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老性城市建設的評價體系研究

2018-11-28 07:17吳光超王樹春SANGChunWUGuangchaoSUNliangWANGShuchun
上海城市規劃 2018年5期
關鍵詞:老齡化指標體系養老

桑 春 吳光超 孫 亮 王樹春 SANG Chun, WU Guangchao, SUN liang, WANG Shuchun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人口數據顯示,我國大陸60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16.1%,老齡化呈加速發展態勢。中國已經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在許多大城市,老齡化及高齡化程度更加突出,并與少子化、空巢化等諸多問題相互交織。特別是特大城市的城市病問題逐漸凸顯,老人的生活、生存空間受到擠壓,異地養老和集中養老成為經濟寬裕老人的一種新的選擇。而發展銀發經濟也成為部分城市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方向。什么樣的城市是適老性城市、如何建設適老性城市,就成為現階段亟需研究的重要命題。

目前來看,社會各界對什么樣的城市是適老性城市存在眾多看法,對適老性城市的主要特征還有待進一步歸納和完善,其建設重點還存有不同意見。本文按照多年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總結定義適老性城市的內涵和建設重點,提出適老性城市必需的特征,并由此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用于判斷是否是適老性城市以及適老度高低,為適老性城市的選址和建設提供參考。

1 適老性城市的內涵及建設重點

1.1 適老性城市的概念特征

適老性城市又稱老年友好型城市。這一概念最早在2005年第18屆老年病學和老年醫學IAGG世界開放會議上由世界衛生組織(WHO)首次提出。世界衛生組織在2007年發布的《全球老年友好型城市:指南》(Global Age-friendly Cities: A Guide )(以下簡稱“《指南》”)對這一概念進行了界定和解釋。他們認為,老年友好型城市是一種能夠減少和改善人們在老化過程中越來越多問題的城市,其兼具包容性和可達性的城市環境,能夠促進積極老齡化[1-3]。

《指南》認為,適老性城市與一般的城市不同。它應該尊重老年人的決定及其對生活方式的選擇,在城市規劃設計及政策制定時要考慮好老年人的偏好及生活各方面的需求,從而為老年人參與社會文化生活提供更多機會。由此可見,所謂適老性城市的本質應該是適宜老人居住的城市,其軟硬件環境基本能夠滿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及社會活動需求,能夠保障老年人繼續參與和發揮社會作用(圖1)。

圖1 WHO《指南》確定的適老性城市主要內涵

1.2 適老性城市建設研究的意義及重點內容

在世界衛生組織倡導全球適老性城市建設后,城市適老化的研究開始豐富起來。特別是在《指南》面向全球推廣后,老齡化問題得到更多關注。建筑學、社會學、心理學、人口學和經濟學等不同學科都參與到其中的研究來,從不同視角探討什么樣的城市是適老性城市。

國外對適老性城市建設要求集中在物理環境和社會環境兩方面。物理環境主要包括設計戶外空間、建筑和住宅等;社會環境包括社區的安全性、社會支持網絡、健康養老服務和公共交通系統等。美國從宜居社區和健康社區的角度出發,以公共交通、汽車駕駛、公共步行空間和休閑服務等為主要評價內容,形成老年友好城市建設行動方案[4]。英國倡導建立終生居所和終身社區,如曼徹斯特、愛丁堡等。其實只是選擇適宜的城市建設適老性城市。加拿大提出包括可獲得居家護理及家政服務、交通便利等在內的指標體系指導適老性城市建設[5-6]。澳大利亞則倡導從城市規劃和城市交通的適老化出發,建立護理服務完善、社會安全的老年友好城市環境[7]。

國內對適老性城市的建設要求始于2009年,全國老齡委先后發布了《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設指南》《老年宜居社區建設指南》等指導適老性城市建設。2010年中國老年學會在老齡委研究框架下,制定了《中國老年宜居(宜游)城市評價指標》和《中國老年宜居(宜游)城市評價辦法》,提出了1個門檻33個評價指標。國內的部分城市也積極加入適老性城市建設的探討中。2011年齊齊哈爾市被評為中國第1個“國際老年友好型城市”,它從健全社會保險、保障公共安全和美化環境等方面提出了26項建設指標。上海作為最早進入老齡化的城市,在2013年發布了《上海市老年友好城市建設導則》,從戶外環境和設施、公共交通和出行、住房建設和安全、社會保障和援助、社會服務和健康、文化教育和體育、社會參與和奉獻以及社會尊重和優待等多方面提出了適老性建設要求。學者們也從不同的角度對如何建設適老性城市進行了分析。戴俊騁等將適老性城市的評價分為公共指標和專項指標兩類,選取了33個具體指標建立中國老年人宜居城市評價指標體系[8]。趙東霞以大連老人調查問卷為基礎,研究得出生態環境、健康環境、物質生活環境、精神文化環境和安全環境是一個適老性宜居城市的主要建設評價內容的結論,并以此為基礎設立了3層指標體系[9]。劉佳等以青島市為研究對象,探討了旅游城市養老發展的適應性評價,提出3大類16個具體指標的評價體系[10-11]。

