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S中的3S

2018-11-21 19:40大水
兵器 2018年11期
關鍵詞:進氣道機頭超音速

大水

FC31“鶻鷹”戰斗機是最近國內武器裝備相關討論的熱點。從中央電視臺到各家新聞媒體、各大軍事網站,“鶻鷹”都是網紅。筆者根據自己對航空技術的了解和認識,對“鶻鷹”的各方面性能做一個分析。

五代機的4S

2011年,殲20戰機首飛。很多人都對資金、技術、設備、人員等綜合實力雄厚的沈陽飛機設計所同樣給予了很大期待,希望南北兩個飛機設計所能在隱身戰機方面有所成就,共同推動中國航空技術進步。

“鶻鷹”的出世滿足了軍迷們的這個夢想,但是“鶻鷹”作為后來者的性能到底如何,卻產生了一些爭議。

五代機有比較成熟的標準,就是4S,包括:隱身(Stealth),超音速巡航(Super Sonic Cruise),超機動(Super Maneuverability),超信息優勢(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目前關于“鶻鷹”的信息系統尚且沒有足夠的信息披露,因此我們只能根據公開發布的信息、外形和飛行表演中的實際表現來討論一下前面3個S。

3S之一:隱身

隱身飛機設計原理有關教材上清楚地說明,飛機的隱身90%依靠外形,只有10%依靠涂料。外形隱身的要點就是飛機的外表線條輪廓盡量相互對齊,而且盡量集中在盡量少的方向上,使得飛機反射的雷達波都盡量向無害方向而走。

但是第一眼看去,“鶻鷹”的機翼平尾進氣道垂尾前后緣基本是相互平行的。機身側面和垂尾也幾乎在同一傾斜平面內,而且和機頭側面平行。從這個總體的印象來說,“鶻鷹”初步具備了隱身飛機的外形。

◎機頭

“鶻鷹”機頭和F35類似,都是兩側傾斜、下頜尖的角錐形狀機頭,機頭雷達罩和機頭有一個15度左右的傾斜,外表明顯有防雷擊條帶。這是典型的隱身設計,尺寸和F35類似。

◎進氣道

從珠海航展來看,“鶻鷹”進氣道入口和發動機尾噴口基本在同一直線,有人就懷疑這兩者是直通的。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只要設置一個大S造型的進氣道就可以解決問題。從進氣道開始,氣道向上彎曲、向內彎曲、再彎曲到發動機入口就可以解決問題。

大S造型需要復合材料鋪層,而中航工業的復合材料中心就設在沈飛,完全可以解決。

◎機身

“鶻鷹”的機身基本采用了F22的扁六邊形路線。不過“鶻鷹”的定位與殲20不同,采用了推力比較小的RD93發動機,所以刻意限制了飛機的的尺度。機身上寬下窄,有一個30度左右的傾斜,和垂尾角度一致。

由于發動機推力比較弱、推重比比較低,“鶻鷹”的設計師盡量在機身設計上采取措施補救飛行性能。機身上表面設置油箱,內油在6-7噸之間,保證足夠的作戰半徑。機身的中部是進氣道,中機身下部就是彈艙。為了保證面積律的實現,后機身就開始縮減截面,盡量減阻。在這樣的制約下實現隱身設計,難度是相當大的。

由于外掛武器會大大增加反射效應,使得隱身設計完全失效,所以隱身飛機的武器掛載都盡量內置。

“鶻鷹”機身鋸齒設計是亮點。從各種高清大圖來看,“鶻鷹”大部分口蓋和對接框架蒙皮都采用了鋸齒外形設計,是隱身戰斗機的標準設計。

從后機身的設計來說,隱身設計不如殲20。殲20的后體有腹鰭做遮擋,紅外探測器從側面完全探測不到發動機尾噴口。不過考慮到“鶻鷹”的定位,即使有問題也不是太大問題。

3S之二:超音速巡航

從“鶻鷹”目前的氣動布局和發動機選型看,是不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的。不過同為五代機的F35最大飛行速度只有馬赫數1.6,“鶻鷹”宣傳的最大速度馬赫數1.8,看來超音速巡航也未必是五代機的硬指標。

