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模式內涵與結構研究

2018-11-07 03:39蹇曉玲
報刊薈萃(上) 2018年9期
關鍵詞:內涵結構互聯網+

摘 要:新經濟形態下,“互聯網+”這一新型技術理念走入我們的視野?!盎ヂ摼W+”環境下,如何實現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模式也是我們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重大問題?!盎ヂ摼W+”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模式的引入,為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注入了新的能量,使高校圖書館的經濟和文化功能得到全面改善。因此,在“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模式的內涵體系和結構形態也產生了相應的變化。本文針對以上情況作了詳細的介紹。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模式;內涵;結構

一、“互聯網+”圖書館再造模式的產生背景

“互聯網+”是黨中央機構提出的一種新型的經濟形態,旨在促進不同產業之間的相互融合,提高多項產業的功能產值。在這種經濟潮流下,“互聯網+”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這一新型理念也就應運而生,這就要求高校圖書館以“互聯網+”為基礎,進行空間結構和空間形態下的革新與調整。在革新與調整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引入“互聯網+”圖書館空間技術?!盎ヂ摼W+”圖書館空間技術基于圖書館的空間可塑性和長遠發展性,從改變人類認知和人類交流方式出發,進行新一輪的大數據技術變革?!盎ヂ摼W+”模式下的高校圖書館必將以一種全面的面貌呈現在人類面前。

二、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模式內涵體系

(一)完善的價值體系

圖書館的發展根本在于擁有一套完善的核心價值體系,只有在完善的價值體系的指導下,才能夠讓高校圖書館適應社會發展趨勢,與時俱進。當然,“互聯網+”的經濟形態的出現,為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模式提供了新型的發展與改造理念,這就要求高校圖書館針對空間再造模式重新構建一套與之相匹配的價值體系?!盎ヂ摼W+”將互聯網模式與高校圖書館相互融合,根據社會形態的發展規律,進而產生新的生產力形式,對此,高校圖書館的價值體系需要適應這種生產力的產生與發展。

(二)優化的資源結構

當前經濟形態下,高校圖書館最重要的現實弊端是資源相對匱乏。而“互聯網+”的新經濟環境下,可以突破解決高校圖書館這一現實問題,同時指明了高校圖書館再造模式需要著重解決的根本問題在于優化資源結構方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傳統的圖書館的資源相對簡單匱乏,因此,豐富拓展圖書館資源是至關重要的?!盎ヂ摼W+”模式下,其信息資源形式多種多樣,包括數字型、電子型、網絡型以及光盤數據等,極大的豐富優化了圖書館的現有資源庫。其次,隨著新型空間理念的興起,圖書館從空間模式和結構布局上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因此這就更加凸顯了高校圖書館內部資源匱乏的現狀?!盎ヂ摼W+”與圖書館的有效結合能夠實現高校圖書館在資源庫和信息網之間的大量貫通聯合,大大優化高校圖書館的資源結構。最后,高校圖書館的運行需要有流動資金、實體設施、技術團隊以及外界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共同支持。但對于一些地理位置較偏遠或者經濟基礎較薄弱的區域,高校圖書館的發展狀況極為惡劣,與經濟發達地區的圖書館發展狀況相差比較懸殊,這就造成了全國范圍內高校圖書館空間資源發展的不均衡。因此,“互聯網+”模式的引入,可以有效建立全國范圍內的資源共享平臺,實現最大程度的資源共享,進而改善資源配置不均衡的現狀。

(三)匹配的技術系統

建立“互聯網+”高校圖書館再造模式的難點在于其核心技術水平能否滿足該種模式的發展需要,根據以往的技術攻關經驗來看,需要從技術的關聯性和融合性進行突破性的技術革新。不同的技術之間之所以能夠產生聯系,是因為其技術本質上具有一定的關聯性?!盎ヂ摼W+”高校圖書館再造模式所采用的技術之間需要具備一定的關聯度,以增強各種技術之間的融入程度,加大各項技術對于外界環境的適應性。技術的融合性則對“互聯網+”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模式的技術問題提出了質變上的難題。這就要求“互聯網+”空間再造模式需要將一定的技術平臺作為技術基礎,更需要構建與之相匹配的空間體系、信息安全防護和網絡管理技術等作為核心技術支撐。

