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管理海外大供應商

2018-11-09 06:27劉寶紅
國企 2018年9期
關鍵詞:寡頭供應商戰略

劉寶紅

作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之-,中國在成為世界工廠的同時也成為進口大國。對海外供應鏈的管理也提升到戰略層面。

海外大供應商有何不同?簡單地說,很多海外供應商有一定的寡頭性質。例如原油、礦石的供應,大都集中在幾個特定的國家、由一些特定的公司控制;高精尖設備,全世界往往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公司能生產。如果國內公司是在給海外客戶代工,客戶指定的供應商也有相對的壟斷性,即使更好的供應商一大堆,代工公司也沒法輕易換掉指定供應商。

這種壟斷、寡頭性也是長期國際競爭的結果。飛機制造業自不待言,美國那么多商用飛機制造商最后就剩下波音;公司負擔不起競爭,國家也負擔不起,最后整個歐洲組建成空中客車,與波音抗衡。半導體制造設備業也不例外,從十幾年前的全球群雄并立到現在的十家左右,每種主要制程設備也就一到三家公司生產,人才、資金門檻越來越高,小公司進入的機會渺茫。

也就是說,這些海外供應商是知識、資金密集型公司,或多或少有具備一定的壟斷性,在藍?;蛩{海邊緣遨游。相反,國內公司作為世界工廠以勞動密集型或低附加值業務為主,不但要面對國內同行的自殺式競爭,還得面對周邊同樣低成本國家和地區的虎視眈眈,可以說是多面受敵。

身在紅海的國內公司,習慣了管理同樣身在紅海的國內供應商,現在要對付在藍?;蛩{海邊緣的海外供應商,還真需費點周折。

對策1:區別對待

對這些海外供應商,很多對境內供應商適用的做法和策略,不一定適合。作為采購方,你能在境內供應商身上得到的,并不一定能在這些寡頭型的海外供應商身上得到。當然,海外供應商能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往往是境內供應商沒法做到的。更換供應商的念頭最好還是不要起,千萬不能作為供應商關系的出發點。

聽上去有點殘酷,尤其是對那些動輒拿換供應商來威脅的小采購們。但現實是,一方面你沒有多少選擇(客戶指定的供應商不用說,寡頭性質的供應商也就那幾家),另一方面更換供應商耗時耗力,往往是殺敵一萬,自損八千。

拿半導體行業來說,一套新機型的資格化動輒一到兩年,耗資以千百萬美元計;一旦資格化,很多生產線就用同樣的機型(即英特爾的“嚴格拷貝”),所以設備供應商一經選定,就是幾年、幾十年的事,也不是采購部門說換就換的。再比如你選定了通用電氣的發電設備,那關鍵備件八成也得采用他們的產品,因為很可能你就找不到第二家生產商;即使找到了,你也可能不敢貿然起用:發電機不轉了,你能負得起那個責任?

既然換不掉,就得想辦法管理。這種供應商,套用一句被濫用的話,就是你的戰略供應商,具有實實在在的戰略重要性。

戰略關系要講戰略、看長遠、看雙贏。因為雙方勢均力敵,有時候采購方甚至處于弱勢地位,采購方的單邊政策就不一定能行得通。不幸的是,有些采購被一般供應商慣壞了,作威作福,習慣于推行單邊政策,在這類海外供應商身上碰壁就不足為奇了。

拿價格來說,一般的供應商可能會愿意賺5%的利潤,但寡頭性質的海外供應商則不一定。比如半導體行業,臺積電、英特爾等的純利潤大都在20%左右或更高。這些都在公開的財務報表上能看得到。如果整個供應商行業都是這種水平,那采購方就很難殺得太低。

這些公司維持這樣高的利潤率也有其原因,想想他們要不斷進行新產品開發、維持全球的售后支持網絡,也是耗資巨大,還不是為更好地服務客戶?如果一般供應商的定位是價格優勢,那么,戰略供應商提供的則更多是技術優勢、服務優勢。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不談價格,而是不能用常用的方式談。

這后面反映的其實是供應商分類策略,即把供應商分為戰略供應商,優選供應商,資格未定、消極淘汰和積極淘汰供應商等不同類別,區別對待。例如與戰略供應商制定技術、新產品開發藍圖,確保雙方的發展戰略一致;對消極淘汰的供應商則不給任何新生意,但也不移走既有的生意;對積極淘汰的供應商則主動移走現有生意等。

現實是,很多公司要么是疲于奔命,無暇制定供應商分類策略;要么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供應商分類隨采購人員的變化和喜好而變;要么就根本沒有區別對待的概念,供應商由工程部、產品開發部選定,采購部門只不過是圍繞訂單轉,砍價催貨。沒有分類,供應商策略上則往往是病急亂用藥,例如花太多精力來淘汰戰略供應商,而不是從戰略層面來改善關系、協調雙方的目標。海外戰略供應商之所以難管,與采購方的管理策略失當不無關系。

