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合組織將從創新區域合作走向參與全球治理

2018-11-17 11:57于洪君
公共外交季刊 2018年2期
關鍵詞:成員國峰會發展

于洪君

當今世界各大國中,中國的周邊環境最為復雜,并且充滿變數。為了自身發展與地區安寧,中國始終奉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始終把周邊外交當作國家總體外交的重要環節。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就是中國為塑造地緣政治新格局,開拓周邊外交新局面,與相關國家共同構建的區域合作新機制。它的主要特點和優勢是:雙邊合作與多邊合作齊頭并進,域內協作與域外協作相輔相成,謀求地區和平發展與全球治理相得益彰。

適應時代發展潮流的新型區域合作平臺

上合組織的前身,是20世紀90年代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為緩和中國與原蘇聯邊境地區緊張局勢、加強軍事領域信任措施而在上海形成的五國元首年度會晤機制,時稱“上海五國”機制?!吧虾N鍑睓C制雖然只存在5年,但卻成功地解決了歷史遺留的原中蘇邊界問題,孕育出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上海精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聯合發展”這一新的國家關系準則和區域合作規范。

2001年6月,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出席“上海五國”元首會議,與中俄哈吉塔五國元首共同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和《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吧虾N鍑睆拇宿D型為中俄哈吉塔烏六國組成的區域合作組織。

上合組織是新世紀初中國與周邊國家共同創立的新型區域性合作組織,也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秘書處設在北京的對話與交流平臺。它不同于當年蘇聯組建的華沙條約組織,更不同于美國統領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上合組織的根本宗旨,是超越國家制度差異和意識形態分歧,以共同安全和發展利益為基礎,加強成員國之間的相互信任、睦鄰友好與務實合作。

上合組織的主要工作機制是每年在各成員國輪流召開元首理事會會議和政府首腦會議,另外還有外長理事會、國家協調員理事會以及各種部門領導人會議,如外交部長會議、國防部長會議、經貿部長會議、中央銀行行長會議,等等。它的常設機構,一是設在北京的秘書處,二是設在塔什干的地區反恐中心。秘書處秘書長和地區反恐機構主任,由各成員國按上合組織章程規定,輪流派人擔任,任期兩年。

上合組織是個非常包容和開放的組織。2004—2005年間,蒙古國、巴基斯坦、印度和伊朗相繼成為該組織觀察員。2009年,白俄羅斯和斯里蘭卡同時成為該組織對話伙伴國。2012年,阿富汗、土庫曼斯坦兩國總統以主席國客人身份參與了北京峰會。17年來,經過成員國的共同努力,上合組織不斷擴大朋友圈,不斷拓展交流渠道,地區輻射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大。

上合組織自成立時起,就把共同防范和打擊“三股勢力”即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作為核心任務和重要目標。在推動成員國安全事務溝通、反恐信息交換和軍事技術交流等方面,上合組織發揮了很大作用。這種交流與合作不僅提高了成員國聯手應對突發事件、共同處置危機的能力,同時還提高了國家安全建設特別是反恐機制建設的水平。

此外,面對共同發展的緊迫需求和聯動發展的時代潮流,中國大力推動成員國在經濟、人文等各領域開展務實合作。上合組織憲章本身也包含了經濟合作的原則構想。2003年和2004年相繼簽署的多邊經貿合作綱要和綱要落實措施計劃,在促進成員國互利合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12年北京峰會期間,中國作為輪值主席國明確提出,各方要高舉和平和諧、反恐維穩、合作發展的旗幟,將上合組織建成和諧和睦的共同家園、安全穩定的有力保障、經濟發展的推動力量、開展國際交往和擴大國際合作的有效平臺。針對上合組織所在地區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潛力巨大等特點,中國還主張,上合組織應成為地區發展的推動力量,建議各國共同努力,建設鐵路、公路、航空、電信、電網、能源管道互聯互通工程,為古老的絲綢之路賦予新的內涵。

上合組織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擴大

中國作為迅速崛起的世界級大國,一直將上合組織作為發揮自身獨特作用和影響的重要多邊平臺。習近平主席更是高度重視上合組織對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特殊意義。2013年9月,他首次以中國國家元首身份出席上合組織比什凱克峰會,即呼吁各成員國在重大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支持,共同維護地區穩定,全面推進務實合作,加強人文交流和民間友好。會議最終成果在很多方面吸納了習近平的建議和主張,批準了中方牽頭制定的“上合組織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實施綱要”,細化了成員國推進睦鄰友好合作的前進目標和方向。

