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美文學教學中的認知情境建構

2018-11-28 03:57莫翠華
文學教育 2018年29期
關鍵詞:英美模態建構

莫翠華

一.引言

英美文學從上個世紀到目前一直是外語系學科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英美文學的學習一直是學生提高英語水平,促進對英語國家的文化認知的重要手段。有學者認為英美文學的教學目標可以分為五個層次:“一是英美文學原著的閱讀體驗,二是英美文學的基礎知識,三是英美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四是通過英美文學認識英美文化和國民性格,五是感悟人生、洞悉生命的意義,培養人文精神?!盵1]119然而越來越多的學生往往習慣于快餐式閱讀,滿足于讀讀簡介,簡寫本甚至是中文翻譯,導致這些目標中連最基本的層次都很難以實現。主要原因是在實用主義的影響下,英美文學課程越來越被邊緣化,而且學生往往覺得英美文學中的內容和目前社會脫節較大,對英語水平的提高往往效果不明顯,所以學習熱情不高。教學目標中第二個層次和第三個層次,傳統上教師往往通過講述來進行,但是單方向的教師講述輸入并不能有效幫助學生建立起關于英美文學的認知體系,效果也不是很好。近期文學課的課程建設引入了很多新的教學理念如讀者反應論,認知詩學,多模態理論等。不足的是這些方法往往都將改進的重點放在教師如何更好地呈現學習材料上,而對學習的主體,學生的認知風格卻很少關注,所以對調動學習主體的學習主動性也是有限的。

下文將談一談英美文學教學中如何進行認知情境建構,讓學習英美文學成為一種個性化的體驗,提高學生的閱讀動力,達到教學的目的。

二.認知的特征

1.個體的認知風格。學習者參與課堂教學時內部因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應當引起重視?!皟炔恳蛩?學習者個體差異、情感因素等)和外部因素(語言情景、學習任務以及各種環境條件)均是影響語言學習的因素,通常在外部因素相同的條件下,學習者的語言學習會有不同表現,這使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內部因素對語言學習的重要作用?!盵2]72學習者的認知風格也是內部因素?!罢J知風格(Cognitive style)是指個體組織和表征信息時表現出來的偏好性的、習慣性的方式。在真實的學習環境中,學習者的特征影響了潛在知識結構和學習任務的交互作用?!盵3]37

例如有的同學的認知風格偏言語型,在思維中偏向于以“詞”來表征信息;有的同學偏表象型,在思維中偏向于以“圖”來表征信息。有的同學能夠較熟練地將母語閱讀技能遷移到英語文本的閱讀上,并且能夠較成功地排除無效信息的干擾,發揮抑制功能,從而快速建立起對英美文學文本的較連貫的認知,但是有的同學受無效信息干擾較多,認知負荷很重。同學們的認知偏好也有所不同,有的同學在學習文學課程時思維很活躍,因為他們覺得文學是關于人的學科,每一篇名著都閃爍著人類思想的精華,他們樂于去思考人生,人性這些終極問題。而有的同學對這些話題自始至終都是采取比較被動的態度。

2.認知的共性

此外,人的認知都有一些共同點,例如人的學習往往通過五種感官: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來達到,但是心理學家統計有83%的學習都是通過視覺來達到的,11%是通過聽覺,所以課堂上使用多模態化的手段,加強視覺和聽覺印象也非常重要。此外,認知的建構往往是建立在對已有知識的重構之上的,新的知識輸入如果契合了接受者的某些已有的認知往往比較容易接受,如果和已有認識不相干或者相反,那么只有打破了先前的認知才有可能奏效。所以教師應主動去了解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看法,和學生保持較高的互動,教學時有時主動去契合學生的思路,有時可以選擇挑戰學生已有的認知。

