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宮的建筑師
——博爾赫斯與其代表作《曲徑分岔的花園》

2018-10-24 02:03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8年12期
關鍵詞:曲徑艾伯特博爾赫斯

鄒 青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英語教育學院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后現代文學開始興起。二戰對西方人的文化價值觀和信念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和創傷。西方世界陷入一場精神文化的危機。人們因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而感到困惑彷徨,并為走出這種困惑而進行反思。后現代文學對傳統價值體系進行質疑和顛覆,抨擊和批判日益僵化的社會制度,拒絕接受傳統的道德觀念。經過努力探索,西方人似乎沒有找到有效的解決途徑,反而更加陷入困境。許多西方文學作者開始嘗試從新的角度去觀察、認識和把握世界。后現代文學即表現著這一歷程。

迷宮小說是后現代文學創作的一種特殊文本,包含了迷宮手法,迷宮意向及迷宮主題等元素。美國后現代主義學者哈桑認為,后現代文學傾向于不斷地自我質疑,自我否定和自我矛盾。他認為不確定性是后現代主義的一大特征,主要表現為含混,不連續,異端,多元化,隨意性,變態,變形等概念。迷宮意識的流行是后現代文學中確定性缺失的結果,也意味著在后現代文學之中,我們面對的是作家設置的一座座迷宮,沒有起點,沒有終端,有方向,也沒有目標,好像一場沒有終極目標的旅行。敘述表達方面,迷宮小說撲朔迷離的小說結構,互文性運用和意義的含混使讀者產生墜入錯綜復雜,神秘莫測的迷宮而無法擺脫的感受。

博爾赫斯是最擅長運用迷宮意識進行創作的阿根廷作家。1899年,博爾赫斯出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他從小浸泡在父親的圖書館,求知若渴、博覽群書。1937年,他進入布宜諾斯艾利斯國立圖書館,并由普通館員逐漸成為圖書館館長。在這期間,他大量涉獵各類書籍,汲取人類各個文明時期的文化精華。他酷愛閱讀的經歷為他帶來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獲得巨大的創作靈感,他把自己的作品稱為“幻想文學”。他拋棄傳統小說編造所謂真實故事的做法,而是運用高超的想象力,精心構建一座又一座迷宮。博爾赫斯的作品展現了古典情懷的幻想與理想,又表達了對現代社會的懷疑和思考,兩者精妙地結合在他的文學作品中。他也因此被視為“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家之一。

博爾赫斯是一位高超的“迷宮小說”建筑者。他創作了兩篇直接以迷宮為題的小說:《死于自己的迷宮的阿本哈坎-艾爾-波哈里》和《兩位國王和兩個迷宮》。除此之外,他的其他許多創作也是圍繞著迷宮這個主題:生存的迷宮,藝術的迷宮,時間的迷宮,宇宙的迷宮,讀者置身于其中,百轉千回,峰回路轉,云里霧里,循環往復。

《曲徑分岔的花園》是博爾赫斯最具代表性的迷宮小說。這部小說創作于20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并于1941年正式出版,主要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間諜在英國被捕的故事。故事發生在1916年7月的英國。中國青年余聰是為德國收集英軍情報的間諜。他掌握了一個關于英軍炮兵在法國新駐地的情報,并準備把情報向德國方面通報以炸毀該陣地。英國情報部門的理查˙馬登上尉破獲了這起間諜案。余聰看行跡敗露,準備出逃,他仍然想方設法希望把消息傳遞到德方,他從電話簿上查出了一個能夠傳送這個消息的人。他這樣做并非出于忠于職守,而是想要向瞧不起他的德國上司證明“一個黃種人能拯救他的軍隊”。余聰出發前往火車站,準備乘坐火車去一個叫阿希格羅夫的城市。當馬登上尉跟隨至火車站時,火車已經開動了。余聰到達阿希格羅夫市后拜訪了著名漢學家艾伯特博士。在此過程中穿插了他對人生的思考和另外一個關于迷宮的故事。余聰的曾祖父崔朋曾任云南總督,但他辭官隱退,決心要寫一部堪比《紅樓夢》的恢弘作品,并建造一座誰都無法走出來的迷宮。

