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過嘉陵江 迎接黨中央

2018-10-25 09:22
黨史文苑 2018年10期
關鍵詞:個團蒼溪劍門關

紅四方面軍是紅軍三大主力之一。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為了粉碎國民黨的“川陜會剿”,配合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發動了強渡嘉陵江戰役。該戰役共殲敵10個團,不僅徹底打破了國民黨急于將紅四方面軍圍殲在四川的計劃,壯大了自己的軍力,而且還牽制了大量敵軍,使得中央紅軍順利進入四川,保證了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的勝利會師。

一、嘉陵江戰役前的形勢

1931年初至1932年7月,因受“左”傾錯誤思想影響,紅四方面軍在國民黨對鄂豫皖蘇區發起的第四次“圍剿”中失敗,主力被迫轉移。之后,他們乘川軍混戰及川北兵力薄弱之機向川北進軍,于1933年2月開辟了以“通(江)南(江)巴(中)”為中心的川陜蘇區,并陸續取得儀南戰役、營渠戰役、宣達戰役等一系列勝利[1]p256。但是,紅四方面軍也遇到物資匱乏、軍事圍堵等不少困難,尤其是自紅一方面軍被迫離開中央蘇區進入貴州后,國民黨為防止紅一方面軍入川,便不斷增加在四川的兵力。次年1月,四川劉湘“調集約三個師八個旅在彭水、重慶、綦江、合江、瀘州、敘州之線,企圖堵我(紅一方面軍)入川南渡,并加緊對四方面軍的進攻,阻其與我配合”,隨后“更調集主力阻我渡江,或在川中地域乘我立足未穩與我決戰,而以次要部隊扼守堡壘,牽制我四方面軍,而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將逐漸沿長江進入四川,實行其新的圍攻部署”[2]p369。這使得紅四方面軍又將面臨國民黨“會剿”的更大軍事壓力。

1935年1月初,紅一方面軍渡過烏江,7日攻克遵義,不久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20日,中革軍委制定并下達“作戰計劃”,決定由黔北地域經過川南,然后“轉入新的地域協同四方面軍由四川西北方面實行總的反攻”,以“粉碎敵人新的圍攻,并爭取四川赤化”。為此,中革軍委特別要求“四方面軍在我野戰軍渡江之先,應向重慶方向積極行動,吸引重慶川敵之主力于自己方面,以便野戰軍順利渡江。在我野戰軍渡江后,則轉向蒼溪至南部之嘉陵江西岸反攻,密切配合我野戰軍與川敵實行決戰,以打通橫貫川西北的聯系”[2]p369-370。1月22日,紅四方面軍發起廣(元)昭(化)戰役,打擊在嘉陵江上游沿岸的敵軍,開始了強渡嘉陵江戰役前夜的作戰計劃。

二、強渡嘉陵江戰役的發起

1月底,“廣(元)昭(化)戰役”未能達到預期目的。2月初,為削弱并打亂國民黨在嘉陵江中游西岸的兵力部署,給強渡嘉陵江創造有利條件,徐向前率領12個團又發起渡江之前的“陜南戰役”。

“陜南戰役”從2月3日開始,紅軍先后對陜南敵軍發起6次進攻,連克寧羌(即現“寧強”)、陽平關等地,9日攻占沔縣(現“勉縣”),殲敵4個多團,俘敵4000余人。國民黨陜南地區中央軍胡宗南部和西北軍楊虎城部,忙于向陜南增兵布防;川軍鄧錫侯部也在蔣介石嚴令下,將四川境內嘉陵江一帶的4個師也向北移防集結。隨后,徐向前又迅速從廣元一帶“率部南撤回嘉陵江東岸”[3]p35,對蒼溪、儀隴境內的敵軍發起攻擊,控制了廣元至蒼溪、閬中,以及南部等縣的嘉陵江東岸地帶,為紅軍在蒼溪、閬中強渡嘉陵江的勝利打下了基礎。

嘉陵江中上游沿途多是崇山峻嶺、懸崖峭壁,選擇合適的突破口十分重要,這也是渡江能否順利推進的一個關鍵。徐向前沿江勘察敵情,發現嘉陵江蒼溪南段塔子山對岸的敵軍布防相對薄弱,且塔子山高峻陡峭,有利于發射火力壓制對岸,加之后山林木密集,便于部隊隱蔽集結,故而塔子山被選定為渡江戰役的主要突破口。

