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下中亞五國投資環境比較研究

2018-10-30 10:17劉二虎陳瑛
世界地理研究 2018年4期
關鍵詞:投資環境外商直接投資絲綢之路經濟帶

劉二虎 陳瑛

摘 要:基于熵權理論,從政治因素、經濟因素、基礎設施、生產因素四方面,對中亞五國的投資環境進行了綜合評價,并對五國的投資環境與吸收FDI的關聯性進行了簡要分析,以期為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下中國對中亞國家直接投資提供參考建議。結論如下:(1)五國中哈薩克斯坦的整體投資環境最為優越,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處于中等水平,塔吉克斯坦的整體投資環境較差;(2)在經濟、政治、基礎設施和生產因素四個方面,哈薩克斯坦的投資環境在各項指標中均表現較好,其他四國的優勢因素各不相同;(3)中亞五國投資環境的優劣對吸收COFDI和全球FDI都有顯著影響。

關鍵詞:投資環境;外商直接投資(FDI);中亞五國;絲綢之路經濟帶

中圖分類號:K901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提出亞歐國家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1]。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基于“古絲綢之路”概念[2],以亞歐大陸橋為紐帶,依托現代公路、鐵路、航空和油氣管道,從中國到中亞、中東,再到歐洲的一條帶狀之路,被譽為“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3]。該經濟帶以中國為出發點,按照由近及遠、逐步擴大的推進思路,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即中心區域、擴展區域、輻射區域,其中處于第一層次的便是中亞五國。該地區處于亞歐大陸的心臟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4-6],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礦產資源種類齊全,被譽為“第二個波斯灣”,是我國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戰略能源供給區[7-10]。憑借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和良好的資源條件,這一地區引起了國外投資者的關注。2013年中亞五國共計吸收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外商直接投資)流量1474300萬美元,占世界總額的1.02%。其中哈薩克斯坦吸收的FDI流量高居中亞國家之首,共計973900萬美元,占到中亞吸收FDI流量的一半以上。同年,中亞五國吸收FDI存量達3792354萬美元,僅占到世界FDI存量的0.15%,投資潛力和前景巨大。中國自1992年與中亞五國建交以來,雙邊經貿合作取得了快速發展,中亞地區吸收的COFDI(China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也由2003年的4452萬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1061240萬美元,增長了238.37%,中亞已經成為中國對外投資的重要地區。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推進,中國與中亞地區的經濟互動將更為頻繁,貿易與投資合作也將進一步深化,對該地區投資環境及相關問題的研究方興未艾。

近年來,對于中亞五國投資環境的研究逐漸增多,但多集中于對能源業、采礦業和農業投資的研究。如尤立杰等[11]運用冷熱國評價法對哈、烏、土三國的能源投資環境進行了評述,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韓美玲[12]、劉海田等[13]、陳超等[14-15]分別對哈、吉、塔、烏的礦業投資環境進行了分析;夏詠[16]、張慶萍等[17]則分析了中亞國家的農業投資環境。但從國家層面出發對中亞五國投資環境進行整體評價的研究還較少?;诖?,本文通過建立投資環境評價體系,采用熵權法確定各影響因素的權重,對中亞國家的投資環境進行綜合評價分析,以期為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下中國對中亞國家直接投資提供參考指導。

1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1.1 研究區概況

中亞五國是指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五個國家。五國地處歐亞大陸腹地,西北部是歐亞的結合部,北靠俄羅斯,東部與中國接壤,東南和阿富汗相鄰,西南部與伊朗毗連,西部與高加索地區隔里海相望,總面積約400萬平方千米。地形總體呈現東南高,西北低的態勢,氣候以溫帶大陸性干旱半干旱氣候為主,區內地表徑流貧乏,大部分地區為內流區或無流區(圖1)。

該區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礦產資源種類豐富,多種礦產儲量居世界前列①,采礦業、紡織工業與軍事工業較為發達。農業以種植業與畜牧業為主。中亞地區民族眾多,約有130多個民族,居民主體信奉伊斯蘭教。

