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現狀及對策分析
——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為例

2018-11-05 07:30苗露露郭彩霞
長治學院學報 2018年4期
關鍵詞:概論教學內容班級

苗露露,郭彩霞

(長治學院 思想政治教學研究部,山西 長治 04601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培養學生國家情懷、引領學生價值塑造方面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盵1]反觀現實,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效果現狀卻不容樂觀,沒有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功能。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效果,本課題以長治學院《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為例,采取問卷調查法和課堂觀察法來探究該課程課堂教學效果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并提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建議。

一、《概論》課堂教學效果的現狀

為了更好地了解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現狀,根據研究需要編制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堂效果調查問卷》,并以長治學院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為調查對象。調查共發放問卷309份,回收有效問卷296份,有效率達到95.8%。根據問卷數據及課堂現場觀察,了解到長治學院《概論》課的基礎性教學目標達成度較好、大部分學生主體參與面較廣、課堂教學機制較靈活,即《概論》課堂教學整體上呈良好態勢,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概論》課吸引力不太大

到課率是指課堂教學實際到課學生數與應到課學生數的比值,它不僅反映學生的到課情況,還能反映學生學習的狀態。通過一學期的課堂觀察,發現在剛開學時,學生們在《概論》課上的到課率很高,且課上認真聽講;而在一個月后,有的學生出于老師不把出勤率作為考核的主要標準,他們的到課情況明顯比之前較差,一個班級里至少會出現4-10名學生缺勤,且每次缺勤學生基本上都是同樣的人。之后,隨著《概論》課教學內容的深入,即講解理論性較強的內容時,學生的到課率也逐漸降低,課堂缺勤人數也逐漸增多,少則10人,多則15-20人,這種情況直到學期末課程快結束時才會有所改善。由此可見,《概論》課的吸引力不太大。

(二)《概論》課感染力不太強

學生是課堂參與的主體,即學生從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上參與課堂教學。就廣度而言,學生是否全面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是否參與了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就深度而言,學生參與課堂時是主動的、積極的,還是被動的、消極的。通過調查發現,3%的學生表示非常愿意,23%的學生表示比較愿意,26%的學生表示愿意,42%的學生表示不是很愿意,6%的學生表示不愿意,如表1所示。由此可見,52%的學生學習態度良好,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課堂參與度較深;但仍有48%的學生不愿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課堂參與度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概論》課的感染力不太強。

表1 關于“在概論課的課堂上您是否愿意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單選)”的調查結果

(三)學生《概論》課獲得感較低

《概論》課在課程設置中屬公共必修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學生對《概論》課程性質和教學問題的認識是課堂教學取得良好成效的前提和重要衡量標準。調查發現,通過一學期的學習48.3%的學生表示改變了以前對《概論》課的看法,31.4%的學生表示還是老樣子、沒什么變化,7.8%的學生表示思想更加糊涂、看法也更加矛盾,12.5%的學生表示不知道、說不清楚,如表2所示。由此可見,雖有近一半的學生在學習《概論》課后改變了以前對該學科的看法,明確了其學科定位和性質,減少了抵觸心理;但仍有51.7%的學生沒有任何改觀,少數學生甚至在學習該學科后對其認識更加模糊、看法更加矛盾,即部分學生在學習《概論》課后出現“解釋性接受”[2]的現象(即接受主體理解接受的內容與教育者所講的內容發生偏離)。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概論課的課堂教學效果成效不佳,沒有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表2 關于“通過概論課的學習您對該學科的認識有什么變化(單選)”的調查結果

