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韓經濟新局

2018-11-19 00:00張蘊嶺金英姬
中國新聞周刊 2010年32期
關鍵詞:中韓對華兩國

張蘊嶺 金英姬

中韓兩國經濟間的優勢互補仍然是目前兩國經貿關系的主要特征,但這種互補關系正在向更加平衡的方向發展

中韓兩國自1992年8月24日建交以來,各個領域的關系發展迅速,尤其是經濟關系得到了非常迅猛的發展,雙邊貿易額從1992年建交時的50.3億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1562.3億美元(2008年為最高,達1861.1億美元),大多數年份雙邊貿易額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目前,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最大的對外投資市場,韓國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國,兩國之間形成了互補、互利的密切經濟關系。

兩國貿易發展迅速,但存在著不斷擴大的不平衡,韓國向中國的出口遠遠快于從中國的進口,尤其是自2000年以來,我國方面的貿易逆差逐年增大。

韓國對華投資及分布

中韓兩國貿易之所以發展迅速,又出現這種貿易不平衡,是由兩國的經濟結構決定的。兩國建交時適逢中國改革開放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韓國企業抓住機遇,大力發展向中國的投資,充分利用中國為近鄰,擁有豐富、質優、低成本的勞動力和巨大市場潛力的條件,進行產業轉移,而中國則利用韓國的投資迅速發展加工制造業,既面向出口,又改善國內市場供應,因此,這導致韓國向中國出口的設備、加工半成品等快速增長。

顯然,兩國之間的貿易增長是以韓國向中國進行產業轉移為驅動的,由此,造成兩國間的雙邊貿易多以產業間貿易為主,大多為產業垂直分工,因此,貿易交換基本上是屬于優勢互補的垂直分工型貿易。不過,近年來,兩國間的水平產業分工型產品貿易也得到很快的發展,反映了兩國間技術水平的拉近和投資貿易結構的升級。

韓國對華投資起步雖晚,但發展迅速。1992年韓國對華直接投資額僅為1.19億美元,1997年韓國對華投資已達21.42億美元,年均增長78%。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隨后幾年韓國對華直接投資一度下降,但此后又迅速恢復,至2009年底,韓國累計對華投資項目50477個,實際投資金額446.1億美元,韓國為中國第三大外來直接投資來源國。韓國企業對華進行直接投資,一部分是以開拓中國市場為目的,另一部分則是把中國作為加工、生產、出口基地。在華投資的韓資公司主要從本國進口所需機械設備、原材料、輔助材料和中間產品,這樣,就造成進口隨投資的增多而快速增長,也就是說,投資是拉動韓國向中國出口的內在驅動力。

從投資行業分布來看,韓國對華直接投資大部分集中在加工制造業,最主要的四大行業是電子、電信,紡織、服裝,石油化工和機械設備。從投資地區分布來看,韓國對華投資的企業大多集中在東北三省、東部沿海地區和北京等經濟發達的地區。從投資主體來看,韓國的中小企業對華投資積極,充分利用中國的優質廉價勞動力和政府提供的優惠政策,從事加工出口,而主力則是大企業,從事面向中國國內市場和出口的制造業,以大型制造項目為主,像汽車,電器、電子等。同時,向第三產業的投資也得到較快發展,涉及地產,賓館,物流等行業,地域分布也從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擴展。

優勢互補與競爭

中國對韓直接投資開始較晚,且規模尚小,截至2009年底,累計投資額只有8.9億美元,與韓國在華投資規模難以相比,不過,如果韓國投資的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中國對韓國的投資會進一步增加。

從未來發展的趨勢來看,中韓兩國經濟關系將向更加平衡的方向發展。中韓建交之初,兩國在經濟發展、技術開發、產品種類和質量等方面具有較大差距,因此早期兩國貿易關系的特點是以互補為主,以韓國向中國投資,向中國出口設備品、核心部件、加工零部件為主,中國主要的引進方,向韓國的出口多為原材料,以及由韓國企業在中國生產的消費品返銷。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技術開發能力加強,產品質量提高,產品種類增加,兩國產品的水平競爭也開始增加。也就是說,兩國在進出口商品結構上互補性趨弱,而競爭性漸強。自2005年開始,中國出口韓國的商品中初級產品的比重下降,技術、資本密集型產品的比重上升,這表明,兩國產品的技術差距在逐漸縮小。同時,兩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也會增加。隨著中國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中國產品的技術水平、質量和競爭力不斷提高,中國產品已經遍布世界各個角落,中國和韓國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正在展開激烈的角逐。

