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為“美國夢”獻身的鳥

2018-11-01 04:49王昱
讀者 2018年22期
關鍵詞:美國夢文化

王昱

提到美國的自然環境,歐洲人總會酸溜溜地調侃“上帝即便不是美國人,也有一半的美國血統”。但僅僅這樣說,你依然無法想象美國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在塑造這個國家民族性格中所起的作用。今天我們來講一種被美國人硬生生吃絕種的鳥類,它對美國今天的版圖形成、美國的擁槍文化,乃至美國的大國地位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神奇作用。

1914年9月1日,美國政府宣布,由于最后一只人工飼養的叫“瑪莎”的雌性旅鴿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動物園死去,旅鴿正式絕種。

旅鴿,又稱漂泊鳩,是歐亞大陸分布廣泛的家鴿的近親,也是人類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種曾以億為單位進行集體遷徙的陸生脊椎動物,它曾經廣泛分布于北美大陸,尤其是今天美國的版圖內。17世紀,當歐洲人剛剛開始開發北美時,旅鴿數量在50億到100億只,由于它們喜歡集群遷徙,這種數量出奇龐大的鳥類在美洲大陸上構成了一道令人難以想象的壯麗景色——印第安土著用“鳥之云”來形容上億只旅鴿同時遷徙的情景。而歐洲的拓荒者則如是說:“當它們在遠處時,那是一條飄蕩在天邊的緞帶,而當這條緞帶朝你飛來,它們幾乎在一瞬間遮蔽了太陽和大半個天空,宛如一只從天際伸來的巨人的手?!?/p>

如此數量眾多的鳥類,是怎樣被吃光的呢?事實上,這只花了大約一個世紀。在18世紀末以前,無論印第安人的弓箭,還是殖民者的滑膛槍,都不能對旅鴿構成實質威脅。但進入19世紀,由于槍械技術的飛速進步,獵殺旅鴿變得輕松起來。于是,肉味鮮美、嘗起來比雞肥嫩又不像家鴿那么油膩的旅鴿成了當時美國窮人蛋白質和脂肪的主要來源。1805年的紐約,一只旅鴿只賣一美分,再窮的人每天都能吃上一頓。而如果你有一桿獵槍,又愿意參與西部拓荒,靠打獵頓頓吃肉也不是問題,多打一點還能賣了換錢花。

僅頓頓吃肉這一項,對同時代的歐洲窮人就是一個無法抵擋的誘惑。19世紀中期,一個有志氣的歐洲窮小子的奮斗史很可能是這樣的:他在家鄉做10年左右的工,攢夠去美國的船票錢,而后在紐約登岸,在工資較高的美國再做工一年左右,攢錢購買步槍和馬匹,而后趁著初秋加入西進拓荒大軍。這個時候,棲息在美國東北部的旅鴿也剛好開始遷徙,它們遷徙的目的地是佛羅里達、路易斯安那、新墨西哥等地,這些地方剛好又是美國西進移民的目的地。所以你只要跟著旅鴿走就可以了,一路走一路打旅鴿等野物充饑,多余的獵物還可以沿途跟農戶換點糧食。等到冬天到達目的地時,你再依靠林肯頒布的《宅地法》獲取一大片土地,待到來年春天就可以開始過小地主的生活了!

可以說,土地、淘金和旅鴿肉是構成那個時代“美國夢”的三根支柱。沒有旅鴿的支持,當時的美國不可能迅速吸納從歐洲擁來的成批的饑民,鼓勵他們西進以完成土地拓植更是不可想象的。

到19世紀末,旅鴿雖然基本被打光,卻鞏固了美國人本已濃厚的擁槍傳統,有槍就有肉吃成了美國人的共識。時至今日,當年旅鴿遷徙的沿線各州依然是擁槍文化最濃厚的地區。更要命的是,這種狩獵文化還把美國人培養成真正的“戰斗民族”。旅鴿滅絕時剛好趕上“一戰”開打,軍國文化傳統濃厚的德國人高傲地認為美國軍隊人員稀少,加入戰爭也沒啥。但等到美國人真的進入戰場,他們卻吃驚地發現,美國平民中習慣玩槍的人居然如此之多。整個“一戰”中,最遲加入戰爭的美軍中涌現的神槍手數量居然超越英法,僅次于德國。美國人還帶來了他們新發明的霰彈槍——這玩意兒最開始就是為大規模獵殺旅鴿而發明的,當美國人不拿它打鳥而改打人時,意外發現它在近距離作戰中一噴一個準,打得德國人不得不向美軍抗議,說這武器太殘忍了,出于人道主義考慮應當予以禁止。

“一戰”結束后,德國總參謀部曾開過一個反思會。會上,在總結美國擁槍文化對戰局產生的影響時,興登堡元帥沉痛地說:“我們竟然忽略了,這其實是一支用現代武器武裝的游牧民族?!?/p>

是的,19世紀的美國拓荒者可能是世界上最后一支現代游牧民族,他們的精神氣質已經融入了今天的美國文化,而對于這一點,被美國人硬生生吃光的旅鴿可謂居功至偉。

(韓 宇摘自《齊魯晚報》2018年9月1日,小黑孩圖)

猜你喜歡
美國夢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誰遠誰近?
傳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猶豫”等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