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鐵突發事件處置要點研究

2018-11-07 03:39郭浩天孫宏宇
報刊薈萃(上) 2018年9期
關鍵詞:突發事件救援應急

郭浩天 孫宏宇

摘 要:當前地鐵已成為現代化城市發展的重要標志,截至2018年7月,中國已開通地鐵的城市(以首條軌道交通開通時間排序)有36個,而地鐵環境相對封閉,人員高度密集,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往往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嚴重威脅群眾安全,影響社會大局穩定。對地鐵突發事件處置分三個階段進行相關要點研究,對確保地鐵安全,維護社會安全穩定起到重要意義。

關鍵詞:地鐵;突發事件;應急處置

“城市要發展,交通必先行”,地鐵是城市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城市地鐵建設正處在高速發展期,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大力發展地鐵的行列。

由于地鐵點多、線長、面廣,人員高度密集,環境相對封閉,歷來是恐怖分子和個人極端暴力犯罪分子襲擊的重要目標,一旦得逞往往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嚴重威脅群眾安全,影響社會大局穩定。

一、地鐵突發事件定義

結合地鐵的特性,將地鐵突發事件定義為在地鐵環境內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人的生命、健康、公私財產和法定其他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生態環境被破壞和嚴重危害社會、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

二、地鐵突發事件的特點

(一)誘因多樣

地鐵具有點多、線長、面廣,人員高度密集,環境相對封閉,極易因為實質風險因素、心理風險因素、道德風險因素等引發突發事件,并呈現出一果多因等的特性。

(二)事發突然

地鐵突發事件發生都是始料未及,很難精準把控。起源于以下原因:第一個是突發事件由各種因素引起;第二個是有些是在容易忽視的地方;第三個是有些是在不宜發現的地方。

(三)社會影響大

地鐵突發事件的發生會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帶來巨大威脅,由于地鐵大容量運輸的特性,突發事件的發生可導致群死群傷,給城市發展和社會穩定帶來嚴重影響。

(四)持續時間長

突發事件一旦發生,事件發展總會持續一個過程,表現為潛伏期、爆發期、高潮期、緩解期、消退期。而地鐵安全是城市安全的重要標志,一旦經歷了突發事件,事件持續時期對社會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并且在蔓延和傳導過程中極易引發更多的不穩定因素。

三、地鐵突發事件處置的原則

(一)以人為本

維護公共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首要任務,任何突發事件都要及時采取措施,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的緊急情況下,應首先實施救援人員的應急行動,加強救援人員的安全和防護,避免和減少因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傷害。

(二)預防為先

建立風險等級的管理、隱患的調查和預防、正常預防和非常重要的管控相結合。同時,也要做好應急準備工作,做好準備工作,做好組織準備和材料準備等工作。

(三)快速反應

建立以應急處置隊伍,依靠群眾力量,建立和完善快速反應機制,及時、準確決策,快速處置,最大限度地減少傷害和影響。突發事件社會危害的性質、范圍、范圍和階段應采取應對措施;處置突發事件應選擇對公共利益損害較小的措施。

(四)損益合理

不應超過控制和消除突發事件造成的危害的必要限度,并對公眾合法權益造成的損失給予適當補償。

(五)分級負責

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統一領導下,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分類管理、分類責任制、屬地管理等應急機制。在各級黨委領導下,實行行政領導制度。

根據突發事件的嚴重性、可控性、資源需求和影響范圍,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

(六)聯動處理

建立健全協調制度,實行統一的警務、分類和處置工作制度,加強部門和地區之間的溝通協調,充分調動和發揮城鄉社區、企業的作用。社會團體和志愿者隊伍,形成統一指揮、快速反應、全功能協調的一種高效有序的應急管理機制。

(七)特殊群體的組合

應采取先進的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和裝備,提高突發事件的處置水平和指揮能力,充分發揮專家在信息判斷、決策中的作用。專業救援、應急救援和事件評估。組織和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治,加強宣傳培訓和教育,提高公眾自衛能力,自救能力。

(八)資源整合

整合現有突發事件的監測、預警和信息系統,建立網絡互聯、信息共享和科學有效的預防體系,整合現有應急事件應急指揮和組織網絡建立統一、科學、高效的指揮系統,整合現有應急處置資源,建立明確分工,確保責任制度的落實。

