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非海洋經濟發展現狀與中國—南非海洋經濟合作展望

2018-10-30 10:17任航童瑞鳳張振克蔣生楠汪歡
世界地理研究 2018年4期
關鍵詞:海洋經濟南非計劃

任航 童瑞鳳 張振克 蔣生楠 汪歡

摘 要:2014年南非政府提出了名為“費吉薩”(Phakisa)的發展計劃,將海洋經濟視作未來南非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中國是南非最大貿易合作伙伴,兩國經貿關系發展迅速,隨著中國海洋強國戰略的不斷推進,兩國在海洋經濟領域迎來了巨大的合作機遇。對南非海洋經濟發展現狀的分析發現,在港口運輸與臨港工業、海洋油氣資源開發、海洋漁業、濱海旅游等領域,南非具有良好的區位條件和資源優勢,發展基礎較好,開發潛力巨大。中國與南非在上述領域存在較強的互補優勢和合作的現實需求。結合兩國相關海洋產業部門發展情況和現實條件,提出了中國同南非開展海洋經濟合作的途徑。

關鍵詞:南非;海洋經濟;“費吉薩”計劃;合作展望

中圖分類號:F113;K90 文獻標識碼:A

海洋是人類的福祉所在,全球65%的特大城市位于沿海地區,超過31億的人口居住在距離海岸線100km的范圍內。海洋開發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全球貿易的90%依靠海洋運輸,30%的石油和天然氣產自海洋,濱海旅游是世界最大的產業之一,占到了全球GDP的5%以上,據估算每年全球海洋經濟的產值在3萬~6 萬億美元[1,2]。海洋經濟涉及海洋漁業、海洋裝備制造、海洋運輸、海洋化工、海洋油氣礦產、濱海旅游、海洋教育科研等諸多領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新的推動力和國際合作的新亮點。黨的十八大提出了海洋強國戰略,2013年習近平主席又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其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這一構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快海洋強國建設,已經成為我國今后一個時期重要而又緊迫的戰略任務。

南非是非洲最發達經濟體之一,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達3498億美元①。南非三面環海,擁有3924km的海岸線和豐富的海洋資源。2014年南非政府提出了“費吉薩”計劃(Operation Phakisa),旨在充分挖掘其“藍色經濟”的潛力,提升國家經濟實力[3]。中國和南非(以下簡稱“中-南”)同為金磚國家,經貿聯系不斷加強,雙邊貿易額由2009年的161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的460億美元②。中國已成為南非第一大貿易伙伴國、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南非也是中國在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國。中國通過參與南非“費吉薩”計劃,加強“中-南”在海洋經濟領域的合作,對于推動兩國經濟的包容性增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1 “費吉薩”計劃帶來合作機遇

在政治變革20 年后,南非宏觀經濟整體上保持著穩定增長勢頭,國際社會地位日益提升[4]。但受到自身經濟結構的影響,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2012年以后南非經濟發展持續放緩[5]。南非經濟發展對于采礦業等的依賴度過高。雖然,采礦業占GDP的份額由1970年的21%降到2011年的6%,但是作為南非的支柱產業之一,其出口產值仍占南非全年出口額的60%左右[6]。相比而言,海洋經濟在南非社會經濟中所占份額較少,對經濟發展貢獻不足,2010年海洋經濟產值約540億蘭特(約合37.5億美元),對GDP的貢獻僅為1%。沿海地區經濟發展也并未起到很好的引領帶動作用,所有沿海省份的經濟產值總和不及內陸地區的豪登?。℅auteng),海洋產業未得到有效開發。但另一方面,南非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海洋空間及海洋基礎設施[7]。南非沿海地區是非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80人/km2),全國有30%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線60km的范圍內,為海洋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儲備。南非90%~95%的國際貿易需要依靠海洋運輸[8]。其中,“中-南”兩國間的貿易所占比例最大,投資南非港口建設對中國來說兼具經濟和戰略意義。在此背景下,為尋求海洋經濟快速發展,南非政府提出了以結果為導向的“費吉薩”計劃,為其海洋產業開發與合作提供了穩定的、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按照“費吉薩”計劃,南非將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政府和學術機構以及民間社會組織聯合起來,以“研究室”(labs)的形式針對海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制定行動方案,包括成立“研究室”、制定計劃、公眾參與、能力建設、交付執行、監管評估、外部問責等行動步驟。南非海洋經濟戰略力圖充分挖掘南非海洋經濟潛力,預計到2033年能為南非國內生產總值貢獻1770億蘭特(約合142億美元)的產值,并提供100萬個就業崗位[9,10]。根據當前海洋經濟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費吉薩”計劃確定了海洋運輸和制造業、沿海油氣資源開發、水產養殖、海洋保護和管理等4個優先發展領域[3],而中國在上述領域有著較為充足的資金、技術、人才等儲備。借助“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深化中國同亞、歐、非相關國家在海洋經濟領域的合作,加快推進我國海洋產業“走出去”,是建設經濟貿易強國、海洋強國的必然要求[11],“費吉薩”計劃則為中國投資者走進南非創造了良好的契機。

