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碎片化閱讀的價值

2018-11-29 07:40金立群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18年11期
關鍵詞:碎片化閱讀價值

內容摘要:和體系化的深度閱讀一樣,碎片化閱讀也是一個人建構自我、建構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具有自主建構性、流動變化性、對話分享性等特點,還原了文學與閱讀的本來價值,還原了文學與閱讀應有的私人性。

關鍵詞:碎片化閱讀 體系化閱讀 價值

網絡新媒體,特別是移動互聯網興起之后,許多文教界人士都對“碎片化”閱讀感到深深的憂慮。他們認為“碎片化”閱讀很膚淺,只追逐一時的娛樂快感,完全不能構建深度的價值體系和完整的認識框架。對此我并不完全認同。

和“碎片化”閱讀相對應的是什么呢?從這個概念的實際應用推想,大概就是“體系化”的閱讀吧。比方說,教育部提出的中小學生課外閱讀書目,你把那上面的書整個讀一遍,那就不是“碎片化”閱讀了,因為你就可以做到“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保ń逃俊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可這時候如果有個孩子問:爸爸媽媽讓我上很多培優班,爸爸老兇我,爸爸媽媽還經常吵架,假期總是過得很快,要上學了我就有點傷心,請問民族智慧,優秀文化營養什么的能讓我忘掉那些煩惱嗎?而現實對這樣的問題已經有了答案,能解除他們煩惱的,不管是暫時還是永遠吧,一是孩子們當中現在流行了諸如《米小圈上學記》、《植物大戰僵尸》之類的故事,再者就是網絡游戲啦。

當然,你可以反駁我,說經典文學名著的價值不在于解除當下的煩惱。那我只能說,文學起源之初心,就是為了解除當下的煩惱。比方說詩歌的起源之一勞動號子,就是為了讓讀者或者說歌者當下就不覺得那么累。而文學的另一個起源巫術,同樣也是為了解除當下的恐懼??墒乾F在呢?文學素養、文學閱讀、體系化的閱讀卻成了一種類似金錢的存在,你擁有的越多,似乎你就比別人高貴——這還是文學嗎?

我并不否認體系化閱讀的價值。但是我覺得體系化閱讀是有局限的,它不能解決我們所有的問題,特別是當下的問題。比方說,孩子讀了《木偶奇遇記》,但是他犯了錯誤還是忍不住會撒謊,也未必就能因此養成誠實的美德。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體系化閱讀存在這樣幾個問題:

其一,相對于閱讀主體而言,它是被建構的、外在的、強加的。閱讀主體在它面前缺乏自主性,也談不上自己的選擇。比方說孩子們,城里的農村的、窮的富的、家庭和睦的缺少關愛的、自信的自卑的、愛動的愛靜的,多么不同的生活、成長的情感、境遇、場景,可是開給他們的,都是同樣的一個體系化閱讀體系,都是一樣的書單,這合適嗎?

其二,相對于流動的生活而言,它是凝定的。體系化閱讀背后的知識系統的場景往往和當下生活存在較大的差異。00后的少年,怎能體驗鴻雁傳書背后的心跳和思念?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至于那本《木偶奇遇記》,在科學昌明的今天,指望通過鼻子變長和仙女之愛的胡蘿卜加大棒組合來教育孩子誠實,實在也是強人所難。除非通過適當的轉換,去“重新編碼”,否則它確實難以在大多數讀者心中被激活。

其三,從閱讀姿態上來講,它是膜拜的,不是對話的。它想構建的,無非是一個完美的生活閉環,在這個環內,是萬能的理念,它實際上是為人們的生活設置了一個界限,規定了一種范式。體系化閱讀代表了一個被規訓的過程。

閱讀是一個人建構自我、建構生命、建構世界的重要方式。倘若只有體系化閱讀一途,則會錯誤地將“流”當成了“源”。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關于文藝之源流的論述,今天的很多文化教育工作者在文化之膜拜中恐怕已經忘記了:

人民生活中本來存在著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這是自然形態的東西,是粗糙的東西,但也是最生動、最豐富、最基本的東西;在這點上說,它們使一切文學藝術相形見絀,它們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這是唯一的源泉,因為只能有這樣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個源泉。有人說,書本上的文藝作品,古代的和外國的文藝作品,不也是源泉嗎?實際上,過去的文藝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國人根據他們彼時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學藝術原料創造出來的東西。[1]

所以,我們當然也可以說,孩子們此時、當下活生生的生活感受,盡管是粗糙的,但是同樣可以“使一切文學藝術相形見絀”。都市白領們每天關注的房價的起落、消費的升級降級、醫療養老的焦慮、做個吃貨的簡單快樂,同樣的,“這是自然形態的東西,是粗糙的東西”,“但也是最生動、最豐富、最基本的東西;在這點上說,它們使一切文學藝術相形見絀”。當然,被規訓,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倘若沒有自我敏銳的生活感受,沒有欲望之滿足與失落的狂喜和刺痛,被規訓最終就會變成被馴化。體系化閱讀的所謂“深度”,可以是深入、深刻,但也有可能成為掉進去就永遠出不來的“陷阱”。

