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低產后乳汁淤積發生率的品管圈實踐

2018-11-13 08:18張士瓊趙佳佳
中國社區醫師 2018年5期
關鍵詞:護理質量品管圈

張士瓊 趙佳佳

doi:10.3969/j .issn.1007 -614x.2018.5.87

摘要 目的:探討品管圈在降低產后乳汁淤積發生率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確立“降低產后乳汁淤積發生率”為活動主題,運用品管圈工具和方法,進行現狀把握、目標設定、要因分析、對策擬定并實施,完善健康教育內容和形式,將改進前后的狀況進行比較。結果:實施品管圈活動后,產后乳汁淤積發生率由11.7%降至30%,純母乳喂養率從48.5%提升至89%,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開展品管圈活動能有效降低產后乳汁淤積發生率,提高純母乳喂養率,提高護理人員參與科室護理質量管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了產科臨床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

關鍵詞 品管圈;產后乳汁淤積;護理質量

產后乳汁淤積是指哺乳期因1個或多個腺葉的乳汁排出不暢,致使乳汁在乳房內積存而成,是產婦比較常見的癥狀。由于乳汁淤積導致的產褥期發熱也很常見[1],由此可造成母乳喂養率降低,影響母嬰健康。品管圈是一個數人一圈的活動團隊,其是由工作性質相同、相近的工作場所中的人們自發組成,通過集思廣益、全體合作,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序,應用品管圈手法和統計學工具對工作現場管理文化等方面所發生的問題及可能進行解決[2]。品管圈最初始于日本,是一種全員質量管理、企業對基層員工的自主管理及持續改進的最佳管理活動。在醫院管理領域,其在20世紀90年代被引入[3]。本院2017年1月開始在產科實施品管圈活動,主題是“降低產后乳汁淤積發生率”,運用品管圈工具和方法解決產婦乳汁淤積問題收到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組圈:成立“百分百圈”活動小組,由產科、產后康復科共11名護士組成品管圈團隊,平均年齡33歲,其中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4名,護師4名,護士2名。圈內成員民主投票選出圈長1名,對整個小組活動的策劃管理和統籌安排負責;輔導員1名,承擔小組活動的輔導、協調、支持工作;各圈員負責各分管項目的具體實施,每月召開國會3~4次。確定閨名為“百分百圈”,其寓意是指在護士百分百的關愛呵護下,產婦兩側乳房百分百的柔軟通暢,從而達到對新生兒百分百的純母乳喂養。所設計圈徽中,外側的粉紅色大圓代表協作、溫馨、圓滿,中間2個小圓圈代表兩個乳房,2個小圓圈中間1條蜿蜒的曲線猶如1條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河,寓意為乳房暢通后有源源不斷的優質乳汁哺育寶寶健康成長。

主題選定:根據小組成員臨床調查收集到的科室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篩選出5個備選主題。通過腦力激蕩討論,用4M選題法對每個備選主題依據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圈員按5-3-1原則參與投票,按照總分的高低排序,最后確定得分最高的“降低產后乳汁淤積發生率”為本期活動主題。選題理由:對產婦而言減輕了痛苦,有利于母嬰健康;對護士而言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工作質量;對醫院而言促進了母乳喂養,加強了愛嬰醫院建設。

計劃擬定:本項活動時間2017年1-6月,建立“百分百圈”微信群,定期組織成員學習品管圈相關理論知識及工作交流探討,遵循PDCA循環過程,即通過計劃、實施、檢查、處理4個階段的管理,運用甘特圖制定活動計劃表,每個階段安排專人負責,活動進程嚴格按計劃進行。

現狀把握:根據主題目標開國會,采用頭腦風暴的方法,自行設計了乳汁淤積情況查檢表,包括未有效吸吮、未按需哺乳、未及時排空乳房、護士對產后乳汁淤積防范措施執行不力、過早過多添加代乳品、母嬰特殊情況暫停母乳喂養等項查檢內容,調查2016年10-12月期間可進行母乳喂養的住院產婦600例,其中發生產后乳汁淤積的產婦70例,乳汁淤積發生率11.7%。將現況調查的數據進行分類統計,統計結果用柏拉圖的列式呈現,發現未有效吸吮31.4%,未按需哺乳24.3%,護士對產后乳汁淤積防范措施執行率18.6%,未及時排空乳房11.4%,這4項累計85.7%,根據“80/20”原則將這4項作為本次活動的改善重點,見表1。

目標設定:通過計算,依據圈員的工作年限、學歷和能力等,得到圈能力73分,圈能力=圈能力評分均值/圈能力總分×1 000/0,圈能力評分是圈員結合主題,對是否能完成主題做出的評分。按下列公式計算目標值[4],目標值=現狀值-(現狀值×改善重點×圈能力)=11.7%_(11.7%×0.86×0.73)=11.7%-7.35%=4.35%,因此將預期目標設為4.4%。

