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哲學研究中的認知范式轉移

2018-11-17 19:22
社會觀察 2018年9期
關鍵詞:范式命題哲學

在20世紀的中國傳統哲學研究中,中國學者應用的解釋方法大體包括唯物認知范式、科學認知范式、人文認知范式、邏輯認知范式和自我認知范式等五大認知范式。在具體考察此五大認知范式用于中國傳統哲學研究實踐中,發現存在“范式轉移”現象。那么,為什么會出現范式轉移現象?范式轉移有怎樣的特點?又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認知范式轉移的原因

無論是作為一種學說,還是作為一種解釋方法,認知范式都必然有時空的限制,而其性能也是有限度的。由于認知范式的應用需要主體掌握,從而使主體或認知范式共同體與認知范式結成了密不可分的關系,并成為我們謹慎對待認知范式轉移的另一重要原因。

首先,時空中的認知范式。任何認知范式都產生于特定的時空環境,由特定個人或群體在相關的知識、理論、主張、觀點等方面的貢獻、積累而逐漸形成。比如,唯物認知范式的基本思想、原理和方法就是由馬克思及其戰友創立,并豐富、發展的,它產生于19世紀40年代歐洲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在思想資源上不僅有自然科學基礎(即所謂的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的原理及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也有經濟學基礎(即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創立了勞動價值論),從而形成為一種具有獨特解釋力的學說。人文認知范式形成的歷史也很悠久,如果從文藝復興時期算起,那么人文主義發生、發展與豐富已經有了差不多六百年的歷史,人文認知范式的基本價值主張、思想觀念和思維方法就是在這漫長的歷史中逐步形成的。自我認知范式作為一種解釋方法體系,其中的許多內容在中國或者西方哲學史上早已存在,但作為一個專用術語則是由作者發明的。無論是就自我認知范式內部諸要素,還是就自我認知范式整體言,照樣有它的時空性。比如,自我認知范式中的考據方法屬于傳統研究方法,而自我認知范式中的義理系統分析、歷史文化考察,則屬于近代或現代研究方法了??梢?,認知范式無一不是時空下的產物,這就意味著認知范式必然服從其時代限制,我們必須以時空的眼光看待它們。時間和空間的更換,都要求我們重新思考認知范式。庫恩說:“科學革命也起源于科學共同體中某一小部分人逐漸感覺到:他們無法利用現有范式有效地探究自然界的某一方面,而以前范式在這方面的研究中是起引導作用的?!本褪钦f,由于時空的變化,范式轉移或范式革命是遲早的事情。

其次,認知范式能力限制。認知范式的限制不僅來自時空,更重要的是來自認知范式自身的能力。任何認知范式都有獨特的內容、獨特的訴求、獨特的價值、獨特的思路,這些“獨特”構成了認知范式的“性能”,此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即規定了認知范式的能力所及??茖W認知范式的特點是注重從數據、實證等層面去思考、解釋一種現象或文本,分析一個概念或命題,主要看這個概念或命題是否符合科學原理、定律與方法,用科學的原理、定律和方法對被理解的概念或命題進行解釋。這是科學認知范式的特長,同時也是它的限制。邏輯認知范式的特點是對思維方式規范的堅持,從是否符合邏輯學原理、思維規律等角度去理解哲學概念或命題。這是邏輯認知范式的特長,同時也是它的限制??梢?,認知范式由于自身理論內容的特殊性、信息量的區域性、解釋能力的有限性,決定了它們不是萬能的,而是有邊界的,同時意味著它們要隨時準備被“轉移”。這就是庫恩所說的:“所有危機都始于范式變得模糊,隨之而使常規研究的規則松弛?!?/p>

