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培養的模式與啟示

2018-12-27 02:04王莉
課程教育研究 2018年44期
關鍵詞: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培養啟示

【摘要】以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生教育和培養為例,從師資的高水平國際化、寬進嚴出的招生政策、靈活多樣的課程設置以及豐厚的資助體系多方面概述了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培養的特點。并與內地高校研究生培養進行比較,提出了從課程上注重培養研究生的科研技能、考核環節上注重實效性,以及加大研究生的資助等方面改革內地的研究生教育和管理體系的建議。

【關鍵詞】香港中文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 研究生培養 啟示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4-0014-02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最早于1963年合并香港高等學校而成立的,并于1966年設立了香港第一個研究院。2017年至2018年本人作為訪問學者在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進行了為期一年的研修學習,在此期間,了解到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教育和培養的特色與完善的管理體系?,F根據文獻資料的查閱,以及對在讀研究生的訪談等相關資料,對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的培養情況進行整理,并與內地研究生的培養情況比較,希望為內地高校培養高質量研究生提供借鑒。

一、研究生招生的靈活政策

香港中文大學面向海內外招收研究生,生命科學學院招收的內地研究生占很大比例,接近50%,其次是香港本地的學生,亞洲其他國家如印度、菲律賓等國家的學生也較多。研究生可分為兩種類型,授課型(By Coursework)和研究型(By Research),其中研究型的課程又包括碩士研究生課程(MPhil)和博士研究生課程(PHD) [1]。生命科學學院因為側重于基礎研究領域,所以大部分的研究生為博士研究型研究生,即相當于內地高校的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模式。研究生一般跟著導師做研究,學制2年以上,通常與博士學位連讀,共4年。

和內地高校招生制度不同,香港高校研究生均不需要統一的入學考試環節,對研究生的招生政策很靈活,程序主要包括申請和面試[2]。申請階段要求填寫申請表;取得認可的大學授予的學士學位;提供大學本科的成績單,中英文各一份,成績單需經過學校公正;對英語有特殊的要求,最低標準為托福79分或雅思6.5分;如果有發表的論文、專利等研究成果和研究經歷一并提供,將會作為重要參考。此外,需提交英文撰寫的研究計劃(Research Proposal),還需兩封從事學術研究的專家提供的推薦信,對申請者的學術水平進行公證客觀的評價。面試階段根據各個實驗室的情況要求不同,有些實驗室或導師會組織面試或與申請者進行單獨面試,通過交流提問等方式了解申請者的科研能力以及科研意向,有的甚至進行英語口語測試或科研相關的知識考試。綜上,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生招生條件比較寬松,但雖然不經過考試,學生仍需具備優異的本科階段成績、較好的科研經歷或成果以及英語聽說能力等條件才有可能被接收或錄取。

二、師資的國際化水平及層次分明的課程設置

香港中文大學注重教師的國際化背景,面向全球公開招聘優秀的教學和科研人員,并由校外評審專家進行評核。生命科學學院目前共有49名教學人員,66名科研和管理人員,以及80多名博士后和其他工作人員,絕大多數教學和科研人員有海外名校如哈佛大學、劍橋大學、耶魯大學等世界名校的教育經歷,無論在教學或科研中均具備國際一流水平。主要開設了6個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包括生物化學(Biochemistry)、生物學(Biology)、細胞和分子生物學(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等。與內地申請碩士生導師或博士生導師的考核制度不同,香港中文大學對招收研究生的導師要求比較寬松,不需要經過復雜的導師資格遴選程序,凡是具有博士學位并且有協助指導碩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經歷的教學人員均可以申請招收碩士生或博士生,這一政策使得年輕博士入職后可以快速開展科研工作。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的課程設置也比較靈活,課堂教學為輔,自主研究為主[3]。課程可分為兩個模塊,一個模塊為自主學習和展示,研究生每學期必須參加一些講座(Seminar)、并以海報展示(Poster Presentation)和課題匯報(Oral Presentation)的形式來展示自己的科研進展,學院會組織老師對研究生的海報和匯報情況進行打分和評論。另一個模塊是課程學習,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以分子生物技術(Molecular Biotechnology)方向為例,必修課程共兩門,分別為Introduction to Graduate Research in Life Sciences I和Introduction to Graduate Research in Life Sciences II,主要為研究生介紹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數據分析,寫作技巧以及一些實驗操作技術等,具體包括實驗室的規定、信息查詢、實驗設計、統計分析等,考核的方式為閉卷考試。在此基礎上還開設8-9門選修課,仍以分子生物技術(Molecular Biotechnology)為例,主要開設Introductory Bioinfor?鄄 matics、 Electron Microscopy、 Recombinant Proteins、 Real?鄄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Confcal Microscopy等。每門課程的教學主要以研討的方式為主,上課和考試的方式比較靈活。選修課程仍以實驗技能的掌握為主,研究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科研需要有針對性的選擇課程進行學習。除了上述這些課程以外,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生通常還需協助參與日常的本科生教學工作,如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生要求參與本科生的實驗課程、監考、閱卷、參與本科生的論文指導和答辯等環節,并作為考核的指標之一。

