互牽涉和影響的生態系統,每一個環節都要處于一個穩定的、積極向上的狀態,否則牽一發而動全身。財政大臣要廉潔,禁止揮霍無度,使臣不要貪杯,人要想有所作為必須用理性克制欲望,要尊敬代表真理的科學家,要保護好醫生的權利……“覺醒”與“賢明”的談話論述了諸多方面,除了如何做一個英明的國君,國君如何選賢用能,還論述了如何對待圣裔、詩人、農民、商人、牧民、工匠、窮人,以及男人如何娶妻,父母如何對待子女的教育等,涵蓋不可謂不寬廣。按照作者的意圖,如果一個社會能夠達到詩里所論述的程度,那么這個社會一定是和諧的,也必定是幸福的。

遺憾的是,作品并未得到當時君王的高度重視。詩作的最后三章作者直抒胸臆,哀嘆青春的逝去,論述世風的敗壞,人與人之間信用的缺失,作者貌似看到了一個曾經輝煌的王朝的末世,傷感不已??雇醭K與1212年為新興的花剌子模王朝所滅。但是,智慧的光芒不會被掩蓋,詩作“受到周邊不同民族與國家的關注,響了后來塞爾柱帝國的《治國策》、歐洲人的《守法鏡》《君王寶鑒》等創作,成為突厥——伊斯蘭文化體系最重要的政治哲學經典”(熱依汗·卡德爾,2008:3)。

四、寧靜致遠——《福樂智慧》里的精神生態

“優素甫的哲理沉思和詩意性追求包含和融合了極為豐富的內容,理想與現實的對立構成了優素甫詩意人生中的兩個對立世界。一個是現實世界——哲理沉思的基礎,一個是理想(精神)世界——詩化意境的體現”(羅淑榮,2005:31)。這一論斷也表明了詩中兩位大臣所代表的不同立場,即充滿報國志向,想“兼濟天下”的賢明,另一位則是想歸隱山林,“獨善其身”的覺醒(熱依汗·卡德爾,2006:123)。

覺醒是《福樂智慧》最后出場的人物,他是一位隱士,代表的是“知足”。他不顧國王派賢明“三顧茅廬”的盛情,堅決堅持自己的人生信條,隱居山野間。詩歌的最后部分主要內容是國王日出、大臣賢明以及隱士覺醒三人之間的辯論,在精彩的辯論中,覺醒的真知灼見清晰可辨,他批判國王的貪婪,“褐色地層中的金銀財富,你都要掘取來填充寶庫。山間麓底埋藏的奇珍異寶,國君啊,你還挖得不知滿足。你征收大地上結出的粱谷用來填滿自己的糧庫。飛禽、走獸,還有水中的游魚,嚴君啊,無一能從你手中逃出”(5363-5366行)?!叭顺宋锢硪饬x上的存在,還是一種精神上的存在,這種存在會作用于人性”(魯樞元,2000:148)。而貪婪是人性的大敵,貪婪的人對自己、對他人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坝钍莾磹旱臄晨堋保?319行),“抑制欲念才能使自己高貴”(5321行)。他勸誡國王,或者說也勸誡世人及讀者要適可而止,“貪得無厭的慳吝之徒,趁死神未到,快把財務舍棄。一旦死神來臨,財物終將無益,一旦歸于他人,你又有何樂趣!國君啊,要少進飲食,多行拜功。要少言寡語,將才德追逐”(5399-5301行)。

內心的安寧的獲得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學習,掌握足夠的知識,詩人多次論述知識和智慧的益處,知識是通向幸福的重要途徑。而詩人不時提醒世人的還有重要一點,即“語多無益”,因話語一出口再無法收回,所以言說者需掌握說話的技巧,以免出口的語言對人對己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作者的耐心告誡與細心講述指引我們作為社會的一員,如何修身,如何使自己的心靈寧靜致遠。覺醒代表的是“知足”,只有內心的安寧與恬淡才才能達到精神的生態平衡,而內心的富足與滿足也是一個人獲得幸福的關鍵所在。

五、結語

良好的生存狀態需要物質生活、社會文化、精神狀態三者的和諧共處,三者相互影響又相互制約,辯證統一。生態文明的建設是我國早在十七大報告中就提出的理念,生態文明的目標實現也是人類能幸福詩意的棲居的重要保障。

“幸福指數”在近年成為一個流行語,衡量一個國家的標準不再僅僅是經濟的發展,而是其國民會否因社會發展而獲得幸福。能否呼吸潔凈的空氣,抬頭看到湛藍的天空,享受健康的食物,社會的道德是否淪喪,人和人,人和社會之間是否能和諧共處……而這些關乎人類幸福的基本問題,也是生態文學和生態批評所密切關注的。就像習近平主席所說:“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需要人類不斷努力發展經濟,但又要適度,兼顧到自然、社會、精神生態的和諧,《福樂智慧》雖不完美(如對女性的描述部分,按照女性主義的觀點,是充滿性別歧視的),但它仍如一盞明燈,照亮人類前行!

猜你喜歡
智慧人類生態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生態養生”娛晚年
人類第一殺手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人類正在消滅自然
生態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