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公益人轉型進行時

2018-11-21 11:43李堅
當代工人 2018年14期
關鍵詞:公益事業公益政策

李堅

隨著中國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推進和社會治理體制改革的深入,社會公益組織近年來得到快速的發展,從事公益事業的專職工作隊伍也在形成,并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一支積極力量。職業公益人團隊在開展社會工作、提供社會服務、解決社會問題、改善弱勢人群境遇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成為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助手和伙伴。當然,他們自身的成長歷程中也存在一些難處,需要關注和紓解,其職業發展空間需要進一步開拓。

公益人是在中國改革大潮中應運而生的,他們的存在與發展是必然的。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帶來經濟增長的動力,也產生階層群體的分化,產生邊緣化的弱勢人群。他們的困境既有經濟方面,也有社會乃至心理方面,擺脫困境需要來自政府的保障政策與公共服務,也需要來自社會方面的關懷、支持和幫扶。公益人作為社會工作和公益事業的推動者、操作者,發現服務需求,鏈接社會資源,銜接服務供求,搭建服務網絡,成立服務實體,成為社會生態體系的重要一環。

我們在許多社會問題的場域中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體會到他們工作的效果。比如助殘領域中,他們積極從事殘疾人就業、自閉兒童訓練、盲人無障礙行走、聾啞人交流等工作,為改善殘疾人境遇,促進殘疾人與主流社會的融合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遍布各地殘障人中心、各殘別的殘疾人協會就是其中的代表;在救災救急領域,他們積極參加防災救災宣傳、災害調查評估、實施緊急救援、發布災害信息等活動,為減災救災做出貢獻,如壹基金在各地的服務中心及其成立的救災聯盟、從事救災的各類志愿者協會等;在流動人口方面,他們幫助流動兒童教育、幫助外來媽媽融入社區、調解勞資糾紛維護農民工權益、促進外來人口管理服務精細化,如律動公益服務中心、砂山外來人口幫扶機構;在社區服務領域,他們開發基層養老資源、探索居家養老服務模式,調解物業服務糾紛、實施保障性物業,協調家庭鄰里關系、促進人際溝通,如民間糾紛調解機構、慈恩坊服務站等。不同的服務領域、不同的服務機構和從業者,例子不勝枚舉??梢哉f,公益機構和公益人,涌現在各地城鄉,已經成為和諧社會建設的生力軍,成為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務潮流的推動者,成為踐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及核心價值觀的承載者。

盡管如此,我國公益事業的發展并不完善,還處在初級階段,需要經歷而且正在經歷一個深刻的轉型。

首先是要多源匯流、百川歸海,走向專業化。多數公益人沒有經過較長時間的專門培訓,專業資質較低,對公益領域的規律性認識不夠系統完整,經驗有余而學理不足,實際活動很多而提煉總結較少,這極大地限制了視野,專業化的步子走得較慢。

其次是適應經濟規律,助推價值實現,從志愿服務走向社會服務。公益人大多是從做志愿者起步,臨時性業余性的志愿服務成為慣性,不會運用價值規律和市場法則看待服務供需問題,限制了資源的來源與使用效率。社會服務機構開展常態化的業務活動,處理服務供需問題及資源利用問題,需要進行經濟社會績效的考量,精準有效地提供服務,不再是大水漫灌。

再次是服務活動凝聚提升,走向品牌化。以往的服務隨機性強,做得多卻缺乏積累,沒有打造出品牌,這限制了組織及其服務團隊的社會影響力,不利于團隊的發展與社會資源的吸納。

這個轉型的過程可能會很漫長,需要政府、社會等多方共同努力。就目前狀況而言,雖說公益人的從業環境在改善,但仍有不盡人意之處。

一是政策環境時松時緊,不同地方的政策執行也不平衡,以致公益人時有無所措手足之感。比如與注冊經濟組織相比,公益組織注冊就難得多。注冊一個小微企業很容易,政府還為新設企業提供小額貸款與社保補貼、減免稅費等優惠待遇,并不斷出臺政策杠桿鼓勵年輕人創業就業,而這些優惠政策在公益組織注冊及展業過程中還沒有普遍實行,一些公布了的利好政策也是口惠實不至,令一些公益人望門興嘆。政策執行中也存在看人下菜碟的情況,人際關系左右一些政策的兌現,同業間有競爭性的協會組織沒有真正放開注冊審批,跨地設立分支機構仍不被允許,協會類公益機構符合章程的正常行為仍然受到多重限制,手腳被束縛。

二是社會輿論環境仍然偏緊,一些誤解在群眾中甚至部分官員中流行,對公益人產生負面影響。30多年的市場經濟,帶給人們濃烈的金錢意識,等價交換的市場法則幾乎覆蓋了一切生活空間,也籠罩著公益服務領域,“無利不起早”是人們判斷一切社會行為的出發點。而公益人打破了這一思維定勢,專門從事利他助人、濟世幫困的職業性非營利行為讓一些人覺得不可思議,不免引起他們的疑惑:世上還有這樣的傻瓜?是否公益人另有所圖?如果是吃瓜群眾這樣想想也就算了,偏偏有些人利用媒體鼓噪謬論惑亂人心,一些掌握權力的人也這樣滿腹狐疑,在工作中找毛病,無事生非,有事夸大,利用公益活動出現的瑕疵為公益人下套子設絆子,令公益人頗為難耐。

三是經濟環境窘迫,限制了公益人的展業空間與服務活動質量,從而影響了公益事業的社會聲譽。公益事業是非營利的,它的價值主要在于社會價值而非經濟價值,但不意味著它沒有經濟價值,非營利的公益事業要有經濟支出,要有經濟補償,要求收支平衡,因而要有基礎性的服務收費。但目前運營收費是一個難點,只好依賴社會贊助和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是經費來源的一個重要渠道,但政府購買服務沒有普遍推行,因而公益人收入低,生活窘迫,影響了公益人的社會形象。

這些問題是挑戰,也是發展中的一個必然趨勢,公益人解決問題,完成轉型,才能迎來公益事業的新局面。

首先是開展政策倡導活動,推動政策改進與創新。政策改進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而公益組織是促進政策調整改進的積極力量。公益組織應該利用多種渠道和形式,將公益事業發展對公共政策的需求和公益組織對改進政策的建議提交給有關決策機關,促進政策制定者與政策受益者的聯系與溝通,為打造有利的政策環境做出積極努力。

其次是開展公益傳播,樹立和推廣現代的公益理念,營造健康的社會心態。特別重要的是,要通過鮮活的案例事實展現公益人的風采,讓社會理解公益人的行為動因與現實基礎,運用各種媒體普及現代公益的精神價值,將小眾的公益理念與大眾的善良心理銜接起來。

再次是開展公益營銷,構建公益服務的推廣模式,拓寬公益價值的實現渠道。公益活動是創造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的服務行為,在政府購買服務未能普遍推開的過渡時期,通過公益營銷打開服務“市場”,提高社會和目標人群的接受度,讓專業性的公益行業成為全社會普遍認同的職業,改變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不相匹配的局面。

猜你喜歡
公益事業公益政策
“三提高”“兩保障”: “雙減”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雙減”政策下的課堂教學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國出臺三孩政策
公益
公益
公益
財政部 民政部關于進一步明確公益性社會組織 申領公益事業捐贈票據有關問題的通知
公益
股指沖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關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