總結來看,目前國際國內對老齡化的認識經歷了4個主要階段。一是關注老年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完善的健康老齡化;二是在健康老齡化的基礎上,把老齡化的關鍵要素界定為低疾病率、高體能和積極參與,并對這些因素進行定量測算的成功老齡化;三是強調把老齡群體看作是社會資源,鼓勵老年人積極參與經濟和社會生活的生產性老齡化;四是將健康、保障和參與一體化研究強調全面重視老年人生存的社會空間建設的積極老齡化發展。這4個階段或是4種理念,實際上體現了社會各界對老齡化問題理解的深入,也反映了老年人對養老的訴求變化。特別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和老年人社會意識的提高,老年群體的養老訴求也越來越呈現多樣化和多層次化。傳統養兒防老的家庭養老觀念在淡化,而依靠自我能力和社會服務相結合的綜合養老觀念正在逐步形成。

在我國,老齡人口的分布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從老齡人口的比例看,農村老年人口比例實際上遠高于城市,主要是由于大量年輕人外出打工。從老齡化發展的進程看,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人口更早地進入老齡化階段。如上海市老年人口2000年已達238萬,占總人口的18.5%;北京2000年老年人口為188萬,占總人口的14.6%;而在中西部地區,人口老齡化的程度低于東部。但從現代人口遷移的特點看,隨著城市化的加速發展,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趨勢不斷加快,城鎮老齡人口的比重不斷提高。一個合適老年人生活的城市就成為實現積極老齡化的重要載體。于是,適老性城市的選擇和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一是滿足城市已有老人的社會化養老需要。社會化養老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按照適老性城市內涵,一個城市必須具備適老性的物理和軟件建設,包括戶外空間和建筑、交通、住房等才能為社會養老提供適宜的載體。適老性城市的建設就是要基于老年友好型社會的各項指標,打造一個適合城市老人生活的適宜空間。

二是滿足城市老人異地養老的需要。大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的少子化、老人空巢化現象尤為突出。這類地區老人的經濟能力相對較高,對日益嚴重的大城市病所帶來的養老不適應性具有主觀能動性,有意愿和有能力尋找一個適合養老的城市居住。適老性城市的建設為異地養老提供了更多選擇。

三是滿足發展養老經濟,提高社會養老能力的需要。不斷加快的老齡化催生了滿足老年人經濟社會各類需要的養老經濟的發展。但并不是每一個城市都具有發展養老經濟的基礎。專業打造老年居住療養住宅、建設適合老人休閑度假環境、提供養老社會綜合服務等,都對城市自身的自然經濟社會條件提出了要求。適老性城市的建設則是在滿足基礎條件的前提下,集聚養老資源,發展養老經濟,提高全社會養老能力的重要方式。

表1 適老性城市建設的評價指標體系

2 適老性城市建設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目前看,盡管部分地區和學者從不同視角提出了適老性城市建設的評價指標體系,但尚未有系統性的綜合評價體系來衡量適老性城市的選擇標準,也未有明確的測算選擇方法。對適老性城市的評價多集中在建筑、道路等基礎設施上,尚未對生態環境的整體要求提出明確指標?;诖?,本研究擬在綜合已有研究的基礎上,以為老年人提供便利、安全、受尊重的生活空間為目標,把握關鍵要素,建立一套適老性城市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客觀判斷一個城市的適老性程度。

2.1 客觀反映適老性城市的重點內容

經過對已有研究結果的分析及調研和訪談發現,盡管不同城市老年人的需求不盡相同,但是老年人普遍關心的問題則比較集中,且根據建筑學、生態學、社會學等的研究成果,對老年人生活影響較大的因素也普遍得到共識。綜合來看,適老性城市的重點特征應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1 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身體的衰老,老年人適應環境的能力會下降,對過冷過熱、過干過濕以及污染的空氣、環境等較為敏感。同時,老年人對休閑游憩的綠地、公園等需求較大。一般而言,舒適的生態環境可以降低老人的患病率。生態環境越好的城市,老人的生活會愈加舒適,生活質量會提高。

2.1.2 完善的老年公共設施配套服務

具有老年針對性的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是適老性城市重要的物質內容。這類設施主要包括老年型醫療設施、學校、文化娛樂設施、養老機構、適老化改造的住宅、交通的無障礙化等。通過公共基礎設施的配套,為老年人提供一個便捷、舒適的生活空間,是適老性城市區別于一般城市的主要特征。