3.認知心理學的一些啟示

首先,英美文學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認知體系的一個過程,只有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好學生的主動性才有可能啟動這個建構過程;此外,在英文教學中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特征和知識結構,保證輸入信息的認知負荷和學生相匹配;另外,英美文學的學習也可以利用好學生已有的知識,已有知識對新信息的意義構建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最后,認知情景的創設非常重要。教師的教學以及課堂活動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反應,形成有效的互動,從而生成個性化的體驗。

三.認知情境建構和教學策略

首先,學生文本閱讀是認知情境建構的基礎。學生文本閱讀建立起學生認知體系里最初的關于某個文本的認知框架,這個框架有可能是不連貫的,部分缺失的,但是通過和文本的交流,學生結合已有的認知形成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疑問,調動自己的積極性,有利于后面在一系列教學活動中形成更完整的框架。沒有學生的提前文本閱讀,教師的課堂活動雖然也能進行下去,但是學生往往是在被動接受,效果會大打折扣。所以教師可以在課程一開始就設置一些例如課前測的方法,激勵學生提前進行閱讀。

然后,在學生充分閱讀文本的基礎上,文字結合聲像的多模態化的文學教學對認知情境建構起著促進作用。多模態理論認為在網絡信息時代文學課程應該“將語言和其他相關的意義資源整合起來,不僅可以發揮語言系統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而且可以看到諸如圖像、音樂、視頻等其他符號系統在教師與學生互動過程中所產生的效果”。[4]165本文前面也提到認知過程中視覺和聽覺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充分調動學生的這兩方面的感官是認知情境構建里面重要的一環。首先可以利用各種和課程相關的圖像資料使學生融入文學作品的語境中去。接著有聲材料的使用也會加強學生的感官體驗。例如在學習莎士比亞14行詩第18首的時候,英國演員湯姆·希德勒斯頓(也稱抖森)那富有磁性的嗓音朗讀詩歌會給學生直觀和煥然一新的感覺。培根的論讀書有很多名家的配樂朗讀也給學生以聽覺上的享受。英美經典小說往往都多次被拍成影片。影視片段欣賞更是代入感很強的一種方法。

另外要注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和認知參與作品的意義重構。認知詩學“關注閱讀過程中信息的認知處理過程,更加強調體驗,強調意義和概念的生成,并認為文學心智活動就是日常心智活動,文學能力也是人的日常認知能力”。[1]119提前閱讀文本,老師的講解,多模態化的教學方法都是意義建構的前提,但是并不能保證就一定能生成新的意義。要讓學生有自己的體驗和認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必須設置一些活動讓學生最大化地參與到作品意義重構中來。例如詩歌教學的時候除了講解和多模態化的展示,還要鼓勵學生自己去嘗試有感情地朗讀,甚至可以舉辦這樣的比賽,讓學生去揣摩詩歌文字美和韻律美。在學習詩歌和小說的時候,閱讀大師作品,學生往往偶有所得,可以鼓勵同學們寫讀后感,或者鼓勵有興趣的同學嘗試自己的再創作,例如詩歌創作或者改寫小說等。這些活動都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和文本的聯系,生成自己的體驗。此外,學生間的互動,學生和老師的互動也是建構文本體驗的重要方面。老師和做匯報同學的示范作用,老師和同學以及同學之間交流的想法往往能夠引起一些新的啟發,或是共鳴,或是質疑,都可以帶動同學們的思考,從而建構新的意義。

四.結論

回到英美文學教學目標的五個層次上來看,以文本閱讀體驗為基礎保證了英美文學課程的最基本目標得以實現,英美文學的基礎知識和英美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也可以通過多模態化的方法融入到認知情境建構中來,學生在此基礎上建構了新的個性化的認知體驗,文學教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猜你喜歡
英美模態建構
論相對獨立的刑事涉案財物處置程序之建構
聯合仿真在某車型LGF/PP尾門模態仿真上的應用
基于老年駕駛人的多模態集成式交互設計研究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張英美:授人以漁共同致富
建構基于校本的聽評課新文化
模態可精確化方向的含糊性研究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電影與英美文學的互動發展研究
建構游戲玩不夠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