二、《概論》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

結合課堂觀察的結果,對調查問卷所得數據進行分析后發現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班級規模是影響《概論》課堂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指教學過程中同師生發生交互作用、服務于教學目的達成的動態生成的素材及信息,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教學效果。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如果教師善于結合社會的熱點和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關注點,使教學內容生活化,學生上課的意愿將大大增強,也便于攻克教學重點;如果教師善于結合學術前沿問題,使教學內容系統化、學術化,有利于啟發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結合問卷調查發現,在《概論》課最應朝著哪個方向發展的調查中,29.4%的學生認為“應該突破教材體系,更深入地講述一些思想和社會問題(例如腐敗、分配不公、環境等問題)”,39.9%的學生認為“應該增強時事政治及社會熱點的分析,讓學生更好地認識社會”,如表3所示。此外,北京大學程美東教授在聽取了18所高校的《概論》課之后,指出“個別教師的講課分不清教學重點和難點,不知道本章所涉及的問題與相關的學術界的研究現狀,所列舉的一些材料基本上是從網上搜索得來,影響了思政課教學的可靠性、嚴肅性。這樣的講授不僅內容平淡,思想顯得蒼白?!盵3]由此可見,無論是學生的主觀意愿,還是《概論》課教學內容的現狀,都驗證了教學內容是影響《概論》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是師生教學相互傳遞信息的工具、媒體或設備。近年來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各高?!陡耪摗氛n的常規手段,“圖片、聲音、影像等超文本的直觀生動的圖像化教學形式[4]”大大增強了課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讓學生在享受強大感官視覺沖擊的同時也自覺接受了圖像符號所傳達的教學內容。但現實教學中教師對多媒體的利用程度卻不容樂觀。

表3 關于“您認為《概論》課最應朝哪個方向發展(單選)”的調查結果

在“教過您的《概論》課教師在教學時對網絡及其技術的利用程度(可多選)”的調查中”,33.8%的學生表示教師的“課件內容僅是‘教材搬家’”,34.5%的學生表示“課件制作缺乏新意,形式呆板,僅是提綱、概括或是框圖式的總結”,如表4所示。由此可見,部分教師沒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沒有充分發揮圖像化教學模式的功效,讓其流于形式。此外,結合課堂觀察發現,有的教師在課件制作上下了功夫,課件內容豐富多彩、視覺效果震撼,但卻忽視了運用圖像的適度性,教師充當了圖像放映員的角色,整個教學成為了快速流動圖像的演示,從而使學生滋生了惰性思維,來不及也不愿意去積極動腦思考,進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表4 關于“教過您的《概論》課教師在教學時對網絡及其技術的利用程度(可多選)”的調查結果

(三)班級規模

班級規模是指一個教學班級或一個教學團體的學生人數。就教學而言,班級規模不僅影響教師的課堂教學管理,也影響教學效果。相關研究表明,班級規模越大課堂效果越差,規模適中,課堂效果良好。目前就《概論》課而言,班級規模過大已成為影響其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個突出因素。像長治學院這類地方應用型普通二本院校,由于師資隊伍數量及教學硬件設備等各方面條件的限制,《概論》課幾乎都是兩百人甚至超過兩百人的大班授課。雖然在大班課堂上,按照教學大綱要求,教師也能有計劃地進行理論講授、案例分析、問題解答,但由于學生人數較多,其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師生互動、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研討式等教學組織難以開展,即使開展了也基本上都很生硬刻板;其次,由于教師的精力有限,不能顧及到全部學生,導致學生容易濫竽充數、滋生惰性思維,從而無法更多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三、提高《概論》課堂教學效果的對策

(一)結合學生生活、時政熱點豐富教學內容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對象是有近20年生活經驗并不斷體驗新生活的個體,所以教學內容只有回歸于現實生活,找到與學生現實生活的契合點,植入學生的生活,才能植入他們的頭腦。即“思想政治理論課真正能‘入腦’,要將理論教學和生活情境真實問題相結合,讓課程講授的理論、原理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盵5]

“學生對國內外時政熱點的關注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政治性具有內在一致性?!盵6]通過調查發現,39.9%的學生希望《概論》課的教學內容今后能向“增強時事政治及社會熱點的分析”方向發展。因此在設計《概論》課的教學內容時,應善于從學生關注的時政熱點入手,把時政熱點中的政治主題作為呈現教學內容的重要素材,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把教材的理論知識與國內外熱點問題結合起來,讓學生更加信服所學知識的真理性。

