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澠池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與對策

2019-01-05 11:34澠池縣農業農村局王麗娜
河南農業 2019年11期
關鍵詞:龍頭企業規范主體

澠池縣農業農村局 王麗娜

一、發展現狀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澠池縣已初步形成以專業合作社為紐帶、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為骨干、龍頭企業為支撐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農業經營主體呈現出多元多樣發展態勢。截至2018 年12月底,全縣從事農業規?;洜I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247 個,投資規模在100 萬元以上的農業龍頭企業58 家,其中,省級6 家、市級20 家,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2 個、市級5 個,銷售收入超億元的農業龍頭企業3 家,超5000 萬元以上的企業11 家,輻射帶動農戶達2 萬戶。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共有243 個,其中,國家級4 個、省級6 個、市級16 個,入社社員6370 戶,帶動農戶4 萬多戶,入社農戶覆蓋率達28%。全縣統一銷售農產品總額達到1.24 億元,統一銷售農產品80%以上的合作社20個,合作社年經營收入7458 萬元;統一購買農業投入品的總值1813萬元,統一購買農業投入品80%以上的合作社52 個。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呈現出數量大、涵蓋范圍較廣、組織形式多樣、專業特色明顯的良好態勢。澠池縣有13 個合作社的16 個農產品通過農業農村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注冊產品商標8 個,仰韶大杏、仰韶牛心柿、仰韶貢米、澠池丹參4 個農產品通過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全縣家庭農場115 個,其中,省級示范家庭農場2 家、市級6 家、縣級15 家。家庭農場承包和流轉土地總面積達到1 321.33 hm2,家庭勞動力總人數達到510 人,年銷售總值達到1280 萬元,6 個家庭農場的10 個農產品通過無公害認證。全縣種養專業大戶有79 戶,其中,種植類63 戶、畜牧類16 戶。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土地穩定流轉較難

新型經營主體要擴大規模并進行機械化操作,都希望土地能夠規范、穩定和集中成片流轉。而當前農民存在“兩怕”(怕失地、怕失業),承包地存在“兩化”(分散化、細碎化)現象,農戶情況千差萬別、眾口難調,成片流轉較難。加之種糧補貼發放機制是歸原承包戶所有,不種地也能享受,一些農民寧愿讓地撂荒,也不愿流轉出去,存在“有田的不想種,想種的沒田種”的現象。

(二)規模檔次有待提升

澠池縣農業經營主體雖然種類全、數量多,但缺乏有品牌、有影響的龍頭企業,尚未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還不夠完善,帶動能力不強。合作社組織化程度不高,規范運作的合作社較少,多數合作社未發揮作用,成為了“空殼合作社”。部分合作社只收購社員的農產品,然后包裝加工,自我經營,很少開展實質上的合作業務。高水準的種養大戶少,家庭農場大多不是很規范,深加工能力不強,多數處于出售原料或生產初級農產品的階段,產業鏈條難以向生產環節的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拓展,生產成本居高不下,機械化程度低,經營效益欠佳。

(三)運行機制有待完善

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三者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不夠規范和緊密,一些合作社與成員之間僅僅是買賣或買斷關系,多數是以訂單合同為主的購銷關系,尚未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聯結機制。訂單生產不規范、價格低時賣龍頭企業,價格高時賣其他企業,訂單履約率較低,還存在農民和龍頭企業之間爭利的問題,專業合作社聯結龍頭企業與農戶的作用發揮不夠。

(四)投入保障有待改進

新型經營主體的資金主要以自籌為主,經營規模擴大,種子、化肥、澆灌、人工等成本不斷上漲,需要大量周轉資金投入,但涉農貸款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擔保,經營主體融資難的問題日益突出。目前,農業保險存在法律缺位、財政補貼少、保險覆蓋面窄、保障水平低等問題,農業保險尤其是政策性保險不能滿足經營主體發展的需要,在融資籌資方面會遇到授信擔保困難、申請手續繁復等問題。

(五)品牌打造問題突出

目前,澠池縣正處于農業品牌化發展的探索期,相當一部分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在品牌打造問題上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把品牌培育與自己的日常生產經營過程割裂開來,就品牌論品牌,沒有把自己獨特的生產加工工藝向市場品牌傳遞,賦予其品質、品位和文化內涵。二是當自己的品牌一旦有了點名氣時就考慮多樣化、多元化,急著多培育幾個,而沒有著力在挖掘現有品牌的價值張力上下足功夫,結果導致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下降。三是把品牌保護與市場營銷過程割裂開來,沒有把品牌作為自己向客戶傳遞信息和回饋客戶市場意見的一個重要載體,沒有與消費者形成一種互動、一種默契,品牌的影響力沒有迸發出來。