(九)依法規范

堅持依法行政,妥善處理應急措施與常規管理的關系,合理把握措施的范圍和實施,使應急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十)一致責任

各級行政領導責任制應當在應急處置工作中執行,單位和負責人依法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行使職權。在緊急情況下,必須立即采取緊急措施,有關單位和負責人應當對情況作出決定,并控制局勢。對失職、玩忽職守、延誤、無效的組織負責。

四、先期處置要點

“一案”是指應急預案,即根據發生的情況和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事先計劃。應急預案包括各級的總體計劃、專項計劃和部門計劃,以及基層單位和重大計劃。

“三制”是指應急管理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法律制度。

一是建立和完善集中統一、強而有力的組織指揮機構,充分發揮我國的政治和組織優勢,形成強有力的社會動員體系。建立健全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和相關領域的領導責任制,建立健全應急處置專業隊伍和專家隊伍。

二是建立健全監測預警機制、信息通報機制、應急決策協調機制、分類責任與應對機制、公眾溝通動員機制、資源配置和需求區位機制、獎懲機制、城鄉社區管理機制等。

三要加強應急管理法制建設,把整個應急管理工作納入法制和制度的軌道,依法制定和完善計劃,依法行政,實施應急管理。依法管理,貫徹依法治國的精神貫穿于整個應急管理的全過程。

五、現場處置要點

(一)人員搜救

調派專業力量和裝備,在突發事件現場開展以搶救人員生命為主的應急救援工作?,F場救援隊伍之間要加強銜接和配合,做好自身安全防護。

(二)現場疏散

按照預先制訂的緊急疏導疏散方案,有組織、有秩序地迅速引導現場人員撤離事發地點,疏散受影響城市公共交通沿線站點乘客至城市公共交通車站出口;對城市公共交通線路實施分區封控、警戒,阻止乘客及無關人員進入。

(三)乘客轉運

根據疏散乘客數量和突發事件的城市公共交通線路運行方向,及時調整城市公共交通路網客運組織,利用城市公共交通其余正常運營線路,調配地面軌道交通車輛運輸,加大發車密度,做好乘客的轉運工作。

(四)交通疏導

設置交通封控區,對事發地點周邊交通秩序進行維護疏導,防止發生大范圍交通癱瘓;開通綠色通道,為應急車輛提供通行保障。

(五)醫學救援

迅速組織當地醫療資源和力量,對傷病員進行診斷治療,根據需要及時、安全地將重癥傷病員轉運到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加強救治。視情增派醫療衛生專家和衛生應急隊伍、調配急需醫藥物資,支持事發地的醫學救援工作。提出保護公眾健康的措施建議,做好傷病員的心理援助。

(六)搶修搶險

組織相關專業技術力量,開展設施設備等搶修作業,及時排除故障;組織土建線路搶險隊伍,開展土建設施、軌道線路等搶險作業;組織車輛搶險隊伍,開展列車搶險作業;組織機電設備搶險隊伍,開展供電、通信、信號等搶險作業。

(七)維護社會穩定

根據事件影響范圍、程度,劃定警戒區,做好事發現場及周邊環境的保護和警戒,維護治安秩序;嚴厲打擊借機傳播謠言制造社會恐慌等違法犯罪行為;做好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和法律服務工作,防止出現群體性事件,維護社會穩定。

(八)信息發布和輿論引導

通過政府授權發布、發新聞稿、接受記者采訪、舉行新聞發布會、組織專家解讀等方式,借助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等多種途徑,運用微博、微信、手機應用程序(APP)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主動、及時、準確、客觀向社會持續動態發布運營突發事件和應對工作信息,回應社會關切,澄清不實信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信息發布內容包括事件時間、地點、原因、性質、傷亡情況、應對措施、救援進展、公眾需要配合采取的措施、事件區域交通管制情況和臨時交通措施等。