為保證渡江成功,紅軍專門設立了直屬水兵連,并在距蒼溪縣城20公里的王渡場一帶進行訓練。水兵連充分利用王渡河灘與渡江作戰時的主渡口相似的地形地貌,在東河(嘉陵江的上源河)上按照《河川戰初步演習計劃》中所規定的“上下船的動作”“軍人渡河的動作”以及“架橋的動作”[4]P1185-1188等,進行嚴格的系列訓練。

與此同時,為解決過江船只和竹橋問題,軍中同時又組建了造船隊。在老百姓的大力支持下,尤其是當地鐵匠、木匠的積極參與,經過一個多月的日夜努力,他們在王渡場附近打造了上百只身形輕巧的“毛蚌殼”船,以及三座竹制浮橋,每條船可乘坐十余人,并與當地群眾于深夜將舟橋運至渡江地點,做好了渡江的一切準備。

到了2月26日,中革軍委卻電告紅四方面軍:中央紅軍因1月28日在貴州西北的土城作戰失利,決定放棄渡江北上計劃,改在川滇黔地區活動。而此時紅四方面軍已經完成了前期計劃,強渡嘉陵江“已箭在弦上,非進不可”[1]p396。故而,紅四方面軍于3月11日致電中央,決定仍然執行西渡嘉陵江以“策應中央紅軍”的戰略部署[5]p125,強渡嘉陵江之戰由此拉開戰幕。

當時,國民黨為阻止紅軍渡江,在北起廣元、南至南部數百里的嘉陵江西岸沿線及縱深,共部署了53個團。其中,鄧錫侯部21個團置于廣元、昭化地段,預備隊在劍門關;田頌堯部32個團置于廣昭以北至南部地段,預備隊在閬中思依場。

針對此種情況,徐向前對整個渡江戰役也做了周密部署:總部炮兵在塔子山頂,負責火力掩護。李先念率領的紅三十軍擔任渡江主力,從塔子山渡江突破后直插劍閣、劍門關方向;北路為王樹聲的紅三十一軍,在蒼溪以北鴛溪口渡江后搶占劍門關,防備川北、陜南敵軍回援;南路為陳海松的紅九軍,從閬中北之澗溪口突破,協同紅三十軍作戰,以保障右翼安全;王宏坤的紅四軍為第二梯隊,從蒼溪渡江后向南迂回,協同紅九軍消滅南部縣之守敵。隨后,部隊按此部署很快便集結于上至蒼溪鴛溪口,下至閬中澗溪口一線的嘉陵江東岸。

3月28日夜,強渡嘉陵江戰役正式打響。紅三十軍以主力師第八十八師擔任主攻,戰士們在塔子山上的幾十門大炮和輕重機槍的火力掩護下,乘坐毛蚌殼船率先在杜里壩偷襲成功,全殲守敵1個營,并掩護后續部隊強渡,于次日拂曉控制整個江岸;紅三十一軍第九十一師在上游的鴛溪石鑼鍋強渡,并擊潰敵軍劉漢雄部1個旅;左路紅九軍主力在蒼溪、閬中交界的澗溪口奇襲成功。此外,紅軍在嘉陵江沿線渡口也同時實施多路突破。29日,三路紅軍全部勝利渡江。31日,徐向前率中路紅三十軍及紅九軍一部攻占劍閣縣,同日紅九軍亦攻克閬中,第二梯隊紅四軍亦迅速向南迂回并投入戰斗。4月2日,紅九軍一部在紅四軍的配合下攻占南部縣城,殲敵3個團,后折而北進;徐向前親率紅三十一軍于當日拂曉進抵劍門關,并對劍門關形成東、西、南三面包圍之勢。

劍門關為敵軍聯結江防的要塞,明碉暗堡密布,當時由川軍鄧錫侯部3個團在此防守。敵第二十八軍憲兵司令刁文俊時稱此關固若金湯,“紅軍插翅亦難飛過”。4月2日中午,副總指揮王樹聲率部隊發起攻擊,紅三十一軍兩個師在紅三十軍第八十八師一部的配合下,紅軍集中4個主力團的兵力在迫擊炮和重機槍掩護下,同時從三面猛攻,逐步擠壓和縮小敵軍的防御體系,最終撕開敵軍防線,奪下劍門關。此戰從中午一直打到傍晚,雙方交戰極為慘烈,紅軍全殲敵守軍3個團,擊斃守關主將川軍團長楊倬云。