總的來看,中韓兩國經濟間的優勢互補仍然是目前兩國經貿關系的主要特征,但這種互補關系正在向更加平衡的方向發展。一些韓國朋友對這種趨勢憂心忡忡,擔心韓國會失去中國這個大市場,擔心中國產品會占領韓國市場,為此,發出保護本國市場的呼聲。其實,這種反應大可不必,中國產品并沒有對韓國的產品形成大的競爭和排擠。再說,兩國的經濟關系在競爭中發展,在競爭中深化,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自貿區談判

在當前和今后的發展中,中韓兩國面臨新的雙邊、地區和國際形勢。世界經濟的結構正在發生重大的調整和變化,中國的經濟也正在和將繼續發生重要的轉變,這使得兩國經濟的關系發展面臨新挑戰,同時這也為兩國加強合作帶來新的機遇。面對這種新的形勢,中韓兩國應該有新的觀念,新的戰略和新的措施,通過進一步加強合作,作出新的努力,使兩國的經濟關系獲得新的發展。

首先,面對新的形勢,兩國應該加強互信。對于韓國來說,應該以新的戰略眼光看待與中國的經濟關系發展,減少對中國發展與競爭力提升的恐懼和誤解。事實上,中國的進一步發展會給韓國帶來新的機遇??匆豢催@次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的形勢,中國經濟的增長成為韓國經濟復蘇的重要動力。2010年1~6月,中韓雙邊貿易額為893.4億美元,增長43.1%。其中,韓國對華出口556.5億美元,增長48.7%;自中國進口336.9億美元,增長34.7%。韓方貿易順差219.6億美元,增長76.8%。但從未來發展看,韓國應該進一步向中國的產品開放市場,逐步實現貿易的基本平衡。

應該認識到,中國的市場結構在發生變化,技術在提升,創新能力在提高,韓國企業在華投資會遇到新的經營環境,過去那種主要靠利用中國廉價勞動力進行簡單加工出口的投資項目可能面臨經營上的困難,因此,韓國企業應該增加在中國技術投入和研發投入,加強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同時,中國企業走出去,其中向韓國增加投資,是必然的趨勢。韓國應該向中國的投資開放市場,支持中國企業向韓國投資,更好地保護在韓投資企業的經營,構建互利共贏的新經濟關系。

為了深化中韓兩國的經濟關系,為未來的合作開拓更為良好的市場環境,兩國應該加快自貿區(FTA)談判的進程。建立兩國自貿區的問題已經議論多年,但政府間的正式談判迄今仍未啟動,這與兩國緊密的經濟聯系現實很不相符,也不利于進一步深化兩國經濟之間的合作,應該作出更為積極的努力。

面對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中韓應該在創建新的生產方式,新的生活方式上進行合作。兩國政府和企業應該在合作研發和利用新能源,發展節能環保經濟上進行實質性的合作,比如,中日韓三國承諾建立循環經濟開發利用中心,中韓可以先行,由政府支持,企業參與,這樣可以推進中日韓和東亞地區在這個領域的合作。

當然,兩國經濟關系的深化也要有良好的政治關系來保證。兩國已經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要下大氣力充實戰略伙伴關系的內容,在兩國政府和人民之間建立起真正的互信,開展真誠的合作。出于多種原因,目前,兩國社會間的互信度降低,也出現不少不利于加強兩國關系發展的雜音,這必然會影響兩國關系的發展,影響兩國經濟合作的深入開展。這應該引起兩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并且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增進互信,推進合作?!?/p>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研究學部主任亞洲太平洋研究所副研究員

猜你喜歡
中韓對華兩國
本期導讀
“2016中韓電影論壇”開幕
商務部:東盟對華投資下降是正常的市場和企業投資現象
“2016中韓電影論壇”開幕
中韓海域劃界首輪會談成功舉行
中韓因“脫北者”隔空對峙
本期導讀
“兩國”演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