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德育實效性研究綜述與提升對策

2018-11-28 11:33趙靖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8年12期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內容摘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分支,在發展過程中既存在思想教育的普遍規律,同時又具有自身獨特的育人理念。新課改實施以來,在思政理念引導下我國德育課堂教學中更關注合作學習,更關注學生素養的提升,成為大學生德育實效性的關鍵。大學生正處于青春過渡時期,學習有激情,精神飽滿,在合作討論高校習研究,可以更好的互動。深化高校德育實效性教學改革,切實貼近新常態下的德育實效性教學理論保障,推動大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德育實效性 德育 素養

德育實效性理念彰顯新課改的深厚的時代意義,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與發展,德育實效性更貼近學生發展的實際,德育實效性的本質依然是關注人的發展的問題,是對人的質的規定。因此,德育實效性從本質上應當具有多維性。依據教育目的論上的說法,德育實效性更切合學生發展實際,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也即是人的社會性、生物性、的本質,同時又引導學生開放語言和思維的能力,完善自我、自由的本質,探究創造的本質,從而實現學生發展的全面之維。

一.大學生德育實效性研究綜述

(一)關于大學生德育實效性內涵的研究

對于大學生這個概念的研究,學界有從生理發展上進行探尋,還有從心理方面、社會適應方面的客觀規律上展開探索。臧全強在其研究中對新時代大學生進行了相關闡述,認為生活在信息多元化、龐大的網絡信息滲透的時代,處在青春期的大學生,思維活躍但又不夠成熟和穩定,具有很強的逆反性,對新生的事物敏感好奇,卻沒有足夠的定力抵抗外界的誘惑和判斷是非的能力,易造成思想的動蕩,受不良信息和社會的傷害,在同齡中開始出現從眾攀比的心理,追求新奇時尚,師長的話對他們的制約效率也逐漸減弱,學生開始出現不主動和師長交流的現象,導致出現心理逐漸呈現急躁、性格變化無常等特征,那么學校和德育老師需要給出相應的拯救措施,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1]。

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培養學生正確的政治方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大學生是一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期,思想具有不安定性,心理特征呈現動態化,新課程改革又極大地解放了學生思想,學生學習主體地位不斷強化,給學校德育管理工作帶來嚴峻挑戰,只有實現學校德育工作轉型,實施與新課改接軌的德育管理策略,才能為學校德育管理體系奠定堅實的基礎[2]。

關于德育實效性內涵的研究,山東師范大學孫夕輝在其碩士論文中提到了高校德育生活化,認為德育生活化理論是學校德育在傳統德育基礎上的創新和發展,它摒棄了傳統德育中知識化、成人化等不合理成分,倡導學校德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更加關注大學生作為獨立個體的主體性,主張在生活中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避免德育理論與學生生活實際脫節的問題,促使德育落實到大學生的生活中去,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校德育的實效性讓學生過有道德的、更好的生活[3]。天津商業大學張甜在其研究成果中對大學生家庭德育實效進行了對策研究,從德育要素、德育過程、德育結果三個方面出發對家庭德育實效性的基本內涵進行了深入探討,認識到德育實效性的內涵要切合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4]。沈陽師范大學秦爽在《普通高中的德育實效性問題研究--以沈陽市五所普通高中為例》一文中談到了普通高中德育教學不受重視,德育效果不理想,德育內容比重偏差大,德育活動較少,效率較低,進而從德育動作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則、基本要求、學生主體、育人機制、外部環境等方面提出了較為充實的對策[5]。

(二)關于新課改背景下大學生德育培養的研究

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彭路在其研究成果中對高校教育模式中德育的總體特征進行了簡要描述,中小學校學生德育水平下滑,德育活動弱化,側面反映了德育師資和學生資源向中小學校偏離的狀況[6]。

新課改環境下學校培養理念與學生德育培養方面,李曉陽在其研究成果中指出中小學校作為基礎教育學校的組成部分,在基礎教育結構體系中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對基礎教育的改革必然包括對大學生、中小學校的改革[7]。其中,基礎教育培養理念的改革直接影響著基礎中小學校的發展方向,基礎教育結構的調整對基礎中小學校在整個基礎教育中的地位起到決定性作用,基礎教育向大眾化方向發展改變了基礎中小學校的行業特色[8]。

新課改背景下學生德育教育進行了結構化調整,周明星在其研究中對其成因進行了深入探討,其中談到通過專門化的培養方式提高人才培養的效率迅速解決人才緊缺的問題[9]。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基礎教育系統重組了培養理念,具體表現在加強了對于基礎教育使社會產生的整體效益以及長遠效益的重視[10]。人才培養的價值取向上也從重視專門化人才培養轉向強調培養人才自由發展的可能性。在操作層面上則表現為以合并相關中小學校德育形式堅持“德育為先,先在育德”,將多門學科合并到多科性和綜合性中小學校內,加強其競爭力,但也適量保留對本行業針對性強,在某一行業領域尤為突出的單科性高等學校[11]。

