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知

2019-01-07 09:00
文史博覽 2018年11期
關鍵詞:雅言軍旗聯隊

諸子百家周游列國得會多少方言

勤政樓前柳 《諸子百家周游列國得會多少外語(方言)?》

很多人疑惑:諸子百家周游列國得會多少方言?其實,只需雅言即可大體應對交流。

雅言,俗稱官話,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普通話,算是當時士這個階層的基礎教育。隨著私學推廣,先秦時代上過公學或私學的人基本都會雅言。剩下的百姓不會雅言也沒關系,因為中原地區百姓說的方言,本身跟雅言可能就比較接近。如《史記·秦本紀》里有一個故事說,秦穆公曾經接見過一個戎王派來的名叫由余的使者。由余的祖上是晉國人,所以他會說晉言。一方用雅言,另一方說晉言,照樣可以順利洽談。

那么南方情況又如何呢?楚國作為當時南部諸侯老大,平時說楚言,但是這不意味著南方雅言推廣差。據《左傳》記載,楚成王的令尹子元曾經帶著楚軍去討伐鄭國,碰上鄭國玩了一出空城計。楚國人認為鄭國人可能有詐,于是出于警惕都開始用楚言交流。這群楚人交流的結果是撤兵。事實上,鄭國人確實有派細作去打探楚軍的情況,但他們不是為了反殺,而是為了更好地撤退。鄭國探子用暗語回報了楚軍撤退的情況后,原本打算繼續撤退的鄭國人停止了撤退。

可見楚國人能用雅言交流,而鄭國的探子也能聽懂楚言。

不過,南方的方言實在比較多,不獨楚言。相較于楚言,越言可以說非常難懂。同為南方人,鄂君子皙要聽懂《越人歌》也是需要翻譯的。但是考慮到越國在勾踐后期就把都城從會稽遷到了瑯琊,想必春秋末戰國初,越國人的雅言推廣度也很高了。

侵華日軍為何喜歡用破爛軍旗開路

江紫辰 《抗戰時日軍為何喜歡軍旗開路 還用破破爛爛的軍旗》

因為日本實行的是征兵制,適齡男性都得服兵役,一個市的男性編成一個聯隊,這個聯隊的補充兵都來自這個市,由此,日本把全國劃分成了幾十個聯隊管區,而日本陸軍的軍旗也只授予步兵和騎兵聯隊。

聯隊旗在日軍中有非常崇高的地位,每個聯隊成立時,聯隊旗必須由天皇在皇宮里親自授予聯隊長,而且還有一番天皇問話和聯隊長答話的儀式,表示這支部隊是“天皇親率”,聯隊旗隨部隊出征就相當于“天皇分身”。

所以日軍聯隊把軍旗看得十分重要,有專門的護旗班,而且規定軍人在見到軍旗時要像面見天皇時那樣敬禮。

作戰時,聯隊旗隨聯隊本部一起出征,但是危機時刻可以放在師團部。到萬不得已部隊被全殲或者不得不投降時,聯隊旗必須被燒毀(日軍稱之為“軍旗奉燒”),旗桿頂的天皇家徽必須被深埋。

軍隊在行軍和作戰時,軍旗會被放在一個黑色的布口袋中。

但是在部隊進攻受挫的時候,日軍會果斷拿出軍旗,用其引導步兵發起進攻,日軍認為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部隊士氣。所以很多久經沙場的聯隊,其軍旗往往破損到只剩下外面那圈流蘇。

但日軍部隊幾乎不會修補軍旗,他們認為軍旗越破爛越能顯示出部隊經歷的血戰之多,所以只要還能懸掛,就會一直被使用,這也是日軍歷史越悠久的部隊軍旗越破爛的原因。

為何西藏的廟宇宮殿大多建在山崖之上

宗 河 《為何西藏的廟宇宮殿大多建在山崖之上》

提起拉薩,很多人腦子里會立刻浮現出布達拉宮的形象來。布達拉宮建造在拉薩河畔一座孤山——紅山上。它完全是依山勢而建,好像在一定的高度開始,用建筑物把山包裹起來似的,因此造出來的布達拉宮與整個山體渾然一體。因為是建在平原的孤山上,這座建筑面積10萬多平方米,規模宏大的建筑,好像橫空出世的天上宮闕。

其實在西藏,這種倚山而建,與山合為一體的建筑物還有許多,比較著名的有山南地區洛扎縣的卡久寺、日喀則市的江孜古堡、昌都市丁青縣的孜珠寺、阿里地區札達縣的古格王朝遺址等。有的專家把這類建筑稱為宗堡式建筑,有的專家稱之為山崖式建筑。

關于為什么要把這類建筑建在山崖上,一派的觀點認為是為了防御。還有一派的觀點認為是與宗教信仰有關,是為了與神的世界溝通。寺廟的修建者和朝拜者相信:神靈在離天更近的高處。當這些山崖式的建筑作為世俗政權的宮殿時,則更想表達一種“王權神授”的觀念。

回到布達拉宮話題,還有個值得尋味之處:如今站在拉薩對面的山上,俯覽整個拉薩城時,會發現看到的最高建筑是布達拉宮。在城區,不管是新區的住宅樓,還是老城區的企事業單位建筑,高度都在布達拉宮之下。這是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城市建設中,為了尊重當地風俗,規定拉薩所有的建筑高度都不能超過布達拉宮。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并不是中國人開通的

葛劍雄 《歷史上中國沒有動力進行絲綢貿易》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既非中國人興建,也非中國人推行,而是境外對中國的絲綢有需要,才形成了絲綢之路。所以查中國的古籍,是找不到“絲綢之路”這個詞的。1860年前后,德國地理學家李?;舴业街衼喛疾?,才提出“絲綢之路”概念。

一般認為,公元前2世紀,張騫通西域,開了這條路。但這如果僅僅是一條交通路線,它在張騫通西域以前,早就存在了。比如說,在河南安陽發現的公元前13世紀商朝婦好墓里,就有昆侖山的和田玉,也就是說,那時就已存在從新疆到內地的交通路線。而張騫通西域也不是為了貿易,而是應漢武帝之命前往中亞聯系大月氏夾擊匈奴。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時,帶上了中國的絲綢、金銀財寶,散給沿途小國,以鞏固漢朝對這些小國的影響。后來中亞、西亞的人發現絲綢是好東西,便把絲綢帶到了羅馬帝國。羅馬經濟發達,對東方的絲綢有非常強大的需求。而絲綢適合長途販運,并且利潤高,所以絲綢貿易一度繁榮,于是成就了這條絲綢之路。

因為中國歷來以“天下之中”自居,自給自足,對外無需求,沒有對外貿易的概念,漢朝也不許百姓隨意出關,所以在這以后,中國幾乎沒有主動利用這條路輸出絲綢,也很少從絲路貿易獲利。且每當有戰亂,或西方需求變小時,這條路也就不再暢通。而后阿拉伯人掌握了航海技術,絲綢之路的價值就更加削減了。

猜你喜歡
雅言軍旗聯隊
諸子百家周游列國得會多少方言
諸子百家周游列國得會多少方言
前往 電視劇《熱血軍旗》片尾曲
黨旗艷 軍旗紅
臨陽聯隊的敵后抗日斗爭
中國古代的普通話
“八一”軍旗、軍徽誕生記
八一軍旗的由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