2015年7月上合組織峰會在俄羅斯烏法舉行時,習近平就推動上合組織實現新跨越提出五點建議,即堅持“上海精神”,打造本地區命運共同體;加強行動能力,筑牢地區安全屏障;深挖合作潛力,充實務實合作內容;推動民心相通,鞏固世代睦鄰友好;保持開放互鑒,推動組織發展。各國一致支持習近平提出的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批準了該組織至2025年的發展戰略。除了正式啟動接納印度、巴基斯坦的擴員程序外,會議同時做出了吸收白俄羅斯為觀察員,吸收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柬埔寨、尼泊爾為對話伙伴國的決定。

2016年時逢上合組織成立15周年,習近平在該組織塔什干峰會上高度贊揚了“上海精神”,認為“上海精神”具有超越時代和地域的生命力和價值,為所有致力于睦鄰友好和共同繁榮的國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也為國際社會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實踐注入了強大動力。他建議各成員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緊跟時代步伐,調整各領域合作方向,努力做到:第一,弘揚“上海精神”,堅持本組織發展之本;第二,堅持安全為先,鞏固本組織發展之基;第三,擴大務實合作,拓展本組織發展之路;第四,夯實人文基礎,建設本組織發展之橋;第五,堅持開放包容,壯大本組織隊伍。

2017年上合組織阿斯塔納峰會期間,習近平深刻分析了國際大勢和各國共同面臨的挑戰,就上合組織未來發展提出一系列新的建議和主張,包括商簽“長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未來5年實施綱要、打擊“三股勢力”未來3年合作綱要、貿易便利化協定、舉辦網絡反恐演習和防務合作論壇等。正是在這次峰會上,正式批準印度、巴基斯坦為上合組織成員國。

青島峰會成為上合組織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上合組織擴員后,8個成員國人口總數約占全球40%,GDP總量約占全球20%。此外,該組織還有蒙古國、阿富汗、伊朗、白俄羅斯4個觀察員國和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柬埔寨、尼泊爾、斯里蘭卡、土耳其6個對話伙伴國。如此龐大的區域合作組織與時俱進,不斷壯大,本身就是“上海精神”符合時代潮流,符合時代要求,得到廣泛認同的鮮明例證。

2018年6月,上合組織第十八次峰會在中國青島舉行。這是習近平就任中國國家主席后中國舉辦的首次峰會,同時也是上合組織擴員之后的首次峰會。中國和各成員國高度重視,國際社會也格外矚目。峰會之前舉行的例行外長會,就如何認識當前國際形勢取得廣泛共識,一致確認上合組織成員國應深化同觀察員國、對話伙伴及有關國際組織和論壇的互利合作;應利用本地區各國、國際組織及多邊機構潛力,在上合組織地區建立廣泛、開放、互利和平等的伙伴關系,確認深化經貿、金融、科技及人文領域合作,對于促進成員國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作為峰會主辦國,預先舉辦了160多場機制性會議和多邊活動,其中包括首屆上合組織政黨論壇。論壇達成了各國政黨將繼續弘揚“上海精神”,始終做地區持久和平的引領者、共同發展的推動者、文明交流互鑒的維護者等重要共識。

在青島峰會上,習近平莊嚴宣告:“我們要進一步弘揚‘上海精神’,提倡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包容的發展理念,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秉持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堅持共商共建享的全球治理觀”,并且為上合組織規劃了更加宏偉的發展藍圖和奮斗目標,即構建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攜手邁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習近平提出的上述主張和構想得到了所有成員國和與會各方的廣泛支持,并在峰會聯合宣言中得到具體體現。宣言分析了當前世界形勢,確認“國際社會迫切需要制定共同立場,有效應對全球挑戰”,明確表示上合組織要遵循“上海精神”,成為當代世界國際關系體系中極具影響力的參與者;要恪守“上合組織憲章”和“上合組織至2025年發展戰略”,確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理念。

三大特點和優勢決定了上合組織必將行穩致遠

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圓滿落幕,與同時召開的七國集團峰會爭吵不休形成鮮明對照。面對當前國際關系中平等原則與協商精神遭到漠視,共同發展與繁榮舉步維艱的復雜局面,各成員國毫不動搖地將“互信、互利、平等、協商”作為處理相互關系的基本準則,將“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作為砥礪前行的不懈追求,進一步彰顯了上合組織的三大特點和優勢。

