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從“基本課型”到上好一堂課

2018-11-07 03:39姚國丕
報刊薈萃(上) 2018年9期
關鍵詞:課堂

摘 要:本文通過對一堂好課的理解,結合教師在組織開展教學中,常規、通用的一些基本環節即“基本課型”進行分析,論述了“基本課型”與上好一堂課的關系,以及以“基本課型”為基礎如何上好一堂課。以促進教師特別是年輕新教師更好的把握一堂課的基本教學環節,思考一堂課的構架,更快的提高新教師的課堂教學把控能力。

關鍵詞:基本課型;課堂;好課

一、關于“基本課型”

近幾年來,我院中職實施了新教師“基本課型”的過關考核,以促進新教師更好的把握一堂課的基本教學環節,思考一堂課的構架,更快的提高新教師的教學把控能力。

所謂“基本課型”是指教學中,教師組織和開展教學,常規、通用且必須的一些基本環節,主要包括考勤、復習、新課導入、新課講授、課堂練習、點評、總結、作業等,在每個環節中又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比如復習的一般時間控制、怎樣用更好的方式引入新課、新課的目的目標等。

在參加聽課考核的過程中,發現有不少新教師,在如何充分利用好這些基本環節為線條,去認真構思一堂課的架構認識還不足,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以“基本課型”為線條談談其與上好一堂課的關系,或者說“基本課型”在上好一堂課中的作用,以幫助新教師提高認識,提升教學能力,增強教學效果。

當然,上好一堂課,對教師的要求遠不止僅掌握好“基本課型”,以學的主體來說,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教學層次,不同的專業對教師都會產生上好一堂課的不同標準;以教的主體來說,教師的形象、專業基礎、知識面乃至風格都有要求。談到風格,用“標準”一詞可能本身就不對,特別是對于職業教育的“理實一體”、“項目教學”來說更是如此,“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因此,本文旨在通過討論“基本課型”這一教學一般規律線條,如何促進上好一堂課。

二、上一堂好課的標準

雖然用“標準”一詞可能本身就不一定對,但一堂好課總是有規律可尋的,那怎樣的課才算一堂好課呢?

(一)關于好課的標準

查閱了一些相關資料,總結我們教師的實踐,通常來說一堂好課教師講解清晰、有條理;師生互動活躍,學生踴躍表現;課中的啟發點多;簡單聽得懂,感覺流暢舒適。再就是教師的語言組織,深入淺出,板書的好壞,課件制作的水平,神態和儀表等。

(1)主要從教師的主體方面來說,一堂好課起碼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課程內容方面:內容豐富,信息適度;概念明確,深入淺出;重點突出,選材適當;脈絡清晰,邏輯性強。

講課形式及提高方面:語言考究,準確生動;多媒體屏幕顯示及板書得當;學時準確,不拖不欠;著裝典雅,精神飽滿;及時反饋,深入反思。

(2)從教學過程整體的表現形式看,應當包括以下方面:

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體現效率、課堂指令清晰氣氛活躍體現默契、能夠充分利用課堂資源體現智慧、能讓學生感到終身受益體現難忘、思維量信息量有延伸體現欲望、提供學生個體表現體驗成功體現滿足、多種媒體創設學習情景體現直觀、提供當堂訓練當堂反饋體現輕松、能解決學生個性化問題體現自信、能響起笑聲掌聲歡呼聲體現快樂。

(二)分析與評價一堂好課

歸納起來,用葉瀾教授提出的扎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的“五實”好課標準來評價一堂課,需要把握幾個常規內容:

(1)教學目標的正確制定和達成,是衡量一堂課好壞的主要尺度,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教學目標體系的把握和體現。

(2)教師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即不只要看教師講授的知識點是否準確,更要看教師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了關鍵。

