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叢林中的“虎皮”

2018-11-21 19:40常杰
兵器 2018年11期
關鍵詞:虎皮越戰特戰

常杰

從純綠到虎紋迷彩

隨著20世紀60年代美軍在越南軍事介入的深入,純綠的工作服和熱帶作戰服已經很難滿足作戰需求,美軍參戰部隊迫切需要一種適應東南亞熱帶雨林環境的迷彩作戰服。精銳部隊、尤其是特種部隊軍人,紛紛開始了自行尋找適合作戰需要的迷彩作戰服。他們通過各種非正式渠道,弄到了南越傘兵、別動軍(游騎兵)的迷彩作戰服和各類虎紋迷彩服,甚至商業版本的虎紋、獵鴨迷彩服裝來用于作戰。

這些虎紋迷彩源自20世紀50年代印度支那戰爭時期的法國蜥蜴迷彩。它所誕生的背景,它的生產工藝和調撥,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因為虎紋迷彩的種類和版型異常豐富,更是有外國藏家專門為它著書立說。也算是迷彩服發展史上的一段趣聞。

實戰意義

虎紋迷彩在叢林環境有著極佳的偽裝效果。橫向的條紋模糊了人體的輪廓,非常適合越南叢林環繞河道密布的自然環境,讓特戰隊員們和環境融為一體,有利于突襲和偽裝。當時的虎紋迷彩一般使用棉布,比同時期的美軍熱帶作戰服要厚一些,但其扎實耐用廣受特戰隊員歡迎的。另外越南濕度大,山區的清晨溫度并不高,中央高地的風也比較涼,棉布在這些環境下有保暖作用。所以虎紋迷彩不僅在特戰部隊里非常的火熱,在一些一線美軍部隊同樣供不應求,大家都會想方設法去弄一些。

雖然后來美軍官方配發了ERDL迷彩(ERDL是美國陸軍工程研發實驗室的縮寫),但有特戰人員還在使用虎紋迷彩,甚至出現了很多混搭的情況。這足見特戰部隊對虎紋迷彩的喜愛。臉上擦滿油彩、身著虎紋迷彩的特戰隊員,幾乎是美軍特種部隊在越戰中的標準形象??梢哉f,沒有虎紋迷彩的越戰特戰史是不完整的。

虎紋迷彩的出現對很多國家和地區后來的作戰服款式和偽裝圖案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出現了大量的變種和新版本。如中國武警的特戰數碼虎紋迷彩,美國空軍的ABU作戰服,俄羅斯的內務部虎紋,韓國的陸戰隊數碼虎紋,以及臺灣地區的陸戰隊細虎紋。都與越戰的虎紋迷彩存在師承和借鑒的關系

由此可見,虎紋迷彩在作戰服領域一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而且絲毫沒有要退出歷史舞臺的態勢。

美軍用品的生產

在越南戰爭時期,日本的橫濱存在著一個叫做美國陸軍采購局的單位,簡稱APA。該單位是美軍在日本物資調撥的一個窗口單位。

越戰時期,設置在舊金山的國防供應局(簡稱DSA)負責美軍相關的軍品調撥生產。DSA一般的工作模式是,根據美軍的總體需求,在美國商家范圍內進行招標,然后調撥生產。但越戰期間需求激增,只靠美國國內的產能無法滿足需求。1963年投入美軍12000人,到1964年23000人,到1965年投入54000人,從特種戰爭轉向了局部戰爭。這種演變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海量的物資需求。DSA權衡再三,決定將生產線轉向亞洲。

DSA的具體生產指令從美國發往位于日本座間市的美軍顧問團,再發給APA,由APA負責實施在日的調撥生產。DSA同樣也發布指令給位于韓國的美軍韓國采購辦事處和臺灣地區的臺灣中央標準局。這樣,在完全公開的狀態下,美軍在亞洲行動所需的物資,幾乎都是這三個機構來提供,并且相互競爭。

其中APA擁有美軍越戰軍需物資生產的最詳細資料,它所組織起來的日本有關生產企業都被稱為“越南特需”。在美軍采購合同中,日本廠商拿到了最大的份額。

當時常見的模式是:APA在日本本土完成布料生產和迷彩印染工作。印染完成的布料再送到位于沖繩的工廠縫制之后出貨。這樣做的理由是,到1971年之前,沖繩還在美國的直接管轄之下。將作戰服生產交給位于沖繩的工廠,也是當時美國貿易保護政策的舉措,有點像現在的保護主義。這也是現在收藏市場上沖繩虎紋迷彩數量相對比較多的原因。當然也有人認為,部分虎紋迷彩是在沖繩當地選材印染的。