要因分析:①全面原因分析:本次圈活動對導致產后乳汁淤積的原因進行分析,采用的是運用特性要因圖[5],從全方面進行剖析,包括人、方法、支持體系等。其中人的因素是產婦,而方法因素則是護理和流程,支持體系是組織管理,全面查找到底是何種原因引起了乳汁淤積的。②真因驗證:運用專家論證法,分析和驗證運用魚骨圖找出來的原因。將11名圈員作咨詢對象,采取“背靠背”的方法,對真因圈選問卷進行獨立完成,最終確認護士自身母乳喂養知識不足、產婦母乳喂養知識和技巧不足、護士對產后乳汁淤積防范措施執行率低、健康教育內容形式單調、護理健康教育流程不合理是5大真因。

對策擬定及實施:針對查找分析的真因,依照5WIH原則,全體圈員再次進行頭腦風暴想法對策,將效益性、重要性、可行性作為評價指標,根據Likert標度法進行評價指標的重要性賦值,依次為5分(非常重要)、3分(一般重要)、1分(不重要),滿分165分。選定> 132分的對策,這是根據“80/20”原則選定的。根據選定對策的相似性與相斥性將對策進行整合,最終確定4個對策群組。①完善健康教育資料:由于母乳喂養健康教育方式單一、方法簡單,產婦對相關健康教育知識接受效果不佳,存在產婦母乳喂養知識不足、新生兒喂養觀念錯誤、過多過早添加代乳品導致的未按需哺乳;產婦母乳喂養技巧不足、乳房條件差導致的未有效吸吮;產婦飲食結構不合理、母嬰特殊情況暫停母乳喂養引起的乳汁過多。針對這些問題,專門成立健康教育資料制定小組,首先補充完善了健康教育內容;然后根據教育內容、產婦需求,護士建議,豐富了健康教育形式,形成了文字、圖片、模具示范、視頻播放、現場指導等多種健康教育方式。②規范健康教育流程:針對母乳喂養宣教時間不夠、宣教時間不合理、護士崗位職責中有關母乳喂養的內容不全面、護士人力不足造成的母乳喂養健康教育效果不好、護士對乳汁淤積防范措施落實不到位的問題,通過制定母乳喂養計劃表和規范的健康教育流程,進行門診住院部鏈式及產前、產時、產后分階段對每組產婦新生兒有針對性的無縫隙母乳喂養健康教育,使各種宣教措施真正落實到位,有實效。幫助產婦正確及時哺乳、排空乳房,達到通過宣教讓產婦真正掌握乳汁淤積預防和處理方法的目的。③加強護士培訓:針對護士自身母乳喂養知識和技巧不足、母乳喂養健康教育能力不足,不能滿足產婦需求的問題,為全科護士制定分層次、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案,并進行考核,達到護士人人過關、達標,使護士能規范且有效地進行母乳喂養宣教和技巧指導,很好地解決產婦的母乳喂養和乳腺疏通過程中存在的問題。④加強護士崗位職責管理與考核:針對護士人力不足造成的母乳喂養健康教育效果不好、護士對乳汁淤積防范措施落實不到位的現象,重新修訂了各崗位職責,調整了排班,加強護理人力在母乳喂養方面的投入,保證了此項工作的人力支撐。同時加大了對護理人員崗位職責的考核力度,將母乳喂養率、乳汁淤積發生率單項指標納入護士績效考核內容。

效果確定:對策實施后,對于2017年7-9月可進行母乳喂養的住院產婦600名,運用相同的“乳腺淤積情況查檢表”進行臨床資料收集,了解乳汁淤積發生情況,見表2。通過統計分析,分別將改善前的狀況和目標值進行對比。①有形成果:改善后乳汁淤積發生率由改善前的11.7%降至3010,目標達成率=(改善前一改善后)/(改善前一目標值)×100%=119%:進步率=74.4%,其計算方式為(改善前一改善后),改善前×100%。②無形成果:指通過品管圈活動,鼓勵員工發揮聰明才智,使創造力和工作效能提升[6]。通過本次品管圈活動,圈員在腦力激蕩能力、QCC手法運用、團隊精神、積極性、溝通協作、責任感、專業知識等方面均有明顯提高。

標準化:經過一系列對策實施,將母乳喂養健康教育內容與形式、流程、護士崗位職責納入標準化,上報護理部批準后形成標準化作業書。

檢討與改進:對本次圈活動進行評價,分析優缺點,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即在以后的活動中要進一步熟悉對品管圈工具的使用,根據活動進程,在實踐中可以調整計劃,進一步提高效率。在對策擬定中應進一步開拓思維,找出更多有效性、可操作性強的措施。

統計學方法:對調查所得的資料進行統一編碼、錄入,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用(x±s)進行統計學描述,用t檢驗、X2檢驗等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