新課改環境下學生德育管理體制機制方面,李治水等人系統的分析了我國大學生德育在管理體制、教育教學體制和學校內部管理體制等方面的發展存在的問題,倡導以教育教學為核心,以加強學校內部管理為基礎,以落實體制管理改革為重點,從整體設計出發,采取逐層遞進,統領全局,求真務實的改革措施[12]。

綜上可知,隨著新課改政策的深入實施,基礎教育教學呈現較好的發展趨勢,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目標趨勢也正適合了時代發展的主題要求,大學生德育培養范式在于教育教學的內涵式發展,以上關于新課改背景下大學生德育培養的相關研究深入淺出,切合實際,主要強調了大學生個體發展的德育培養思路。

(三)關于新課改環境下大學生德育實效性的研究

新課改背景下實施新課改以來,廣大中小學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新載體、新途徑、新方法,使中小學德育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新課改的深入實施,社會環境和教育環境發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給中小學德育工作帶來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13]。在高校德育課程建設方面,付會波在其研究中針對高校德育課程現況對學生個體、教學形式進行了分析,就德育學科與其他科目教學的關系、課程建設等問題進行了剖析,探討了我國高校德育課程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分析了我國高校德育課程是否適合了大學生德育發展的主流趨勢,是否具有實效性等原因,并提出建設性的建議[14]。在高校德育課程設置方面,李躍東在其研究中針對當下我國高校德育課程設置的目標精準定位于培養多元一體的復合型德育人才進行了探討,指出了在現實運作中仍然出現課程搭配不合理、學校特色課程不突出等普遍問題[15],進而提出應在基礎德育課程中增加人文教育,增強大學生德育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活動,陶冶情操[16]。

(四)關于大學生德育實效性評價的研究

大學生德育實效性保障與監控體系的中心是評價,通過評價才能獲得教育教學系統輸出的比較全面的信息從而使反饋和調控得以進行。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對德育實效性評價進行了研究,也是從80年代開始加強對評價方式研究的重視。目前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每個學校的評價指標與權重不盡相同。從評價方式來看,目前評價方式大致分為五種類型:學生評價、督導專家評價、同行評價、自我評價、領導評價。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中最基本的有兩種方式自評和他評。自評是教師主動參與、體現主體地位的一種很好的方式。他評是將事先設計好供學生使用的課堂教學調查表,由任課班級的學生根據他們對課堂教學過程和效果的主觀印象來回答,評價結果也是按百分制來進行評分[17]。

通過以上文獻分析,現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對德育實效性評價意義、評價主體、評價方法等方面進行理論研究,具有一定的實踐指導作用。綜上所述,在新課改大環境下研究旨在針對大學生德育實效性發展的對策進行系統研究,細化對德育課程教學實效性保障問題的研究,以滿足大學生德育發展需求,科學優化整個德育課程教學實效性保障過程,系統構建德育教學實效性評價體系,推促大學生德育實效性的科學化、系統化提升。

二.思政理念下大學生德育實效性提升的對策

(一)引導學生確立積極有效的學習理念

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融匯在德育實效性的始終,武漢部分高校在進行“合育”實驗過程中,首先抓住了學生的可塑性這一要點,全方位實施學生“合群、合作、合享”能力培養的教育活動。德國教育人類學家弗李特納談到:“可塑性是每一個階段生活本質的改變,至少是行為受外界影響,尤其按計劃的目的,發生的有規則的改變”[18]。尤其是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還未成熟,通過德育實效性的涉入,著力開發其潛質,為以后人生發展之路奠定基礎。武漢大學生實施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是其自身成長、成材的必由之路,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武漢部分高校德育實效性中得以充分施展,極大促進了學生多維度的自我完善與提升。

(二)加強學生德育學習指導與組織管理

學生的自我組織與自我服務是適應生活、社會環境的需要而設定的,充分體現出學生在德育實效性的影響下快樂健康的成長,也是為其成長成熟奠定基礎。作為新時代的教育模式,德育實效性是對人的可塑性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武漢部分高校充分發揮學校育人氛圍,以“合育”為思想引領,開展班會展示活動,正如每個班級體在正副主任的帶領下,做了精心的準備?;顒拥闹黝}鮮明,形式多樣,全員參與,畫展、演講、寫作、個人作品展示等。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在對學生研究時,依據年齡階段劃分了幼兒學校、少年學校、青年學校的教育過程,確定了不同具體的教育目的,根據人的興趣要求來開設課程和編制教育計劃,任何一個教育家都是按照人的可塑性、未完成性來開展教育活動的。武漢部分高校以班級為育人陣地,開創“合群、合作、合享”實驗教學,結合學校開展的“德育實效性”活動,使學生明白責任重于泰山,團結力量大,在生活中、學習中應承擔相應的責任,發揚團結合作的精神,促進個人的健康成長,增強自身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感;才能更好地維護集體的榮譽,為創建優秀班集體打下基礎。

