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圣陶生活教育思想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2018-11-16 10:18呂曉燕
文教資料 2018年27期
關鍵詞:觀察生活文字描述生活教育

呂曉燕

摘 要: 《語文課程標準》把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放在語文教育的首位。主張語文教學要體現出問題意識、個性化學習、開放性教學、建構性教學,為主體性發展指明了方向。作文要“寫自己想說的話”,“要有真摯感情,能表達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明確提出個性化作文的教學思想。葉圣陶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倡導在作文教學中讓學生接近生活,說自己的話,讓學生創造有探索性、開放性和發展性的空間。本文從了解葉圣陶生活教育思想的真諦出發,引導學生養成認真觀察生活的好習慣,注重內心體會與文字描述的銜接。

關鍵詞: 生活教育 作文教學 觀察生活 內心體會 文字描述

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除了讓學生學習到與語文相關的基礎知識外,在小學階段,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循序漸進的指導,讓學生在不斷的熏陶中提高寫作能力。作文作為語文素養的一種體現,能夠讓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融入文字之中,本文通過課題研究結合葉圣陶生活教育思想和實踐取得的收獲,談談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看法。

一、了解葉圣陶生活教育思想的真諦

在探究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教育小學生如何從無到有,從簡單的句子,到可以書寫出曼妙的文章,在將葉圣陶生活教育思想與語文作文教學相結合之前,首先要了解葉圣陶生活教育思想的具體內涵是什么,只有了解真正的含義,才能有針對性,合理應用這一思想到實際教學之中。葉先生曾經說過,作文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如果一個人的生活足夠充實,那么所做的文章自然就會充實。從葉圣陶的生活教育思想中,我們可以讀出來,小學生在小學階段要想學好寫作,就必須感受生活、體會生活,在生活的經歷中不斷思考與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葉圣陶生活教育思想為指導,引導學生了解生活,體驗生活,在生活中積極尋找寫作素材的好習慣。

在具體實踐課堂中,教師要以葉圣陶生活教育思想為指針,結合傳統的作文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完成從語文句子到語文文章的轉變,在作文講解過程中,讓學生了解一些生活教育思想。在每一類作文講解之前,教師都可以合理使用葉圣陶生活教育思想,向學生介紹關于某個主題的知識,將學生的目光引導至身邊的生活、周圍的自然環境、生活中熟悉的人等,讓學生循序漸進,由小到大,逐步感受生活,并且逐漸形成對作文的情感。

例如,在講授關于風景的描寫時,教師可以先挑選一處學生都熟悉的地點,可以是學校中的一個小花園,或所在地區的公園等,然后帶領學生回憶自己見過的景色,先使用大白話的方式講述出來,讓學生盡可能講解細致清晰,再引導學生想一些語文課堂中學過的優美詞語,替換大白話,讓措辭更加書面化。

二、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的好習慣

學生寫作能力的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良好的作文能力需要學生一步步地積累,在生活中處處留心,作文中的文字都是生活中的體驗,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情,因此,在小學階段作文練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好習慣,尤其小學生好奇心強,還處于什么事情都想體驗,卻無法沉著堅持做好一件事,還沒有一定的信念和耐心的時期,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心理工作,讓學生尋找興趣,培養耐心與細心,通過各式各樣的觀察豐富自我的世界,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美麗的圖畫,對小學生進行描寫類作文寫作是十分有幫助的。習慣的養成方法有很多,教師首先要明確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必要性,然后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聯系小學生階段的成長特點,讓學生在教師布置的任務中,或者教師的鼓勵中,擁有無限動力目標,養成認真觀察生活的好習慣。

要想培養小學生認真觀察生活的好習慣,就必須讓學生從小處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在生活的小事中尋找有意思的事情。在生活中,小學生可以觀察到的方面有很多,可以是所居住環境周圍的變化,從塵土飛揚的道路,到干凈整潔的柏油馬路等,可以是每天路過的一個小攤點,賣燒餅的大叔,賣糖葫蘆的老奶奶等人物,也可以是家庭中父母對自己關愛的小事,教師要引導學生,只要留心,就能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事情。對于習慣的養成,絕大部分要依靠學生的自覺性,但是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自制力有限,還無法獨立完成一些事情,這時就需要教師積極地引導與管理。在課堂之外,教師可以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完成。