1.2 研究方法

投資環境評價是一個系統的過程,評價不同類型投資環境的方法也不相同,因此在具體評價時,要將評價類型和評價方法結合起來。對中亞五國投資環境的比較研究,屬于宏觀層面的評價[18]。宏觀角度的評價方法較多,其中冷熱國法、等級評分法、體制評估法屬于早期的評價方法,評價思路趨同,即在一定的標準下通過對各指標進行打分,根據最終得分情況做出評價,主觀性強;模糊層次分析法有所改進,但指標權重是專家憑經驗確定,主觀性仍較強,易忽略東道國投資環境自身的客觀性。熵權法在指標賦權時根據指標變異程度來確定權重,避免了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客觀性較強,而且權衡等[19]在研究中也已經證明了這一方法在東道國投資環境評價中的實用性和合理性。因此本文采用熵權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以更客觀地評價中亞五國的投資環境。

一般地,如果某個指標的信息熵Ej越小,表明其指標值的變異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在評價中所起的作用越大,其權重也應越大;反之,某個指標的信息熵Ej越大,表明其指標值的變異程度越小,提供的信息量越小,在評價中所起的作用越小,其權重也應越小[20]。第j項指標的信息熵計算公式為:

1.3 數據來源

文中投資環境評價指標數據主要來源于世界銀行2014年度世界發展指標、商務部2014年對外投資國別(地區)指南、2013年透明國際發布的全球177個國家和地區清廉指數。中國對中亞五國直接投資數據主要來源于2003年~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全球對中亞五國直接投資數據來自聯合國貿發會議數據中心(外商直接投資數據集)。

2 投資環境評價體系構建及測算

2.1 投資環境評價體系構建

參考既有研究[20],本文在選取投資環境評價因素時,遵循指標選擇的可比性、系統性、可操作性原則,結合中亞五國的實際情況,選取了政治因素、經濟因素、基礎設施、生產要素4個一級指標;政府效率、經濟穩定性等10個二級指標;政府清廉指數、通貨膨脹率、失業率等19個三級指標構建評價體系(表1)。

(1)政治因素。政治環境因素是東道國投資環境中最為敏感的因素,一國的政治環境穩定性直接影響到外商在東道國投資的政治風險,政治環境越穩定,越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資。中亞五國均為伊斯蘭國家,于1991年蘇聯解體后獨立。政權建立之初,國內政局不穩,經過20多年的發展,各國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政治環境逐漸穩定,政策連續性相對較好,因此對于政治環境的穩定程度不做定量化評價,但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腐敗問題會直接影響到外商投資的效率,影響投資成本。故本文選取清廉指數來衡量其政府的辦事效率,政府的清廉程度高,相應地政府的效率亦較高。

(2)經濟因素。東道國的經濟環境是外商投資的前提,將涉及的經濟因素分為經濟穩定性、經濟發展水平、經濟規模、FDI集聚效應。一般而言,東道國的經濟越穩定,越容易吸收外資,通貨膨脹率、失業率、匯率穩定性等是反映一國經濟穩定與否的重要指標。通貨膨脹率波動越大,外商經營的不確定性越大;較高的失業率一方面提供較為廉價的勞動力,但是更反映出宏觀經濟運行不良,經濟穩定性差;較高的GDP增長率、人均GDP,則反映出東道國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經濟規模的大小用GDP、人口總數來衡量;FDI集聚效應則會影響到外商的投資意向。

(3)基礎設施?;A設施的優劣將直接決定投資經營成本的高低,涉及交通設施、郵電、水電供應等。交通設施的通達性直接影響到產品的流通成本以及對外交流的便利程度,郵電信息影響到商業信息交流與傳遞,水電供應是生產經營的基本保證。故選取的指標為鐵路里程數、公路里程數、航空貨運量、電話普及率、因特網用戶數、淡水抽取量和電生產量。

(4)生產要素。生產要素是外商開展生產活動的基礎,涵蓋了勞動力、科學技術、資源等方面。本文著重選取勞動力、科學技術兩大方面。東道國的人力資源始終是吸引外商投資的誘因之一,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對外商投資的決策有較大影響,本文選取高等院校數量來間接反映勞動力質量,用勞動力總數來反映勞動力數量。同時,外商對外直接投資不僅希望降低成本,追求市場份額,還希望獲取技術、創新能力以及生產效率[21],鑒于數據的可得性,本文選取商標專利總數來衡量一地區的科技水平。

2.2 投資環境測算

首先,對各項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根據指標FDI的正反面影響將通貨膨脹率、失業率劃定為反向指標,其余指標均為正向。

然后,利用熵權法對標準化后的數據進行計算,得到信息熵Ej以及各項指標權重Wj(對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結果見表2.