隨著中國與南非之間的經貿關系不斷加強,推進兩國在海洋領域的合作已經成為雙方領導人的共識?!爸?南”之間有著良好的經濟合作基礎,2013年,習近平主席訪問南非,雙方共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南非共和國政府海洋與海岸帶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2014年,雙方又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南非共和國5~10年合作戰略規劃2015~2024》,并同意盡快開展《中國-南非海洋科技合作規劃2015年~2020年》的編制工作,旨在加強兩國在包括海洋經濟在內的諸多領域的合作。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成功召開,習近平主席再次到訪南非,雙方簽署了價值65億美元的合作協議,為中-南雙方的互利合作奠定了基礎。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惠及非洲,以及“費吉薩”計劃在南非的順利推進,兩國海洋經濟合作迎來了新機遇。

2 南非主要海洋產業部門發展情況

2.1 港口運輸與臨港工業

進入21世紀以來,南非港口運輸業迅速發展,貨物吞吐量保持了較快、穩定的增長,2014年貨柜碼頭總吞吐量達到483萬TEU(圖1)。南非港口體系由開普敦、德班、東倫敦、伊麗莎白港、理查茲貝、薩爾達尼亞、莫塞爾港、納庫拉港8個主要商業港口和其他小型港口組成[12]。其中,德班是非洲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之一,近年來一直保持著穩中上升的發展趨勢,按照聯合國貿易與發展委員會的界定,屬于超越第三代型的港口,同時也是南非門戶城市之一。結合南非當前港口發展概況,礦產資源是各個港口主要出口商品之一(表1)。其中,理查茲貝、薩爾達尼亞分別是南非煤炭和礦石出口的主要港口,自然條件優越,具有相對便利的“港-鐵”聯運交通,對于中國而言,投資這兩個港口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13,14]。在臨港工業發展方面,2001年~2010年間,南非共設立了四個工業開發區,有三個位于沿海地區,分別為庫哈工業開發區、東倫敦工業開發區、理查茲灣工業開發區。庫哈開發區位于納爾遜曼德拉市,周邊有伊麗莎白和納庫拉兩大港口,主要發展機械制造、紡織、冶煉等工業,中國一汽集團已于2014年入駐并投產。東倫敦開發區依托東倫敦港,重點發展汽車機械工業。理查茲開發區依托理查茲貝主要開展鋁鈦冶煉、家具、船舶修理等產業[15]。

2.2 海洋油氣資源開發

南非是非洲大陸礦產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其中煤炭是其主要能源礦產,約占國內能源來源的70%左右,但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受到勘探、開發能力落后等因素的限制,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不足[16,17]。2014年以來,隨著“費吉薩”計劃的實施,沿海油氣開發被列為未來四個主要的發展方向之一。目前,南非的油氣行業發展仍處于初始階段,油氣產量為2.4萬桶油當量,而勘探和評價井只有9座。但根據“費吉薩”海洋油氣開發小組的報告,南非沿海和毗鄰水域可能蘊藏著約90億桶石油(相當于當前南非40年的石油消費量)和近1.7萬億m3的天然氣(相當于南非375年的天然氣消費量);未來20年,南非每日油氣產量可能會達到37萬桶,創造大約13萬個工作崗位,為南非GDP貢獻22億美元,發展潛力巨大[18]。與大部分非洲國家不同的是,南非油氣開發、提煉技術先進,具有較為發達的煉油能力和下游產業,原油精煉能力達45.24萬桶/d(2015年)⑤,并大量出口周邊國家。因此,彌補油氣資源開采能力的不足,是南非海洋油氣產業發展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2.3 海洋漁業