(3)教學程序的安排,即看教學思路設計和課堂結構的安排。

(4)教學方法和手段,是不是量體裁衣,優選適用,方法是否多樣、改革與創新。

(5)教師的基本功,體現在板書、教態、語言、教具操作等方面。

(6)最后就是教學效果,學生是否參與、投入并思考,受益面如何,當堂課的問題是否解決。

從“真實”來講,一堂課不一定所有方面都面面聚到,所謂“一堂好課應當是有待完善的課”,它不可能十全十美,是可以重建的。

三、“基本課型”與上好一堂課的關系

(一)對于課堂過程安排的指導

對于新教師,首先要把握一堂課應當有哪些環節,并以此入手,安排授課程序,思考課堂構架,在逐步駕馭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風格。而“基本課型”所提出的從考勤、復習入手開始,到新課導入、講授,點評及作業,從課的“前、中、后”三個大環節對于課堂過程安排能起到一個指導性的作用,同時也是課本身的基本要求。

(二)對課堂準備的促進

雖然“基本課型”主要是指在上課當中基本環節的構成,但為了要做到做好這些環節,教師在備課開始就要去思考,并且在課前還要做好教具等的一些準備工作,所以“基本課型”對于教師做好課堂準備也具有促進作用。

(三)幫助把握知識結構及提高把控課堂的能力

從“基本課型”的具體內容要求來看,它對教師熟悉教材結構,對知識點的把握,以及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能力具有幫助其提高的作用。

(四)促進教師個體上課基本功提高的作用

上好一堂課,對于教師個體的一些基本能力如語言的表達及組織、板書及教師個人形象也有一定的要求,“基本課型”通過對其要求進一步的明確,能夠促進教師特別是年輕新教師更快的進入角色,適應和提高個人基本上課能力。

四、以“基本課型”為基礎,如何上好一堂課

上好一堂課,首先要求是一堂完整的、真實的課,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達到讓學生有效收獲的效果。而通過對“基本課型”與上好一堂課的關系分析,對于教師特別是年輕新教師,如何利用好“基本課型”,上好一堂課呢?

(一)吃透教材,明確目標

教師拿到一門課的授課任務,首先要吃透教材,對教授的知識做到準確科學的把握,在此基礎上,考慮因材施教,以學生發展為本,應當教給學生什么,學生學哪些有用,來明確教學目標。

(二)抓住關鍵,選好教法

所謂抓住關鍵就是要突出重點,一堂課不可能將所有知識都進行細致的講解,要做到重點突出,祥略得當。并且,怎樣讓學生更有興趣、更容易接受和掌握重點,在教法上就要做好選擇,并將“基本課型”的各個環節溶入到教法當中。

(三)擬清思路,結構合理

教學思路主要指課堂教學縱向的脈絡和主線,而結構側重教法設計,反映教學橫向的層次和環節。擬清思路就是通過教法,體現思路設計上教學內容的實際性、創新性、層次和效果。結構合理就是要注意時間的分配、銜接、過渡及密度,結構不同產生的效果會有很大的差異。

(四)條理板書,語言生動,教態感染,熟練操作

板書、語言、教態、教具的操作是教師教學基本功,板書首要設計合理,其次要注意條理性,字體大小適度及工整。語言方面要清楚、精練,快慢適度和富于啟發變化,對于新教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定語和斷語。好的教態對學生有很強的感染作用,對促進課堂的氛圍及效果具有顯性和隱性的作用,教師的課堂教態要做到莊重而不失活躍,端莊從容而富于熱情,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美。教具的操作則更直接影響教學,因為很多操作是學生接下來要做的,教師都不會不熟何談教學生。

參考文獻:

[1]張文質,陳海濱.今天我們應怎樣評課[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

[2]薛麗芬.再議太倉市小學語文好課[R].

[3]張言富.淺談如何上好一堂課[J].現代教育科研論壇,2010第08期.

作者簡介:姚國丕(1970—),男,漢族,貴州遵義人,本科,助理政工師,主要研究方向:學生思政及教師職業能力。

猜你喜歡
課堂
歡樂的課堂
精心設計習題 構建高效課堂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探尋初中化學高效課堂之路
寫字大課堂
交通標志小課堂
美甲課堂
一條魚游進了課堂
媽咪“達人”完全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