◎機翼

“鶻鷹”機翼采用了40度左右的中等后掠角切尖三角翼設計,比較利于亞音速巡航,可以看出飛機設計比較突出遠程作戰,追求作戰半徑較大。翼后緣采用了類似F22的10多度前掠,在跨音速時候阻力較小。

機翼設有增升裝置,前緣有通長的前緣襟翼,機翼后緣有類似F35A和蘇27類似的襟副翼。這種襟副翼設計在F16戰斗機上應用最成功,它避免了機翼外側剛度的不足,又優化了飛行器高速飛行時副翼面出現的操縱反效問題。

從機翼面積來看,和F35A戰斗機類似,“鶻鷹”第一架樣機并沒有切尖。第二架樣機的機翼、平尾、垂尾都進行了切尖處理。某些技術論文認為,這樣的設計對隱身方面有好處。

◎尾翼

“鶻鷹”平尾和垂尾原始設計比較像F22,尤其垂尾采用了一種戰斗機很少見的梯形。但F22的垂尾位置很靠前,著重在大迎角時候發揮作用。而F104和米格21等二代機的垂尾比較靠后,著重改善馬赫數2時的效率。

“鶻鷹”第一架樣機的垂尾位置在這二者之間,估計有兼顧高速和大迎角的目的。但是第二架樣機的垂尾設計發生了很大改變,垂尾外形更類似于F35,前后緣都后掠外加切尖。從這個角度來說,“鶻鷹”設計放棄了高機動。

◎進氣道

“鶻鷹”進氣道和F35相同,采用超音速無附面層隔道(DSI)進氣道。這也是中國第4款采用DSI進氣道設計的飛機。前3款分別是“梟龍”FC-1戰斗機、殲10B/C、殲20。這種進氣道有很多的好處。它重量輕、無可動部件,隱身性能好,而且對于偏離臨界狀態的來流要求比較寬松,大大提高了發動機進氣道的進氣質量,使得發動機喘振概率大大減小。

這種進氣道的難點在于設計階段需要強大的流場計算模擬能力,而且在設計之初就要選擇好最佳的速度范圍。不過經過中國航空科研人員多年的攻關,DSI設計和分析手段已經成熟,可以自由發揮。

DSI進氣道也有弱點。首先是不能容忍負角度的迎角,在正迎角工作范圍最大可以到50-60度。但負5度左右的姿態就會使得進氣道排除附面層功能失效,導致發動機喘振甚至停車。不過這個弱點可以通過飛控系統來克服,不飛負角度就是了。

DSI進氣道最大的弱點在于,飛行速度超過馬赫數1.2后,總壓恢復系數比傳統的外壓斜板明顯差,而且速度越大差距越大。從這個角度來說,強調超音速飛行的飛機不是特別適合采用DSI進氣道。

實際上F35也完全放棄了超音速巡航能力,依靠隱身和信息優勢作戰。F35打算很遠就發現敵機,遠遠地射一發導彈,絕不和敵人糾纏。

3S之三:超機動

雖然超音速巡航是五代機的標桿,但“鶻鷹”用現有的發動機很難實現這一點。

“鶻鷹”在珠海航展表演時被軍迷們戲稱為“煙鬼戰斗機”。原因是起飛時噴出大量黑煙,這是發動機燃燒不充分的標志。但是“梟龍”戰斗機采用同樣的RD93發動機,卻少有噴黑煙的問題。經過查詢資料發現,“鶻鷹”樣機為了控制成本,實際上配用了比較早期的RD33發動機。

從珠海航展的表現來看,“鶻鷹”爬升滾轉、加速都比較慢,而且糟糕的是,一個普通角度的盤旋都會導致明顯掉高度。特別是2014年珠海航展時,按照飛行表演慣例,飛機內油就是1噸多不超過2噸。結果在發動機全開加力的情況下,爬升慢,加速慢這就帶來了巨大的疑問。