相比體系化閱讀,“碎片化”的閱讀有這樣幾個特點:

其一,它是自主建構選擇的,是內在的。它切合了主體自我的興趣、關切、幻想和焦慮。它是真正的“我的閱讀我做主”。在當下移動互聯網的技術環境下,存在著由算法推薦帶來的內容推送,被認為是一種“迎合”和“信息陷阱”。但是從閱讀實踐來看,讀者在算法推薦面前的主動性至少比體系化閱讀面前的主動性要高。因為算法推薦和你不斷變換、轉移的自主搜索與閱讀痕跡之間會形成互動,所以在算法牽著讀者的同時,讀者的主動選擇其實也在牽著算法。

其二,它是流動的、變化的,始終伴隨著生活、情感、關切、焦慮的變化而變化,無拘無束。而網絡的超鏈接特性又極大地刺激了這種閱讀的自由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被自我和超我壓抑的本我得以釋放。它保留著生活的原生態,在體現生活的一定的方向性的同時,更加呈現出線性時間鏈條上未來的不可預見性,并因此形成一個個連續的、多變的“爆點”,看上去不斷轉移著人們的興趣,從而形成斷裂和碎片。

其三,它是對話的、分享的、改寫的、相互激發的,它不僅是接受,同時也是表達,它不僅是傳播的終點,同時又是一個新的起點。讀者的閱讀始終處于主體的感知興奮中,不斷在內心激蕩出各種不同的價值、情感反應和判斷,這和體系化閱讀中主體相對靜默的沉思、頂禮、服從有很大的差異。

也就是說,體系化閱讀和“碎片化”閱讀最本質的區別并不在于他們讀的東西不一樣,盡管大多時候它他們讀的東西真不一樣。在某一個時刻,一個“體系化”閱讀者和一個“碎片化”閱讀者可能都在讀沈從文的《邊城》。但是前者之所以讀是因為它是現代名著,是必讀書,他自己可能正在克服著自己打王者榮耀的欲望而努力提升著自己所謂的文化底蘊。而一個“碎片化”的閱讀者讀《邊城》可能最早的誘發是看了抖音上的網紅景點鳳凰,再加之其所漂泊的大城市的霧霾,以及居高不下的戀愛成本,他越看越著迷,越看越感慨。因為他看到了一場不用去“談”的戀愛,費點心思卻了無心機。然后他可能點了個書籍分享,加了兩句感慨:真正的戀愛,真的不是“談”出來的。

所以說,“碎片化”閱讀更像邂逅,更講機緣,想讀就讀,不想讀就不讀,碰到了,正好有興趣有關切就讀,讀了還有感覺就分享,就評論。它和閱讀者的生活、生命更加緊密地交纏在一起。

“碎片化”閱讀其實早已有之。凡是無法被體系化閱讀納入,在文化權力中看來“沒什么用”的閱讀,都是那個時代的碎片化閱讀?!都t樓夢》里寶黛讀牡丹西廂,就是賈政眼里的“碎片化”閱讀。只是在古典時代,可供碎片化閱讀的材料實在是有限。而到了近代,伴隨著新的媒介技術,伴隨著閱讀的市場化,文化產品的產量呈幾何級數飛漲,碎片化閱讀就成了一個突出的問題,對一直以來占據主導地位的體系化閱讀形成了沖擊。比如上海灘近代報業興起時,“父老且有以不閱報為子弟勖者。一則慮其分心外騖,一則以報紙所載多不切用之文字也。彼時社會以帖括為唯一學問,而報紙所載亦實多瑣碎支離之記事,故雙方愈無接近之機?!盵2]而到了當下,傳統體系化閱讀所構建的控制權力,除了在教育領域教育時段還部分地有所保留外,更加被新的閱讀平臺、閱讀規則、閱讀習慣沖擊得七零八落。但是歷史證明,新時代往往就是從那個時代的“碎片化”閱讀開始的,就如同恰恰是上海近代報紙上那些“不切用之文字”、“瑣碎支離之記事”,促成了普通中國人精神世界的現代性想象?!八槠遍_啟了一個新的文化生活格局,重構了文化與閱讀的權力版圖。

但是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樣一個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前所未有的焦慮、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和挑戰的時代,“碎片化”還原了文學與閱讀的本來價值,還原了文學與閱讀應有的私人性。不同的閱讀場景造就了每個人各自的閱讀碎片,在孤寂的宇宙中反射出證明自己存在過的各自的光。

注 釋

[1]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姚公鶴:《上海報紙小史》,《東方雜志》14卷第6號,1917年6月15日.

(作者介紹:金立群,湖北經濟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猜你喜歡
碎片化閱讀價值
踐行初心使命的價值取向
價值3.6億元的隱私
一粒米的價值
數字時代下碎片化閱讀的利與弊
“給”的價值
民辦高校大學生閱讀現狀及對策研究
有聲讀物的發展現狀及其問題
碎片化閱讀時代廣播節目的生存與創新
碎片化閱讀對傳統閱讀方式的沖擊
小黑羊的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