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對外漢語初級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必要性及實現途徑
——以英語授課的專業學歷生的公共漢語學習為例

2018-10-24 02:03于凌云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8年12期
關鍵詞:留學生漢語交流

于凌云

江蘇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一、對外漢語初級教學現狀

當前我國招收留學生的數量不斷增加,這些學生在大學里都要接受公共漢語的學習,其中大部分是屬于零起點的學習者。公共漢語教師認為,文化的講解應由專門的英語講授的文化課完成,漢語課堂上就應該是語言的講解和豐富多樣的練習。剛開始,這樣的教學確實會讓留學生很快掌握一些簡單語言知識并且用于言語之中,但是時間一長,留學生本身存在的對中國文化的好奇或是向往終會消磨殆盡,極大影響他們對漢語學習的興趣。

究其原因,就是忽略了留學生對漢語的學習需求正是建立在他們對中國文化的好奇或是向往之上。文化的需求才會導致對言語交流的渴望,而言語交流的渴望才會促進語言的學習。語言學習能力的提高又反過來加強了言語的交流,從而使留學生滿足了文化的需求并產生產生文化認同感,更好地融入到中國的社會生活中。

實踐證明,忽略文化的語言教學再如何五花八門、熱鬧非凡也不會形成留學生對漢語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他們只是為了考試及格和完成漢語學分在課堂中被動地學習,此種教學不利于留學生文化認同感的建立,也不利于留學生今后接受對外漢語中級教學的自然過渡。所以,對外漢語初級教學實踐中,語言學習必須要與文化相結合。中國文化要被教師自然而然地導入進漢語學習之中,對外漢語教師不能因為授課對象為英語學歷生而忽略文化導入的必要性。

二、對外漢語初級教學中文化導入之必要性

選擇在中國求學的留學生來中國之前已經存在或多或少的好奇與向往之心,當他們來到之后,本身根深蒂固的文化背景必然會與中國文化產生碰撞,而碰撞的結果是碎裂還是客觀理智的融合,很大程度取決于漢語交流的水平。言語溝通比較平順的話,是很容易互相理解并互相認同。但是,這些學生大部分漢語是零起點,處于最基礎的語言學習階段。語言與文化都是他們必備的交際手段和內容,這二者缺一不可,無法割裂。也就是說,從漢語學習的初級階段就必須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自然導入文化,語言和文化的相互交融有其存在的價值。

首先,有利于更早建立文化認同感。在認同目的語國家的文化前,首先要知道,然后再理解,最后才可能認同。如果留學生對其文化現象一直處于疑問狀態得不到解答,必然會阻礙文化認同感的建立。此時,將文化自然導入進語言教學中顯得尤其重要。比如說,在課文里有出現“李老師的愛人”時,如果只是解釋為“這是李老師的妻子”,留學生不會太明白。但如果解釋為“在中國,結了婚的人會稱呼自己的丈夫或妻子為愛人,不是情人的意思。而李老師是男性,所以愛人就是指他的妻子”時,那么留學生就會一下子很清楚,會有一種原來如此的恍悟感。

其次,有利于今后初級和中級的語言文化連貫性。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對外漢語教師,不能因為學生在大學期間達到HSK三級或四級的水平就認為完成任務了,那只是初級水平。留學生如果以后用漢語工作或是繼續在中國深造,那么三四級根本就不夠用,五六級是他們必須要達到的目標。但是,三四級和五六級之間的難度相差非常大,有很多留學生背背單詞、語法也能過了三四級,但是怎么也翻越不了五六級。為什么?根源就在于初級階段的學習太局限在單純語言文字的堆疊,而沒有擴展到語言文化的有機結合。比如,近義詞辨析能力的強弱,還得看教師在講解時有沒有加入具體的生活文化或者是具體的語境。如果只是單純背誦詞語,選擇時難度自然不小。所以,考慮到初級、中級的自然過渡,而非是大跳躍,那么在初級教學中必然是要多導入文化來解釋各種語言現象,這才能讓留學生更多更深地了解各種自然的語言運用。

因此說,文化導入在留學生漢語的初級學習中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疤幱诨A漢語教學階段的留學生,字、詞、句、語音是其掌握漢語的前提,猶如一座建筑的地基,需要不斷地添磚加瓦,不斷地積累、堆積漢語知識。較之單純的語言知識傳授,一旦文化融入對外漢語教學,將是一種教學境界的升華”[1]。