(二)將教材話語體系轉化成教學話語體系

所謂教材話語向教學話語轉變,就是教師在講述知識的時候,應運用更多的有自我思想的話語,而非照搬書本上的話語?!八颊n的教材體系具有理論化、較精煉等特點”[7],即主要是用理論話語來精煉表述社會問題,以使教師能夠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意識形態屬性和邊界。因此,如何將思政課嚴肅抽象的意識形態說教式的教材體系轉化為能夠激發學生興趣、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話語,是當前思政課教師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為此,思政課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首先,要吃透教材。思政課教師在授課前要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社會生活的熱點以及學生的關注點;授課時一定要使用準確、清晰的語言,體現思政課教學用語的專業性和對概念闡述的準確性。其次,要提升教育主體的圖像素養,塑造教學話語的圖像形態[8]。因此思政課教師應學會將靜態抽象的文字說理轉為生動直觀的圖像解析,即通過對圖像信息的引用將“刻板”的文字轉化成一個個“跳動”著的圖像,將課本中理論性較強的內容用“象征、隱喻和敘事”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最后,思政課教師要提升情感教育能力,增強課堂感染力。即教師授課時盡量避免“照本宣讀”,而是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易于理解接受的大眾化語言表達來引起學生共鳴;同時在傳授知識時教師盡量使用民主化的語言,以一種民主、開放的態度對待學生,從而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三)開展第二課堂,主動搶占微載體

由于長治學院采取大班授課的教學模式,因此無法使教師兼顧到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教師無法與每一個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因此開展課后交流(即第二課堂)就顯得尤為重要。開展課后交流一方面,學生可以在不同思維的碰撞中解決自己的困惑,獲得新的體會和收獲;另一方面,可以將學生之間存在的問題形成統一意見,便于與教師進行溝通。

經調查發現,學生更傾向于利用微載體來與教師進行交流。因此,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和學生的主體需求,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建QQ群或微信群,把教學內容在課前分享到群里,使學生提前熟悉教學內容;教師也可以將時政熱點、社會熱點、前沿理論、名家經典等分享給學生,學生通過閱讀可以在群里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根據學生的觀點進行積極地引導。此外,也可以借鑒學習中央財經大學的“小馬樂道”“形教視窗”等微信公眾號平臺,讓學生圍繞教學內容、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自主創作,并將最終成果發布在公眾平臺上,以此調動學生的參與性。

(四)適當控制班級規模容量,建構合理班級結構

目前,長治學院《概論》課上課班級的組成情況,完全是根據教室的空余情況和學生的空閑時間隨機組成的,沒有任何的結構而言,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的教學效果。在調查對《概論》分班應采取哪種方式進行授課時發現,有47%的學生選擇“文理融合”,31.1%的學生選擇“自然班級”。文理融合更有利于真正的素質教育,打破文理界限,全面學習理論知識,開拓學科視野,拓寬眼界思維;而自然班級則是自由分配的結果,學生經過長時間的相處,能夠拋開偏見,更好地與班級同學交流討論。雖說“文理分開”是專業化的體現,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但卻不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和自身的全面發展?!白灾鬟x擇教師”這種分班方式,就目前各地方本科院校的軟硬件狀況來看,可操作性較低,實現難度較大。因此,綜合考慮學生的主體需求、高校的現實情況以及每種分班方式的優缺點,今后采取文理融合式的授課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概論》課堂教學效果。

猜你喜歡
概論教學內容班級
班級“四小怪”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概論》
班級英雄
李劍農和他的《政治學概論》
青銅器辨偽概論
如何構建和諧班級
《速勒合兒鼐傳》(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論
“啟蒙運動”一課教學內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班級被扣分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