攻克劍門關后,紅四方面軍各部聯成一體,迅速縱深推進,并取得一系列勝利。5日,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戰役基本結束,殲敵8個團,攻占閬中、南部、劍閣、昭化4座縣城及軍事要塞劍門關,控制了嘉陵江西岸200余公里的廣大地區。

三、強渡嘉陵江戰役的歷史意義

強渡嘉陵江戰役,是紅四方面軍與中央紅軍會師前的一個關鍵性戰役,也是紅四方面軍在長征前期最成功的經典戰例之一,它的勝利對于當時紅軍的發展壯大產生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紅四方面軍打破了國民黨的圍殲計劃,壯大了自身力量。

在強渡嘉陵江戰役勝利之后,紅四方面軍各部聯成一體,迅速縱深推進,截至4月10日共殲敵10個團的兵力,徹底打破了國民黨急于將紅四方面軍圍殲在四川的計劃。通過此次戰役,紅四方面軍不僅從敵人手上繳獲了大批武器彈藥,而且在解放的大片土地上取得了許多糧食與物資,大大增強了部隊戰斗力。正如當時《紅星》雜志在第14期發布的《嘉陵江戰役捷報》(一)中所述:“我紅四方面軍于不斷勝利中,現乘勝于三月二十八日渡過嘉陵江,向川軍田頌堯部猛攻,消滅田敵十團,我軍勢如破竹,連占蒼溪、閬中、南部等縣,敵潰不成軍,我繳獲正在清查,并繼續猛進中”[6]p1641。

同時,此次戰役還極大地鼓舞了蘇區人民,大批青年踴躍報名參加紅軍,紅軍獲得了大量的兵員補充。據統計,到當年5月紅四方面軍撤離川陜根據地時,已由入川時的4個師1.5萬人發展到5個軍8萬余人,當時人口僅40萬人的閬中縣,就有2萬余人參加紅軍,其中隨紅軍長征的就達1.1萬人之多[7]p7,紅四方面軍的軍力大大增強。

二是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的軍事轉移,保障了紅一、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

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戰役的勝利,不僅殲滅了大量敵人,而且分散了蔣介石圍追堵截中央紅軍的兵力。尤其是紅四方面軍隨后又連克青川、平武、梓潼等地,19日攻占彰明縣城(位于現江油市南部)。當紅軍進逼綿陽、威脅成都之時,敵軍更是一片驚恐。正如當時《紅星》雜志所報道的那樣:“我紅四方面軍四月十日前后,連日在綿陽與江油兩縣一帶與川敵激戰甚烈,成都大為震動,宣布戒嚴,并宣布閂閉城門”[6]p1641。在此情況下,國民黨不得不重組攻防兵力,以致川康地區防務空虛。

同時,紅四方面軍的渡江勝利極大鼓舞了中央紅軍的士氣。由于“綿陽、江油均在涪江上游、成都東北,綿陽距成都約三百里,為成都之屏障”,故而中央紅軍發出“同志們!迅速渡過大渡河,配合紅四方面軍,大量消滅敵人,赤化整個四川”的號召[6]p1641。5月3日到9日,中央紅軍在川滇邊界巧渡金沙江,21日又從冕寧瀘沽地區分左右兩路北進,29日占領瀘定橋并渡過大渡河,從而保證了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的勝利會師?!?/p>

參考文獻:

[1]徐向前.歷史的回顧[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4.

[2]西華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編.川陜革命根據地歷史文獻資料集成(上)[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2.

[3]于俊道.徐向前交往紀實[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4]西華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編.川陜革命根據地歷史文獻資料集成(中)[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2.

[5]劉志.徐向前傳[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5.

[6]西華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編.川陜革命根據地歷史文獻資料集成(下)[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2.

[7]政協南充市委員會:紅軍在南充[M].內印本,2011.

[作者簡介]楊寧(1977—),女,中共閬中市委黨校講師,史學碩士,研究方向:中共黨史。

責任編輯 / 彭月才

猜你喜歡
個團蒼溪劍門關
劍門關
劍門關
什么是百團大戰?
游劍門關
失蹤的女生
登劍門關
紀念紅軍過北川82周年
蝶戀花 蒼溪梨花節
堅守碧水藍天,打造生態蒼溪
桑梓情深話蒼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