最后,范式共同體的影響。這是從社會角度思考“范式”有限性問題。認知范式還有另一重要特點,即認知范式是由學術共同體共同遵守的,但學術共同體都習慣于“常規知識”,即舊的范式,尤其是在利益、價值和情感等方面受到影響甚至傷害的時候,決定了他們不會輕易放棄舊的認知范式,這就使認知范式的突破與轉移變得極為困難,因為這已不是純粹學術的事情,超越了學術范疇,而演變成社會的事件。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范式即共同體,范式就是某一個歷史時期為大部分共同體成員所廣泛承認的問題、方向、方法、手段、過程、標準等。比如,唯物認知范式,長期運用唯物認知范式的共同體會產生對此認知范式的依賴,他們將此認知范式視為最佳,視為理所當然,他們不會輕易放棄此認知范式,從而使唯物認知范式的轉移變得更加復雜與困難??梢?,人們對新范式的接受通常并非一帆風順,而往往是先抗拒和反對變革,接著是妥協,最后才接受,甚至要用時間和生命來換取。因此,庫恩將范式理解為社會現象,是非常深刻且有啟示意義的,即不能也不應將范式視為單純的學術問題,它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社會的影響,因而我們不得不關注、分析它的社會性。但問題的另一面是,當研究共同體認識到新范式對于他們的利益有幫助的時候,他們就會毫不猶疑地喜新迎舊——選擇新范式。

認知范式轉移的方式與特點

可見,由于時空的變化、性能的限制和應用主體的影響,認知范式轉移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在20世紀解釋中國傳統哲學的實踐中,唯物認知范式、科學認知范式、人文認知范式、邏輯認知范式、自我認知范式是否存在轉移現象呢?其轉移的方式有哪些?又表現出怎樣的特點?

其一,認知范式轉移的方式。如前所述,當范式不能繼續幫助研究者有效地認知、理解文本時,其轉移的號角便吹響了。那么,認知范式是怎樣轉移的呢?或者說有哪些轉移的形式?根據我們的初步考察,約可分為這幾種類型:

1)全局轉移。所謂全局轉移,是指認知范式全面轉移,但它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絕對的全局轉移,比如,西方研究方法的引入對中國傳統研究范式的排擠,中國傳統研究范式被擠到邊緣,代之而起的是唯物認知范式、科學認知范式、人文認知范式、邏輯認知范式,雖然在四大認知范式實踐中,中國傳統研究方法也偶爾重新發光,但就總體上言,傳統研究范式屬于完全轉移情形。另一種是相對的全局轉移。所謂相對的全局轉移,就是指認知范式完全不在場,被另一種范式所取代。比如,關于《墨經》中《大取》、《小取》的研究,需要邏輯認知范式在場,而唯物認知范式、人文認知范式似乎都使不上力,這就意味著在認知和理解《小取》、《大取》的學術實踐中,唯物認知范式、人文認知范式都不在場,都被“客氣地”轉移了。

2)局部轉移。所謂局部轉移,是指認知范式的解釋能力雖然弱化了,但仍然具備一定的解釋力量,為了能夠發揮僅有的解釋能力,不得不對認知范式進行調整,將那些過時的要素加以轉移。我們知道,唯物認知范式、科學認知范式、人文認知范式、邏輯認知范式、自我認知范式等都是一種相對獨立的理論體系,其中某些“子理論”或“子學說”必須淘汰,但有些“子理論”或“子學說”仍然有其解釋能力,這就意味著在認知范式系統內必然發生轉移現象,此即局部轉移或個別轉移。比如,科學認知范式由諸多科學原理、定律和方法組成,但其中的“子認知范式”都是相對獨立的,正如光學原理、數學原理、量子力學原理可以分別解釋不同的哲學概念或命題,但如將它們互換對象,其解釋效果則面目全非,這樣就會出現“局部轉移”現象。