三、研究生學術能力的培養和考核

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生入學后2年之內必須進行一次科研能力的考核,也稱為資格考核。研究生根據自己的科研進展情況自主提交考核申請,但不能超過入學后的2年期限,而且考核非常嚴格。一般每次考核1名研究生,由導師及專家組成考核小組,研究生先做科研進展匯報,考核小組老師會進行科研進展的提問并對課題給出指導意見,而后根據學生選擇的2個方向進行專業基礎知識提問,整個過程每位研究生至少2-3個小時,如果專業知識沒有通過,會給予一次補考機會。有的實驗室還會進行筆試,通過匯報、提問和筆試等環節審核研究生是否具有繼續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這種綜合考核給研究生帶來的壓力很大,通過考核后才可留下來繼續進行后期的科研工作,否則有可能會終止研究生的學術研究和課程學習。資格考核制度從基礎知識、實驗技能的具體操作環節、相關研究領域的科研進展等方面對研究生進行階段性全方位考核,這一考核成為研究生入學后嚴把培養質量第一關。

研究生在論文答辯前需發表高水平的研究論文,一般為SCI期刊收錄的論文,且論文質量要求較高,達不到要求的研究生不能申請論文答辯,只能延期畢業,且延期期間不享受正常在讀研究生同等的工資待遇。研究生提交論文申請答辯時,不像內地博士研究生必須進行“雙盲”送審制度,研究生論文一般由1名校外專家和3名校內專家同時進行論文評審,校外評委應為相關研究領域的世界知名專家,校內專家也應為這一研究領域的資深專家,采用評分差異協調機制,通過低分論文檢討、優秀論文獎勵以及論文抽查等方式,論文答辯申請成為了嚴把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第二關。

四、完善的研究生資助體系

香港中文大學對研究生培養提供了豐厚的獎助學金資助體系,獎助學金的經費來源主要是政府撥款和社會各界的捐贈和資助。全日制研究型研究生全部享受研究生助學金,且助學金逐年提高,2018年生命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的助學金為每月16600港幣,通過博士資格考核后助學金增至為每月17100港幣,并每年以每月300-500港幣的幅度遞增。獲得“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資助的優秀研究生還可獲得為期3年每月2萬港幣的生活補助,以及每年1萬港幣的會議及研究活動交通補助。

五、借鑒和啟示

目前內地研究生的課程設置大多仍按照傳統的模式,課程設置普遍存在與本科生課程重復、教材不全或老化、課目多等問題。此外,課程多以研討的形式開展,學生要進行匯報和討論,作業以提交論文或報告的形式,從而造成學生的課程負擔重,一年級的研究生大部分的時間疲于應付各科目的課堂PPT匯報、課后作業以及提交課程論文等,無法集中精力從事自己的科研工作,從這些課程的學習中也很難獲得有助于自己科研開展的知識和技能。而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生課程設置簡單,必修課僅兩門,且這兩門課程講授的是研究生科研基本技能,比如實驗室的管理規定、一些實驗儀器的基本操作方法、論文的寫作技巧等,在此基礎上分專題開展各種不同實驗技術的選修課程,所有課程的設置是圍繞研究生的實驗和科研技能展開,而非內地的研究生課程設置層次不清。內地高??梢越梃b香港大學的這種課程設置體系,從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出發,分層次和有重點的對1-2年級的研究生進行課程安排,扎實研究生的科研基礎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從課程體系上確保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培養高水平高質量的創新人才是高校研究生工作的重點,和香港高校研究生培養的寬進嚴出相比,內地高校的研究生培養提出的要求雖然很高,但許多考核環節流于形式,實效性不夠。比如,內地研究生也需經過論文開題答辯、中期考核等環節的考評,但很多高校省略或將開題與中期考核合并進行,且隨著高校研究生擴招,每次中期考核的人數較多,甚至10多名研究生半天的時間內完成考核,這樣的考核必然是流于形式、走過場,與香港高校由每位研究生根據自己的實際科研進展提出申請,并組織評委逐一對研究生的去留進行資格考評相比,內地的研究生考核缺乏系統性、嚴肅性和嚴格的淘汰機制,從而影響了培養人才的質量。要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狀,要求研究生要儲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科研能力,完善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制定必要的評價等級及獎懲制度,將研究生的培養質量貫串始終。

研究生教育是高層次的人才教育,需要大量的經費投入,建立完備的經費保障體系尤為重要。目前內地高校的科研經費比較充裕,可以較好的滿足研究生從事科學研究的經費支出,但研究生的生活補助太低,導致很多本科生認為讀研沒有工作的收入高,從而放棄繼續深造的想法,也形成了內地“窮博士”這一說法。這不僅大大影響了研究生的生活水平,更有甚者利用課余時間打工賺錢,嚴重制約了研究生的科研投入時間和精力。針對這一現象,內地高校除了國家和政府的資助體系外,也應像香港高校一樣,大力倡導和鼓勵大型企業、社會名人和團體在高校設立獎助學金,以及設立獎學金資助優秀研究生進行國際學術交流、論文發表等。通過這種多渠道的資助體系改善研究生的生活水平,培養高水平人才。

參考文獻:

[1]汪洋,高久群,汪華僑,戴怡平,寧黎.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教育的特點及其啟示.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13, 6: 54-58. [2]汪基德,楊改學,周鳳瑾.香港研究生教育的特點與啟示. 香港電教, 2008, 10: 85-89.

[3]施宏,韓穎,孟奕伶.中國內地與香港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 教育教學論壇, 2013, 6: 270-272.

作者簡介:

王莉,女,1975年生,漢族,中共黨員,博士,任職于揚州大學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木本植物生殖生物學、生物信息學以及資源綜合利用等研究工作。

猜你喜歡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培養啟示
香港中文大學
淺談無人機和機器人的自動化控制
香港中文大學提出環境適應性控濕調溫織物新思路
對當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創新培養的“步態追蹤”模式
香港中文大學籌資工作的經驗和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