南非海洋漁業資源豐富,漁業品種多樣,其中具有商業捕撈價值的魚種有沙丁魚等數十種。此外還有尚未開發的南極洲海域大量的磷蝦資源[19,20]。但商業漁業對GDP的貢獻為0.1%,大約在40~50億蘭特(約合2.8~3.5億美元)之間[21]。2008年以來,南非漁業產量整體上處于波動下降的趨勢,2014年漁業產量約60萬噸。南非人均年魚類消費量在6.4~6.7kg,僅占個人食品消費的4%左右,很大一部分用于出口。當前中國同南非間的漁業合作方式主要以漁業貿易為主,二者在貿易種類上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海洋捕撈是南非最主要的漁獲方式,貢獻了全國漁業產量的99%[22,23]。南非的海水養殖業整體十分落后,產量很低,但鮑魚養殖作為南非海水養殖的特色,在全球市值份額中占到了21%[24]。南非海洋漁業經歷了由過度捕撈到逐漸恢復的過程,政府對于漁業資源的保護力度在逐漸加強,漁業年捕獲量限制在100萬噸以內,對于非法捕撈和破壞生態行為的打擊力度在不斷增強,政府同時推行包括海域使用者參與的海域合作管理制度,以期對海岸帶和海洋漁業資源達到更好的管理效果[25,26]。

2.4 濱海旅游業

旅游業是世界最大產業,旅游消費能夠對相關的生產和服務部門產生顯著的刺激作用,被視作最能使非洲融入國際市場的行業[27]。海洋旅游作為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迅速,其地位也在不斷地上升[28]。1990年~2010年,南部非洲旅游業年均增速達6%,其中南非尤為突出,旅游業的快速發展為南非帶來巨大經濟利益[29]。2015年南非共接待國內外游客3.34億人次,直接消費約9180億蘭特(約合650億美元),旅游業對GDP的總貢獻預計達10.4%。國際游客數量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勢頭(圖2),直接消費6820億蘭特(約合483億美元),占全國旅游直接收入的74.3%[30,31]。其中南非具有稟賦優異的濱海旅游資源,德班因其優美的沙灘而有“南非的夏威夷”之美譽;開普敦半島東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海灘和地貌類型多樣,資源稟賦優異,交通便利,是濱海旅游開發的良好投資地[32]。到訪南非的國際游客中有11%的游客以沙灘為旅游目的地[30]。此外,南非濱海旅游還擁有世界級的沖浪、潛水和大白鯊游覽等頗具特色的體驗項目,相比于其他旅游目的地更具優勢,驅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前來觀光[33]。優質的旅游資源和穩定增長的客源市場,使得南非濱海旅游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3 “中-南”海洋經濟合作的現實需求

3.1 貿易發展對港口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

作為國際貿易的紐帶,南非港口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基礎設施老化、裝卸效率低下、周邊道路年久失修等對其港口和臨港工業發展都造成了不小的影響[34,35]。這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是挑戰,但更是發展機遇。南非政府于2012年推出了一系列的戰略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價值4萬億蘭特,施工周期為15年,內容涵蓋公路、鐵路、港口、能源等項目,目的在于助推經濟發展。南非政府對于吸引中國企業赴南開展包括港口建設在內的基礎設施投資持有十分積極的態度[36]。經過了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中國的海外工程建設和管理能力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積極參與南非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對于促進兩國經貿交流,維護中國戰略資源進口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3.2 南非油氣資源開發與中國油氣行業外向發展的相互需求

在海洋油氣領域,南非政府希望通過油氣開發來改變能源結構單一的問題,隨著“費吉薩”計劃的推進,海洋油氣勘探與開發將被給予更大的希望。南非政府一直在積極引進國際油氣巨頭參與本國的油氣資源勘探與開發,并取得了諸多成果⑥。近年來,遭受油價大幅下挫、低位徘徊的打擊,國際油氣行業面臨新的“洗牌”。中國油氣行業應抓住機遇在“走出去”戰略的指引下,外向發展,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提升市場占有率和話語權[37]。另一方面,石油和天然氣作為主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材料是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石。工業化的巨大需求加上自身能源生產的不足,使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2016年,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分別達到65%和34%[38]。非洲是我國重要的能源進口地區,我國從非洲進口原油約占我國原油進口總數的近30%[39]。當前非洲陸上油氣資源主要來自北非,如利比亞、阿爾及利亞、蘇丹等國;海上油氣資源則主要來自西非幾內亞灣一帶。但北非動蕩的局勢和幾內亞灣地區的海盜問題,對我國的油氣進口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南非的海上油氣資源開發還處于初級階段,中國企業應抓住南非國內的市場需求,從資源勘探、開發、集輸、煉制等環節逐步進入南非的油氣市場,挖掘南非海洋油氣的潛力,這對于保障中國的能源戰略安全,也具有潛在的戰略意義。2013年,中石化集團與南非國家石油公司達成合作框架協議,將推動雙方位于伊麗莎白港庫哈工業開發區的世界級規模的穆托姆博煉油項目的開展。這也為雙方在石油精煉和其他海洋油氣產品開發領域的合作打下了基礎。