對策2:客戶總是客戶

看上去這些寡頭們占盡優勢,要技術有技術,要資金有資金,全球經營,店大欺客。其實未必。市場那只無形的手還是在起作用。作為采購方,你的選擇就那幾家供應商;但作為供應商,他們的選擇面也往往很窄(因為獨特技術的應用面一般也窄)。

例如磁懸浮,只有中國在商業化;飛機制造業的大客戶也就那么幾個國家;發展大型發電設施的國家也屈指可數;半導體行業也是幾個主要供應商面對十余個大客戶。采購方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淘汰一個供應商,但供應商要想打人一個新客戶,也得幾年甚至幾十年。一時拿你沒辦法。再說,寡頭并不意味著沒有競爭對手。正如在競爭對手工作的一位朋友說,對手有一家也是有競爭。

價錢難談,尤其是設備采購后的備件與服務。但是如果在簽訂設備合同時一并敲定備件條款,例如年度降價幅度、按時交貨率、質量指標、售后服務等,則可省掉很多后續麻煩。拿半導體制造業來說,臺積電在采購設備時,甚至要求設備供應商保證運營成本封頂,如果設備運營成本例如備件費用過高,設備供應商得承擔超標部分。

比如,有些日本公司的設備報價很低但運營成本很高,有些德國公司的設備報價高但運營成本低,這就要求采購方從全壽命成本的角度考慮。究竟選擇那個供應商,選擇權還是在客戶手上。

遺憾地是,很多大型項目,設備采購與運營管理是“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由不同機構或部門負責。于是,負責設備采購的部門拿到很好的采購價,留給運營部卻是一個爛攤子,備件、運營成本居高不下,與設備商交涉也是為時過晚。

再拿店大欺客來說,跨國公司很大,但跟你打交道的分部卻未必;你的訂單對供應商整個公司無足輕重,但對本地的分公司卻未必,至少對相關的銷售人員來說是很重要。作為采購方,一定要看到這些自己能影響的因素,充分利用這些來影響供應商的決策,而不是被表面現象嚇倒。處理此類供應商關系就如國際政治,小國如新加坡、以色列雖然國小人少,但在國際舞臺上仍能呼風喚雨,與他們的戰略得當、積極爭取、主動出擊分不開。相反,有些大國則處境艱難,舉步維艱,也與其不當戰略和舉措不無關系。

簡言之,作為采購方,不要濫用作為客戶的權利,但也不要無視作為客戶的優勢??蛻粲肋h是客戶,戰略得當,時機得當,客戶總能有所為,只要你愿意審時度勢。

對策3:人才先行

采購在很多公司歷來是圍繞訂單運作,談價錢、下單、跟單、催單、收貨、付款(即后文要詳細講的“小采購”)。寡頭型的海外供應商管理要求采購處理更多的戰略層的事務,圍繞供應商關系運作(即“大采購”)。

半輩子圍繞訂單轉的人,一下子很難從小采購變向大采購,需要依靠職業再培訓??v觀美國一些成功轉型的公司,系統的職業再培訓功不可沒。例如美國農用機械生產商迪爾公司(財富全球500強),為完成這一轉變開發了幾十門培訓課程,從全成本計算到合同起草到供應商談判,可謂是應有盡有。該公司也在幾年前獲得美國《采購》雜志頒發的采購金牌。我在硅谷所供職的公司,2001年前后開始采購部門轉型時,要求骨干人員都通過美國注冊采購經理認證(C.PM.),同時從別的公司招來年輕有為的采購人員,帶來別的行業的先進采購經驗。10年下來,公司建成行業一流的供應管理部門,年營業額從7億美金左右躍升到40多億美金,公司的按時交貨率、庫存周轉率等都成為行業的佼佼者。

如今,國內的供應鏈管理行業已初具規模,公司只有培養人才、保留人才,方可從量變到質變,實現從小采購向大采購的轉變,搭建高效、通暢的全球供應鏈,從而完成從紅海向藍海的過渡。

猜你喜歡
寡頭供應商戰略
呼叫中心外包供應商選擇問題研究
強國戰略下的企業管理創新
《去寡頭化法》難解烏克蘭寡頭干政的頑疾
短視頻四寡頭
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
基于供應鏈環境下樂山某超市供應商的選擇
基于供應鏈環境下樂山某超市供應商的選擇
多式聯運發展的戰略與路徑
戰略的里子與面子
沃爾瑪再曝供應商貨款糾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