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質香稻新品種豫農粳11號的選育及應用

2019-01-06 22:37李俊周杜彥修孫紅正趙文麗趙全志
中國稻米 2019年1期
關鍵詞:香稻精米株型

李俊周 杜彥修 孫紅正 趙文麗 趙全志

(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河南省水稻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河南農業大學,鄭州450002;*通訊作者)

香稻香味濃郁、品質優良、口感好,是一種具有較高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的特種稻[1]。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香稻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水稻香味主要由位于第8染色體上一個編碼甜菜堿脫氫酶的Badh2基因所控制[2]。水稻香味鑒定容易受檢測人主觀因素的影響,采用Badh2基因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可以提高鑒定的準確性[3]。長期以來,河南省水稻生產上缺乏品質優良的香稻品種。鑒于此,筆者于2009年開始利用香稻品種方欣4號與自育的高產抗病品種20106雜交,后代經過香味基因Badh2的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及產量品質篩選,培育出綜合性狀好、穩產性好、米質優良的香稻品種豫農粳11號,2017年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豫審稻2017002)。多年田間試驗和示范結果表明,豫農粳11號在一般肥力田塊種植稻谷產量在9 172 kg/hm2左右,具有株型緊湊、穩產性好、稻米品質優良等優點,適宜在河南省南部稻區及生態條件相近的區域種植。

1 選育過程

母本方欣4號為河南農業大學選育并于2008年通過審定的品種。父本20106為本課題組從鎮稻88和新豐2號雜交后代中選育而成。具體選育過程:2009年用方欣4號作母本,20106作父本進行雜交。冬季海南種植F1,表現出較強的雜種優勢,混收5棵單株;2010年鄭州種植F2群體2000株,群體分離明顯,對香味基因Badh2、株型、產量等性狀進行單株選擇;2010年冬季海南種植F3,混收;2011年鄭州和信陽兩地種植F4,對香味基因Badh2、株型、產量等進行系統和單株選擇;2011年冬季海南種植F5,混收;2012年鄭州和信陽兩地種植F6,對香味基因Badh2、株型、產量等進行系統和單株選擇,田間評價和室內鑒定選擇一優良株行,暫定名為豫農粳11號;2012年冬季海南種植F7,進行擴繁;2013年進行多點鑒定試驗,均表現突出,性狀穩定。2014-2016年參加豫南稻區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農藝性狀

豫農粳11號是常規香粳稻品種,全生育期150~157 d,葉綠色,主莖葉片數平均 18.7 葉,株高 99~100 cm,株型較緊湊,分蘗力強,莖稈粗壯;穗長 15.6~16.4 cm,有短芒;谷粒橢圓形,種皮淺黃色,籽粒具香味;每667 m2有效穗數 21.6~22.3 萬,每穗總粒數 143.5~153.5 粒,實粒數 118.3~132.1 粒,結實率 79.3%~86.0%,千粒重 23.6~25.5 g。該品種具有香味,口感食味佳,抗倒性好。

2.2 產量表現

2014年參加豫南粳稻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產量8 250.0 kg/hm2,較對照鄭稻 18 號增產 6.90%,達極顯著水平;2015 年續試,平均產量 9 658.0 kg/hm2,較對照9優418增產2.00%。2016年參加豫南粳稻品種生產試驗,平均產量9 172.0 kg/hm2,較對照9優418增產5.46%。

2.3 稻米品質

2015年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豫農粳11號出糙率 85.3%、精米率 76.7%、整精米率 68.8%、粒長 5.2 mm、長寬比 1.9、堊白粒率13%、堊白度3.8%、直鏈淀粉含量15.0%、膠稠度70 mm、堿消值 6.7 級、透明度 1 級、水分含量 14.0%、氣味香。2016年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出糙率84.7%、精米率75.8%、整精米率65.7%、粒長 4.6 mm、長寬比 1.7、堊白粒率 23%、堊白度 5.5%、直鏈淀粉含量 14.0%、膠稠度 60 mm、堿消值7.0 級、透明度 1 級、水分含量 13.7%、氣味香。

2.4 抗病性

2014年經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對稻瘟病、紋枯病和白葉枯病田間接種鑒定,豫農粳11號中感稻瘟病,感紋枯病,對白葉枯病代表菌株JS49-6和PX079抗性表現為3級,對浙173和KS-6-6抗性表現為5級。2015年經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對稻瘟病、紋枯病和白葉枯病田間接種鑒定,豫農粳11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為5.25,感紋枯病,對白葉枯病代表菌株浙173、PX079和JS49-6抗性表現均為3級,對KS-6-6抗性表現均為5級。

3 栽培技術要點

3.1 適期播種,培育壯秧

豫南播期為5月中上旬,播種量30~32 kg/667 m2,秧齡 30~35 d,移栽前 5 d 施“送嫁肥”5 kg/667 m2,培育適齡多蘗壯秧。

3.2 適時移栽,合理密植

6月上旬移栽,肥水較好、早插田塊栽插株行距為13.3 cm×30.0 cm,每叢 3~5 苗;麥茬晚插和肥力較差的田塊適度密植,株行距 13.3 cm×28.0 cm,每叢 4~6 苗。移栽時要求淺插、勻插。

3.3 大田水肥管理

提倡配方施肥,促苗早發穩長,施足基肥,掌握“前重、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大田總氮量控制在20 kg/667 m2左右,多元素平衡使用。氮素基蘗肥與穗粒肥比例以7∶3為宜,磷肥作底肥一次性施用,孕穗期適當施用鉀肥??茖W灌水,堅持淺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蘗、深水抽穗揚花,分蘗后期穗數達80%時曬田抑制無效分蘗,灌漿成熟期干濕交替,切忌后期斷水過早。

3.4 病蟲害防治

重點做好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以及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蟲害的防治。紋枯病和稻瘟病重發區慎用。

猜你喜歡
香稻精米株型
中國香稻不育系育種進展
Bna-novel-miR36421調節擬南芥株型和花器官發育的功能驗證
碾米加工技術對長粒型優質秈稻整精米率的影響
QTL-Seq定位粳稻整精米率QTL
不同播期、收獲期和儲存期對優質長粒秈稻整精米率的影響
孝感香稻產業化發展現狀及對策
碾磨品質對秈稻食味品質的影響
多肉植物側芽怎么處理
玉米株型和幅寬對套作大豆產量的影響
不同施氮條件下不同株型水稻根系形態特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