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江堰天府源田園綜合體創新農民利益聯結新機制

2018-11-22 03:11袁華兵
新城鄉 2018年11期
關鍵詞:綜合體田園集體經濟

袁華兵

田園綜合體是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鄉村振興背景下,探索解決三農問題、實現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試驗平臺。四川都江堰天府源田園綜合體注重發揮各方力量,共同為農民增收出謀劃策,由原來的政府、農民、企業三方各干各的,轉變為三方形成合力,探索出了多種農民參與模式并受益,實現了“三駕馬車”向“三馬駕車”的有效轉變。

“三駕馬車”變“三馬駕車”

在綜合體項目實施前,基層政府也認識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民發展的重要載體,但由于村集體幾乎沒有可供發展的資源資產,加之部分基層干部缺乏發展集體經濟的動力和能力,以至于基層政府有想法卻沒辦法;而農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抗市場風險能力弱、利益分散、自身能力與素質不夠高等原因,導致農民有意愿沒能力;項目區內涉農企業關注的重點是自身的經營,對聯合農民與農民一起共同致富的認識不夠深,加之直接與農民打交道需要耗費大量精力,所以企業是有能力卻沒想法。

都江堰天府源田園綜合體于2017年7月獲批。項目開始實施后,在政策和財政資金支持下,原來發展難的情況大為改觀。隨著水電氣訊路渠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全面完善與提升,入駐企業越來越多,洽談項目越來越多,目前協議資金已超過100億。農民原來不值錢的資源現在值錢了,看到了增收的希望,致富的愿望也更加強烈,村集體經濟有了“第一桶金”。在政府的引導下,三方通力協作,經過一年的努力,利益聯結機制建設初建成效,成為了都江堰田園綜合體的一道“美麗風景”。

“三馬駕車”共創新模式

為使田園綜合體范圍內的農民能夠持續增收,把企業與農民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促進農民為自己的收益出力,都江堰市有關部門和鄉鎮針對不同區域、不同項目的具體情況,因村因項目施策,創新了多種利益連結新模式。

模式一:“五聯”模式

四川圣壽源農業有限公司位于田園綜合體項目內的胥家鎮圣壽社區,公司主要生產銷售綠色安全蔬菜,并牽頭組建蔬菜質量安全聯盟,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的肯定。

在園區農民增收促進上,黨支部、企業、群眾之間建立了“事項聯商、活動聯辦、問題聯解、人才聯培、資源聯享”的“五聯模式”: 一是事項聯商聚民,黨支部、群眾與企業每周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共解發展難題,共商企業發展、產業壯大、群眾增收等事項。二是活動聯辦匯民,黨支部、群眾與企業共同宣講企業文化,研討產品開發,依托微博、微信等平臺推廣營銷創新,擴大社會知名度。三是問題聯解知民,黨支部建立企業、農戶產業發展問題臺賬,分類分析問題,及時提出解決方案,并整合資源化解問題。四是人才聯培暖民,每年將不少于10名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將不少于2名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五是資源聯享安民,黨支部、企業、群眾積極搭建生產、銷售、技術、資源、服務共享平臺。企業將農戶納入統一管理,農戶按照公司“七統一”標準進行播種施肥,通過訂單以保護價收購實施利益兜底,確保在出現市場風險時,農戶仍有一定收益。

“五聯”模式實現了企業發展壯大、群眾受益增加、產業提質增效,除去土地流轉資金收入,企業發展帶動了周邊3000余戶農戶,每戶每年可增收1萬元,同時吸納1000名農民在企業內打工,通過統一的技術培訓指導,部分農戶成為了特色農產品種植能手。

模式二:PGS模式

PGS模式是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制定的一種有機農產品生產、監督和評定體系,它將生產者、消費者以及第三方機構通過有機農產品聯結在一起,共同維護有機農產品的生產和消費。胥家鎮“拾光山丘”有機農業體驗園區項目引入PGS模式,通過“企業+農戶”方式,集中農民資源,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構建完善的農民利益保障體系,帶動了周邊農戶、家庭衣場、專業合作社從事有機生產,支持農戶參與有機生產及有機認證過程,促進社區建設環境保護并支持當地經濟發展。

截止到2017年12月,“拾光山丘”項目區已建立有機梨園45畝,有機桃、李、橘示范55畝,有機糧油示范75畝,發展PGS農戶45戶,2017年產值165萬元,戶均增收1.2萬元。

模式三:“補改股”模式

天馬鎮禹王社區將上級支持產業發展資金600萬元與集體經濟組織資金整合,在玫瑰花溪谷項目試點“補改股”,將補助資金作為股金量化到符合資格的集體經濟合作社成員,與企業共同建立投資收益分配機制,共享產業發展紅利,通過該方式共撬動社會資金2200萬,集體經濟合作社可實現年收益分紅40余萬元。

模式四:“政企銀”模式

為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主動發展產業,各部門鄉鎮充分利用財政資金,與企業、銀行、保險公司合作,由企業指導農戶生產經營,銀行給予無抵押貸款,保險公司作擔保,財政資金給予保費補貼,多方協作,共同促進農民發展產業。

四川綠沃公司在田園綜合體項目內從事玫瑰的生產和研發,公司項目區內有31家農戶,原本可以給農民一定補償,讓農民搬出園區。但為了支持園區內農民發展,由村黨支部牽頭,為未遷出的31戶農戶組建了院落管委會,將各個小組的農戶組織起來發展民宿等產業,為企業做配套服務。成都農村商業銀行為希望發展的農戶提供無抵押受信10萬元/戶的貸款,管委會對農戶院落改造的外觀形態和布局實行統一把關,讓農戶發展更有底氣,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的農村發展新形態。

市農林局還在全國首創獼猴桃價格指數保險,為種植戶和合作社提供價格保險,大大增強了農戶的市場抗風險能力,也提高了種植積極性。據悉,首期加入的農民、合作社參保數量即達4000多畝。

模式五:“三三制”模式

田園綜合體立項后,項目范圍內的胥家鎮金勝社區先后吸引了五家企業前來投資鄉村旅游農旅項目,金勝社區將六個松散的項目整合成“金山農業主題公園”,成立鄉村旅游合作社。將政府各類扶持資金作為村集體資產投入占三分之一,企業投入占三分之一,老百姓籌資籌勞占三分之一的比例,用于完善園區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其次,依照村集體、企業、群眾投入的比例,按照“統一規劃、標準管理、差異運營、優勢互補、利益鏈接、抱團發展”的方式進行運營;最后,對“1+1>2”增加的收益按比分成。2017年村集體、群眾按此方式分得了6萬多元的紅利,隨著鄉村旅游的不斷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收入將會進一步增加。

下一步,都江堰田園綜合體將充分發揮政府、農民、企業的智慧,不斷擴大農民的受益面,為農民持續增收創新更多實用的新模式。(作者系中共都江堰市委黨校副校長)

猜你喜歡
綜合體田園集體經濟
Bo?islavka社區綜合體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GA建筑綜合體
Megapark商業綜合體
村集體經濟是如何“無中生有”的?——楊陵區農村集體經濟的成長之道
為“田園CEO”成長添把火
B CAMPUS教育綜合體
壯大集體經濟的武夷山市實踐
新時代如何增加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
田園樂趣多
田園美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