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中德酒文化差異

2018-11-07 03:39王紫瑾
報刊薈萃(上) 2018年9期
關鍵詞:中國差異德國

摘 要:酒是現代生活必不可少的飲品之一,酒事活動更是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經過文化意識的熏陶,形成了較為系統的酒風俗習慣。每國的酒文化各不相同,中德這兩個飲酒大國也不例外。本文從飲酒的傳統、類型、禮儀和目的上對中德酒神精神和民族特點進行比較,有助于人們了解中德酒文化差異,為成功的跨文化交流提供了啟示。

關鍵詞:中國;德國;酒文化;差異

一、酒文化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產、銷售、消費過程中產生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稱。狹義的酒文化往往是指某個地域的或一個民族的釀造工藝或者個性發明,它所構成的文化現象基本上是以地域文化為特色,以一個區域的文化脈絡為傳承關系;廣義的酒文化則是傳統和現代文化的一部分,客觀上易于被社會時尚、風情、民俗、道德標準所接受,并且得到延續和傳承,有時也會被提煉為政治、軍事、外交、婚俗、葬俗、祭祀、文學創作、藝術表演乃至哲學思考。酒文化作為一種精神的催化和提醒,一直滲透其間,成為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中國自古便有“以酒待客”的傳統,可謂酒的故鄉和酒文化的搖籃。酒,尤其是白酒廣泛地融入了人們的生活,并形成了一種特有的社會文化。無論是商業洽談,還是逢年過節、玩樂休閑,酒都是當之無愧的主角。德國的啤酒消耗量則極大,其釀酒業也非常發達,德國人更是以酷愛喝啤酒聞名。在德國,不僅超市柜臺上遍布琳瑯滿目的各種酒瓶,在街邊啤酒館站著飲酒和聊天的德國人也隨處可見。德國甚至還有專門的慕尼黑啤酒節和葡萄酒節,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同樣都是“嗜酒如命”的酒文化大國,中國和德國的酒文化卻展現出了不同的風格,這主要體現在飲酒的傳統、類型、禮儀和目的上。

(一)飲酒的歷史傳統

中國關于酒文化起源的說法有很多:天上酒星掌酒、人間神農制酒、儀狄造酒、杜康釀酒等等。其中杜康釀酒的故事流傳最廣。據古人記載,有次杜康將剩飯放到空桑之中,日子久了,飯自然發酵,氣味芬芳,并留出一種液體。杜康取而飲之,感覺其味甘美,便受此啟發,發明了酒。中國的酒文化在各朝各代都有體現:周代提倡“酒禮”,將酒作為周禮的一部分,形成了“酒祭文化”,俗語中“二月二,龍抬頭,燒頭香,喝春酒”指的就是祭祀禮儀;秦漢時期統治者曾屢次禁酒,以減少五谷的消耗,但屢禁不止,相反飲酒逐漸與各種節日聯系起來,酒曲的種類也有所增多;三國和魏晉南北朝時期“飲酒之風頗盛”,更出現了“曲水流觴”的習俗;隋唐酒肆盛行,“酒催詩性”,酒文化滲透到唐詩中;到了明清,飲酒“以陳者為上,愈陳愈妙”,黃酒和燒酒盛行;而新中國成立之后,酒文化發展的空間更大,形式也更加豐富。上到國宴,下到每家每戶,飲酒作為傳統已經不再拘泥于時間地點,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由此發展出了中國獨特的人情、社會和公關飯局文化。

至于日耳曼人的酒是誰發明的,目前并沒有切實的證據。只是網上有些關于其起源的傳說,稱最早的酒是“女武神釀造出來的‘不死之水”。在日耳曼民族大遷移后,釀酒的技術由羅馬帝國漸漸傳入了德國,而到了八九世紀,人們主要在教堂和修道院里造酒。隨著十一世紀后經濟的發展,城市逐漸繁榮,人們對飲酒的需求增加,修道院的酒制造業逐漸衰退,都市酒制造業日趨發達,并通過啤酒花來改善啤酒口味。1516年,巴伐利亞公爵威廉四世為了保證啤酒的質量,甚至編纂了一部嚴苛的法典,規定生產啤酒只能用大麥、水和啤酒花,到現在也有一定的實用價值。隨著兩次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的進行,啤酒與葡萄酒的配制、釀造、貯存和運輸等都有了很大的改進和發展,酒的種類更加多樣,品質也更加穩定。德國的酒文化從古到今,滲透到了德國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并在世界上也享有美譽。