(三)創新德育實效性管理,堅持立德樹人

創新高校德育教育管理,首先應堅持立德樹人的基本原則,引導學生在學習德育知識的同時先要修養身心,磨煉德性,這也是德育素養提升的靈魂基礎。所謂德性,就是社會道德規范內化為人的內在信仰和準則的一種優良品質,也就是說,德性是一種尚未見諸于“行”的品性、察賦與特質比。顯然,德性的形成過程并不是天賦異察,當然更不是后天的一種機械程序—它是一個生成性的建構過程。以人的自由發展為出發點的德育教育管理。具體而言,德育教育管理主體德性的建構途徑有二:一是德育教育管理主體道德制度的完善與約束。教育管理依托于現代教育制度,通過制度道德化的方式,將德育教育管理行為中的道德活動方式明文化、正規化,德育教育制度在管理中發揮引領個體道德的作用。二是教育管理主體道德情感的認同與回應,以人的自由發展為目標的教育和管理,均需要以深厚的道德情感為基礎和動力。將德育教育作為文化知識的傳播手段與道德相結合,培育美德氛圍,使德育知識與道德均能超越“教”與“學”的簡單關系,美育與美德結合,從而以道德共鳴、道德同感和道德互感的方式,實現美德建構,并達成教育管理的根本目標。

(四)實現大學生德育實效性評價方式的多元化

在德育教學中應與課外活動相結合,首先,著重培養學生自立能力,堅持自己努力學習和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自己能干的事情不依賴父母和老師,養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習慣。針對獨生子女被普遍嬌慣的現象,我希望通過和家長的緊密配合完成對學生自主動手能力的培養。比如說,在家里,家長不要插手學生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穿衣,打掃自己房間的衛生,整理書桌、書包等等。在學校,可以根據情況不定期對學生在家表現進行抽查,并對表現優秀者提出表揚,以作模范作用。組織學生集體讀一些反應父母生活艱辛的美文和電影,使孩子們理解父母的不容易,更加富有感恩和報恩之心。德育實效性理念作為基礎教育階段未來努力的方向,在以武漢部分高校為代表的基礎教育改革最前沿,全面實施德育實效性成為眾矢之的。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以生為本,面向全體,著力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教會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分享,讓學生在我校的德育實效性高校會做老師的好學生,做父母的好孩子,做社會的好公民,使得“德育實效性”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生根發芽,實現生態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臧全強.新課改視野下高校德育管理工作創新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16(05):143.

[2]李曉陽.試談農村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遼寧教育,2018(04):90-91.

[3]孫夕輝.高校德育生活化的實效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7.

[4]張甜.增強我國青少年家庭德育實效性研究[D].天津商業大學,2017.

[5]秦爽.普通高中的德育實效性問題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5.

[6]彭路.讓德育教育助力大學生遠離“網癮”[J].高考,2018(03):7.

[7]李曉陽.試談農村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遼寧教育,2018(04):90-91.

[8]王力攀.微信環境下大學生網絡德育生活化探析[J].教學與管理,2018(07):34-35.

[9]周明星.高校德育協同體系的構建[J].教學與管理,2018(03):40-42.

[10]魏伯運.“尚武修德”德育模式下對培養大學生誠信度的影響[J].經貿實踐,2018(03):221.

[11]田慶豐.德肓為先 先在育德[J].新課程導學,2018(02):4.

[12]李治水,俞芬蘭.新時期下的大學生德育工作[J].好家長,2018(07):118.

[13]陳兆瑞.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德育工作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2(08):25-26.

[14]付會波.高校實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分析[J].新校園(中旬),2018(01):15.

[15]李躍東.初大學生的主體性德育探究[J].新課程(高校),2018(01):238.

[16]姚澤林,吳軍.淺談大學生公德素養的培養[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01):150.

[17]李子維.淺析大學生養成教育的培養[J].好家長,2018(03):117-118.

[18]詹棟梁:《教育人類學》[M].臺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6:474.

(作者介紹:趙靖,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學)

猜你喜歡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德育出希望之花
論中國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師生溝通問題探析
團體動力學視域下大學生價值觀教育課堂教學初探
紅色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實現研究
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研究
德育測評:質性與量化的平衡
化理論為德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