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民族職業教育的文化使命及其實現

2018-11-06 10:45張珍陳楚倫
成人教育 2018年8期
關鍵詞:少數民族職業院校民族

張珍 陳楚倫

【摘 要】民族職業教育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為民族文化的傳承提供物質基礎,是我國“多元一體”文化格局發展的重要保障。民族職業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職業教育知識體系的“去地方化”、人才培養模式與民族經濟發展的脫節和教學模式的“去民族化”。需要構建多元文化課程體系,實現地方性知識的教育價值;強化人才培養與民族經濟發展的契合度;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

【關鍵詞】民族職業教育;地方性知識;文化使命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794(2018)08-0061-04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液,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我國民族文化是祖先們經過千年傳承下來的寶貴遺產,它所蘊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以及人生哲理,至今都影響著每一位中國人。[1]習近平同志提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盵2]民族職業教育不僅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的重要途徑,也是繼承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手段。民族職業教育如何實現傳承民族文化的使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民族職業教育的文化使命

1.民族職業教育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

民族職業教育是我國民族地區獨具特色的一種教育形式。不僅肩負著培養中等技能型人才的責任,還是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徑。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共同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3]它反映著當時的歷史發展水平、生產實踐方式和獨特的文化氣質。

近年來,各少數民族地區積極發展民族特色職業教育,目的在于通過教育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繁榮本民族文化,以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例如,西藏職業技術學院將課程設置與西藏地區特有自然、經濟、文化發展相結合,開設旅游、農林、畜牧等特色專業課程。同時,開設以藏族舞蹈、唐卡繪畫為主的西藏文化方面的選修課,使學生獲得豐富的西藏民族文化知識,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向心力。在四川、云南等旅游資源豐富、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職業教育也同樣注重民族特色文化的發展,著重培養第三產業的服務人才,使其成為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的“先鋒戰士”。因此,民族職業教育作為民族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載體,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2.民族職業教育為民族文化傳承提供物質基礎

民族職業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采用先進職業教育理念和科學教育方法,并與民族特色相結合,培養少數民族地區需要的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等一線高素質實用型技術人才,有效地推動地方的經濟建設,為發揚民族文化提供良好的物質保障。

我國西北、西南和東北等民族地區是能源、文化、農業等資源富集區,其地理位置偏僻、教育落后制約著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文化與經濟有一定的內在聯系,經濟的落后必然導致文化的落后,而提升文化軟實力有利于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在經濟新常態下,以文化為主的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產值中所占比例越來越高,這反映了文化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對于民族地區,最具競爭力的就是民族自身的特色文化,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點。我國少數民族在幾千年的文化發展中積累了許多具有獨特性、多樣性、時代性的特色民族文化,例如傣族的竹編、維吾爾族的喀什土陶、藏族的唐卡、侗族的鼓樓和風雨橋等等,這些民族特色文化為當地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民族職業教育需要充分利用民族地區的優勢資源,成為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同時,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才能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物質基礎,為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提供強大動力。

3.民族職業教育是我國“多元一體”文化格局發展的重要保障

作為多民族、多語言、多文化國家,民族團結關系到國家統一、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1980年,費孝通先生曾提出了中華民族文化“多元一體格局”的思想,“一體”指的是中華民族這一實體,“多元”是指中國境內56個民族的文化多元與民族團結。正如錢穆先生所言:“民族形成文化,文化融凝民族,此中華民族之獨有之道也?!泵褡迓殬I教育通過引導各族學生對國家、民族、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深刻領悟漢族與少數民族唇齒相依的關系,進而增強中華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發展和祖國的繁榮富強。

民族職業教育以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論為基礎,遵循各民族的歷史文化內涵和生活行為方式,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差異,循序漸進地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比如,云南彝族的火把節是其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每年的六月二十四舉行,一般歷時三天三夜,并進行摔跤、賽馬、斗牛等活動。通過舉辦活動的形式,讓其他的少數民族學生參與其中,在活動中促進彼此之間相互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加強各民族之間的密切聯系,實現我國“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

二、我國民族職業教育文化使命擔當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近年來,民族職業教育在辦學定位、專業與課程設置、教學模式上盲目模仿主流職業教育,忽視了各民族的歷史文化、民族特色、風俗習慣等文化差異,影響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1.民族職業教育知識體系的“去地方化”

我國民族教育政策正由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的方向轉變,雙語教學與多元文化課程受到民族教育領域的關注,然而地方性知識至今都沒進入教育領域,導致民族地區的歷史文化、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地方性知識成為歷史記憶。