3.3 南非漁業開發與中國漁業“走出去”發展的相互需求

中國與南非在海洋漁業領域有著較長的合作歷史,但合作領域局限在漁產品貿易等方面,海洋捕撈和海水養殖等領域存在著巨大的合作空間。南非海洋水產養殖產業特色鮮明,市場廣闊,但發展水平很低,同樣具有很強的發展潛力。作為“費吉薩”戰略重要發展領域,到2033年海洋漁業對南非GDP的貢獻計劃超過4%,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南非政府需要積極尋求海洋漁業大國的支持與合作。我國是海洋漁業大國,但當前漁業發展也面臨著種種困境,近海漁業資源衰退、遠洋捕撈發展緩慢以及與鄰國之間的漁業矛盾等問題阻礙了我國漁業發展的腳步。南非對于海洋漁業發展的需求以及其較好的資源稟賦,是我國海洋漁業“走出去”的良好目的地。雙方在海洋捕撈和高品質水產品養殖方面存在著合作的需求。

3.4 南非優質旅游資源與中國巨大客源市場的相互需求

南非2016年接待國際游客約1010萬人次,僅次于摩洛哥居非洲第二位[40]。旅游業是南非主要的外匯來源之一,對經濟發展和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充分開發濱海旅游資源,使其成為旅游業發展新的增長點,是南非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中國是國際重要的旅游客源國,出境游人數和消費均居世界第一,國民出境旅游的需求逐年增長。南非優質的濱海旅游資源和極具特色的旅游項目對于中國游客來說,頗具吸引力。南非政府在中國九大城市設立了簽證中心,并開設駐華旅游辦事處,積極吸引中國游客。共同開發南非的濱海旅游資源可以成為“中-南”海洋經濟合作新的著力點。

4 結論及建議

4.1 “中-南”海洋經濟合作機遇與挑戰并存

“中-南”兩國海洋經濟發展均迎來了機遇期,“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和“費吉薩”計劃為兩國在海洋經濟領域的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撐。整體來看,當前南非的海洋經濟發展還處于較低的水平,對國家經濟的貢獻較低。但南非具有很好的海洋經濟發展環境,在港口運輸、臨港工業、海洋油氣資源開發、海洋漁業、濱海旅游等主要領域,發展潛力巨大?!爸?南”兩國在上述領域具有較明顯的戰略需求和互補優勢,合作空間廣闊。但“中-南”兩國的海洋經濟合作之路還存在諸多挑戰。首先,技術裝備落后道路年久失修使得南非港口的吞吐能力大打折扣,貨物運輸效率較低。其次,資金技術瓶頸等對南非海洋油氣資源的勘探造成了一定的阻礙。第三,南非勞工制度僵硬,工會發展勢頭迅速,罷工較為頻繁,技術工人較為缺失,勞動力成本較高等,都是中國企業赴南非投資所應考慮的問題[41]。

4.2 “中-南”海洋經濟合作途徑

第一,加強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南非臨港工業發展。中國對南非港口的投資,應充分考慮其戰略地位。中國從南非的進口貨物以礦產資源為主,薩爾達尼亞和理查茲貝是南非礦產資源出口的主要港口,具有很好的區位優勢,適宜作為中國前期投資開發的戰略港口。中國企業應利用自身資金實力、技術和經驗優勢,通過多種方式參與到南非港口建設、管理以及臨港工業發展等方面,搶占戰略先機。南非沿海工業開發區具有較為完備的基礎設施條件和產業集群優勢,相較于其他區域來說,投資成本較小,適宜作為初期投資的目的地。

