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脘穴中藥貼敷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45例臨床觀察

2018-11-13 08:18陳霞夏文麗
中國社區醫師 2018年5期
關鍵詞:消化不良

陳霞 夏文麗

doi:10.3969/j .issn.1007 -614x.2018.5.52

摘要 目的:探討中脘穴中藥貼敷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療效。方法: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治療組采用萊菔子等中藥貼敷中脘穴治療,對照組采用安慰劑貼敷,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組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結論: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癥狀改善明顯、療效顯著。

關鍵詞 穴位貼敷法;中脘穴;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臨床癥狀主要包括反復發作中上腹部疼痛或不適,并且經相關輔助檢查未能發現明確的器質性基礎病變。該病常反復發作,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產生嚴重的影響。目前,對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原因,學術界尚沒有統一的結論,考慮可能與胃運動障礙、內臟神經敏感性增強、幽門螺桿菌(Hp)感染、心理異常等有關。在中醫學中,很早就有對相關癥狀的表述,一般在中醫中將其歸于“痞滿”“胃脘痛”等范疇,中醫手段治療該癥的效果較好[1]。本研究采用中脘穴中藥貼敷治療本病,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2年3月-2013年1月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2例,男14例,女58例;年齡29~ 85歲,平均(58.71±12.38)歲;病程2~ 480個月,平均91.15個月;標準差113.287個月。治療組45例,男9例,女36例;平均年齡(58.47±13.48)歲;病程秩均值36.96個月。對照組27例,男5例,女22例;平均年齡(59.11±10.51)歲;病程秩均值35.74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診斷標準:符合以下≥1點即可確診:①餐后飽脹不適;②早飽;③上腹痛;④上腹燒灼感。沒有任何可以解釋癥狀的器質性疾?。òㄉ舷纼如R下)的證據[2]。

方法:①治療組:取萊菔子、焦三仙、干姜等藥研磨為粉,和蜜調為藥丸,壓為藥餅貼于中脘穴,以防脫敏膠布固定,12 h后揭下。隔日貼1次,2周1個療程。②對照組:為避免其他因素對試驗結果的干擾,對照組采用外觀和治療組相同的安慰劑進行穴位貼敷治療,安慰劑由賦形劑和染色劑等制成。對照組的治療方式和治療組相同。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治療前、治療14 d及隨訪28 d上腹部脹氣、餐后脹滿、上腹部不適感癥狀評分情況,并采用SF-36生活質量量表對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14 d及隨訪28 d進行評價。

療效判定標準:將上腹部脹氣、餐后脹滿、上腹部不適感這些癥狀按尼平消化不良指數的評分標準,以14 d內癥狀出現的頻率(0=沒有出現,1=1~4 d,2=5~8 d.3=9~ 12 d.4=每天)、癥狀的嚴重程度(0=沒有出現,1=非常輕微,2=輕微,3=中度,4=嚴重,5=非常嚴重)和對于生活的影響程度(0=沒有影響,1=略有影響,2=有中度影響,3=有較大影響,4=有極大影響)進行評分,并在治療前、治療第14天、隨訪28 d進行前后對比和分組對比。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用X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治療組有1例患者未完成療程,對照組有2例患者未完成療程。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指數比較:治療組治療第14天、隨訪28 d癥狀指數明顯低于治療前(P<0.01),治療前、治療第14天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見表1~3。

兩組治療前后SF-36生活質量評分比較:治療組治療后SF-36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治療組隨訪28 d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討論

穴位貼敷治療是在一定的體表穴位上貼敷某些藥物的治療方法。本法既有穴位刺激的作用,又可發揮藥物的藥理作用,而且藥物不經消化道吸收,直接接觸病灶,或通過經絡氣血的傳導以治療疾病[3]。中藥穴位敷貼療法可發揮藥物和經絡腧穴的雙重作用,具有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小等特點,能夠避免口服藥物產生的各種不良反應,尤其適用于過度擔心口服藥物不良反應的人群,能夠提高他們的治療依從性[4、5]。穴位貼敷療法是傳統針灸療法和藥物療法的有機結合,是一種融經絡、穴位、藥物為一體的復合性治療方法,而不僅僅是單純某一因素在起作用[6]。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因是飲食失節、勞倦所傷等,病位在胃,病機主要為氣機阻滯、升降失常。所以表現的主要癥狀均為氣機失常所導致的上腹部不適感,餐后脹滿和上腹部脹氣等。中醫辨證分型主要包括肝郁氣滯、飲食積滯、濕熱中阻等。治療方法包括疏肝解郁、消食導滯等[7]。