韓國和臺灣地區廠商也是采用類似模式。中標的韓國或者臺灣地區廠家會向日本廠商下訂單定制印染后的布料,然后進行加工。由此可見,在當時的亞洲,日本在印染工藝上技術水平是最高的。當然,也并不是所有的虎紋花紋都是在日本印制的。韓國、臺灣地區也逐漸具備了相關印染能力。不但如此,后期部分東南亞國家也逐漸加入了虎紋迷彩的生產,向越南的美軍輸出。到1968年為止,美軍官方控制的相關調撥生產主要還是通過APA進行的。一個小小的虎紋迷彩,就需要建立涉及好幾個國家和地區的生產體系,體現了美軍后勤采辦能力的成熟。

布料和印染

在日本生產的虎紋迷彩面料,使用的是普通工作服棉布。而南越軍隊的作戰服會使用較薄的府綢或者棉布料,在日本交付給美軍或者民間非正規防衛部隊的產品中,幾乎都沒見過這種輕薄布料。之所以會這樣,是美軍在訂購時,對布料強度、重量提出了明確要求。

當年制作虎紋迷彩面料的織布機為有梭織機。這種織布機以梭子為引緯器將緯紗引入梭口,它震動大、噪聲大、機物料損耗多,不太利于高產,因此后來逐步淘汰。當時原布料長度約38英尺(11.4米),有收邊。因為織布機技術的發展和化學纖維布料的興起,這種面料從市場上漸漸消失了。因此現在要復刻越戰虎紋迷彩,很難找到和當時完全一樣的布料,因此也無法選擇原來的工藝。這也提高了原品的收藏價值。

除了原料因素,印染工藝帶來的豐富花紋種類也讓收藏者們又愛又恨。越戰時期的虎紋大都采用機器滾筒印染,這是上世紀60年代常見的工藝,是很高性價比的方法。滾筒印染的實現方法,是將布料繞著一個像卷軸滾筒滾動,在圓筒旁邊和布料接觸的地方有多個刻著凹紋的滾筒相互回轉,滾筒的凹面接觸染色劑,在連續轉動中將染色劑印在布料布面上。一個滾筒一個顏色,需要幾個色就需要幾個滾筒。而和花紋有決定性關系的就是滾筒的直徑了。不同的直徑會帶來不同的配色。通常工廠都有自己慣用直徑的滾筒,但有時也會改變。有時不同工廠的滾筒寬度還有差異。而且,60年代已經出現了7000余種染色劑顏料,各廠選擇完全不同。就算是同一廠印染的虎紋,也可能因為滾筒大小不同而造成不同。

按照美軍的慣例,在相關合同里會提供厚厚的生產指標,讓廠家嚴格遵守。但虎紋迷彩是個非常極端的例子,有關細節都交給廠家自己處理,這是層層分包和就近生產造成的。但也正因為這樣,才有了虎紋迷彩豐富的種類。外國愛好者甚至特意為此撰寫了手冊。

在所有虎紋迷彩中,以日本廠商的產品為最佳。60年代的日本,印染、紡織相關產業的技術及產能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許多擁有高超技術的技術工人活躍在日本。但進入70年代以后,因為韓國、臺灣地區等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在紡織技術上急起直追,日本的紡織產業逐漸失去優勢,連帶的相關產業也隨之衰退。使用60年代印染方式的工廠早已不復存在,就連號稱越戰時期美軍“御用”的日本MASH公司也于90年代停止了迷彩服生產?,F在的MASH虎紋產品只剩下帽子和小包。

復刻與收藏

越戰已經結束40余年,那個時代的虎紋迷彩服及相關軍品雖然產量巨大,但如今存世的已是鳳毛麟角,價格非常昂貴。很多愛好者也只能購買復刻品?,F代復制的越戰虎紋產品,最大難度就在于花紋顏色和布料質感的還原。如果嚴格追求還原度,不但技術難度高,而且成本不低。很多商家因此望而卻步。不過由于市場比較大,而且很多收藏者并不挑剔,所以一些商家自己杜撰出一些奇怪的花紋來。包括一些青春時尚品牌、運動品牌甚至兒童服裝品牌,都有虎紋迷彩產品問世。

筆者喜歡收藏虎紋迷彩,拿到產品后,喜歡從質感、厚度、花紋、色調,甚至輔料、走線等細節做辨識與評價?,F代商家的“創新”之作,筆者是不收藏的。根據筆者的調研,現在市面上能找到的虎紋迷彩,除了已經停產的MASH,還原度最高的是DRAGON公司產品,拿到手里可以讓人感受到商家的誠意。

作為愛好者、玩家,作者還是希望有更多品牌能繼續涉足虎紋迷彩的復刻,畢竟虎紋的品種非常豐富,不是一兩個商家能壟斷的。有更多好的虎紋迷彩復制品出現,是玩家之福。

猜你喜歡
虎皮越戰特戰
《同情者》中戰爭難民的創傷記憶書寫
《特戰榮耀》:演繹熱血成長 展現軍人風貌
虎皮蘭
我喜歡虎皮蘭
柬埔寨停止尋找越戰美軍殘骸
虎皮 虎皮
財主買虎皮
本 期 導 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