第二,充分挖掘“中-南”海洋產業間的互補優勢,深化合作?!爸?南”兩國在海洋油氣和海洋漁業產業擁有巨大的互補優勢。中國的油氣產業經過70余年的發展,在油氣勘探與開發方面已處于世界先進水平,面對南非新一輪的油氣勘探開發熱潮,應積極搶占市場先機。同時依托德班、伊麗莎白等主要港口,大力推進油氣精煉等項目的建設,彌補南非在該行業的不足。在海洋捕撈領域,國內有能力的船隊應努力申請在南非海域的捕撈權,以南非高品質的魚類為捕撈目標;亦可同南非當地企業積極合作,開展西非海域的聯合捕撈。在海洋養殖領域,中國企業可以赴南非開展如鮑魚、龍蝦、鱈魚等當地特色的海產品養殖,既能促進南非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同時能夠借助南非高質量海產品的貿易途徑,拓展全球市場。

第三,創新旅游合作形式,開發南非濱海旅游資源。中國與南非之間存在多種合作途徑。一是選擇南非資源稟賦、區位條件較好的濱海旅游地進行直接投資。圍繞南非特色的海浪、沙灘、美食等資源,全面提升南非濱海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的品質。二是通過旅行社之間的合作,開發具有南非特色的濱海旅游線路,如德班至開普敦的海上郵輪巡游。此外,醫療旅游作為新興的旅游形式,近些年在南非濱海地區也逐漸興起,以海浪、沙灘和醫療保健為核心的新型旅游方式,也可作為“中-南”濱海旅游未來合作的重要范疇[42]。在政府層面,積極開展相互間的旅游產品推廣宣傳,提高濱海旅游產品的知名度,同時促進“中-南”兩國游客出入境手續的簡化。

第四,不斷拓展海洋事務合作領域。海洋事務的合作涉及方方面面,“中-南”兩國在上述領域外還存在諸多的合作機遇。在海洋人才培養領域,中國企業在專業技能培訓方面經驗豐富,可以為南非提供海洋領域專業的勞動技能培訓,南非在部分領域的人才建設也頗具成效,值得中國企業學習借鑒。在大洋科考領域,隨著近年來中國海洋科考裝備技術、人才隊伍等實力的不斷提升,邀請南非相關領域頂級科學家團隊,開展西南印度洋等相關海域的聯合大洋考察已具備條件。此外在海岸帶管理、海洋生態保護等領域,“中-南”之間具備許多相互學習與合作的機會。在“費吉薩”計劃的支持下,南非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投資環境不斷改善。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海洋強國戰略的支持,“中-南”雙方在海洋經濟的合作力度還需不斷加強。

參考文獻:

[1] IOC/UNESCO, IMO, FAO, UNDP. A blueprint for ocean and coastal sustainability[R]. Paris: IOC/UNESCO,2011.

[2] Visbeck M, Kronfeld-Goharani U, Neumann B, et al. Establishing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for oceans and coasts to face the challenges of our future ocean[J]. Kiel Working Papers,2013(1847):1-22.

[3] Zuma. Address by President Zuma at the Operation Phakisa: Unlocking the Economic Potential of the Ocean Economy Open Day[EB/OL]. Durban: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Centre (ICC), 2014. [2016-7-14] http://www.thepresidency.gov.za/pebble.asp?relid=18191.

[4] 姚桂梅. 南非經濟發展的成就與挑戰[J]. 學海,2014(03):31-37.

[5] 杜瓊,傅曉冬. 當前南非經濟形勢分析及展望[J]. 中國經貿導刊,2014(10):27-29.

[6] Statistics South Africa. Census 2011: Provinces at a glance[R]. Pretoria: Statistics South Africa,2012.

[7] Ramulifho A E. Maritime spatial planning in South Africa: a nexus between legal,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agendas[D]. Sweden, Malmo: World Maritime University,2014.

[8] Turpie J, Wilson G. Cost/benefit assessment of marine and coastal resources in the western Indian Ocean: Mozambique and South Africa[R]. Cape Town: Anchor Environmental Consultants,2011.

[9] South Africa Government News Agency. Operation Phakisa to move SA forward[EB/OL]. Durban: South Africa Government News Agency, 2014. http://www.sanews.gov.za/south-africa/operation-phakisa- move-sa-forward. [2016-7-21]

[10] 曲曉麗. 非洲各國聚焦藍色經濟[J]. 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14(8):18-18.

[11] 劉賜貴. 發展海洋合作伙伴關系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若干思考[J]. 國際問題研究,2014(4):1-8.

[12] Krishna J. 走進南非港口[J]. 中國遠洋航務,2011(11):70-73.

[13] 鄒琳,曾剛,曹賢忠. 港口城市空間格局、發展趨勢及借鑒——以南非德班為例[J]. 世界地理研究,2015(01):52-59.

[14] 金鳳君,劉鶴,趙燊. 南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潛力與方向評估[J]. 世界地理研究,2013(2):18-26.