第一,雙邊合作與多邊合作齊頭并進,功效疊加。上合組織的建立和運行,首先是以成員國彼此之間多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擴大為前提的。俄哈吉塔烏五國均為原蘇聯加盟共和國,蘇聯解體后同為獨聯體成員,后來又共同建立了集體安全組織。俄、哈、吉三國同時還是歐亞經濟聯盟成員。盡管上述國家之間也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和問題,但總體看,不管國際形勢如何發展,各國政局如何演變,它們之間以歷史聯系為基石而形成的雙邊與多邊合作是難以替代和無法廢止的。

中國與上合組織各成員國之間的雙邊與多邊合作始終處于方興未艾、勢如潮涌的運行狀態。中國不但與俄羅斯建立了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締結了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同時還與其他成員國建立了各種形式的戰略伙伴關系,締結了涉及許多領域、具有多種內涵的雙邊與多邊合作文件。中哈石油管道項目、中俄石油—天然氣管道項目、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項目,以及正在建設中的中巴經濟走廊、中蒙俄經濟走廊、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無一不展示出上合組織內部雙邊合作與多邊合作齊頭并舉、多向推進的磅薄氣勢。

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發表的聯合宣言以及中國與相關國家簽署的一系列合作文件再次表明,雙邊合作與多邊合作廣泛開展,持續深入,彼此拉動,功效疊加,這是上合組織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不斷成長壯大的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第二,組織內合作與組織外合作協同推進,影響巨大。上合組織為當今世界最大的區域合作與對話組織,自誕生時起就十分重視成員國與觀察員國、對話伙伴國的溝通、交流、協調、對話與合作。上合組織召開峰會時,東道國邀請相關國家領導人作為主席國客人到會參與有關發展、合作、安全問題的討論,就是上合組織與組織外國家開展對話的重要機制。2012年上合組織北京峰會召開時,中國作為東道國曾經邀請土庫曼斯坦總統以主席國客人身份參加會議。除不斷加強與觀察員和對話伙伴國的對話外,上合組織還與聯合國、獨聯體、歐亞經濟聯盟、集體安全條約組織以及東盟等域內外的國際性、地區性組織和機構建立了多種形式的聯系與對話機制。

在2018年青島峰會期間,習近平作為東道國主席再次強調了共同拓展國際合作伙伴網絡的重要性。他說:“我們要強化同觀察員國、對話伙伴等地區國家交流合作,密切同聯合國等國際和地區組織的伙伴關系,同國際金融機構開展對話,為推動化解熱點問題、完善全球治理作出貢獻”。會議通過的聯合宣言也莊嚴承諾:上合組織要“深化同觀察員國和對話伙伴的合作,擴大同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及其他國際和地區組織的交流合作”。

正是由于上合組織內部合作與對外合作緊密聯結,彼此協調,共同推進,該組織秘書長阿利莫夫才說:“上合組織合作機制堪稱不同國力、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文化的國家和諧共處的典范”。

第三,謀求地區和平發展與參與全球治理有機結合,相得益彰。上合組織成立的初衷,首先是要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共同努力,為維護和平、保障地區安全與穩定做出貢獻,促進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的全面均衡發展。另一方面,上合組織又是一個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情懷的新型區域組織,其憲章規定,上合組織將發展多領域合作,維護和加強地區和平、安全與穩定,推動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將在參與世界經濟的進程中協調立場,并且要保持和發展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關系,在防止并和平解決國際沖突中相互協助,共同尋求21世紀出現的問題的解決辦法。

17年來,針對國際形勢發展變化及其未來趨勢,包括經濟治理和氣候變化等重大的共同性問題,上合組織總是不失時機地表明立場和觀點,提出建議和主張。譬如2018年青島峰會,聯合宣言不僅就阿富汗、敘利亞等地區熱點以及全球經濟治理、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打擊恐怖主義等國際社會關心的所有重大問題表明了立場和觀點,同時確認上合組織已“成為當代國際關系體系中極具影響力的參與者”。

當前,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新興經濟體在全球事務中的作用上升,國際權力中心不可遏止地向東方轉移,已呈不可逆轉之勢。雖然上合組織未來發展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但上合組織參與國際事務和全球治理的廣度和力度將會持續增大。上合組織必將成為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積極力量。

猜你喜歡
成員國峰會發展
國企發展如何提高“質感”——以陜汽黨建引領發展為例
美借北約峰會煽動對抗中國
第三屆“麓山論劍”青年文學峰會
歷屆峰會回顧
區域發展篇
圖說創新發展
教師發展
什么是IMF份額
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增至46個
什么是意向創始成員國?(答讀者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