2.1.3 發達和諧的社會經濟環境

適老性城市應該具有較高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一方面,發達的經濟社會能夠為城市的適老化改造以及各類老年性社會服務提供資金保障。另一方面,也利于營造關愛老人、服務老人的社會氛圍。一般而言,適老化城市還應具備完善的優老待老政策以及適宜老人參與社會活動的環境和條件。

2.2 科學確定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適老性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本研究本著綜合性、動態性、可獲得性、代表性等原則,利用專家咨詢法和定量篩選等選取各內容的重點指標,最終建立二級指標體系。具體指標體系見表1。

表2 適老性城市建設的評價指標體系層次分析

2.3 建立選擇評價方法

為了更加客觀地評價各指標的重要性,主要采用專家評分為基礎,客觀分析為手段的層次分析法(AHP)進行組合確定權重,并在此基礎上采用加權綜合指數法確定選址評價指數,以期更好地反映各指標對適老性城市選址的影響。

首先根據AHP法,將已經確定的指標體系劃分為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表2),并選定專家來進行評分測算。專家根據自身對適老性城市內涵的理解,對指標重要性兩兩排序,進行準則層和指標層矩陣評分,并通過各自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然后對專家權重結果進行信度分析,最終獲得每個指標的權重(表3)。

最后,采用加權綜合指數法建立適老性城市建設的評價綜合指數。

綜合指數:

其中,Y為總指數, 為指標i的權重, 為指標1-指標13,計算時需要將百分數換成小數。

其中3個準則層發展指數:

其中,Yj為第j個準則層的發展指數,mj為第j個準則層中第1個評價指標在整個評價體系中的序數,nj為第j個準則層的中最后一個評價指標在整個評價體系中的序數。

表3 各具體指標最終權重

3 上海、南京和杭州3個城市的適老性評價

為了進一步驗證適老性城市建設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的適用性和科學性,本文利用長三角3個最大的城市做實證研究檢驗。主要做法是:從《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15年)》和各城市統計局、民政局網站獲取上海、南京和杭州3個城市的指標數據,并對其進行標準化處理,利用前述研究確定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計算各城市適老性城市建設綜合指數(表4)。結果表明,該套方法確實能夠較為綜合地反映城市的適老化程度,能夠利用指標體系運行的結果發現各個城市的不同特征和存在的問題。

研究發現,上海的適老性整體好于南京和杭州。上海的3個分指數均高于南京和杭州。盡管上海較快的生活節湊、大城市的擁堵等看似不適合老人生活,但就其老年服務資源看,上海確實擁有更多優勢。上海的空氣質量優良率居三城市之首,公共交通配置也更為發達。盡管上海人口眾多,但養老類社會資源相對更多。養老院、養老床位、老年教育機構、老年活動中心等均居三城市之首。同時,上海的經濟社會更為發達,公共財政給予的養老支持更多,服務業發展快,所能為養老提供的投資及服務配套資源豐富。杭州適老性位居三城市之中,公共設施配套和社會經濟環境均好于南京。與上海相比,在生態環境以外的2個方面仍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在老年公共設施配套方面相對差距大。南京的適老性居三城市之末,其城市生態環境與杭州基本持平,略低于上海,但其老年醫療和養老床位方面差距相對較大。未來,上海應更加注重大城市病的防治,給老人提供更為舒服的生存空間。杭州和南京要加快老年服務公共設施配套,進一步完善養老的社會服務。

表4 上海、南京、杭州適老性城市建設評價指數

4 結論

老齡化的快速發展催生了社會化養老需求的不斷增長。中國老齡化的城鄉結構特征又倒逼著城市加快適老性發展步伐。特別是隨著老人空巢化、少子化現象不斷增多,城市老人的養老方式和養老觀念發生了變化,本地集中性養老、異地養老等成為新的發展趨勢。這種趨勢又加大了對城市適老性的要求。于是,什么樣的城市是適老性城市、從哪些方面建設使其更加具有適老性,成為解決老齡化問題的關鍵。而針對這一問題,目前的研究并未給出明確有效的答案,特別是如何定量確定城市的適老水平,及判斷是否為適老性城市等的手段和工具還很缺乏。

從具體的操作看,本文主要集中從城市建設和城市屬性的角度,考慮一個城市建設中的適老性,因此主要評價內容集中在社會養老維度。而社區養老和家庭養老等其他形式的養老要求涉及較少。下一步,要綜合社區養老的更多需求,形成豐富的評價指標體系內容,利用更多城市數據進行模型的運算和分析,并根據不同規模城市的指數分級體系,使其更加具有操作性和實用性。

猜你喜歡
老齡化指標體系養老
健康老齡化十年,聚焦骨質疏松癥
老齡化研究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養生不是養老
養老更無憂了
層次分析法在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應用
供給側改革指標體系初探
以房養老為何會“水土不服”?
養老之要在于“安”
應對老齡化 中法共同課題
測土配方施肥指標體系建立中‘341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