三、對策

(一)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方式

1.明確農村產權制度。實行“土地換股權”“農民變股東”的作法,通過“定權不定地、定量不定位”的方式,既保障了農民土地承包權的財產收益,又有利于解決承包地塊零星分散不利于大規模機械化作業的難題。進一步規范流轉程序,探索集體所有權、農民承包權、流轉經營權“三權分立”制度;進一步明晰村集體與農戶資產的權屬關系,讓農民可以放心流轉土地。

2.創新土地流轉方式。鼓勵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入股等多種形式向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土地,鼓勵龍頭企業通過租賃和入股等形式參與農用地流轉,鼓勵各種社會資本依法參與農村土地流轉。

3.加強土地流轉管理。進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轉管理機構,定員、定崗、定責,引導農村土地規范有序流轉。

4.加強土地流轉監督管理。建立健全資格審查制度、項目審核制度、風險保障金制度,對租地條件、經營范圍和違規處罰等作出規定。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防止浪費農地資源,損害農民土地權益,防范承包農戶因流入方違約或經營不善遭受損失。

(二)完善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的工作機制

1.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整合各類財政支農資金,培育壯大現代農牧業經營主體,特別是對運作比較規范、帶動力強、市場前景好的農牧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給予支持,引導其加強對品牌建設、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農民專業技能培訓等方面的投入,鼓勵龍頭企業創辦合作社,參與土地流轉,以“龍頭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的模式提高經營項目的成功率,提高市場競爭力。

2.支持示范社建設。重點加強合作社領頭人的培育和成長,提高其經營能力。

3.積極推行股份合作機制,吸引當地工商企業、民間資本創辦聯辦經營實體,不斷擴大現代農牧業產業化經營覆蓋面,推進全縣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

4.繼續推進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步伐,幫助農民掌握農業實用技術,培養一批有文化、善經營、會管理的現代農業帶頭人。

(三)大力發展社會化服務

在增強和拓展農業公益性服務功能的同時,大力發展互助型服務和農業經營性服務。采取政府訂購、定向委托、獎勵補助、招投標等方式,引導經營性組織參與公益性服務;大力開展農技推廣、農機作業、抗旱排澇、統防統治、產品營銷、農資配送、信息提供等各項生產性服務,滿足經營主體對社會化服務的需求;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程化服務。

(四)著力提高經營主體融資能力

1.創新信貸支持方式。大力推行林權抵押貸款,積極探索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支持有條件的鄉鎮創新開展信用合作、資金互助和貸款擔保等多種融資方式。

2.創新保險支持方式。針對經營主體各自的特點,積極為農產品生產、加工、經營等環節提供各類保險服務,著重解決經營主體貸款難、抵押難、擔保難的問題。

3.創新財政支持方式。建立健全多元化長效投入機制,統籌使用各項涉農資金,搭建優勢產業和重點建設項目平臺,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并逐步提高銀行涉農貸款的總量和比例,引導資金向農村回流。

(五)加快構建新型社會化服務體系

1.發展農業產業集群。在集群中,一二三產業可實現融合發展,農業生產者以農產品加工企業需要為導向,進行精準生產,第三產業在規模效應作用下得到相應發展,并促進一二產業產生新的業態。

2.大力破解融資難題。政府可設立專項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性貸款,并把貸款范圍放大,對于中小規模的經營主體也給予一定的信用支持。同時,放寬農村金融準入政策,建立一個由銀行、信用社、保險機構和民間信貸部門等共同組成的農業企業融資體系。

3.優化農業創業就業環境。出臺優惠扶持政策,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企業家、返鄉農民工、創業大學生等群體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創造者。

(六)進一步強化規范管理

加快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既要注重發展數量,更要注重規范化建設,著力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成產權清晰、機制靈活、運行規范、管理民主的市場主體。建立健全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注冊登記制度,明確認定標準、登記辦法,確保其擁有合法的市場主體地位和明晰的產權關系。規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組織管理體制,積極引導其朝著產業基地化、生產標準化、管理組織化、產品品牌化、銷售市場化、產銷效益化方向發展。建立健全規范運作、財務會計、年度考核、監督管理等各項制度,加強規范建檔、上級扶持項目專項資金管理以及對人員的上崗培訓和業務指導,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康穩步發展。

猜你喜歡
龍頭企業規范主體
來稿規范
來稿規范
論碳審計主體
呂梁兩企業入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百強
山西省級扶貧龍頭企業和扶貧農民專業合作社名單出爐
PDCA法在除顫儀規范操作中的應用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來稿規范
何謂“主體間性”
農業農村部舉行定點扶貧地區龍頭企業對接活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