(二)酒的類型

中國人飲酒多以白酒為主。白酒是中國特有的蒸餾酒,酒質無色或微黃,氣味芳香純正,入口綿甜爽凈,可以按照原料、酒曲、發酵方法、香型等分為多種種類,度數較高。其中“國酒”茅臺更是作為白酒中的佼佼者代表了白酒制造的最高水準。除了白酒之外,葡萄酒和啤酒也逐漸走進了中國人的生活。白酒多在重大場合飲用以表示隆重,名貴的紅酒多出現在高級聚會用來代表身份,啤酒則用于聚會小酌旨在休閑。另外從外國傳來的清酒、雞尾酒等也越發流行,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德國酒種繁多,最出名的是它的啤酒。德國啤酒分為白啤酒、黃啤酒、黑啤酒等等,大大小小種類多達好幾千種。喝啤酒是德國人最喜歡的休閑活動,也是和好友家人聊天放松的方式。而經常被人們忽視的是,德國還是世界十大葡萄酒生產國之一。葡萄酒不僅經常出現在德國人的飯桌,還是正規宴席消費的必需品,更有自己專屬的品嘗會、專題講座、葡萄酒節等。德國葡萄酒研究會組織(Deutsches Weininstitut)甚至每年都會選舉葡萄酒女皇(deutsche Weink?nigin),在德國和國際上為德國葡萄酒代言,從中可見德國人對葡萄酒的喜愛程度。

(三)飲酒禮儀

中德飲酒禮儀有較大不同,主要是源自兩者飲酒觀念的不同。中國人飲酒重視的是人,重要的是和誰喝,要的是飲酒的氣氛;德國人飲酒重視的是酒,要看喝什么酒,要的是充分享受酒的美味。

中國的飲酒禮儀體現了對人的尊重。古人飲酒,常有“拜、祭、啐、卒爵”四步,即先表示敬意,然后祭謝大地生養之德,再品嘗酒味,嘖嘖贊美,最后仰杯而盡,且要老者先飲,體現了對天地、主人、長者的尊重。如今雖少了這些繁文縟節,酒桌上還是有主客之分、長輩晚輩之分、上下級之分的。敬酒一定要從最尊貴的客人開始,從長輩和上級開始,且酒一定要斟滿表示敬意,若是先干為敬更是再好不過。至于酒杯,古代酒器大多成套出現,以漆器、瓷器和青銅器聞名,形象優美,裝飾眾多,現代則以餐館提供為主,不做過多要求。喝酒風格方面也是因人而異,靦腆的人可以端杯小酌,豪放者也可以狂歌痛飲,不會有人指摘。畢竟在中國人心里,喝酒的人遠遠比喝酒這件事要重要,讓人盡興而歸便是最好的飲酒禮儀。

德國的飲酒禮儀則更多地體現了對酒的尊重。為了充分保持酒的品質以獲得最好口感,喝不同品種的酒要配不同的酒杯,例如喝香檳酒只能用細長的高腳杯或者淺平的高腳香檳杯,喝白葡萄酒必須用較小的白葡萄酒杯,喝燒酒也有專門的燒酒杯等。喝啤酒時一般開懷暢飲,喝葡萄酒時常用小口,以表明飲酒者有欣賞能力和自制能力。至于喝酒順序,一般先品白葡萄酒后喝紅葡萄酒,先品較淡的酒再品濃郁的酒,按照味覺規律的變化,逐漸深入地享受其中風味的變化。德國有句關于飲酒順序的諺語說:“Bier nach Wein,das lasse ich sein!Wein nach Bier,das rat‘ich dier.”但其中原因有待探討。

(四)飲酒的目的不同

對于中國人來說,酒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工具,其中寄予了無限的感情?!白砦讨獠辉诰?,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比藗冿嬀?,目的在于追求酒之外的東西。青梅煮酒是為論證誰為英雄;將進酒、杯莫停是為“與爾同消萬古愁”,竹林里七賢狂歌,是為借酒避難?,F代人喝酒,則是為了一次親朋的團聚,一個熱鬧的節日,亦或一次滿意的合作。酒在中國人心中,是一種感情的抒發,是一種交際的工具。無論快樂憂愁、公事私事,一頓酒桌下來都有了結果。所以在中國的酒文化中對于酒本身的分析品評并不多,人們更在意的是飲酒后帶來的美妙作用。

在德國,人們飲酒往往是為了欣賞、品位酒,享受的是這個過程。飲酒當然也有一定的交際功能,譬如在街邊啤酒屋或者小酒吧就堆滿了三三兩兩成群結伴的德國人,旁若無人地“把酒言歡”;又或者在西方常有的商務酒宴上,葡萄酒的交際作用不言而喻。但總體來說,德國人更多追求的是如何盡情享用美酒的味道,追求飲酒帶來的感官和精神的愉悅感。