最后,計算各國投資環境綜合評價值Vi,其中

2.3 測算結果分析

通過對中亞國家投資環境的綜合測算,發現:從國家層面出發,哈薩克斯坦的投資環境最為優越;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處于中等水平;塔吉克斯坦的整體投資環境較差(表3)。

從政治環境方面看,哈薩克斯坦政治環境良好,其后依次是吉、塔、土、烏。目前,中亞國家政局普遍較為穩定,哈、塔、烏三國總統長期執政,可以為國外投資者提供連續的優惠政策,但投資者同時也應注意如有領導人變更可能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吉爾吉斯斯坦曾在2005和2010年發生過國內政局動蕩,仍面臨新舊政權更替的風險,但經過前兩次的國內動蕩對該國經濟造成的嚴重影響,當前政府開始重視維持政局穩定,以此來吸引外資流入。從政府清廉程度來看,中亞五國的政府腐敗現象普遍存在,政府的辦事效率較低,這是FDI的潛在風險。

從經濟環境方面看,哈薩克斯坦最優,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次之,塔吉克斯坦經濟環境最差(表4)。哈薩克斯坦在經濟穩定性、經濟發展水平、經濟規模和FDI集聚效應方面都位于中亞五國首位。土庫曼斯坦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規模、FDI集聚效應均屬于中上水平,但經濟穩定性不高。吉爾吉斯斯坦工業基礎薄弱,是中亞五國中經濟規模最小的國家。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遠離主體市場,運輸成本高,在經濟方面的優勢不足,排名靠后。

從基礎設施因素看,哈薩克斯坦占有優勢,其次是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中亞五國均為內陸型國家,基礎設施條件普遍較差。只有哈薩克斯坦在交通設施、郵電信息、水電供應方面較為完善;烏茲別克斯坦國內公路通行能力較差,但鐵路總長有6000公里,空運較為發達,電力供應相對充足,能少量出口鄰國;土庫曼斯坦交通設施不夠完善,但電力供給相對充足,在滿足內部需求的同時,還可向鄰國出口;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在基礎設施方面處于較低水平,兩國均位于山地地區,施工難度大,開發程度低,基礎設施都較為落后。

從生產因素看,占有勞動力資源優勢、科技資源優勢的仍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是中亞五國中的人口大國,勞動力資源豐富,但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且烏國對企業為員工繳納社保的要求較高。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兩國在生產要素各方面均處于相對劣勢。土庫曼斯坦還較為特殊,該國將經濟數據視為國家機密,所以在世界各類統計、評級機構中,均不涉及對該國科學技術方面的統計以及評級,影響到對土庫曼斯坦在科學技術方面定量化評價。

通過對上述測算結果分析可知:總體來看,中亞五國的投資環境差異顯著。其中,哈薩克斯坦的投資環境最為優越,各項指標在五國中均表現較好,但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處于中等,三國政治環境相對穩定,但政府機構管理方式滯后,市場規模小,基礎設施不完善,阻礙了投資便利化;塔吉克斯坦整體投資環境在中亞五國中較差,國土面積小,資源開發程度較低,國內政治、宗教、民生問題嚴重,是中亞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引資困難。

3 結論與討論

本文通過建立投資環境評價體系,采用熵權法確定各影響因素的權重,對中亞五國的投資環境進行了綜合評價,結果表明:不論是“軟環境”還是“硬環境”,哈薩克斯坦在中亞五國均處于最優勢地位,吸收的FDI存量超過其他四國的總和。土庫曼斯坦雖屬于中高收入國家,但在政治環境、基礎設施、生產要素等方面仍有待提高。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則處于較為劣勢的地位,改善投資環境需要較長的時間。對于哈薩克斯坦而言,需要繼續優化國內投資環境,進一步深化政治經濟改革;對于處于相對劣勢的其他國家而言,可以靈活采取有利于吸引外資的政策,充分發揮自身特點,通過勞動力成本優勢、豐富的自然資源等來吸引外資。