這樣的情況似乎沒有改觀,最近網絡上出現了“鶻鷹”雙機飛行的視頻。其中第二架做了一個中等坡度的盤旋就明顯掉坡度,而且發動機也噴出了黑煙。這說明飛機阻力太大,發動機推力完全不夠用。

“鶻鷹”目前還在早期的樣機階段,假如加上全套航電設備,包括機頭雷達、襟翼雷達、頜部光電塔、機身光電告警設備、火控設備等,估計飛機空重要增加1噸左右。按照航空科研和戰斗機研發的一般規律,起飛重量會越來越大。飛行性能不足的問題會越來越突出。

武器攜帶能力

除了上面所說的3個S。通過公開數據,我們還可以對“鶻鷹”的武器攜帶能力做一些分析。

“鶻鷹”由于發動機推力比殲20少了幾乎三分之一,無力同時承載殲20那種大型機腹彈倉和兩側紅外格斗導彈彈倉。因此“鶻鷹”追隨F35的路線,取消了機身側面格斗彈倉。

目測“鶻鷹”主彈艙尺寸和殲20戰斗機一樣,長度4.5-4.7米,寬度2米左右,深度估計可以掛載500千克炸彈一類,兼容國產霹靂15導彈。

為什么一種中型戰斗機要采用這么大尺寸的彈倉?理由很簡單,按照國家標準,殲20彈艙是與霹靂15導彈配套的。假如“鶻鷹”采用小尺寸彈艙,就無法容納霹靂15。除非為之研制一種更小的先進空空導彈,否則“鶻鷹”將面臨無彈可用的情況。而為了“鶻鷹”重新設計武器,工程量就超過了沈飛的協調能力。

“鶻鷹”采用和米格29相同的雙發布局。但實際上,加裝了彈艙之后,“鶻鷹”橫截面就比米格29大了約30%~40%,很難避免阻力飆升、飛行性能惡化。但是為了利于武器掛載,這樣的選擇也是不得已為之。

按照珠海航展展出的宣傳資料,“鶻鷹”在機翼下左右一共有6個掛點,可以掛載反艦導彈、激光炸彈和格斗導彈,在不需要隱身能力時可以采用外掛。

還需繼續提高

到目前為止,“鶻鷹”至少證明了自己是一架能飛的戰斗機。但要想成為一架能打仗的五代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鶻鷹”導彈內油和F35類似,但雙發設計比單發設計的阻力明顯更大。為了實現相同的航程,就必須大幅度增加內油。這將是“鶻鷹”后期設計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最大的問題還在于發動機。F35A空重13噸,最大推力190千牛。而“鶻鷹”裝備全部作戰系統后,空重估計要比F35高1-2噸甚至更多。僅僅是兩臺發動機RD33重量就要比F35所用的F135發動機差不多重1噸了,最大推力卻只有166千牛。未來即使采用兩臺渦扇19發動機,總推力也只有200千牛,推重比還是遠遠落后于美國F135。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鶻鷹”只能算作一種亞音速攻擊機。如果裝備與F35相當的航電設備,價格還未必低于F35,對市場競爭力有傷害。

以美國設計經驗來看,雙發飛機要達到F35指標,發動機總推力要比F35大3成左右?,F在F35發動機推力升級到了200千牛,那么“鶻鷹”的雙發總推力就要達到260千牛。從目前國內供應能力來看,或許只有“太行”是現成可選的型號。

猜你喜歡
進氣道機頭超音速
遠航機
臺炫耀超音速導彈可“擾亂解放軍”
缸內直噴汽油機進氣道優化設計研究
一種新型雙頭精密切割機
超音速模型直升機專用舵機
美國F—8超音速艦載戰斗機
真空擠壓成型機常用機頭的構造及板料折彎式流線形機頭的設計制造
淺析另類“戰隼”之F-16DSI技術驗證機
混壓式超聲速進氣道喉道長度的設計與數值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