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感恩心理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的研究

2018-11-28 11:24張顯全劉躍寧殷華敏
人力資源管理 2018年10期
關鍵詞:主觀幸福感大學生

張顯全 劉躍寧 殷華敏

摘要:對大學生感恩心理現狀以及主觀幸福感進行調查分析,采用Watkins等人編制的多維感恩量表(GRAT)以及《國際大學調查(ICS)-主觀幸福感量表》,隨機抽取255名大學生,初步研究了大學生感恩心理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感恩心理在性別和是否是獨生子女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在是否是獨生子女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大學生感恩心理與主觀幸福感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大學生感恩心理對主觀幸福感有非常顯著的預測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感恩心理;主觀幸福感

一、引言

隨著近幾年積極心理學的迅速發展,感恩心理與主觀幸福感也逐漸成為心理學的研究熱點。感恩一詞,源于拉丁文“gratia”,意為優雅、慈悲和感激[1]。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包含認知評價和情感體驗兩個部分,是個體依據自定的標準整體評估自身生活的質量,并將其作為重要綜合性指標對個人生活質量進行衡量[2]。探究感恩與幸福感之間的關系,對大學生身心健康及個人的積極成長具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4]。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感恩與主觀幸福感之間關系的研究,幫助大學生進一步提高個人生活質量和幸福感,促進其身心的健康成長。

二、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被試取自山東某高校大一至大四共四個年級的學生。采取分層隨機抽樣方法,共發放問卷255份,回收223份。對于其中部分漏填和無效問卷進行了整理,實得有效問卷203份,問卷有效率91%。其中,獨生子女59(29.06%),非獨生子女144(70.94%);男生88(43.35%),女生115(56.65%);居住地在城鎮的大學生82(40.39%),居住地在農村的大學生121(59.61%)。

2.2 研究工具

本文研究工具采用多維感恩量表(GRAT)和主觀幸福感問卷。多維感恩量表由Watkins等人在2003年編制的多維感恩量表(GRAT),該量表共有44個項目,3個分量表,采用5點等級評定,其結構效度和和預測效度都較理想,并且具有較高的內部一致性系數,信度較好。該量表的克龍巴赫一致性系數為0.822,其中富足感為0.785、簡單感激為0.785、對他人感激為0.784,各量表之間的同質性系數達到了測量學的標準,克龍巴赫一致性系數在0.784-0.822,說明量表內部一致性較好[3]。主觀幸福感問卷部分采用《國際大學調查(ICS)-主觀幸福感量表》,該量表包含19個項目,包括生活滿意度、正性情感和負性情感,采用7點等級評定。在本研究中,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量表的克龍巴赫一致性系數為0.765、0.810和0.803[3]。其中,1-5題是總體生活滿意度,得分越高代表生活滿意度越好;6-11題屬于正性情感,正向計分;12-19題屬于負性情感。反向計分,主觀幸福感越高相對應的總分越高。

2.3 施測程序和數據處理

本調查采用統一的指導語,對255名大學生分別進行問卷。參加調查問卷的人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認真填寫,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數據結果經過SPSS20.0統計處理,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和相關分析等方法進行研究。

三、研究結果及分析

3.1 大學生感恩心理的現狀分析

3.1.1 不同性別大學生感恩心理差異比較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男、女大學生的感恩心理進行分析,具體結果見表1。

根據表1可知男、女大學生在富足感、簡單感激和對他人的感激三個維度上均存在一定差異性。具體來說,男生的富足感程度明顯高于女生,女生的簡單感激和對他人的感激程度明顯高于男生。

3.1.2 是否是獨生子女大學生感恩心理差異比較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是否是獨生子女大學生的感恩心理進行分析,可知是否是獨生子女的大學生在富足感、簡單感激和對他人的感激三個維度上具有顯著性差異。

3.2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現狀分析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別對不同性別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和是否是獨生子女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進行分析,可知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主觀幸福感各維度及總分上無顯著性差異,是否是獨生子女的大學生在正性情感和負性情感兩個維度上具有顯著性差異。

3.3 多維感恩量表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相關分析

采用皮爾遜積差相關對大學生的感恩心理和主觀幸福感的相關進行研究,可知,多維感恩量表的富足感與生活滿意度、正性情感維度不存在顯著相關,多維感恩總分與負性情感維度不存在顯著相關,其他維度均與主觀幸福感各維度及總分存在顯著相關。其中,負性情感維度與簡單感激、對他人的感激存在負相關。

3.4 多維感恩量表與主觀幸福感的回歸分析

為了進一步考察大學生感恩心理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以多維感恩為自變量,主觀幸福感為因變量,采用線性回歸的方法進行分析,具體結果見表4。

由表4可知,大學生感恩心理對主觀幸福感有顯著的預測作用。

四、討論

4.1 大學生感恩心理和主觀幸福感的基本特點

性別在大學生感恩心理上存在極大的差異性現象。女大學生相比于男大學生對當下環境更易表現的珍惜、滿足與享受,且更愿意通過多渠道來向曾經給予幫助的他人表達內心的感恩心理。此外,女性簡單感恩的可能性相比于男性更大,也更易對他人產生感激之情。男性大學生則更多的被認為是獨立、勇敢的,強調有更少的情緒表達。在本研究中,獨生子女大學生在富足感維度上明顯高于非獨生子女,而在簡單感激和對他人的感激的維度上非獨生子女顯著高于獨生子女。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在性別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關于主觀幸福感的性別差異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在正性情感維度上,非獨生子女相對于獨生子女更高。在負性情感維度上,獨生子女相對于非獨生子女更高。獨生子女的大學生在靈活性、自信心方面優于非獨生子女的大學生,但在意志特征方面,獨生子女的自我控制、內心意念與忍耐力略低與非獨生子女。還有,獨生子女的情緒穩定性、平衡感及利弊權衡能力稍差。

4.2 大學生感恩心理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

研究表明,大學生感恩心理與主觀幸福感存在顯著相關且相關程度較高。從本質上來說,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在簡單感激、對他人感激程度的上升過程中逐步提高。大學生的感恩心理與主觀幸福感在情感和行為的控制方面也有差異,高感恩者能牢牢地控制自己的行為、思維、情感,但低感恩者的自我控制則存在一定困難。在精神狀態方面,高感恩者比低感恩者較易放松,焦慮感偏低。本文取感恩心理作解釋變量,取主觀幸福感作被解釋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分析,結論顯示二者存在正向的預測作用。即感恩心理水平越高,個體就會越感到幸福。

五、結論

大學生感恩心理在性別和是否是獨生子女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在是否是獨生子女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大學生感恩心理與主觀幸福感兩者間存在較強的相關性關系,大學生感恩心理對主觀幸福感有非常顯著的預測作用。綜上所述,主觀幸福感的預測過程可通過感恩切入,因此可以采用班內座談、活動以及心理訪談等各種途徑進行干預,以此提升當代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

參考文獻

[1]趙國祥,陳欣.初中生感戴維度研究[J].心理科學,2006,29(6):1300- 1302,1286.

[2]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5(3):542-575.

[3]甘啟穎.大學生感恩心理對主觀幸福感影響的實證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

[4]禹玉蘭,羅軍,黃智,焦桂花,萬崇華.大學生感恩與幸福感的現狀及其關系[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11:866-870.

猜你喜歡
主觀幸福感大學生
第29屆世界大學生 冬季運動會精彩掠影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民辦高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心理控制源相關研究
關于體育參與主觀幸福感的研究
檔案工作者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西藏高校大學生自我概念與主觀幸福感的特點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研究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