中脘穴可用于治一切腑病,尤以胃的疾患為先,有疏利中焦氣機、補中氣之功。這是因為手太陰脈“還循胃口”,足陽明脈“下膈屬胃絡脾”,手太陽脈“抵胃屬小腸”,足太陰脈“屬脾絡胃”,且胃與心、肺、肝相互影響。加之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虛弱,化源不足,不能上養心神,則可導致心神失養,出現失眠、癇疾,刺中脘,可鎮心安神。該穴為手太陽、少陽、足陽明與任脈之交會穴,是肺經之起。概而言之,中脘穴具有補中氣、理中焦、化滯和中之功[8]?,F代研究中魏振義通過試驗發現[9],慢性胃炎和胃潰瘍患者的胃俞、中脘穴溫度低,進一步證實中脘穴與胃腸功能的密切關系。

萊菔子入脾、胃、肺經,消食除脹,有“沖墻倒壁”之稱。焦三仙,即焦麥芽、焦山楂、焦神曲,三藥合用,明顯增強消化功能。干姜味辛、性熱,歸脾、胃、心、肺經,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溫肺化飲之效,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以上三藥作為主藥合用,貼敷于中脘穴,藥物與經絡腧穴共同作用,共奏理氣溫中、消積化滯之功,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

穴位貼敷療法具有如下的特點:作用直接、用藥安全、操作簡單、便于應用、經濟、安全,患者容易接受,具有“簡、便、驗、廉”的特點,特別適合在基層醫院及社區推廣使用。但是傳統貼敷劑組方復雜,用藥劑量大,有效成分難以確定,制劑的工藝落后,藥物的有效成分溶解率不高,透皮吸收率低等,限制了藥效的發揮。因此,我們必須借助現代科學手段,通過現代化學分析方法,提取、分離藥物的有效成分,應用現代的透皮治療理論和技術,選擇新材料,研制出質優性能好的高分子敷料,借鑒國外透皮給藥系統高效的透皮吸收和先進的控釋工藝,使之與中藥和經絡腧穴的整體調節相結合,充分發揮穴位貼敷療法的優勢,為臨床應用開辟更加廣闊的前景[10]。

參考文獻

[1]中華中醫藥學會發.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西醫疾病部分[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

[2] Tack J,Talley NJ,Camilleri M.Funetionalgastorduodenal disorders[J].Castorenreorlo-gy,2006,130:1466-1479.

[3]高希.中國針灸辭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4]鐘伯雄,劉偉志,秦阿娜,等.外治膏藥的歷史沿革[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27(1):134-137.

[5]蘆殿榮,馮利,蘆殿香.癌性疼痛的中藥外治臨床應用概述[J].中醫雜志,2011,52(24):2148-2150.

[6]吳桂華,孫通華,崔艷霞,等.穴位貼敷的臨床實驗研究概況[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12):265-266.

[7]劉瑜.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治療現狀[D].北京中醫藥大學,2009.

[8]戰文翔,劉春波,李紅.中脘穴的古今應用與研究[J].針刺研究,2006,31(5):311-313.

[9]魏振義.慢性胃炎和胃潰瘍患者胃俞、中脘穴的溫度阻抗痛閾的變化[J].針灸學報,1989,5(1):10.

[10]邢建偉,方劍喬.中藥穴位敷貼療法臨床研究進展[J].江西中醫藥,2006,37(3):20-21.

猜你喜歡
消化不良
復方阿嗪米特治療消化不良的自身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
撤縣設市要防止“消化不良”
評估復方阿嗪米特腸溶片對膽囊切除術后消化不良的臨床療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