“我在英國的樹蔭下,思索著那座消失的迷宮。我想象它完好無損。坐落在一座秘密的山頂上,我想象它消失在稻田里,或者淹沒在水下;我想象它有無限大,已經不是由八角亭和條條曲徑構成,而是由河流,省份,王國……我想到一座迷宮中的迷宮,想到一座不斷擴展的,彎彎曲曲的,可以包括未來和過去的,以某種方式包括天體的迷宮。在一段難以確定的時間里,我感到自己成了這個世界抽象的感覺者。朦朧而活躍的田野,月亮,暮色,都在我心中行動起來;同樣,那消除任何疾病,疲勞和可能的下坡路也是如此。黃昏是親切而無限的。路不斷地向下,在已經模糊的草地上分成岔道。一陣尖銳的,仿佛按音節吹出的音樂,隨著風的變化時遠時近,裹挾著樹葉和距離。我想,一個人可以是另外一些人的敵人,可以是另外一些人的另外時刻的敵人;但是不能成為一國之敵,不能與螢火蟲,話語,花園,流水,西風為敵?!?/p>

當余聰到達艾伯特家時,他們談起了崔朋。漢學家艾伯特對研究崔鵬有十分濃厚的興趣。他在英國仿照崔鵬家中小徑分岔的花園,布置了一間中式書房,并潛心研究崔鵬離奇的一生,包括他那雜亂無章的小說和子虛烏有的迷宮。最后艾伯特參透其中的奧秘。他說:“這是一座象征性的迷宮,一座看不見的迷宮,誰也想不到書和迷宮是同一回事。小說中的混亂給了我一個啟示,這就是迷宮?!贝夼罅粝碌倪z信中有這樣一句話:“把曲徑分岔的花園留給多種未來?!卑貙@句話做出了如下的解釋:

“在任何一種虛構的小說里,當一個人面臨幾種選擇時,他總是選擇一個,排除其他;在這個幾乎是解不開的崔朋的小說里,同時選擇了全部。因此他創造了多種未來,多種時間。曲徑分叉的花園就是一個巨大的謎語,或者說是寓言故事,它的謎底就是時間,時間總是不間斷的分叉為無數個未來。而在其中的一個未來里,我與你是敵對的?!?/p>

當艾伯特對小說進行解讀,并識破崔朋的花園之謎時,余聰的槍口也對準了他,余聰開槍打死艾伯特之后,自己也被馬登逮捕。隨后,報紙上登出一條消息——漢學家艾伯特被一名叫余聰的陌生人殺害,這也是向德國方面在通報消息:艾伯特的諧音正是英國炮兵在法國新的駐地名字,于是德國飛機轟炸了這個城市。

在小說中,崔朋“不相信單一,絕對的時間,認為存在一張分離,匯合和平行的時間織成的急劇擴張的網,這是各種時間相互接近,分岔,相交長期不相干的網,包含著全部的可能性?!辈柡账瓜虢璐吮磉_時間的無限可能性,這種無限可能性是由種種偶然因素所構成的。余聰和艾伯特的相遇純屬偶然,而艾伯特被殺也是偶然的。這種偶然是余聰為傳遞情報設置的一個謎,德軍成功地破解了這個謎,所以就準確地轟炸了這個英軍陣地。生活就像是隱藏著各種謎題的巨大迷宮,充滿著各種偶然性。生活中的人們置身于這座巨大的迷宮中,需要謹小慎微,不斷尋找,不斷嘗試以求獲知生命的意義,雖有種種通向出口的路徑,可最終仍然迷失其中。

博爾赫斯的小說并不從現實取材,也很少與自己的生活經歷相聯系。他的小說素材多數是在已有文本,文字,或傳聞的基礎上,各種材料進行加工,利用和改造。他也常常自我嘲笑地說自己的文字是“抄襲”?!肚鷱椒植淼幕▓@》的主要故事來源于書本。作者用拼合的手段將書本上的人物,思想,情節湊在一起。小說的開頭提到英軍對德國的進攻行動推遲與后面的故事并沒有多少聯系。作者將它拼湊在這里為的是提出時間這個主題。崔朋的故事與整個小說的情節也無必然聯系,主要目的是為了突出時間迷宮這一含義。

博爾赫斯是一位卓越的迷宮設計師,令讀者在閱讀中去思考和破解各種人生的謎題。人生充滿了幻想,幻想也反映著現實。當我們陷入到生活的迷宮時,往往正是如此的真假虛實難辨?!肚鷱椒植淼幕▓@》是最具代表性的迷宮小說,啟迪人們在生活中思考。

猜你喜歡
曲徑艾伯特博爾赫斯
拉長時間的公平
對話
It Couldn’t Be Done/by Edgar Albert Guest這是不可能的
那個在地鐵里讀博爾赫斯的人
曲徑
清明
博爾赫斯作品在中國的譯介出版
艾伯特·赫希曼的政治經濟學思想述評
第6期 生態食材有機薈
來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