[15] South African Oil & Gas Alliance. South African Port Handbook[M]. Cape Town: Transnet National Ports Authority Publications,2015:34-35.

[16] Ziramba E. Price and income elasticities of crude oil import demand in South Africa: A cointegration analysis[J]. Energy Policy,2010,38(12):7844-7849.

[17] 鮑榮華. 南非礦產資源及管理概況[J]. 國土資源情報,2010(12):7-12.

[18] Offshor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Final Lab. Unlocking the Economic Potential of South Africas Oceans[R]. Tshwane: Planning monitoring evaluation department,2014.

[19] 李嘉莉. 南非海洋漁業資源保護及其借鑒意義[J]. 中國水產,2007(9):20-21.

[20]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Fisheries,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Status of The South African Marine Fishery Resources 2014[R]. Cape Town: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Fisheries Publications,2014.

[21]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Affairs,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South Africas Second National Communication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R]. Pretoria: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Affairs Publications, 2011.

[22] Branch G M, Clark B M. Fish stocks and their management: the changing face of fisheries in South Africa[J]. Marine Policy,2006,30(1):3-17.

[23] 劉曙光,劉曰峰. 中國與南非海洋漁業合作問題研究[J]. 世界農業,2012(7):17-21.

[24] 張鵬,汪學杰. 南非海水養殖業的現狀及中南合作前景[J]. 水產科技情報,2014(1):26-31.

[25] 李嘉莉. 南非海洋漁業資源保護及其借鑒意義[J]. 中國水產,2007(9):20-21.

[26] Hauck M, Sowman M. Coastal and fisheries co-management in South Africa: an overview and analysis [J]. Marine Policy,2001,25(3):173-185.

[27] Christie I T, Crompton D E. Tourism in Africa[EB/OL]. Nairobi: World Bank Findings, 2001. [2016-7-28] http://web.worldbank.org/archive/website00292C/WEB/PDF/WP12.PDF.

[28] Miller M L. The rise of coastal and marine tourism[J].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1993,20(3):181-199.

[29] 朱海森,王穎. 南非旅游扶貧探析[J]. 西亞非洲,2007(01):32-37.

[30] South African Tourism Strategic Research Unit. Annual Tourism Report-Tourism Performance Highlights 2015[R]. Johannesburg: South African Tourism Publications,2016.

[31] World Travel & Tourism Council. Travel & Tourism Economic Impact 2015-South Africa [EB/OL].2015.[2016-9-1].https://www.wttc.org/-/media/files/reports/economic%20impact%20research/countries%202015/southafrica2015.pdf.

[32] 汪松年. 南非和澳大利亞的海邊、海灘及海洋開發利用與保護(續)[J]. 上海水務,2005(2):49-52.

[33] Merwe P V D, Slabbert E, Saayman M. Travel motivations of tourists to selected marine destina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11,13(5):457-467.

[34] 莫克塔,楊忠振. 非洲地區港口的效率分析[J]. 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3):44-47.

[35] Kunene O, Allopi D. Comparison between Conditions of Major Roads within and outside the Port of Durban[J]. Engineering, Technology & Applied Science Research, 2013,3(1):363-367.

[36] 沈祎. 南非:歡迎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J]. 國際市場,2014(6):28-29.

[37] 胡仲衡,路麒,王建華. 中國油氣行業實行“走出去”戰略的現狀與展望[J]. 海洋石油,2004,24(1):1-6.

[38] 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 2016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R]. 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17.

[39] 周曉波,吳家新,趙媛. 中非石油合作的戰略意義與重點區域選擇[J]. 世界地理研究,2011,20(1):63-69.

[40]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Africa, African Development Bank Group, African Union Commission. African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7[R]. Addis Ababa, Ethiopia: ECA Printing and Publishing Unit,2017.

[41] 黃梅波, 任培強. 南非勞動力市場對中國企業投資的影響[J]. 西亞非洲,2013(4):115-130.

[42] Connell J. Medical tourism: Sea, sun, sand and… surgery[J]. Tourism management,2006,27(6):1093-1100.

猜你喜歡
海洋經濟南非計劃
暑假計劃
學做假期計劃
學做假期計劃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學做假期計劃
發展增強海洋經濟的策略
“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綠色海洋經濟發展的對策思考
區域海洋經濟發展影響因素分析
海南省發展海洋經濟的金融支持分析
南非經濟17年來首度衰退
南非兒童美術作品選登(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