(九)運營恢復

在突發事件現場處理完畢、次生災害后果基本消除后,及時組織評估;當確認具備運營條件后,運營單位應盡快恢復正常運營。

六、后期處置要點

(一)社會秩序恢復

地鐵突發事件發生后,可能由于社會運行結構不暢。公共管理和服務功能失調,導致一度的社會失序,進而可能引發政治、經濟和社會的不穩定,甚至導致經濟和社會發展停滯。這種緊張、失序的狀態可能在危機爆發后延續一定時間。因此社會秩序的正?;且磺形C恢復重建工作的前提。

公安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需加強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對事件進行深入調查,預防和制止各種破壞和犯罪活動,并及時有效組織相關力量,確保救災和重建物資,特別是生活必需品的調撥、運輸、存儲及發放的安全、有秩序進行。社會秩序恢復工作的重點是對實施盜竊、搶劫、損毀公私財物。哄搶救災物資,制造、散布謠言和虛假信息,借突發事件用手機短信和網絡詐騙斂財,違法經營,阻礙執行公務等行為堅決予以打擊,并依法從重處罰情節較輕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予以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在此基礎上,有效威懾違法犯罪人員和破壞分子,盡快恢復社會正常的生產和生活秩序。

(二)物質基礎恢復

1.污染物處理

救援中使用水、砂等滅火劑以及泄漏出的化學物質或建筑物坍塌等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應對這些污染物進行處理。如果事故涉及有毒或易燃物質,清理工作必須在進行其他恢復工作之前進行。消除污染可建立臨時洗池,用于清除場所內的有毒物質。另外,土壤凈化也是需要考慮的一項重要問題。

2.事故后果影響消除

事故發生后,尤其是重大事故,大部分人員在心理上或生理上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而無法全力投入工作,所以企業應盡快組織有關人員對事故造成的后果予以消除。

3.生產秩序恢復

事故發生后,企業應立即組織維修人員對受事故影響的設備、設施進行修理或更換,以恢復正常的生產秩序。

4.應急救援能力評估

秩序恢復后,應組織企業所有參與事故救援的人員對企業的應急救援能力進行評估,以找出企業應急救援設施和設備、救援人員的培訓以及各部門在協調中存在的缺陷并進行改進。應急救援能力應按照以下幾方面內容進行評估: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應急組織機構的協調性;應急物資、設施、設備的充分性;應急指揮中心的運行、配備情況;應急技術儲備、保障以及專家組情況;應急預案的內容、管理和實施情況。

(三)社會心理恢復

突發事件的處理辦法中,心理干預是善后恢復的必要環節,通過采用相應的心理治療手段,幫助公民恢復心理平衡,安全度過心理危機時期,減輕突發事件對人們心理的消極影響。

突發事件不同程度地損害了公民的安全感。在突發事件處理中,由于信息不對稱、政府信任危機等,容易導致公民心理安全感的流失。

一般而言,經歷突發事件的公民其心理會經歷沖擊階段、安定階段和解決階段。其中,沖擊階段是由于突發事件比較突然,發生后會對參與者帶來不同程度的心理刺激,如果刺激程度較大,會出現震驚、眩暈等癥狀;安定階段是參與者恢復正常的認知功能后,在親朋的支持和自身的心理防御機制影響下,逐漸恢復心理平衡;解決階段是參與者運用轉移注意力等方式重構健康心理。

參考文獻:

[1]鄧國良,趙光偉.公共安全及風險應對[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12.

[2]李曉杰.地鐵運營應急管理體系構建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8(10):185-186.

[3]國辦發〔2018〕13號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保障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行的意見.

[4]郭星華,劉朔.社會秩序的恢復與重建.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7(5):59-64.

作者簡介:郭浩天(1981—),軌道交通安全保衛系講師,城市軌道交通警務專業,主要研究方向:城市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應急處置。

注:本文系2017年中央高?;究蒲袠I務經費項目《城軌地鐵涉警突發事件危機處置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17TJJBKY014。

猜你喜歡
突發事件救援應急
應急管理部即將舉行全國首屆社會應急力量技能競賽
應急管理部老年大學學員作品欣賞
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處置及應對策略
準備好應急包
救援物資
救援行動
收益共享—回購聯合契約下應對突發事件的供應鏈協調策略
應急預案的編制
話說“災難和突發事件”
緊急救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