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規,日本企業的“生死線”

2018-12-21 05:24文/王
新產經 2018年12期
關鍵詞:商法法令合規

◎ 文/王 鵬

隱瞞虧損、篡改產品數據、欠薪、員工長期加班、性騷擾甚至是夸大宣傳……在日本,“合規”就是一個框,什么都可以往里裝。而正是因為這樣嚴格的約束,日本企業及機構在“合規”方面一直小心翼翼,不僅大幅減少了在全球市場發展的“合規風險”,還樹立起優良的企業及國家形象,可謂一舉兩得。

在日本,“合規”不僅指“遵守各國的法律及條例”,還包括按照有益社會的原則開展業務。日語中的“合規”一詞,最初包含了“守規矩”“重承諾”等意思,后來又拓展了“服從監管”等更深層次的含義。

現在,“合規”已經與“企業社會責任(CSR)”一起,成為日本企業的兩大基本準則。2000年以來,一些日本企業由于違反法令、違背公德良俗等不當行為,不僅喪失了合作伙伴及用戶的信任,并因為政府的嚴懲與強化監管走向破產境地,事業存續都成了大問題。為此,日本企業頭腦中的“合規”,除了遵守法律與規則,還包括遵守社會規范與企業倫理,并能夠經受住“法律及社會等各方面的嚴格審查”。

對于“合規”,日本《商法》中專門設置了相關法條。該法第330條規定,會社的董事長、社長負有保證企業合規的法定責任,必須履行“合規注意”義務,公司監察方面的負責人也需要承擔同等義務。該法第355條還規定,會社董事長、社長等負責人負有“忠實義務”,需要對企業的不合規行為負責。

此外,日本企業作為社會的一員,除了接受商法的約束,還必須遵守民法、刑法、勞動法等各種一般法律。企業員工也有義務與企業一起遵守相關法律。對于大公司,日本《商法》第348條還專門規定,企業有構筑內部合規控制系統的義務。

在日本,“不合規”企業會面臨來自股東代表及消費者的損害賠償訴訟,而且還將進入信用黑名單,經營狀況急劇惡化。為了防微杜漸,從2000年開始,日本企業紛紛建立起內部檢舉制度。員工如果發現了“不合規”行為,可以不用告知上司,直接實名或匿名向公司專設的“內部通報窗口”舉報。日本企業的很多不合規行為,也因此在初期就被發現并得到解決,成為企業合規的重要糾錯機制。

經過多年發展,日本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合規管理體系。合規管理被定義為:“組織的經營管理、事業活動能達到合規要求”。合規管理措施包括設置合規管理項目、行動指針、合規管理規定、獨立于事業部門的合規管理組織、合規監察等。

以前,為了進行風險管理,不少日本企業會聘請外部調查公司給企業找問題??墒?,這些公司一般偏重于審查財務數據及經營狀況,對企業各方面是否合規缺乏專業評判能力。隨著合規意識的不斷提高,現在日本企業一般會聘請專業合規咨詢機構為企業進行合規管控,合規風險管控也因此成為日本近年來的熱門行業之一。

目前,日本的合規風險管控項目,不僅是針對企業的單個項目或單個部門開展管控,而主要是通過建立一套完整的體系,發揮出“體系功能”。其中包括設立專門的合規管理部門,建立合規監察機制,并根據社會形勢及法規法令的變化,不斷調整合規監控體系,保證時刻升級更新。

與此同時,日本還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合規理論。其中,名城大學教授鄉原信郎等學者提出的“全面合規論”頗有影響。該理論認為,合規的定義不限于遵守法令,而是包括遵守法令在內的“適應社會的要求”。企業的存在,不僅是追求利潤,還需要滿足社會的需要。比如食品制造商就應該“供應安全的食品”;電視臺就應該“不歪曲事實,播放優質的節目”。社會有各種潛在的要求,而這些要求上升為各種法令需要一定的時間。法令并不能經常反映最新的社會形勢,司法也不是萬能的。所以,企業與機構自始至終遵守法令,還達不到合規的標準,時時刻刻滿足社會的要求,才是合規的“模范生”。

猜你喜歡
商法法令合規
乘風破浪的法令紋
對企業合規風險管理的思考
企業家精神的商法培育:目標、進路與法治回應
外貿企業海關合規重點提示
GDPR實施下的企業合規管理
明股實債的稅法規制思路——基于商法聯動的視角
瑞士:龍蝦下鍋前要無痛死亡
提升下垂的嘴角 淡化法令紋
中國現行商法體系的缺陷及其補救思路
中世紀英格蘭勞工法令的頒布、執行及其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