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進程中青少年的時代擔當

2018-11-30 08:20河南省潢川縣高級中學董惠文
中學政史地 2018年5期
關鍵詞:良法犯罪分子刑法

●河南省潢川縣高級中學 董惠文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黨的十九大也提出在新時期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我感受到一種恪守法律的理念,一種公平正義的精神正在融入我們的血液。這精神和理念也在內心深處告訴我,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要對法律心存信仰。

筆者在本文就結合刑事立法與司法簡要談一談我對現代法治理念的理解以及青少年要如何擔當。

一、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美國當代哲學家、倫理學家羅爾斯的分蛋糕理論告訴我們,明確、公平的制度才能保障結果的公平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而在現代社會,確定的、良好的法律制度便是核心。良法在實質上作為一種規范體系本身必須具有正義性。良好的法律賦予我們權利,也強加給我們義務,它告訴我們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它保護合法行為,也懲治不法行為。而被稱為最后一道防線的刑法,它有著區別于其他法律的特點。

1.刑法的強制性最為嚴厲。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任何違法行為,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但是,所有這些強制,都不及刑法對犯罪分子適用刑罰這種強制方法嚴厲。因為刑罰不僅可以剝奪犯罪分子的財產和政治權利,限制或剝奪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而且在最嚴重的情況下還可以剝奪犯罪分子的生命。

2.刑法具有保障性。刑法的制裁方法最為嚴厲,這就使得刑法實際上成為其他法律、政策的保障。沒有刑法作后盾、作保證,其他法律往往難以得到徹底的貫徹實施。

3.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范圍更廣泛。刑法分則共十章,規定了410多個罪名,包括國家安全方面,社會公共安全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方面,公司財產等方面,可以說所有重要的社會關系都需要刑法保護。

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的進步,新型犯罪不斷出現,我們該如何使法律跟得上時代的變化?同時,隨著現代法治理念的發展,我們又該如何在死刑存廢和人權保障之間取得平衡?這都值得深思。

二、踐行法治,良法要被恪守

刑事訴訟被稱為“國家對個人的戰爭”。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瑞華喜歡打這樣一個比方:刑事追訴是跨欄比賽,辯護權、沉默權、證據規則、審判公開這一系列的程序要求,是追訴者必須“跨”的欄架,假如讓這些欄架“形同虛設”,或者僅是作為擺設,那么追訴者固然“跑”得更快,但是難免到最后釀成錯案,使公正和法律蒙羞。

曾記否,被冤殺的呼格吉勒圖,當人們在19年后再次念起他的名字,不過是因為“在強大的司法機器前,誰都是小人物”的感懷與悲戚,但那個羞澀少年不會再歸來。關于他的沉默與反思被鐫刻在了墓碑之上:“優良的司法,乃國民之福。呼格其生也短,其命也悲。惜無此福。然以生命警示手持司法權柄者,應重證據,不臆斷。重人權,不擅權,不為一時政治之權益而放棄法治與公正?!边@是江平先生給世人的一個警醒,其意在告訴我們要避免下一個公民的無辜冤殺。優良的司法必然不可缺席,而優良的司法何處來?這需要每一個人在踐行法治的過程中恪守法律。

三、實現法治,法律要被信仰

美國法學家伯爾曼指出:“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為僵死的教條,而沒有法律的信仰也易于變為狂信?!笔堑?,“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伯爾曼的話,在今天的中國仍舊值得牢記??v觀世界發展史,為什么會有富而不強、富而不久的國家?如何才能讓一個國家富強長久,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筆者以為關鍵在于法治的實現。而法治的實現必須要有人們對法律的信仰。法律信仰意味著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自覺不自覺地從法律出發,以合乎法律要求的方式來為或不為。在遇到法律糾紛時自動地想到用法律來解決問題,而不是首先想到規避法律。法律是一種信仰,信仰的前提是相信。無論現實多么殘酷,我們仍然應該選擇相信法律,以法律程序為平臺,正視自己的權利,捍衛自己的權利。

作為青少年,我們需要問自己:我們具有法律意識了么?我們信仰法律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實現法治,也許就始于我們對良法的信仰。也許我們還只是少年,但我們也需要踐行、信仰良法,在法治進程中擔當時代重任。

猜你喜歡
良法犯罪分子刑法
刑事立法活性化的良法之治
——評黃明儒教授《刑法修改理性研究》
“良法”“善治”為糧食流通保駕護航
刑法解釋僭越刑事立法的危害以及規避措施
我國刑法立法效益提高的制約因素與實現途徑思路構建
拜訪朋友
與誰接頭?
凝聚核心價值 實現良法善治
以良法促發展、保善治、惠民生
良法善治 呵護“文明之花”綻放
關于流竄犯罪案件的分析及偵查措施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