二、中德之間酒神精神與民族特點

酒承載著文化,中德雙方的文明由不同的自然社會條件孕育,自然體現出很多差異,這些差異無不影響了酒文化,使兩國的酒文化各有千秋,散發著不同的魅力。而反過來我們也可以從兩國酒文化的不同現象深入兩國的精神世界,窺見兩國的酒神精神和民族特點。

(一)酒神精神

中國的酒神精神主要和自由聯系起來,其中蘊含著濃郁的道家哲學色彩。莊周主張物我合一,天人合一,而這種“乘物而游”的曠達狀態便是中國酒神精神的關鍵所在。莊子寧愿做自由地在爛泥潭里搖頭擺尾的烏龜,而不愿做受人束縛的昂頭闊步的千里馬。他追求著絕對的自由,忘卻了生死利祿與榮辱,從而達到一種精神上的無拘無束。醉酒可以使人沖破現實的束縛,在混沌中獲得藝術上的自由,所以中國的文人騷客多將酒融入文學創作。在孤寂時,便“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直抒心中惆悵;在送別友人時,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隱忍心中不舍;在思鄉時,“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訴諸滿腔懷念;在盡興時,“酒酣耳熱說文章。驚倒鄰墻。推倒胡床。旁觀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盡顯豪邁輕狂……觥籌交錯中,喝的不再是酒精飲料,而是志氣曠達,飲酒不再是飲酒,而是飲境界,飲文化?!袄畎锥肪圃姲倨?,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笔浪谉兰娂姅_擾,也許只有在醉酒狀態,人們才能達到這種開闊的境界吧。

影響德國的西方酒神精神,或者說狄奧尼索斯精神,也和哲學脫不開關系。這種酒神精神和阿波羅(日神)精神講究實事求是、理性和秩序的原則相對應,象征著情色與欲望的交織與放縱,“喻示著情緒的發泄,是拋棄傳統束縛回歸原始狀態的生存體驗,人類在消失個體與世界合一的絕望痛苦的哀號中獲得生的極大快意”。這是超越了悲觀主義和虛假的樂觀主義的一種悲劇精神,是一種“笑看一切悲劇”、對一切艱難事物甚至死亡都能夠從容面對的精神。尼采認為,只有當人們到達酒神狀態的時候才會明白個體力量的渺小以及整體生命力量的強大和不可摧毀。這種從容和中國酒神精神的豁達,有一定的共通之處。

(二)從酒文化看民族特點

中國是禮儀之邦,在飲酒時也不例外。這既體現在成套出現、造型材料各不相同的酒杯上,又見諸于“酒禮”和“酒德”之中?!渡袝ぞ普a》中集中體現了儒家的“酒德”:“飲惟祀,無彝酒,執群飲,禁沉湎?!币馑际且m度飲酒,不沉湎其中,但用酒祭祀或者養老奉賓都是德行。禮貌待客、尊敬長輩、注重儀態,這都是酒文化中體現的中華傳統美德。而德國人則不喜歡繁瑣禮節。一個溫暖的午后,一個簡單的露天酒吧,一杯美味的啤酒,兩三個知心朋友,便是最愜意的享受。

中國的飲酒文化,透露著濃濃的人情味。中國人喜動,動中包含著熱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干了這杯酒,從此是朋友。國人喜歡熱鬧、待人親和、熱情好客的特點通過一番暢飲都可以表現出來。而德國人喜靜,靜中包含著沉穩。不但釀酒過程每一步都有嚴格規定,保障了德國酒產品質量,體現了德國人的嚴謹認真和一絲不茍,在酒桌上他們也多不怎么喧鬧,不會去勸酒,能喝多少都是量力而行。這一個動,一個靜;一個客套,一個直率;一方開朗,一方內斂,共同構成了世界文化多樣性的一部分。

三、結語

酒是一種文化的載體,中德兩國酒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是兩國優秀文化的有機組織部分。酒雖然存在物質之中,卻溝通著人的精神世界。通過對兩國酒文化現象的了解,我們可以了解到中德文化的差異和特性,透視兩國精神世界的不同。這有助于我們在中德文化交流中互相尊重,避免誤會的發生,從而相互學習、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黎東良.中德跨文化交際理論與實踐,同濟大學出版社,2012年.

[2]趙福君.尼采《悲劇的誕生》的悲劇思想研究,理論觀察雜志社,2016年6月.

[3]胡小偉.中國酒文化,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1年.

[4]王春華.中西酒文化差異考究,釀酒,2011年2月.

作者簡介:王紫瑾(1997—),女,漢族,山東菏澤人,本科。

猜你喜歡
中國差異德國
相似與差異
找句子差異
男女生的思維差異
“夢夢”“嬌慶”德國行
在高中數學中滲透“解題差異論”的實踐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國”調子
新中國科技60年(3)
開始敲門
非常演奏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