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18-11-28 11:24唐自然
人力資源管理 2018年10期
關鍵詞:工匠精神人才培養高職院校

唐自然

摘要:在社會發展新時期,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人才已經成為社會最需求的資源,同時社會針對人才的定義也在不斷變化。在現代社會中,想要適應時代發展,所需的是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在高職院校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培養人才,在培養的過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為人才的整體質量提升做努力。在本篇文章中,首先圍繞“工匠精神”的人才培養計劃進行介紹,為了培養出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提出相關的培養措施,希望這些人才能夠為我國經濟建設作出卓越貢獻。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職院校;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

一、引言

伴隨著國家經濟迅速發展,我國對軌道交通的需求逐漸增加,在軌道運輸建設、運輸、裝備等方面對相關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人才匱乏是現在軌道交通行業主要狀況,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我國的高鐵項目呈現出一種全球化趨勢,中國的高鐵建設得到了世界各國高度的認可,在國際市場中占據很高的比重,并且逐漸向著世界高鐵市場領頭人的方向發展,但是縱觀世界各國,不論是日本、德國還是美國,高鐵技術始終處于最頂端地位,想要在高鐵這個項目上實現超越,需要中國軌道交通擁有更多的工匠,需要相關從業人員要具有踏實肯干,勇于創新的“工匠精神”。

目前來看,株洲是我國“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市,努力向著中國硅谷的方向發展,大力發展三大動力產業、五大戰略型新興產業、兩個傳統優勢產業,將自身的產業體系向著“3+5+2”發展。在不斷的進取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中國第一列磁懸浮列車在2012年初由中車株機研制成功,并且在研發過程中逐漸將中國磁浮的速度由時速120公里發展成160公里,同時200公里的磁浮列車也在積極地進行預研論證工作,我國的軌道交通逐漸實現現代化,從最初的有軌電車向著無軌電車不斷發展改進。株洲軌道交通產業以“打造一個千億產業,建成一座科技新城”為目標,各方面工作人員積極進行研發和制造工作,為此共同努力。隨著研發和制造工作的不斷開展,株洲市田心地區已經成形成了軌道交通產業集群,在中國具有著最強的競爭力,幫助株洲市在全國范圍內成為了交通制造示范基地,并且株洲市的支柱產業也變成了軌道交通。在株洲市取得這樣成績的同時,也帶動了全市的先進裝備制造業這一新興產業,使其發展速度也得到了極大地增加。株洲市軌道交通的發展離不開軌道交通運營管理人才的支撐,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軌道交通管理人才,為株洲動力谷的建設蓄力。

二、工匠精神概述

1.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具有強烈的中國特色,是中國精神的一種體現,同時也是前人智慧的結晶。其內涵十分豐富,指的是在某一個工作領域內,從業人員對本職工作具有高度的重視,有一個認真負責的態度,對這個領域中的手藝不斷鉆研和創新,不斷超越自己,追求極致。這些工匠在具體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夠不斷追求完美,但是又能夠與工作完美對接,在工作的整個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這種精神就是工匠精神。國家對工匠精神有著高度的關注,李克強總理曾發表講話,中國經濟建設過程中離不開工匠精神,正是許許多多的工匠在這種精神支撐下將祖國建設的越來越強大。(1)在工作崗位中,工匠精神體現的是一種工作態度,不論是理論的學習還是實際工作中都需要將本職工作盡可能做到完美,在產品的設計和研發上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找出不足和能夠提高的地方堅持不懈做好修改和完善工作,為了對人民負責,應該不斷提升產品質量,真正實現產品應該發揮的價值和作用,對自己所在領域工作盡職盡責,精益求精。(2)工匠精神要求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行為上精益求精,想要達到這種要求,需要對自身所從事的事業有極大的熱愛,在工作時充滿激情和尊重,這樣才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在產品的生產和加工過程中不會放過一點瑕疵,做到錙銖必較,將產品反復雕琢。(3)工匠精神本質是一種勇于創新的觀念,在產品實際創造和加工過程中,能夠將自身已有的經驗同創新思維和創新方法結合在一起,對一些未知的困難能夠解決、克服。工匠精神的存在通常是以各種客觀規律為基礎,想要將工匠精神更好的應用在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員實事求是,腳踏實地,按照客觀規律的要求,將工作做得更加卓越,在這個過程中創新和創造工作是重點。

因此,在工作中,工匠精神主要由工作人員的工作行為和工作態度共同體現,個人想要具備這種精神,需要在工作中對自己有一個嚴格要求,為了對產品的質量能夠有一個根本保障,應該要求自己在服務精神上努力做到完美,在思維和行為上追求卓越、勇于創新。