3)隱性轉移。此是指認知范式因為理解對象的特殊性而表現為時隱時顯的情形。由于認知范式所面對的哲學概念或命題是千差萬別的,而認知范式的功能本身是有限的,因而其面對相契的哲學概念或命題能夠大展拳腳,而面對不相契的概念或命題則一籌莫展。比如,唯物認知范式、科學認知范式、人文認知范式、邏輯認知范式等在認知、理解哲學概念或命題的時候,唯物認知范式如不能做完滿的理解,那么它必須撤離,讓位給其他認知范式去嘗試,這個時候,唯物認知范式就表現為隱性轉移,因為唯物認知范式并沒有完全被取代或徹底轉移,只是被動地“隱藏起來”。以上是就認知范式本身而言的表現出來的轉移現象,其中認知范式的全局轉移的絕對現象目前是不存在的,說明五大認知范式仍然充滿生命力。

4)主體性轉移。所謂主體性轉移,是指由于認知范式的性能與主體需求構成的變化,而使認知范式的轉移既表現在主體之間,也表現在主體自身。由于應用主體對認知范式的要求不僅是滿足他們的專業性(事業),而且要滿足他們的職業性(利益),這兩種需求的交織便構成了對認知范式轉移的要求。其轉移的具體情形有:一是認知范式在主體之間的轉移,比如人文認知范式從主體群A轉移到主體群B;二是認知范式在同一主體身上的轉移,即同一主體在不同年齡段、在不同時空條件下,認知范式也會發生轉移,早年用唯物認知范式,中年用科學認知范式,而晚年用人文認知范式。

另外,認知范式轉移過程中,還必須關注“認知范式擴張”現象。所謂“認知范式擴張”,是指認知范式憑借自己的性能或主體的力量對非自己專業領域的侵犯,有些范式性能優良,廣受歡迎,這種范式可能會發生一種自然的擴張現象。另一種擴張現象則是依靠權力強行推行某種認知范式,或保護某種認知范式,從而使某種認知范式獲得市場份額而施加自身的影響。因此,主體的理性、健康、文明,對認知范式的科學應用并產生積極效應是至關重要的。如果缺乏這個條件,陳舊的認知范式、落后的認知范式,甚至反人性的認知范式都可能長期與我們為伴。因此,認知范式轉移雖然不是必然的,但肯定是必須的。對于來自范式能力所引起的擴張,應該歡迎并接授;對于以私利為企圖的擴張,則必須警惕并消除。

其二,認知范式轉移的特點。誠如上述,認知范式轉移表現為多種形式,而每種轉移形式都與認知范式自身性能、認知范式使用主體以及相應的社會環境等因素有關,從而為從它們的關系中尋找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創造了契機。那么,認知范式轉移又有怎樣的特點呢?

1)漸進式轉移。庫恩認為,自然科學研究中的范式轉移是極其緩慢的,根據他的考察,一次真正的范式轉移往往需要至少20年,如此新常態才能形成。因此,當前這代科學家從來就無法完成走向新范式的轉型,只有當新一代科學家接管相關領域,深深鐫刻于教科書、地圖、經驗和訓練材料中的老范式才會遭到摒棄。對于五大認知范式,之所以轉移緩慢,乃是因為除了習慣了認知范式的共同體的情感、價值的影響之外,在解釋能力方面目前似乎還沒有發現被徹底轉移的可能。

2)無傷亡式轉移。就是指認知范式在轉移過程中,較少發生你死我活的情形,較少發生認知范式犧牲或被淘汰的現象,更多情境下表現為認知范式的隱顯或換位,因而不存在認知范式傷亡的問題,至少目前如此。比如,唯物認知范式對于哲學概念或范疇的理解,當不能做出準確的解釋時,唯物認知范式自動退出,但這并不意味著唯物認知范式的“徹底傳移”,而是暫時轉移或“戰略轉移”,當唯物認知范式尋找到真正的“敵人”時,便會突然“挺身而出”以顯其看家本領。因此,五大認知范式雖然都在不停地轉移,但都表現出“無傷亡轉移”現象。