廣義的地方性知識是一定地域的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通過體力和腦力勞動創造的,并不斷積淀、發展和升華的物質和精神的全部成果與成就,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4]它具有教育、文化保護、生態保護、醫學價值,還有環境與資源管理、農業研究、調解民間糾紛等方面的價值。[5]可以有效解決族群所面臨的自然、人文與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問題,對族群的生存和經濟發展有著無可替代的價值。例如,藏族人民對水極為珍視,藏族地區形成了以禁忌形式存在的地方性知識——神湖禁忌,有效地禁止向湖水中扔污穢之物與打撈小動物,很好地保護了水資源。

然而,人們對地方性知識存在兩種錯誤的價值取向:一是地方性知識的功利化。在工業化背景下,功利化思潮的侵蝕使人們的選擇具有強烈的經濟利益偏好。盡管在“提升文化軟實力,建設文化強國”戰略下,我國加強了對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力度,但是,地方政府的民族文化保護差強人意,如為了發展旅游業而使地方性知識的開發屈從于商業需求,從而失去了應有的文化底蘊和民族特色。二是地方性知識傳承的中斷?,F代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以滿足主流文化為主,忽略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需求,如教學內容脫離民族地區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世界,出現了“去區域性”與“去民族性”的特征。在課程設置中淡化或者消解了民族歷史,文化傳統與生產生活方式很少,這種忽視民族文化傳承的課程設置,使民族學生與地方性文化知識形成疏離,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會出現斷裂。

2.民族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與民族經濟發展脫節

民族職業教育的辦學方向是“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產業結構發生變化,急需大量的職業技術人才,而民族職業教育卻不斷為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培養人才。有學者對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職業技術學院的畢業生去向進行調查發現,2010年該校2 717名畢業生中在民族地區就業的1 259人(占46%),異地就業的1 458人(占54%);而當年該地區職業技能人才需求量是8 195人,實際就業2 700人,供需缺口5 495人。[6]這表明民族職業人才外流,經濟發達地區在人才流動方面出現“馬太效應”。

除此之外,民族職業院校的辦學定位不準確,也導致專業設置不合理。許多學校為了招攬生源和提高就業率盲目開設一些熱門專業,忽視民族地區的歷史背景、文化特色、民族習俗,脫離了民族地區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而且,少數民族地區經濟較為落后,地方政府的財政無力提供大量的經費,教學設備和師資力量都遠不如東部地區,這種專業培養的人才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流向東部地區缺乏競爭力,又不適合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反而導致人力資源的浪費。然而,少數民族地區旅游產業逐漸發展,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旅游觀光,旅游業成為少數民族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而本地職業院校卻不重視此類人才的培養,依靠非專業或沒有民族文化知識的人員很難有效地推動民族旅游產業與地方經濟的發展。這種錯誤的辦學定位很難使民族職業教育真正地服務于地方發展。

3.民族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的“去民族化”

目前,我國民族職業教育提倡雙語教學,而雙語教育主要分為“過渡型雙語教學”與“保持型雙語教育”。前者是指允許少數民族語言作為教學用語,直到學生掌握漢語,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有步驟、有計劃地學習漢語言,防止貿然引入漢語言,這種模式主要針對南北方一些“有語言無文字”或“無語言有文字”的少數民族,如布朗族、哈尼族、土族、東鄉族等等;后者是指在多民族區域,學??梢杂帽久褡逭Z言進行教學,其目的是為了保護本民族的語言文化,防止民族語言的消退,這種模式主要針對人口較多“有民族語言和文字”的少數民族。

“以少數民族語言傳承為重中之重,這不僅是語言挽救和傳承的問題,也是一個民族思維方式和文化的挽救和傳承問題?!盵7]然而,我國大部分民族地區的職業教育采用漢語進行教學,這使得民族職業教育很難與地方文化背景充分結合。再者,政府主導的“東西部合作政策”或“西部支援”計劃的實施并沒有為民族地方帶來更多具有民族文化背景的師資力量,使那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要素難以進入教育過程。因此,民族職業院校開始偏向于“去民族化”教學,與教育的文化傳承功能產生背離,更難擔當培養民族地區社會、經濟與文化建設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三、我國民族職業教育文化使命的實現路徑

1.構建多元文化課程體系,實現地方性知識的教育價值

民族職業教育要實現地方性知識的價值,必須構建多元文化課程體系。借助于“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論”,構建多元文化課程體系,提升學生跨文化交往能力是實現職業教育文化價值的重要途徑之一。