2.“工匠精神”融入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意義

國家對職業教育有著明確規定“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將人才觀正確樹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進行嚴格的培育和踐行工作,李克強總理就工匠精神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曾重點強調過。在中國新時代的發展中,工匠精神的作用將貫穿其中,“一帶一路”、“供給側改革”各種國家戰略都離不開這一傳統的民族精神,在企業升級和轉型的過程中也會起到重要的促動作用,能夠幫助勞動者將自身的價值很好實現。在現今社會,各行各業對工匠精神都有著強烈渴望和追求,使人們價值得以體現。

中國的高鐵技術在全球范圍內處于一個領先地位,在一些設備和關鍵技術方面,中國更是處于后來居上的地步,在10年的發展過程中,中國的高鐵技術已經不斷與世界接軌,同時在許多領域更是實現了超越,這十年是中國高鐵逆襲的十年,一個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在模仿中不斷研發和創新,找出自己的一條高鐵路。我國高鐵行業的高歌猛進離不開默默付出的“高鐵匠人”,正是他們勇于創新,開拓進取的工匠精神不斷提升了我國高鐵行業的水平?!案哞F工匠”充分發揮自身的“傳道者”精神,使得高鐵在輸出過程中越來越標準。在“高鐵工匠”不斷提升自身素養的同時,對祖國高鐵事業進行人才的培養工作,將不斷追求卓越的高鐵精神不斷傳承和弘揚下去。中國高鐵走進世界各國離不開“高鐵工匠”的無私奉獻,在他們的努力下中國高鐵才能屹立民族之林。

在鐵路系統中一直都存在著“工匠精神”,在施工建設的過程中依賴“工匠精神”,在對鐵路進行創新升級工作時,“工匠精神”也同樣發揮著作用。就目前鐵路的情況來看,這個行業正在進行轉型升級,向著物流企業方向轉型,在國家供給側改革中發揮出自己的功能和作用,“工匠精神”將會在這個過程中發揮出巨大功效。道路交通行業想要最終在市場上被人們所接受、認可,需要企業從人民的角度思考,為人民著想,提升服務質量,并且時刻關注人們出行的需求,踏踏實實做實事。我國的軌道運輸業對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在對人才培養過程中應該將“工匠精神”作為核心把控,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保障我國經濟健康發展。

三、明確“工匠精神”在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職業領域內涵,提高育人針對性

“工匠精神”在不同行業中有著各自的要求,根據自身職業的性質有所側重。在培養軌道交通運營的專業人才過程中,需要最開始做的工作是明確在這個行業中“工匠精神”指的是什么,這樣在今后的人才培養工作上才能夠具有很高的針對性,在培養的工作中將這種精神發揮出更好的效果。在我國軌道交通運營行業中存在著下面這些特點:點多線長、任務繁重,在管理上采取的是統一指揮的辦法,并且在服務上要求具有較高的品質,在運營上應該安全可靠。該行業的從業人員與其他國家行業的性質不同,在法定假日時間里,從業人員必須堅守在崗位中,犧牲掉自己的休息時間,因此要求他們具備很高的奉獻精神。

通過對高職畢業生職業精神調查中能夠發現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學生的道德修養以及職業精神都處在一個較高水平,有較高的信用度,具有很高的團隊合作精神,但是在有些方面學生們還是有些欠缺,需要學校在對學生培養的過程中注重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在調查中能夠發現,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中需要對很多職業精神加強教育工作,包括:擔當、奉獻、鉆研,進入職場后,紀律意識松散、不思進取、執行力比較低、不適應半軍事化企業管理等。在對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工匠精神”培養過程中,需要多方努力,才能將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幫助學生對“工匠精神”地理解更加深入。在現階段,企業通常通過紀律考核、勞動質量評價等方式來進行“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在平常工作之余企業通常設置一些演講、學習等活動,但是由于平常的工作量比較大,使得這些活動很難將“工匠精神”普及、宣傳,職工們的意識也跟不上來。所以在對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培養過程中,應該多從學校入手,在學生們精力、時間都充足的時候更能對他們灌輸“工匠精神”,多形式強化培養,育人成人。

四、高職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徑---以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為例

隨著我國軌道交通不斷發展,使得這個行業對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同時對從業人員的要求也有了很高提升,因此對株洲市鐵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學工作上有了更高挑戰。本文為株洲市鐵路高職院校軌道交通專業人才工匠精神的培養提出如下路徑:

1.發揮思想文化教育的作用

在對高職院校進行校園文化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將核心設置成“工匠精神”,在教學育人的同時能夠幫助學生們對企業文化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將“6S”理念引入到學校生活中,將一些鐵路人應該有的素養和習慣灌輸給學生們,養成一個優秀的習慣。在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工匠精神”的教學過程中,將行業文化融入進來,能夠幫助學生們對企業有一個更好的認知,在進入社會之前有一個充足的準備,感受到前輩們如何開拓創新和奮斗,認真感受匠人們的高尚精神品質,激勵自己向著業界精英的方向不斷努力。在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工匠精神”的傳承過程中,通常需要將傳統文化融入進來,幫助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中能夠更加專注和熱愛。對“擇一事,精一技,終一生”的匠人之心進行傳承。

2.打牢專業課基礎

在課程體系上要做到“理實一體化”,在教學內容的提取機制上要逐漸向著“對接崗位、動態調整”方向發展,在教學模式上要做到“項目驅動,任務引領”,在對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行評價的時候要采取績效評價以及多元評價的方式和方法,在對老師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采用教學效果評價方式,這種評價機制最大的特點是校內和校外相結合,共同發揮作用。在對學科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要對產業的結構以及技術改革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按照企業實際工作中所設置的要求,高職院校應該作為重心去把握,對學生進行專向培養,同時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實際需求對學校所進行的培養任務有所取舍,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進行選擇性學習。在“工匠精神”的熏陶過程中,一定要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不能使學生們只學習知識,應該有充足的實訓機會,采用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大力推行“做中教、做中學”教學模式。

3.構建“能力遞進+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實現與崗位能力對接

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要注重職業能力形成規律與認知規律的結合工作,將不同崗位進行分類整合,針對不同崗位找出相對應的核心能力,方便教學活動開展,也能夠更好的建立“能力遞進+素質教育”課程體系。針對城市軌道交通的運營管理工作,幫助學生們培養各個部分的工作能力。在學校和企業合作的過程中促進學習領域課程開發工作,為了給學生們在“工匠精神”層面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高職院校需要對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進一步明確。

4.加強校內和校外實訓,校企合作

工作者的職業素質的形成,主要是通過職業精神的不斷提高以及工作時間的累積融合在一起形成的,學生想要對工匠精神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需要在學習“工匠精神”的時候將具體內涵同實際工作結合。在對人才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校方和企業合作下才能夠更好的開展這項工作,工學結合是湖南鐵道職院主要的一個人才培養模式,通過“訂單式”來進行。按照企業不同需求,在人才培養方式上采取不同方法,除此之外,在湖南示范性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職教集團平臺的幫助下,能夠與企業一同構建一個科研平臺以及各種培養人才所需的場所。

在高職院校中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老師起到一個指導輔助作用,練習主體是學生自己,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和教師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培養計劃。老師利用真實案例幫助學生們通過模擬方式進行實訓,對制定的項目完成針對性輔導,使學生們能夠在學習職業技能和提高職業素養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在進行校外實訓的過程中一共分為三個階段:(1)認知學習是基礎階段,為期一年;(2)崗位學習是強化階段,為期一年;(3)最后一年進行頂崗實習。在不同的階段學校要安排不同的老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工作,完成不同的學習指導任務,幫助學生在理論和實際中對企業的工作有一個更好認識,避免理論脫離實際的現象出現。為了實現對學生們“工匠精神”的培養,要不斷加強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更多適應社會的人才。

五、結語

在各所高職院校中,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屬于一門比較新的課程,在專業資源以及經驗上有一定的匱乏,因此在學校進行教學科研過程中會面臨很多問題,因此針對這一情況,高職院校應該在辦學過程中綜合自身特點,在滿足社會需求的同時加快技術改進工作,將“工匠精神”的思想貫徹到每一個細節中,做好長期完善和改進工作的準備。

參考文獻

[1]孫仕明. 基于“工學結合”構建高職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分析與實踐[J]. 經貿實踐,2017(23):357-358.

[2]孔寶根. 高職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實踐途徑[J].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38(03):53-56.

[3]黃君錄. 高職院校加強“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16(08):50-54.

[4]陳曉萍,宋小梅. 高職院?!肮そ尘瘛迸嘤w系的建構與保障[J]. 高教論壇,2018(02):74-76.

猜你喜歡
工匠精神人才培養高職院校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德日“工匠精神”,中國怎么學
政府官員也需要“工匠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