3)對調式轉移。在五大認知范式用于中國傳統哲學研究實踐中,由于研究具體的對象不同,需要理解的文本不同,唯物認知范式、科學認知范式、人文認知范式、邏輯認知范式、自我認知范式需要經常性地進行位置的互換或對調。比如,唯物認知范式與人文認知范式之間,由于這兩種認知范式存在較大差異,從而發生論戰,相互攻擊,戰勝的一方逼迫戰敗的一方交出位置,從而實現轉移。認知范式的對調式轉移表明,認知范式轉移或突破,并不一定是以消滅某種認知范式的形式出現,而是為了更客觀、更正確地認知和理解哲學概念或命題。

認知范式轉移的意義

誠如上述,五大認知范式雖然還沒有出現徹底轉移現象,但認知范式轉移一直都在解釋中國傳統哲學實踐中發生,因而對認知范式轉移的思考與研究是極有意義的。

第一,認知范式轉移現象意味著諸認知范式都有弱點,都是相對的。唯物認知范式、科學認知范式、人文認知范式、邏輯認知范式、自我認知范式莫不如此。認知范式轉移之所以發生,乃是由于其解決問題或理解文本時不能完成任務,從而讓位于更合適的認知范式。

第二,認知范式轉移現象意味著應該充分發現和利用任何高效的認知范式。認知范式之所以轉移,是因為被轉移的認知范式的能力不濟,所以需要時刻努力發現并利用任何相契并高效的認知范式。

第三,認知范式轉移現象意味著認知范式執行主體應該培養一種時刻調整與突破認知范式的自覺意識。既然認知范式轉移是理解實踐中的常規行為,并且因為這種轉移可以為理解實踐帶來實惠,那么作為認知范式執行主體就應該培養一種時刻調整或突破認知范式的自覺意識,不能在發現認知范式與被理解文本不相契時不作為,不能躺在常規范式上睡大覺。

第四,認知范式轉移現象意味著對哲學概念或命題理解的客觀、準確。如上所言,認知范式轉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認知范式的相互合作,由于單個認知范式在性能上的有限性,其理解或解釋哲學概念或命題必然出現力不從心的時候,此時通過范式轉移或許能夠緩解困境??梢?,認知范式轉移并不只有消極的面向,也不是給我們對認知范式表達悲觀的一種機會,而是應用認知范式的一種完善,它可以強化理解或解釋的效果。

第五,認知范式轉移現象有助于新認知范式的誕生。如上所述,唯物、科學、人文、邏輯、自我等五大認知范式,雖然一直在轉移著,但并沒有發現哪種認知范式到了被徹底轉移的時候,這就意味著新認知范式的誕生還遙遙無期。我們已經知道,認知范式之所以發生轉移現象,根本原因是認知范式的性能限制,這就是說,任何認知范式都存在被突破的契機;另外,認知范式轉移會讓諸認知范式形成互動,取長補短,從而走向融合,形成更為完善的認知范式組合;再者,認知范式轉移也提供了認知范式豐富、發展自身的機會。當一種認知范式經常派不上用場的時候,它就必須反思和檢討:問題出在哪個地方?從而提出修正的路徑與完善的內容。

因此,雖然就目前而言,我們很難預測五大認知范式身后的認知范式的具體而壯觀的情景,但認知范式轉移現象告訴我們,認知中國傳統哲學的范式肯定不會一成不變,這不僅是空間的承諾,也不僅是時間的承諾,更是認知范式自身性能的承諾?;蛘哒f,認知范式轉移完全是由其特性決定的,這個特性主要是指它的限制性,認知范式作為理論或方法,其發揮自身的作用受到先天限制,而這種限制同時提示我們:認知范式不會靜止不變,無論是時空要求,還是其性能限制,或者是范式共同體的需求,都意味著必將轉移,也意味著必將創新。

猜你喜歡
范式命題哲學
中小學安全教育的學科融合創新實踐范式
中國山水攝影對傳統藝術范式的歸附和偏離
從教師視角談“讀思達”課堂范式——以“百分數的認識”為例
管窺西方“詩辯”發展史的四次范式轉換
小包哲學
逆境中的哲學
圓錐曲線的兩個孿生命題
淺談“命題的否定”與“否命題”
否命題與命題的否定辨析
晾衣哲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