為了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現狀,教育部推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三級管理模式。這為民族職業院校開設校本課程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地方性知識來源于少數民族的日常生活實踐中,利用地方性知識構建的校本課程要立足于民族的真實生活。主要從兩個方面考慮:其一,少數民族是中華56個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組成,傳承與保護少數民族文化是教育的責任,因此,民族職業教育課程要以國家課程為藍本,結合本民族特色文化因地制宜地構建校本課程。反之,校本課程就會封閉僵化、脫離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支持。其二,地方性知識扎根于地方生活的土壤中,與少數民族賴以生存的自然與人文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民族職業教育不僅要以地方性知識為核心建構專門的校本課程,還要在其他課程中滲入本民族的風土人情與傳統習俗,實現現代文化與民族文化的融合。除此之外,民族職業院校格外重視民族文化課程的實踐性,通過建立民族文化基礎班、民族文化傳承班、民族文化創新班等方式豐富民族文化的內涵,使民族文化與地方產業發展、企業需求緊密結合,促進本地文化經濟的發展和增加學生的本地就業機會;民族職業院校需要培養大批既有專業理論知識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師資,使民族學生更加理解本民族的文化要義。

2.強化人才培養與民族經濟發展的契合度

少數民族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上要與本地區經濟發展相適應。由于民族地區的地理位置偏僻和經濟落后,民族地區的文化出現斷裂,需要把歷史文化、少數民族的語言、風俗習慣等貫穿于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中,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由于本地學生對當的生活方式、語言文化和風俗習慣等都比較熟悉,因此,民族職業院校的招生應向本地生源傾斜:一方面可以促進本土人才的成長,增強人才的穩定性;另一方面根據各個地方民族經濟文化產業所需的人才設置相應的專業,以提升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能力。我國民族地區的經濟類型有四種:農耕型、畜牧型、采集漁獵型和商業型。針對不同的經濟發展類型,民族職業教育院校設置的專業應有差異性,例如,對于采集漁獵型,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的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沖擊而成的三江平原地區,以赫哲族為代表,他們主要從事狩獵、馴養、采集野生植物等活動,民族職業教育應優先設置捕獵、飼養、手工編織等專業。對于商業型,主要是居住在干旱、沙漠綠洲的回族、維吾爾族和東鄉族等,他們主要從事商業、種植業、手工業等活動,民族職業教育則應設置企業管理、食品加工、紡織等專業。近幾年隨著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人民越來越注重精神文化,少數民族地區成為人們旅游的熱點城市,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工藝品和小吃等受到廣泛歡迎,民族旅游業迅速發展起來,這就需要民族職業教育培養出民族文化產業所需的特色人才,弘揚民族地區的特色文化。

3.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

在“互聯網+”大背景下,教育方式和手段的多樣化成為了現代化教育的必然趨勢,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方式不應故步自封,而是要順應社會發展。隨著科技發展和網絡技術的普及應用,民族職業院校要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網絡教學、圖書影像視頻等,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興趣,為促進民族文化傳承工作的開展創造高效的途徑。

首先,民族職業院??梢圆捎肕OOC的教學模式。講授者將課件上傳到網上或在網上授課,聽課的人可以觀看課件或與授課者進行在線互動,這種模式不僅可以優化教育資源,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民族職業教育借助MOOC教育模式,把各民族的傳統工藝、風俗習慣和飲食文化等置于開放的網絡環境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更多的人弘揚和傳承民族文化。包括慕課(MOOC)、可汗學院(Khan Academy)和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等。[8]為此,民族職業院校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必須做出相應的調適。

其次,民族職業院??梢岳枚嗝襟w教學和網絡遠程教育傳承民族傳統文化。學校要正確地認識到現代網絡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網絡的文化傳播價值,將民族文化課程與開放、自由、民主的網絡環境相結合,改變傳統的文化學習模式,構建一種全新的民族文化學習和交流平臺。例如圖形傳送,以鮮明的個性和特殊的表現手法來描繪出某一民族文化的特征,再通過語言文字的注釋使閱讀者更深刻理解民族文化的內涵。然而現代的3D和4D影像,不僅有色彩豐富的圖形,更有立體的聲音效果,使民族傳統文化體現出動態感、生活化,激起人們的興趣。

【參考文獻】

[1]瞿振元.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海峽兩岸青年的共同價值追求[J].重慶高教研究,2016(2):3—6.

[2]黃昌勇.我們的傳統文化面臨嶄新的傳承發展機遇[N].文匯報,2017-02-09(10).

[3]王晶瑩.旅游英語教學中民族文化融入的探討[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7(2):128—130+26.

[4][5]安富海.論地方性知識的價值[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0(2):34—41.

[6]張詩亞.發展民族特色職業教育促進民族共生教育體系建立[J].民族教育研究,2013(1):5—9.

[7]陳云奔,劉梅梅.黑龍江世居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教育對策[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4(6):19—24.

[8]潘懋元,陳斌.“互聯網+教育”是高校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J].重慶高教研究,2017(1):3—8.

猜你喜歡
少數民族職業院校民族
我們的民族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
我認識的少數民族
多元民族
淺談職業院校中的美術教育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一)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二)
支持水利職業院校發展
職業院校不能僅培養一線普通工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