例如,在學習描寫人物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家庭中的一個人物進行觀察,看家人每天幾點起床,起床之后會做什么,平時有什么習慣,有哪些細節是自己之前不知道的,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談一談觀察到的哪一幕讓自己印象深刻。曾有一位學生問我:“下水道井蓋為什么都做成圓的?”我沒有急于回答,而是肯定這位同學問得好后,布置學生回家自己動手做實驗,嘗試用硬紙板做圓形、三角形、四方形等形狀后再比較優缺點,然后全班同學討論后總結出圓蓋具有開啟自如、吻合嚴密、運輸方便等優點,接著引導學生將過程和結論寫成實驗報告形式的探索文章??梢娞剿鞯倪^程更是提高的過程。有一次,我在讓學生寫《穿針》的習作前,特意安排了一次勞動實踐穿針比賽。一根繡花針,一團白棉線,極小的針眼,極粗的線,給學生設置了難度。鼓勵學生踴躍上臺表演,余下學生抓住表情及動作仔細觀察,然后讓學生將觀察到的穿針動作用準確的詞按順序寫下來,經過討論與補充,同學們寫出了“拿、抿、捻、捏、盯、抖、穿、漲紅、睜大、緊皺、舒展”等詞語,由于大家留意穿針活動的全過程,經歷了緊張、興奮、著急等復雜的情緒體驗,又有勝敗對比,因此寫出來的作文都很真實細致,富有感情。這樣長此以往地訓練,持之以恒地積累,久而久之,學生一定會在生活中獲取無窮無盡的作文素材。

三、注重內心體會與文字描述的銜接

學生注重觀察生活是寫作素材搜集的一個好習慣,除此之外,將眼睛觀察到的東西轉化為自身的體驗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己見到的事物轉化為情感所在,然后將這種情感轉化為可以描述的文字,再之后語文學習過程中,注重積累一些優美的詞句,將內心的體會與作文的文字描述做好銜接,達到良好的積累素材與寫文章結合。在學生寫作中,教師要善于并主動指導學生,讓學生的情感得以用適當的方式方法進行總結描寫,教師可以時常布置一些關于寫作的小練習,內容大概在200字—300字,學生寫好上交之后,教師要認真閱讀與批改,在學生寫得好的地方標注出來,在一些表達不恰當的地方做出改正。這樣的反饋機制和做法既有利于學生寫作信心的提高,讓學生能夠放下心中的恐懼,積極投入到寫作練習之中,又能夠讓教師實時了解學生所處的寫作練習階段。

在將學生的內心體會與文字描述銜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式變換教學模式,在運用葉圣陶生活教育思想的基礎上,以多種多樣的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教師可以向學校提議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例如,清明節的時候,有條件的學??梢越M織學生去烈士陵園或者相關場所掃墓,緬懷先烈,在這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當天寫下一些感想,談談體會,一定要求學生將真實的情感書寫出來。除了一些真實生活中的描述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實際生活中的情況做出想象,寫一些例如《假如我是一名警察(職業)》、《50年后的這個世界》、《我想跟你說聲謝謝(對不起)》等與想象力相關的習作,通過這樣練習,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細節描寫能力,讓學生將內心所想化為文字的描述。如指導《20年后我們來相會》一文時,我就注重引導學生打破常規,進行逆向思維的思考。如陳飛同學寫道:“一群西裝革履的人擁著一個人走來,走近一看,原來是我的小學同學李軍,他氣度不凡,已是美國某跨國公司總裁了,在他的努力下,中美兩國商人交往頻繁,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如果學生進入定勢思維,李軍就可能是一名與我們失去聯系的商業名人,陳飛同學打破了這種框框的限制,不僅增添了寫作的情趣,而且大膽想象,形成了創造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作文要以生活為基礎,在體驗生活、觀察生活的前提下,與語文所學知識相結合,作文要力求學生表達出真實的事情、真實的情感,以事實為依據,不斷讓學生參與生活、熱愛生活,教師在講授作文期間要讓學生主動思考探究,實現葉圣陶生活教育思想為前提的作文教育。

參考文獻:

[1]劉國正.葉圣陶語文教育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

[2]董菊初.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概論[M].北京:開明出版社,1998.10.

猜你喜歡
觀察生活文字描述生活教育
語文,怎樣才能吸引你?
語文教育教學與生活實踐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