三、對外漢語初級教學中文化導入的途徑思考

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即使對于生于斯,長于斯的中國人來說,中國文化都是令人目不暇接的,何況是外國留學生。對外漢語課程首先是漢語課程,不能將之上成文化課,這是原則。而語言課導入的文化一定不是所謂簡單的文化羅列,而應該是具體的闡述有利于語言學習的文化。內容上應該“不只是相傳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也包括正在發展變化的多方位、多層次的現代文化?!盵2]

(一)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隨時隨地輕松快樂地導入文化,對留學生進行文化說服?!八^文化說服,是指在介紹一種文化現象的同時,應誘導對方理解與此相關的某種價值觀念、思維模式、行為規范、審美情趣,如家庭觀、宗教政治觀、生活館、人際交往觀念,等等。當然,既是一種說服,這種說服就需要伴隨著一個輕松的故事或生動的情景?!盵3]

在開始教學之前,教師需要設想每個詞語、每個語句可能涉及的中國文化特征,準備好與之相對應的簡練化的文化材料,加上圖片或視頻,比如說講到“辣”,可以通過中國西南部的地方飲食特色來闡述吃辣的程度和吃辣的原因。為什么要在“辣”上展開,因為留學生大多數都不能吃辣,而中國辣食很多,在不知道的情況下,留學生會被辣的很痛苦,從而對中國食辣的習慣很納悶,也很好奇。碰到這樣的詞語,就有必要展開并且進行討論,從而輕松自然地導入文化并令學生對“辣”印象深刻。

(二)在每個單元結束后,邀請中國學生加入針對本單元進行小組化的文化討論交流。這種小組討論“是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進行語言的輸入和輸出,在真實語言環境的輸入、輸出過程中,能夠學習到課堂以外的語法和詞匯知識,能夠有更多的機會練習、模仿并糾正發音,重要的是能夠更多地了解中國更多的文化知識,是一種綜合的學習方式?!盵4]

這種文化導入的途徑能讓留學生發揮出更大的自由性和主動性,并且已經進行了一個學期的實踐,雖然在實施上存在著一定的困難,比如中國學生的挑選,留學生語言水平的束縛,但是整個討論交流的過程都是輕松愉快的,并且留學生會非常主動地利用教科書或者其他手段來盡力用漢語來交流。最少,他們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熟悉中國本土式的簡單交際語言和方式。

(三)打破留學生本土文化壁壘。在很多大學,某一個班或是某一個年級如果出現很多來自同一國家同一文化背景的學生,那么他們會自動在中國這個對他們來說陌生的國家里抱團取暖,這種方式確實會給這些留學生帶來很大的安全感,但是也對其學好漢語,融入中國生活起著相當大的阻礙作用。首先他們之前用的語言都是本國或本民族的語言,不會用漢語互相交流,而團體形成后,有什么事情,可能內部就會自行解決,而不會向中國人交流解決。他們雖然生活學習在中國,但是已經進入了與外界相對屏蔽的小圈子里,形成了屬于他們的文化壁壘。如果這個壁壘不打破,文化導入則會遇到困難。

解決的方法就是打散他們的團體性,讓每個成員都能全面接觸圈外的文化。教師指導性的文化導入時,以及小組討論,包括學生管理方面的努力都要將其拆開,久而久之,每個成員都習慣了和外界的語言文化交流后,自然也不會非要天天呆在一起抱團。這樣,在他們之間就可以進行正常的文化導入。

綜上所述,在留學生漢語學習的初級階段,非常有必要進行文化導入,要通過各種有效途徑讓留學生感知語言中包含的多方面多層次的中國文化,進而達到互相理解和尊重。也為今后文化比重愈大的對外漢語中級階段提供扎實的基礎,達到初級中級的自然連貫過渡。留學生的語言文化水平將會在文化導入的教學實踐中越來越高,對中國和中國人的認同度也會越來越深,這將有利于實現我國“一帶一路”政策繼續縱深化推行,有利于提高中華民族的正面影響力。今后的對外漢語初級教學應該不遺余力的將語言和文化有機融合、讓教學過程成為跨文化的橋梁,讓對外漢語的教學對象成為“知華、友華、親華”的正能量,把博大精深、有容乃大的中國文化也傳播至世界各國,加強各國與中國之間的文化包容。

猜你喜歡
留學生漢語交流
學漢語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留學生的“撿”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追劇宅女教漢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