(四)創新的服務形式

為適應社會發展的新服務形態,高校圖書館也應該根據現階段的服務理念,將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模式進行調整。首先,其服務思路需要對空間服務理念進行革新,主要需要從環境空間服務和信息空間服務兩大方面進行思想觀念上的轉變。其次,其服務模式需要對空間服務模式進行創新,其創新的出發點在于對信息服務的創新,實現全局范圍內的智能化服務。

三、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模式結構形態

(一)多維立交和諧統一的空間要素布局

“互聯網+”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結構模式的空間要素布局從微觀上可以這樣劃分,其組成形式包括點、線、面、層和體,這五項被統一稱為“五維”。點是指結構中的起點、節點和終點等,相對應的是“互聯網+”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模式中的電腦、書籍、圖書館建筑物本身、工作人員等組成對象。線則指各種組成對象之間的某種聯系,實物之間的聯系有工作人員與圖書館,工作人員與電腦等關系,虛體之間的聯系有整體與局部或者內容與形式等關系。面則擴展到面域或者模塊,例如“互聯網+”高校圖書館再造模式下的館藏資源等。層是指圖書館組成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這種邏輯關系是貫穿于宏觀和微觀之間的,一般將層劃分為三種,基礎層,核心層和關鍵層,分別對應于“互聯網+”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模式下的信息資源、用戶服務與關系、網絡知識服務等。體處于組合體中的最高層次,是整個五維的集中組合,稱作空間體系?!盎ヂ摼W+”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結構模式的要素組合主要是針對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起基本出發點還是五維層次,橫向上五維進行融合,相互連關聯,縱向上五維之間相互銜接,相互貫通。對于“互聯網+”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模式應充分認識到五維要素之間的關系與特點,采用全面科學系統的理論知識予以指導,構建一種新型的空間結構服務模式。

(二)互動互補共享共榮的空間功能架構

“互聯網+”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模式的功能結構和關系結構比較復雜,相互交叉貫通形成一個空間體系,整個體系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協調,以促進整個體系的發展?;踊パa共享共榮的空間功能架構是在傳統的圖書館功能的基礎之上,賦予圖書館新型的結構功能,這樣有利于圖書館在空間再造模式下發揮更大的經濟文化效益。首先是功能定位拓展,傳統的圖書館功能定位在于知識文化的傳承與利用,但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使得這種功能定位變的相對比較狹隘。根據這種社會形態發展需要,“互聯網+”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模式應該具備多功能性,并且實現多方面功能全面協調發展。這個整個社會經濟形態變化與進步所導致的人類對于知識結構的認知變化,這種認知主要集中在空間意義上的邏輯關系,如信息中心、服務中心、發展中心等。其次是功能結構優化,其主要功能在于提高功能結構的系統性,使“互聯網+”模式下高校圖書館的互動功能得以充分的展示與利用。從“互聯網+”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模式的大局出發,優化功能結構,構建互動互補共享共榮的空間功能架構。

四、結束語

在“互聯網+”的新經濟形態下,對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模式的開發與研究,是社會形勢所需,當然,這也就需要我們對高校圖書館這一傳統文化形式進行重新的審視、定位與思考,構建新型的高校圖書館空間模式,探索新型的圖書館空間路徑。

參考文獻:

[1]陳靜.“互聯網+創客空間”的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8,30(04):193-196.

[2]蔣萌,王勛榮.互聯網+環境下圖書館空間現狀、趨勢與再造戰略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7(05):31-35.

[3]陸寧.轉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初探[J].甘肅科技,2017,33(03):37-39.

[4]姜雪楠.“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01):49-50.

[5]蔣萌.“互聯網+”環境下圖書館空間再造創新與策略研究[J].現代情報,2016,36(03):92-96.

作者簡介:蹇曉玲,女,本科,館員,主要研究方向:智慧圖書館建設與服務等。

猜你喜歡
內涵結構互聯網+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當型結構與直到型結構的應用
物質結構規律歸納
有理數的數學內涵
半包圍結構
木木相冊
汪曾祺專輯
五代兩宋佛教雕塑的佛學內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