改善前后產婦乳汁淤積發生情況對比,改善后產婦乳汁淤積發生率從11.7%下降至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改善前后純母乳喂養情況對比,改善后純母乳喂養率從48.6%提升至8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討論

運用品管圈手法可有效促進母乳喂養、減少乳汁淤積發生率。母乳是新生兒最佳的食品和飲料,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提倡4~6個月嬰兒應進行純母乳喂養。薛紅麗的研究充分說明了4個月內的嬰兒純母乳喂養的重要性[7],但實際情況是純母乳喂養率遠遠達不到標準,而由于乳汁淤積引發乳腺炎導致的純母乳喂養下降甚至是停止母乳喂養現象時有發生。為解決這一問題,我院運用品管圈手法,全面客觀地查找導致乳汁淤積發生的根本原因。針對真因,圈員通過頭腦風暴法積極尋找有效對策,通過完善健康教育資料、規范健康教育流程,為產婦建立良性的母乳喂養支持體系,通過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了產婦對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的知曉率,矯正其不良的認知和行為,能在護士指導下強化母親角色,建立母乳喂養的自信心,知曉母乳喂養的好處和人工喂養的缺點,自愿選擇科學合理的新生兒喂養方式。懂得按需哺乳、有效吸吮、及時排空乳房的重要性,掌握擠奶的指征和手法,能很好地應用母乳喂養技巧和避免乳汁淤積發生的方法,從而有效降低乳汁淤積發生率,促進母乳喂養及母嬰健康。結果顯示,品管圈手法的開展,讓乳汁淤積發生率從11.7%下降至3%。

運用品管圈手法有助于規范護理行為,提升護理質量:通過品管圈活動找出了科室護理人員、護理流程、護理崗位職責在實施母乳喂養中存在的不足。通過加強護理人員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訓,提升了其專業素養,為母乳喂養的有效實施提供了技術支撐;根據科內班次和工作需求,加大了中夜班對母乳喂養健康教育和母乳喂養技巧的職責落實力度,避免了夜間母乳喂養弱化現象,讓護士能24 h認真落實母乳喂養相關工作,及時、有效地解決產婦母乳喂養中的問題。通過加強護士崗位職責的監督與管理,有效促進了護士主動接觸產婦,了解母嬰情況,認真執行母乳喂養措施,讓母乳喂養每一個環節中的每一項措施都能有效實施。通過對母乳喂養的健康教育資料進整理、補充和完善,讓健康教育內容更科學、形式更豐富、更貼近患者需求,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掌握;對健康教育流程進行了再造,從產前檢查門診這個源頭做起,住院部進行分段、適時跟進教育,使得健康教育更加及時、規范,更具有實效,使產婦對健康教育的依從性更高。

開展品管圈活動對于護士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提高是有利的:運用全面質量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對實際質量問題科學地解決是品管圈活動的主要目的;使員工的素質提高,將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出來是品管圈活動開展的宗旨[8]。此活動在基層員工中開展,在臨床護理工作的全過程中貫穿PDCA循環,可對臨床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切實的解決,不僅充分地對全體員工參與護理質量管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起到了調動作用,同時也可不斷使活動的方式和方法得以改進,強調了預防和持續改進,使護理質量進入持續改進的良性循環[9]。品管圈活動的開展每次都由圈員輪流擔任主持者,每個人都有參與決策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這種模式為護士提供了展現個人價值的平臺,使個人潛能得到充分發揮。成員在圈活動中一起改善工作環境和工作方法,逐漸培養了問題意識,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品管圈活動不僅可作為提升醫院質量管理的活動,也可以成為培養和鍛煉醫院員工的積極有效的工具。

參考文獻

[1]段濤,豐有吉,狄文,譯.威廉姆斯產科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361.

[2]劉庭芳,劉勇.中國醫院品管圈操作守則[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3.

[3]沈崇德.以精細化管理之手塑造中醫院品質之形:以后勤品質管理構建中醫院全新保障體系的實踐體會[J].中國醫院管理,2009,29(12):67-69.

[4]張宗久.中國醫院評審實務[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3:3.

[5]刑文英.QC小組基礎教材[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30.

[6]徐建鳴,萬紅,方亭妮,等.應用品管圈實施患者跌倒管理的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23-26.

[7]薛紅麗,李芝蘭,蘇國明,等.甘肅省農村地區嬰兒母乳喂養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33):4880.

[8]吳小紅.以QCC文化提升護理服務質量[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2,19(6):3.

[9]吳燕,駱益春,王滬渝.實行QCI小組管理,持續改進護理質量[J].全科護理,2010,8(5):1286-1288.

猜你喜歡
護理質量品管圈
品管圈在提高手衛生依從性改善中的作用
前列腺增生患者護理中優質護理服務的應用意義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證護理效果研究
品管圈在質量文化構建中的應用
品管圈“轉”起來
品管圈的魅力
醫療質量也要有“品管圈”
護理品管圈運行常見問題與防范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