中亞五國的投資環境對吸收COFDI和全球FDI的流入都有較大影響。中亞五國的投資環境差異明顯,發展戰略和鼓勵政策也各不相同,因此我國企業在對中亞國家投資時,應將中亞五國的投資環境和企業自身優勢、需求相結合,選擇最優投資地;而對于中亞五國而言,應該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實施為契機,積極改善內部投資環境,推動國內體制改革,完善投資政策法規,為吸引更多外資流入創造條件。

本文僅從宏觀層面分析了中亞五國的投資環境,對于中亞投資環境的全面了解還很不夠。今后研究中還需要進一步對中觀、微觀層面的投資環境做出評價。如對中亞國家內部各州、經濟特區的投資環境分析;對各州、經濟特區內部具體區位的投資潛力的分析等。

參考文獻:

[1] 杜德斌,馬亞華. “一帶一路”:中華民族復興的地緣大戰略[J]. 地理研究,2015,34(6):1005-1014.

[2] Waugh D C. Richthofen's "Silk Roads":towards the archaeology of the concept[J]. Silk Road,2007,5(1):2-10.

[3] 宋宇,譚仁超.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與陜西機遇[J]. 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5,28(2):73-78.

[4] 李同昇,龍冬平. 中亞國家地緣位置與中國地緣戰略的若干思考[J]. 地理科學進展,2014(3):303-314.

[5] 陸俊元. 中亞地緣政治新格局及其對中國的戰略影響[J]. 世界地理研究,2011(2):8-14.

[6] 白永秀,王頌吉.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縱深背景與地緣戰略[J]. 改革,2014(3):64-73.

[7] 毛漢英. 中國與俄羅斯及中亞五國能源合作前景展望[J]. 地理科學進展,2013(10):1433-1443.

[8] 龐昌偉. 能源合作:“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突破口[J].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2):11-18.

[9] 孫霞. 中亞能源地緣戰略格局與多邊能源合作[J]. 世界經濟研究,2008(5):37-43,88.

[10] 李紅強,王禮茂.中亞能源地緣政治格局演進:中國力量的變化、影響與對策[J]. 資源科學,2009(10):1647-1653.

[11] 尤立杰,朱倩. 哈、烏、土三國能源投資環境評價[J]. 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13(5):70-77.

[12] 韓美玲. 哈薩克斯坦煤炭資源及投資環境分析[J]. 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10):39-40.

[13] 劉海田,孫靜,高玨,等. 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礦業投資環境及風險分析[J]. 礦產勘查,2013(3):336-340.

[14] 陳超,陳正,金璽,等. 塔吉克斯坦共和國主要礦產資源及其礦業投資環境[J]. 資源與產業,2012(3):6-11.

[15] 陳超,陳正,金璽. 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主要礦產資源及其礦業投資環境[J]. 中國礦業,2012(5):47-51,62.

[16] 夏詠. 哈薩克斯坦農業投資環境的評估與比較[J]. 新疆財經,2014(6):52-57.

[17] 張慶萍,朱晶. 俄、烏、哈三國農業投資環境比較研究[J]. 國際經濟合作,2014(1):56-62.

[18] 穆獻中,李凱. 投資環境評價方法評述[J]. 商業時代,2015(7):64-66.

[19] 權衡,張鵬飛. 亞洲地區“一帶一路”建設與企業投資環境分析[J]. 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7,19(1):88-102.

[20] 王昆,宋海洲. 三種客觀權重賦權法的比較分析[J].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3(6):48-49.

[21] 張漢亞,張長春. 投資環境研究[M]. 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5:127-136.

猜你喜歡
投資環境外商直接投資絲綢之路經濟帶
承德圍場投資環境分析
FDI對陜西經濟影響的研究
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中國國際收支的影響研究
“絲綢之路經濟帶”教育合作現狀分析
外商直接投資對福建產業結構的影響分析
“絲綢之路經濟帶”下中國的中亞能源政策
產業轉移背景下吸引外商投資的對策研究
外商直接投資、地區異質性與居民收入
“絲綢之路經濟帶”跨境次區域合作的前景展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